《臨江仙·白云堂前春解舞》原文及賞析
崇禎十四年,柳如是嫁給了東林領袖、常熟錢謙益。錢謙益娶了柳如是之后,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云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臨江仙·白云堂前春解舞》原文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臨江仙·白云堂前春解舞
白云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賞析】
這首詞見于《紅樓夢》第七十回,緣起于史湘云見到暮春時節(jié)柳絮紛飛,心有所感,作如夢令一首,后傳與詩社眾人看,詩社便發(fā)起填詞.這首臨江仙為寶釵所作,正是其中一首.
“白玉堂前春解舞”,技研柳絮紛飛之時的姿態(tài)優(yōu)美;“東風卷的均勻”是寫柳絮紛舞而不亂的情形;“蜂圍蝶陣亂紛紛”一來寫出了蜂蝶繞絮同舞之景,二來也寫出了柳絮的`輕薄無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則言柳絮落敗之時跌落泥土之中的情形,也是暗喻韶華易逝芳華難回的傷感.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則是以柳條對柳絮態(tài)度不變,表明自己態(tài)度:無論旁人對我是親是疏,是好是壞,我自己的姿態(tài)都不會改變.“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這句為全詞神來之處.一改大多數(shù)人對于柳絮輕浮的嘲笑或是飄零時的哀愁,轉而將對柳絮的無根不定的哀傷化為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正有一種“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異曲同工之妙.
詞由心生,能將旁人眼里司空見慣之物寫出不一樣的風格與情調,也正是因為寶釵其人樂觀開朗,所以才會與旁人所思所感不同,獨有一番風味.
柳如是,明清易代之際,著名歌妓才女、詩人,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艷”。因為其才名和氣節(jié),更是被后世之人尊為“秦淮八艷”之首。柳如是雖然身在泥潭,但卻有名士氣節(jié),其強烈的愛國情懷,一直以來都為人稱道,贊頌不已。
柳如是,本名楊愛,號影憐,又號我聞居士、河東君,浙江嘉興人。柳如是自小就極為聰慧好學,可惜幼年不幸,因為家中貧窮,從小就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yǎng)女,受徐教養(yǎng)。說是“養(yǎng)女”,實際上就是當做“瘦馬”教養(yǎng)的。何為瘦馬?
即是講貧窮人家有姿色的姑娘,從小買到院里圈養(yǎng)起來,從小調教,不僅要識字讀書,還要學習琴棋書畫,待這些基本功掌握后,又要學待人接物,站姿坐姿,一顰一笑。方方面面,將這個姑娘培養(yǎng)成有學識的女人,最后再賣個好價錢。所謂“瘦馬”,實際上就是高級。
崇禎四年,柳如是十四歲的時候,被吳江故相周道登買入府中,最開始是侍俾,伺候周府老夫人,很得老夫人歡心,后來周道登強索其為妾。周道登妻妾眾多,柳如是為妾不到一年,便在群妾的陷害中,差點失了性命。還是周老夫人念及當初情誼,遂救其一命,將其出周府,賣于娼家。
雖然有許多人想要求取她,但是柳如是擇婿標準極高,在眾多文人墨客中,她只看中了陳子龍。陳子龍是復社領袖,在交往中,兩人情投意合。可惜的是后來陳子龍在抗清中不幸戰(zhàn)死,此段情緣便就此終結。崇禎十四年,柳如是嫁給了東林領袖、常熟錢謙益。錢謙益娶了柳如是之后,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云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
【《臨江仙·白云堂前春解舞》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原文及賞析10-18
堂成原文及賞析10-15
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原文及賞析10-15
《解連環(huán)·秋情》原文及賞析10-15
橫溪堂春曉原文及賞析10-22
春暮西園原文及賞析11-19
畫堂春·春情原文及賞析10-15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10-15
臨江仙·送錢穆父原文及賞析10-15
沁園春·丁巳重陽前原文及賞析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