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折桂令·春情》元曲及賞析
《折桂令·春情》此篇連用疊韻,而又婉轉(zhuǎn)流美,兼之妙語連珠,堪稱寫情神品,刻畫相思的詩文歷代何止萬千,然貴在自創(chuàng)新意。能用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和表現(xiàn)形式來寫出真摯情感的作品便是成功之作。這首曲子在描摹相思之情上可謂入木三分,極富個性,后人對此曲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以及審美評價很高。那么《折桂令·春情》元曲及賞析是怎樣的?以下僅供參考!
《折桂令·春情》
朝代:元代
作者:徐再思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飛絮,氣若游絲。
空一縷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譯文】
生下來以后還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了相思。
身像飄浮的云,心像紛飛的柳絮,氣像一縷縷游絲。
空剩下一絲余香留在此,心上人卻已不知道在哪里去留?
相思病癥候的到來,最猛烈的時候是什么時候?是燈光半昏半暗時,是月亮半明半亮的時候。
【注釋】
①身似浮云:形容身體虛弱,走路暈暈乎乎,搖搖晃晃,像飄浮的云一樣。
②余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
③盼千金游子何之:殷勤盼望的情侶到哪里去了。何之,往哪里去了。千金:喻珍貴。千金游子:遠(yuǎn)去的情人是富家子弟。
④證候:即癥候,疾病,此處指相思的痛苦。
【賞析】
此曲寫得真摯自然,純乎天籟。題目為春情,寫的是少女的戀情。首三句說少女害了相思病,不能自拔,感情波瀾起伏。三、四、五句寫少女相思的病狀,用浮云、飛絮、游絲比喻她病得魂不守舍,恍惚迷離,十分貼切。六、七句寫病因,游子一去,徒然留下一縷余音,彼此沒法相見,只有望穿秋水地盼望。最后兩句點出相思病最難捱的時刻,燈半昏,月半明,夜已闌。半明半暗的光景,最能勾起相思之苦。這意境與李清照《聲聲慢》詞所寫“乍暖還寒時侯,最難相息”相近。此曲押韻有其特色,開頭處連用“思”字三次,結(jié)尾處連用“時”字四次。連環(huán)重疊,寫法大膽而自然,頗得本色之趣。徐再思擅長寫相思之情,他另有一曲《清江引·相思》說:“相思有如少債的,每日相催逼”,也寫得真率坦誠,不假辭藻而墨花四照,與這首[折桂令]異曲同工。所以,《堅瓠壬集》卷三說這兩曲“得其相思三昧”。
【作者】
徐再思(約1280~1330),字德可,號甜齋(有的資料中其號為“甜齊”),浙江嘉興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事跡不詳。曾任嘉興路吏。因喜食甘飴,故號甜齋。生卒年不詳,與貫云石為同時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余首。作品與當(dāng)時自號酸齋的貫云石齊名,稱為“酸甜樂府”。后人任訥又將二人散曲合為一編,世稱《酸甜樂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折桂令·春情》元曲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折桂令·中秋》原文及賞析09-19
折桂令·九日原文及賞析02-04
《折桂令·荊溪即事》原文及賞析10-18
折桂令·題錄鬼簿原文翻譯及賞析04-23
南鄉(xiāng)子·春情原文及賞析10-21
浣溪沙·春情原文及賞析02-16
畫堂春·春情原文及賞析10-15
念奴嬌·春情原文及賞析10-17
卜算子·春情原文賞析10-21
春情寄子安原文及賞析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