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的預防措施
消化性潰瘍的預防措施
1.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進行有關消化性潰瘍病方面的衛生知識教育,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放寬心胸,正確對待心理沖突,不斷增進適應能力;采用合理的營養和保養措施;進行經常而適度的體育鍛煉。
2.戒除不良嗜好
如戒煙、戒酒,少飲濃茶、可樂及咖啡。
3.合理飲食
避免暴飲暴食,冷熱適度,三餐規律,少食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
4.避免服用損害同粘膜的藥物
非笛體類抗炎藥,激素及利血平等藥物。如為治療所必須,可飯后服用,同時服用胃粘膜保護劑或制酸劑。
5.及時治療有關疾病
胃泌素瘤、Meckel憩室和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等病常可伴發消化性潰瘍,應予及時治療。
6.減少人群中的門螺桿菌感染率
如分食制飲食措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胃鏡應消毒等。
臨床表現
1.消化性潰瘍疼痛特點
(1)長期性由于潰瘍發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復發,故常有上腹疼痛長期反復發作的特點。整個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長達一、二十年,甚至更長。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復周期性發作,乃為此種潰瘍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腸潰瘍更為突出。中上腹疼痛發作可持續幾天、幾周或更長,繼以較長時間的.緩解。全年都可發作,但以春、秋季節發作者多見。
(3)節律性潰瘍疼痛與飲食之間的關系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和節律性。在一天中,裝晨3點至早餐的一段時間,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時間內很少發生疼痛。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間發生,持續不減直至下餐進食或服制酸藥物后緩解。一部分十二指腸潰瘍病人,由于夜間的胃酸較高,尤其在睡前曾進餐者,可發生半夜疼痛。胃潰瘍疼痛的發生較不規則,常在餐后1小時內發生,經1~2小時后逐漸緩解,直至下餐進食后再復出現上述節律。
(4)疼痛部位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多出現于中上腹部,或在臍上方,或在臍上方偏右處;胃潰瘍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處,或在劍突下和劍突下偏左處。疼痛范圍約數厘米直徑大小。因為空腔內臟的疼痛在體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確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準確反映潰瘍所在解剖位置。
(5)疼痛性質多呈鈍痛、灼痛或饑餓樣痛,一般較輕而能耐受,持續性劇痛提示潰瘍穿透或穿孔。
(6)影響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過度疲勞、飲食不慎、藥物影響、氣候變化等因素誘發或加重;可因休息、進食、服制酸藥、以手按壓疼痛部位、嘔吐等方法而減輕或緩解。
2.消化性潰瘍其他癥狀與體征
(1)其他癥狀本病除中上腹疼痛外,尚可有唾液分泌增多、燒心、反胃、噯酸、噯氣、惡心、嘔吐等其他胃腸道癥狀。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食后疼痛發作而懼食,以致體重減輕。全身癥狀可有失眠等神經官能癥的表現,或有緩脈、多汗等植物神經系統不平衡的癥狀。
(2)體征潰瘍發作期,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壓痛,程度不重,其壓痛部位多與潰瘍的位置基本相符。
消化性潰瘍治療方法
1.降低胃酸的藥物治療
⑴抗酸藥與胃內鹽酸作用形成鹽和水,使胃內酸度降低,對緩解潰瘍癥狀有較好效果,常用藥物有氫氧化鋁、鋁碳酸鎂及其復方制劑,但很少單一應用抗酸藥來治療潰瘍,抗酸藥在飯后和睡前服用,避免與奶制品同用。
⑵抑制胃酸分泌的兩種有H2受體拮抗劑H2RA和質子泵抑制劑PPI兩大類,前者是主要通過選擇性競爭結合H2受體,使壁細胞分泌胃酸減少。后者使壁細胞分泌胃酸的關鍵酶失去活性。
2.保護胃黏膜治療
硫酸鋁和枸櫞酸鉍鉀。
3.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推薦以PPI或膠體鉍劑為基礎加上兩種抗生素的三聯治療方案,在根除HP治療結束至少4周后復查HP,判斷是否有效。
4.手術
對于大量出血經內科治療無效、急性穿孔、瘢痕性幽門梗阻、胃潰瘍疑有癌變及正規治療無效的頑固性潰瘍可選擇手術治療。
【消化性潰瘍的預防措施】相關文章:
內科主治考試輔導:消化性潰瘍08-28
消化性潰瘍考試試題附答案03-25
2016年臨床執業醫師《消化系統》考點:消化性潰瘍03-29
消化道出血的預防措施06-23
消化不良的癥狀及預防措施07-02
臨床執業醫師《內科學》考點:消化性潰瘍08-16
消化道傳染病預防措施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