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臺近晚春閱讀賞析
導(dǎo)語:《祝英臺近·晚春》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這是一首抒寫別情的閨怨詞,詞的上片上片寫主人公與情人分手后春光流逝,春愁難止,下片寫日夜盼郎歸來,并化用成句抒寫凄婉別愁。此詞章法綿密,以春歸人未還給合上下片,詞面上不著一“怨”字,卻筆筆含“怨”,欲圖弭怨而怨仍縈繞不休,而一片怨語癡情全在轉(zhuǎn)折之中,充分顯示了婉約詞綢繆宛轉(zhuǎn)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原文
祝英臺近·晚春
辛棄疾
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
怕上層樓,十日九風(fēng)雨。
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流鶯聲住。
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shù)。
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
卻不解、將愁帶去!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離別相思的詞篇。如果我們聯(lián)系辛棄疾的思想實際和他一生的經(jīng)歷來看,這首詞很可能寄托了作者由于祖國長期遭受分裂、不得統(tǒng)一而引起的悲痛。
上片寫行人去后的凄涼。開篇三句點明別時的節(jié)氣,襯托悲苦的心情。中二句寫別后的思念與由此而引起的心緒。斷腸三句寫春去花落,無人愛惜,鶯聲鳴囀,無人勸阻,由此而更增添她的愁苦。 下片寫盼歸的急切心情。換頭三句通過占卜歸期的神態(tài)來刻畫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中二句寫夢中相思之情。末三句以怨春作結(jié)。
這首詞有兩個值得注意的特點。一是善于通過動作來刻畫人物心理活動。詞中側(cè)重于描寫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歸來的焦急心情,在寫法上,作者舍棄了一般常用的即景抒情的手法,而是通過動作的某些細節(jié)來突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shù)。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這位女主人公,把剛剛插在鬢邊的鮮花重新摘下來一瓣一瓣地從頭細數(shù),忐忑不安的心情,便躍然紙上,甚至連這位女主人公的焦急心情也活靈活現(xiàn)了。這是其一。其二是通過夢中的囈語來表示對春天的怨恨。這就比一般的怨春更加深入一層。通過夢中語,還進一步說明花卜歸期只不過暫時取得心靈上的某種安慰,并非有確實的憑據(jù)。反過來,這夢中?quot;又進一步烘托出盼歸之情的急切。在結(jié)構(gòu)上,結(jié)尾又密切照應(yīng)開篇,因與情人分別時是煙柳暗南浦的春天,所以說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將愁帶去!
這首詞通過兒女之情,寄托了家國之愁。作者滿腹的怨恨,卻不說破。于是就可以使人用自己的想象來加以補充和發(fā)揮了。
詞中很少用典,并以淺近的口語于不經(jīng)意處信筆寫來,既切合女主人公的身份,又切合其聲情口吻。這首詞在辛詞中是別具一格的。沈謙在《填詞雜說》中說:稼軒詞以激揚奮勵為工,至‘寶釵分,桃葉渡‘一曲,昵狎溫柔,魂銷意盡,才人伎倆,真不可測。這一段話說明,這首詞是帶有婉約詞的特點的。
【祝英臺近晚春閱讀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祝英臺近晚春全詞翻譯賞析07-13
祝英臺近賞析08-24
祝英臺近·荷花原文及賞析07-20
祝英臺近-古詞賞析06-27
祝英臺近·惜多才原文及賞析09-03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原文及賞析08-17
《祝英臺近杏花初》全文及賞析07-02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翻譯賞析09-11
祝英臺近·水縱橫原文及賞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