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國學

工筆花鳥特點有哪些特色

時間:2023-02-20 14:44:20 芷欣 國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工筆花鳥特點有哪些特色

  工筆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繪畫重要流派之一,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工筆花鳥特點,希望能幫到大家!

  工筆花鳥特點

  1:工筆花鳥畫的寫意性

  在工筆花鳥中,寫意性亦是其一貫的訴求。工筆畫的意象性是東方的哲學觀念和審美取向決定的,其最高境界是“傳神寫意”的境界。工筆畫雖以嚴謹細致見長,工筆畫多用工整細密的筆法來描繪物象,追求繪畫手段的裝飾意味,但并不是自然主義的描繪,寫意傳神、氣韻生動的內在要求,以及筆墨意識與文化內涵的審美價值的追求,都隨處可見對寫意性的追求。

  工筆花鳥畫的寫意性應貫穿于其思維和運作過程之中,這兩個過程相互依托,互有滲透。而寫意的思維又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就是前面講的創作方法,也就是構思立意的過程,它不但受作者的天賦學養、性情風度、思想特征的影響和制約,還包含一定時空的內容與氣質。思維過程的第一個層面最終還要落在第二個層面,即形式、題材等因素上,題材的確立,形式的構成是立意的直接體現。寫意畫不是對水墨畫的專稱,而是指中國畫傳統精神里,運作與思維的獨特方式。之所為寫意畫,首先是“寫”,寫是指筆墨行為相應的點線跡劃,是形式美的肇端。“意”即構思立意。立意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思考:即生活內容和表現形式。工筆花鳥畫生活內容的立意,無法偏重于社會功利目的,詞、書、畫、印相結合表達作者心胸、逸氣、學識修養的傳統立意也不能增添工筆花鳥畫繪畫語言本身的魅力。而表現形式的立意則屬繪畫本體的、內在的思考,形式和形式美的思考。但生活內容是表現形式的前提與保證,形式美的創造是人的智慧對生活內容的剖析與結晶,是紛繁和諧中不與它同的提取,至少是對前人形式美的綜合消化與再創造,最后,逐漸脫離生活而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工筆花鳥畫由于表現題材,表現方法極易雷同,獨特形式美的創造應植根于本地區和獨特的文化背景之下,把生活內容演變成具有象征性的結構、節奏、韻律、均衡等形式規律的框架,再把物象按其形態特征簡化、歸納、概括為相應的能揭示其本質精神的明確的圖形,使其落實在形式規律的框架之上,使之既對立又和諧,既變化又統一,從而獲得準確體現作者性情、氣質和審美思想的理想畫面。

  特點2:工筆花鳥畫的構圖意境

  一、發展概況

  繪畫構圖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創作者的繪畫構思。創作者的思想也因受不同國別文化和歷史的影響而存在差異。因而也造成了中西方在繪畫構圖上的差異,由稚嫩的折枝方式走向全景式布局共存的花鳥構圖;由單一的模式走向多樣式,無論是大幅或是小幅,在構圖意境上的營造都較之前人更為深刻,也逐漸走上了程式化。在繪畫方面,需要在立意、內涵上重視美的塑造和追求,這種塑造美的過程,其實就是創作者與觀者的審美互動和交流,即將現實中美好的事物、感情都融入作品的創作中,創造出符合觀者審美意象的,能洗禮心靈的、感受生活美好的作品,唯有此,才能引起共鳴。

  二、傳統的構圖形式

  傳統工筆花鳥的構圖是由全景式構圖到折枝式構圖。在工筆花鳥畫初步興起的階段(北宋中期以前),其主要構圖方式是全景式。這種構圖無論是在中國畫上,還是在大小型壁畫作品上,大多依據滿構圖形式,即把所要畫的物體盡可能地充滿畫面。宋代畫家不僅注重畫面構圖的全景式、折枝式,還注重畫面的情景交流,悠遠、恬淡、寧靜,富有詩意情趣。簡約的畫面布局,高超精美的表現手法,講究繪畫內容的生動,中得心源、渾然天成。

  三、現代的構圖形式意境表現

  (一)構圖與意境

  中國工筆花鳥畫的構圖作為一種常識性的事物出現,并在繪畫上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本文探討古今不同時期工筆花鳥畫的構圖與意境在畫面的作用與意義,以便在以后的繪畫過程中指導或啟發人們怎樣去畫、去表現。工筆花鳥畫中的“C”形構圖、對角線構圖、斜出式構圖、截取式構圖、三角形構圖等均表現了畫面空靈、動靜、自然的意境。這些構圖方式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將作者所需傳遞的信息通過一種視覺引導的方式傳達給受眾。

  在繪畫創作中,很重要的一點即要實現一種多元化的創作,要重視各種元素在作品中的使用。每個時代的畫家都具有構圖多元化的特點,而現代的畫家就是在多元化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受到生長環境和教育環境的影響,大多思維開闊,視角多元化。這種多元化的潛意識轉化在繪畫創作中,就是能夠很好地把握虛實轉化,把握具體和抽象的完美結合。

  (二)意境分析

  繪畫構圖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繪畫的構思。創作者的思想會因受到不同文化和歷史的影響而存在差異。因此在創作中要打破固有的模式和觀念,打破理性的秩序,追求精神的自由。單一的構圖在畫面構成上并不具備很多意義,但是在與繪畫主題組合使用后,就能表達創作者的深思,具有獨特內涵和意義。創作者需要重視構圖的表達技巧,以及在畫面中展示深刻的意境,將繪畫作品的意境有效的應用,把握各種結構方式和敘事方式,從而創造性地發揮構圖的造型功能和藝術魅力。

  僅以元四家作品《蘇武牧羊圖》中出現的和諧牧羊場景為例,自然平淡的景象表達了創作者對于和諧生活的向往,同時也與時代息息相關。這種繪畫中表達了對自由和諧生活的向往的意向,也被許多畫家所效仿。他們將對于時代和境遇的不滿寄托于對自由的向往中。這種在畫面中剖析歷史、感慨時局的風格也被后人所沿用。由此可以看出,元四家的作品在審美層面得到本質上的認同,且繪畫手法也被后人所秉承,使其感受到了構圖思想的魅力。

  構圖的思想傳遞作用,主要就是通過繪畫作品的意境來實現。所謂繪畫作品的意境,就是創作者利用畫面、背景、人物等元素的呈現來實現自己的創作意圖和思想,通過不同的畫面表現手段以及主觀畫面等來實現用畫面表情達意的作用。繪畫作品中的色彩往往會傳達出不一樣的情感和意蘊。鮮艷的色彩表達出朝氣和力量;輝煌的色彩彰顯出貴氣與典雅;素色則顯示出心靈的恬淡。在繪畫中,色彩的運用十分重要,因為其能通過視覺作用于心理,而這種作用的影響很大,不僅涉及情緒還包括情感,甚至是行為。例如在中國民族文化作品中,對于鮮艷的色彩應用得較多,傳達出積極向上的精神。

  工筆花鳥的簡介

  所表現的對象一般是大自然中的樹木、花草、禽鳥、走獸、蟲魚等等,就工筆花鳥畫獨立分科而言,它“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與兩宋”。千余年來,名家輩出。五代有“黃家富貴(黃筌)、徐氏野逸(徐熙)”。特別是兩宋時期,由于帝王宋徽宗的提倡與參與,工筆花鳥畫盛極一時,成就了“宣和畫院”的輝煌時期。繼黃筌、徐熙、趙佶(宋朝皇帝徽宗)之后,著名的畫家有黃居寀(北宋)、崔白、李迪(南宋)、任仁發、王淵(元代)、邊景昭、林良、呂紀、陳老蓮(明代)、任伯年、惲南田(清代)等,都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了經典的作品。明、清以降,由于文人花鳥畫的興起等原因,工筆花鳥畫日漸式微。令人高興的是,多年來在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中在社會進步的潮流里,當代工筆花鳥畫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如著名畫家陳之佛、于非黯、田世光、丁秀琴、俞志貞、朱宣咸、金鴻鈞、楊瑞芬…..等等,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就。新人新作,浩如繁星。從內容題材到技法的演變拓寬,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振興態勢,進入了一個再創輝煌的新時期。

  工筆花鳥畫是運用中國特制的毛筆、中國畫顏料,在專用的熟宣紙或礬絹進行嚴謹精致花鳥畫創作的一種特殊的畫種與技法。工筆花鳥畫多以中鋒用筆的鉄線描、高古游絲描進行結構塑造,表現方法工整細致,先勾后染,設色艷麗,富有裝飾性。在對花鳥描繪的過程中,通過白描造型、勾勒填彩,再采用分染、罩染、統染、點染、接染、撞水、碰色等技法描繪對象,產生栩栩如生、精致動人的視覺效果。中國工筆畫鳥畫在精神內涵上,以形傳神,形神兼備,崇尚意境和情趣,追求主觀精神的表達和體現,因此,工筆畫是“筆工而意寫”。她不僅是“應物象形”,而且是意象的寫實性,在能動的觀察與寫生的基礎上,經過藝術的再創作,追求傳神寫照,從而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它是天人合一的形象的詩歌,視覺的音樂,心靈的篇章。愿我們通過學習與欣賞工筆花鳥畫的藝術形式,獲得怡情、養性、陶冶心靈的美的藝術享受。

  工筆花鳥畫家

  于非闇

  于非闇(1889—1959)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樞,別署非闇,又號閑人、聞人、老非。原籍山東蓬萊,出生于北京。46歲左右開始畫工筆花鳥畫,從學清代陳洪綬入手,后學宋、元花鳥畫,并著意研究趙佶手法,以工筆雙勾重彩花鳥畫得名。1949年后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北京畫院副院長。作品有《玉蘭黃鸝》、《丹柿圖》、《牡丹鴿子》等。著有《非闇漫墨》、《藝蘭記》、《中國畫顏料研究》、《我怎樣畫花鳥畫》。弟子中最出名的兩位是田世光和俞致貞。

  陳之佛

  陳之佛(1896—1962)浙江余姚人,又名陳紹本、陳杰,號雪翁。浙江余姚人。長于工筆花鳥畫,常畫喜鵲、鴿、鶴之類。作畫嚴謹,一生僅完成了500余幅工筆花鳥創作。

  田世光

  田世光(1916—1999)號公煒,祖籍山東樂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莊。師承張大千、趙夢朱、吳鏡汀、于非闇、齊白石。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副會長,中國畫研究院第一屆院務委員。主攻宋元畫派工筆重彩花鳥畫及宋元山水畫,奠定了工筆重彩花鳥畫的堅實基礎。弟子有龔文楨、金鴻均、楊瑞芬等。

  劉小剛

  劉小剛,早年在北京大學東方國家語言文學系從事東方美學研究工作,現任北京大學書畫協會秘書長、北京市海淀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師從田家林、李苦禪、李志敏、于希寧、婁師白先生,是中國當代重彩花鳥畫和水墨畫的領軍人物。

  金鴻鈞

  金鴻鈞,男,1937年9月生于北京市。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1953年 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別名愛新覺金鴻鈞,滿族愛新覺羅氏后裔。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名譽會長,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195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62年畢業留在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任教,1974年后轉入中國畫系任工筆花鳥畫教員,1986年晉升副教授,1992年晉升為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畫系花鳥畫室主任、中國文聯牡丹書畫藝術委員會副會長、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少數民族聯誼會理事,北京齊白石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系花鳥畫室主任、中國文聯牡丹書畫藝術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金鴻鈞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美術院校實行中國畫分科培養人才以來第一批花鳥專業畢業生,畢業后就留校任教,晉升為教授。他傳統功底十分扎實,教藝育人,十分盡心,是個好老師,也是創作上的好帶頭人。他的工筆重彩花鳥畫已完成了傳統型到現代型的轉變。在他筆下,狀物傳神的要求已經不是難事了,而是更高境界的抒情,通過花鳥畫來抒發時代之情,人民之情,則還是要窮畢生之力來追求的大目標。

  中國工筆花鳥畫的藝術特色

  精于形象而意味橫生,這是一幅優秀的中國工筆花鳥畫最基本的要點。因此,這就要求中國工筆花鳥畫畫家,能有“度物象而取其真”,有“物之華,取其華,物之實,取其實”的塑造能力。無論是鼎盛時期的兩宋工筆花鳥畫,還是后來的工筆花鳥畫歷史;都是把真切具體的形杰描寫與意境表現放在重要的地位。不論紈扇還是宏幅巨制,都是用了很大的力氣苦心經營。這既是工筆花鳥畫區別于其他體裁的形式特色,也是中國工筆花鳥畫審美的一個重要標準。

  一幅優秀工筆花鳥畫的創作,都是經歷了由外至內,因物動情,進而由內向外、寄情于物的思考醞釀過程。所呈現的是天趣與人的精神,是奇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臨覽物之有得,是在不知不覺中把自然納入自我,而自己又消融在景物之中,創造的是無我之境。在宋人花鳥畫中,總是以親切可愛的姿態向欣賞者呈現大千世界那生生不息的生命。那是畫家感情的流露、精神的物化,在山川與花卉禽鳥中,潛流著無窮的意趣與情思。那一筆一墨和色彩的節奏正是畫家飽滿的情緒理想的追求,既是大自然生命的律動,也是詩情的蕩漾。從所能見到的工筆花鳥畫來看,無論是格法嚴謹的黃家體,還是徐熙的野逸曠達,以及崔白的蕭散風骨,雖風格各異,但我們都能在這些畫中感受到理想欲望和對生命的愛戀之情。“聲音顏色,飲啄態度,遠而巢居野處,眠沙泳浦,戲廣浮深,近而穿屋賀廈,如歲司晨,啼春噪晚者……”這一切均在宋人筆下被表現得出神人化,把人們帶往美好的遐想之中。

  工筆花鳥畫表現人的意志精神總是以自然的面貌,以畫面的生趣、天趣來呈現。常常把畫家的審美追求與自然形象融為一體。恰似如同不露人工雕琢之感的“自然之物”,讓人似乎感到畫面上所呈現的物象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本來面貌。儼然像一個“五行之精,粹于天地之間,陰陽一噓而敷榮,一吸而揪,則葩華秀茂,見于百卉眾木”的“純”自然的景象,是“自行自色”的“無我之境”。以至簡單誤論這工致細膩的花鳥是自然物形的再現與追求。其實這正是工筆花鳥畫把人的主觀精神與自然的客觀形態悄然結合的境界,是作者內心思維與外部世界之融合,寄情感于自然,是觀自然生趣(窺自然之天機,凝自然之意)與作者精神(主觀情趣)的結合。正是這種有機結合,才創作出工筆花鳥畫活色生香的繪畫境界。可以說,歷代工筆花鳥畫的優秀作者無不是在追尋這種境界。這正是中國工筆花鳥畫魅力之所在,也是區別于西方繪畫中所表現同一題材所呈現的不同的文化背景與藝術審美境界。可以這么說:中國工筆花鳥畫所造之境必合于自然,所寫之境亦鄰于理想,是“天人合一”的美的理想

  花鳥畫畫家

  黃筌

  黃筌(公元約903—965年),字要叔,五代西蜀畫家。成都(今四川成都)人。17歲時即以畫供奉內廷,曾任翰林待詔,主持翰林圖畫院,又任如京副使。擅山水、人物、龍水、松石,尤精花鳥草蟲,師法李踦、孫位,對刁光胤的花鳥畫師法尤深,并加增損,創出一種新的風格。其花鳥畫重視觀察體會花鳥的形態習性,所畫翎毛昆蟲,形象逼真,手法細致工整,色彩富麗典雅。因他長期供奉內廷,所畫多為珍禽瑞鳥,奇花異石,畫風工整富麗,反映了宮廷的欣賞趣味,被宋人稱為“黃家富貴”。今有《寫生珍禽圖》傳世。子黃居宷、黃居寶等亦擅花鳥,承其父法,黃居宷有《山鷓棘雀圖》傳世。黃氏父子的畫風深得北宋宮廷喜愛,對宋代院體畫有極大影響,長時間內成為畫院花鳥畫創作的標準。

  徐熙

  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畫家。江寧(今南京)人。一作鐘陵(今江西進賢)人。出身于“江南民族”。生于唐僖宗光啟年間,后在開寶末年(公元975)隨李后主歸宋,不久病故。一生未官,郭若虛稱他為“江南處士”。沈括說他是“江南布衣”。其性情豪爽曠達,志節高邁,善畫花竹林木,蟬蝶草蟲,其妙與自然無異。

  趙昌

  趙昌(?-約1016)(北宋),字昌之,廣漢(今四川劍南)人。擅畫花果,師事滕昌祐,有“出藍”之譽。喜畫折枝花卉,擅長著色。作品傳世極少,故宮博物院藏《寫生蛺蝶圖》卷傳為其作品,專家多以為不真。畫院待詔林椿以花鳥翎毛著稱于時,畫法師趙昌,今有《果熟禽來圖》(故宮博物院藏)傳世,與記載中趙昌畫法相似。

  易元吉

  易元吉(北宋)字慶之,長沙人。善畫獐、猿及花果禽鳥等。據說曾深入山中居住,觀察獸類活動,所畫動物極其生動傳神。英宗時應召入畫院在西廡殿作《百猿圖》,未竟而卒。今傳有《聚猿圖》(藏日本),畫于崇山峻嶺間嬉戲的群猿。

  崔白

  崔白(約1004—1088年)(北宋)字子西,濠梁(今屬江西)人,宋神宗時畫院畫家。除擅畫花鳥外,也擅畫道釋鬼神,創作不少壁畫。其花鳥畫重寫生,并且不打草稿。傳世作品有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雙喜圖》軸,描繪西風襲過的深秋野外,一對綬帶鳥飛來,對野兔嘰叫。禽兔刻畫細膩,樹石草坡則用筆老健。故宮博物院藏有其《寒雀圖》卷,畫數只麻雀于枯枝間棲憩的情景。其弟崔愨,字子中,也是畫院畫家,兄弟齊名,且畫風相近,都是改變宋初以來“黃氏體制”的中堅人物。

  趙佶

  趙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為帝。在位25年,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 趙佶是個書畫家,他的正書稱為“瘦金體”,并最擅長于花鳥畫。

  林椿

  林椿(公元12世紀)〔南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間畫院待詔,賜金帶。工畫花鳥、草蟲、果品,師趙昌,宗徐崇嗣。

  李迪

  李迪(公元12世紀)〔南宋〕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生卒年不詳。北宋宣和時為畫院成忠郎,南宋紹興時復職為畫院副使,歷事孝宗、光宗、寧宗三朝(1162年-1224年),活躍于宮廷畫院幾十年,畫多藝精,頗負盛名。工花鳥竹石、鷹鶻犬貓、耕牛山雞,長于寫生,間作山水小景。傳世作品有淳熙元年(1174年)作《風雨歸牧圖》軸,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淳熙十四年(1187年)作《雪樹寒禽圖》軸現藏上海博物館。慶元二年(1196年)作《楓鷹雉雞圖》軸、慶元三年(1197年)《雞雛侍飼圖》冊頁、《獵犬圖》冊頁,均藏故宮博物院。

  錢選

  錢選(1239—1299)(宋末元初)與趙孟頫等合稱為“吳興八俊”。字舜舉,號玉潭,又號巽峰,霅川翁,別號清癯老人、川翁、習懶翁等,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南宋景定鄉貢進士,入元后不仕,以書畫終其身,善畫人物、山水、花鳥、蔬果、鞍馬等。錢選的花鳥畫成就最高,是元代繼承宋代設色工筆花鳥畫這一派中的代表人物。傳世作品有《牡丹圖》、《柴桑翁像》、《盧仝烹茶圖》軸、《浮玉山居圖》卷等。

  王淵

  王淵(元代)字若水,號澹軒,一號虎林逸士,生卒年不詳。杭(杭州)人。幼習丹青,趙孟頫多指教之,故所畫皆師古人,無一筆院體。山水師郭熙,花鳥畫師承后蜀黃筌,人物師唐人吳道子,尤精墨花鳥竹石。故宮繪畫館藏有其至正九年(1349)作《山桃錦雞圖》,又二十六(1366)作《萱花白頭圖》。作品還有《花竹集禽圖》、《秋景鶉雀圖》、《良常草堂圖》等。今存作品:《花竹禽雀圖》、《花竹春禽圖》、《花竹錦雞圖》。表現手法都屬“黃家富貴”體,潘天壽在《中國繪畫史》(1983年)中稱其是“當時學黃氏體而為元代花鳥巨擘者”。同錢選一樣,在花鳥畫創作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邊景昭

  邊景昭,字文進,明代宮廷花鳥畫家。沙縣(今福建沙縣)人,生卒年不詳。永樂年間(1403-1442)任武英殿待詔,至宣德時仍供奉內廷。后為翰林待詔,常陪宣宗朱瞻基作畫。他為人曠達灑落,且博學能詩。他繼承南宋“院體”工筆重彩的傳統,其作品工整清麗,筆法細謹,賦色濃艷,高雅富貴。有“花之妖笑,鳥之飛鳴,葉之蘊藉,不但勾勒有筆,其用筆墨無不合宜”之說。邊景昭的墨線氣力十足,變化豐富,精謹細微,柔韌相宜。他精畫禽鳥、花果。深入生活,體察細微,注重物象的形神特征,邊景昭筆下的花鳥,花有姿態,鳥有神采。他畫的翎毛與蔣子成的人物、趙廉的虎,曾被稱為“禁中三絕”,是明代院體畫家中影響較大的工筆花鳥名家。有《竹鶴圖》傳世。子邊楚芳、邊楚善亦長于花果翎毛,傳其父法。傳世作品有《三友百禽圖》、《雙鶴圖》、《春禽花木圖》。

  林良

  林良(1436—1487)(明代)字以善,活躍于正統至弘治年間。廣東南海人。因善畫而被薦入宮廷,授工部營繕所丞,后任錦衣衛指揮、鎮撫,值仁智殿。擅花鳥,早年畫風工細精巧,多作設色花果翎毛。后轉師南宋院體中的放縱簡括一路,而專事水墨粗筆寫意。題材也多為鷹、雁、鶴、鷺、孔雀、錦雞以及蒼松古木、寒塘蘆荻等。作品充滿大自然的野逸之趣,在當時以艷麗工巧為時尚的宮廷繪畫中獨具一格,并影響到明代中期的花鳥畫創作。有《百鳥朝鳳圖》、《灌木集禽圖》、《雙鷹圖》、《松鶴圖》等傳世。

  呂紀

  呂紀(1477~?)中國明代畫家。字廷振,號樂愚。鄞(今浙江寧波)人。以畫被召入宮,值仁智殿,授錦衣衛指揮使。擅花鳥、人物、山水,以花鳥著稱于世。其花鳥初師邊景昭,又學林良,并廣泛師法唐宋諸家,所作有工筆重彩和水墨寫意兩種畫法,前者描繪精工,色彩富麗,法度謹嚴;后者粗筆揮灑,隨意點染,簡練奔放,富有氣勢和動感。

  陳老蓮

  陳老蓮(1598-1652)(明末清初)名洪綬,字章侯,因好畫蓮,自號老蓮,晚年又號悔遲、勿遲、老遲等,浙江諸暨人。工山水、花鳥、書法,尤以人物畫成就最高。著有《花鳥草蟲寫生冊》,多作雙勾,工整精細。分繪茶花蝴蝶、桃花蛺蝶、萱花蝸牛、牡丹蛺蝶、薔薇蝴蝶、紫菊蝴蝶、竹禽、水仙竹葉、古槐雙禽、紅果草蟲、奇石、梅石等景物,2010年拍賣價格:2979.2萬元。

  惲南田

  惲南田(1633-1690)名格,字惟大,后改字壽平,南田是他的號。武進上店人,他一生生活在民族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少時從伯父學畫,青少年時期參加過抗清義軍,家破人亡,當過俘虜,又被浙閩總督收為義子,曾在靈隱寺為僧,返里后賣畫為生。與王時敏、王鑒、王翚(hui)、王原祁、吳歷合稱為“清六家”,他山水畫初學元黃公望、王蒙,深得冷澹幽雋之致。又以沒骨法畫花卉、禽獸、草蟲,自謂承徐崇嗣沒骨花法。創作態度嚴謹,認為“惟能極似,才能傳神。”“每畫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極力描摹,必得其生香活色而后已”。他畫法不同一般,是“點染粉筆帶脂,點后復以染筆足之”,創造了一種筆法透逸,設色明凈,格調清雅的“惲體”花卉畫風,而成為一代宗匠。對明末清初的花卉畫有“起衰之功”,被尊為“寫生正派”,影響波及大江南北,史載:“近日無論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戶戶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據中國繪畫史載,常州畫派達百人之多,且有不少女畫家。近現代知名畫家任伯年、吳昌碩、劉海粟等都臨摹學習過他的畫。他還精行楷書,取法褚遂良、米芾而自成一體。詩為毗陵六逸之首,擅五言古詩,其詩格超逸、書法俊秀、畫筆生動,人譽之“南田三絕”。遺著有《甌香館集》。

  任伯年

  任伯年(1840—1896)(清末)初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后改名頤,字伯年,別號山陰道上行者、壽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陰航塢山(今杭州市蕭山區)人。在“四任”(任伯年、任阜長、任渭長、任預)之中,成就最為突出,是海上畫派中的佼佼者。擅花鳥畫,鉤勒,點簇,潑墨交施互用,賦色鮮活明麗,形象生動活潑,別具風格。

  工筆花鳥畫家

  伍嘉陵(1927—)中國著名書法家、畫家。名陵,字嘉陵,晚號雪翁,室署補廬。廣東順德勒流人。師承嶺南畫派大家趙少昂、盧傳遠(高劍父入室弟子)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美協會員,佛山市書協顧問、順德書協名譽主席。伍嘉陵詩、書、畫、印無所不精,其書法、篆刻早就知名於時,是順德最早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兩位作者之一,早為不少名家和時人所稱賞。書法以“二王”為宗,以“米”為體,書法行草有“當代董其昌”之美譽。兼擅五體。早年從師攻書法國學,后及褚顏碑學,尤得益于李北海、米海岳,通四體,尤擅擘窠大字。亦工寫意花鳥及工筆畫魚。作品入選全國第一屆書法展覽及廣東省歷屆書法篆刻展覽,西泠印社首屆華人篆刻大展、西泠印社第四屆篆刻評展及送展日本、南韓、臺灣、新加坡、印尼、香港、澳門等;國畫《蕉魚圖》獲人民畫報社“首屆華人藝術大展”銅獎。書法篆刻作品還先后表于《南方日報》、《羊城晚報》、香港《文匯報》、《中國畫報》、《廣東畫報》等,并為南京、武漢、荊州、廣州暨南大學館藏。多年來,伍嘉陵的書畫備受社會關注,其精品、大作品更廣為收藏家、書畫同道所購藏。

  伍嘉陵傳略收入《中國現代書法界人名辭典》、《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名鑒》、《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日現代美術通鑒》、《中華人物辭海·當代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辭海·華人卷》、《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近20種辭書。

  張桂枝

  張桂枝:張桂枝1947年10月生于河北鹽山,當代工筆國畫大家。張桂枝自幼酷愛繪畫藝術,曾拜金鴻鈞、漙佐為師,并有幸得到歐陽中石、啟功、孟繁盛、米春茂,劉金才等大師的親授和精心指導,繪畫和書法有著深厚的底蘊。張桂枝擅長動物、花鳥工筆畫,書法以瘦金體見長,多次參加國內各級書畫大賽并獲大獎。現為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中國畫院院士、一級美術師,中國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文化部藝術評審委員會專家、教授、國務院中國中西部地區顧問,中國老子書畫院名譽院長等。并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被聯合國人才組織授予“世界知名人士”榮譽稱號,榮獲“世界和平勛章”等。其作品“春韻”、“戲貓圖”、“華夏雄風”、“一覽眾山小”同時收入《中華書畫鑒賞辭典》;長卷巨作《百虎圖》、《百貓圖》、《群芳圖》等在人民大會堂受國家領導人及名家高度贊譽,被聯合國人才組織和國家博物館收藏。并受邀到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舉辦個展或聯展,岀版有《張桂枝畫集》、《張桂枝工筆畫集》、《中國工筆名家——張桂枝畫集》。

  龔文楨

  龔文楨,1945年生于北京,當代工筆花鳥畫大家。自幼研習中國傳統工筆花鳥畫,尤為注重寫生,追求嚴謹大方、清麗典雅的藝術風格。1965年畢業于北京工藝美術學校,1979年被中央美術學院錄取為工筆花鳥畫研究生,師承著名畫家田世光教授。198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后任教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畫研究院一級畫家,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專家津貼。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術展覽,并為中國美術館、中國美協收藏,作品亦在美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展出。作品有《山里紅》、《霜重色愈濃》、《山茶》等 。1988年設計“中國蘭花”郵票獲“1988年全國最佳郵票”二等獎。作品“天香國色”,1990年由李鵬總理贈送給印尼總統蘇哈托。1991年6月為中國駐聯合國總部大廳作工筆畫“梅竹圖”。1992年由人民中國出版社出版《龔文楨、工筆花鳥畫集》。1994年為人大常委會作“梅花圖”。1996年為外交部駐香港特區公署作“牡丹圖”。

  喻繼高

  喻繼高(1932.7)男,漢族,江蘇徐州人。

  別署云嶺堂,1932年7月生于江蘇銅山。1951年考入南京大學藝術系。1955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先后入江蘇省美術工作室、江蘇省文化局藝術科工作。1957年參加籌備并調入江蘇省國畫院工作。1958年參與籌備江蘇省國畫院。擅工筆重彩花鳥,畫風典雅秀麗,雍容豁達,富有時代氣息。1959年應邀為北京人民大會堂作《孔雀圖》(合作),為釣魚臺國賓館作《牡丹群鶴》。1975年作品《牡丹銀雉》入選“第一屆亞洲美術作品展覽”。作品《芭蕉丹柿》參加“第八屆國際繪畫展”,《葡萄小鳥》入選“第26屆國際博覽會”,《櫻花小鳥》在日本展出后為名古屋博物 。館收藏,《玉蘭錦雞》參加在蘇聯舉辦的“中國現代繪畫展”,為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荷香鴨肥》為菲律賓總統府收藏。另有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并獲獎,有的被收入畫集或單幅出版。1986年在中國美術館辦個人畫展。出版《喻繼高工筆畫鳥畫集》。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中國文聯牡丹書畫藝術委員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當代工筆重彩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國務院和江蘇省政府表彰的對我國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有突出貢獻的專家。著有《喻繼高畫集》《喻繼高工筆花鳥畫集》《名家名畫喻繼高》等十部作。陳之佛曾對他產生過重要影響,但他也吸收了一些外來的畫法,豐富自己的藝術語言。喻繼高作品既吸收了宋院體畫的風格,也吸收了民間藝術的特色。

  王天勝

  王天勝,男,漢族,別名藝濤,1946年12月生于大連市,

  祖籍山東省文登縣(現山東省文登市)。1967年畢業于遼寧藝術師范美術專業 。1968年參軍,在部隊從事美術創作,1986年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曾任該院美術系副主任。副教授,現任該院美術系教授(享受副軍職待遇的專家)、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中國文化傳播發展促進會書畫藝術博覽會會長,中國田園畫會副主席、北京工筆畫學會副會長、新華通訊社新華畫院特聘高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擅長工筆人物畫、山水、走獸,對唐代人物畫、兩宋的花鳥畫作過深入研究。創作力求形備神達,畫風清新、典雅、厚重。其作品參加省以上美展五十余次,其中參加六屆全國美展、七屆全國美展等全國性大展二十余次。獲全國性獎十余次。其中《時刻準備上戰場》、《綠林》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群鶴翔天》、《雪夜》被美國格林威治藝廊收藏。《巡邏途中》獲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三等獎;《春暉》中國工筆畫四屆大展金獎;《海上絲路》中國工筆畫二屆大展金獎;《北疆屏障》慕天峪國際長城杯展金獎;《北疆雪夜》當代田園中國畫大展金獎。 作品多次赴日本、美國、韓國、新加坡及香港展出。出版有《王天勝畫集》、《工筆重彩牡丹畫法》、《王天勝人物白描手稿》等。

  江宏偉

  江宏偉1957年生,江蘇無錫人。歷任南京藝術學院講師。

  現為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74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1977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留校任教。從該院教授李長白、劉菊清學習工筆花鳥畫 。1984年作品《網影曉聲》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 。 1985年作品《春雨》獲全國青年美展鼓勵獎,《江蘇畫刊》專題介紹。1986年參加在中央美院陳列館舉辦的“江蘇九人展” 。1987年作品在香港萬玉堂展出。作品《棲鳥》為江蘇美術館收藏 。 有四幅作品被編入韓國出版的《中國現代彩墨畫》大型畫冊中 。 1988有十幅作品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花與鳥---八人畫展”《江蘇畫刊》專題介紹 。 作品《荷花棲鳥》獲“八八北京國際水墨畫展”優秀獎。作品《荷塘又禽》參加“第七屆全國美展”。有十幅作品在美國哈佛大學展出 。 《江宏偉花鳥畫選》郵北京榮寶齋出版。1990年《中國畫》專題介紹。1991年香港大業公司出版《江宏偉花鳥畫集》 。 1992年于香港西武畫廊舉辦“江宏偉花鳥畫展”于臺北蟠龍藝術中心舉辦“江宏偉工筆花鳥畫展”。于日本東京西武畫廊舉辦“江宏偉畫展” 。 于日本東京京王百貨舉辦“江宏偉畫展”。于日本大阪西武畫廊舉辦“江宏偉畫展” 。 于日本大阪阪急畫廊舉辦“江宏偉花鳥畫展”。《中國文物世界》(香港)專題介紹---《江宏偉風格論》 。 《資本家》(香港)專題介紹----《江宏偉的花鳥畫》.《藝術貴族》(臺灣)專題介紹----《江宏偉作品的斑漬》 。 1993年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批評家提名展”。1994年參加新加坡舉辦的“中國水墨十家展” 。 作品《雞冠花》獲“全國重彩工筆畫展”三等獎。作品《荷塘四連展》參加“第八屆全國美展” 。 1996年在臺灣舉辦畫展。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當代精英畫家作品集》 。 參加深圳博物館舉辦“當代中國畫名家聯展”。參加上海美術館舉辦“中國新文人畫展” 。 1997年參加文化部主辦“中國藝術大展”應邀赴美國訪問。參加澳大利亞悉尼美術館舉辦“中國畫展”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型畫集《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畫家叢書---江宏偉》。參加中國美術館舉辦:“新文人畫展”。1998年《江蘇畫刊》專題介紹 。 《藝苑》專題介紹。《藝術界》專題介紹。出版《中國當代名家手稿---江宏偉》(湖北美術出版社) 。 《當代高等院校中國畫名家教學系列----江宏偉課稿》(湖北美術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出版《江宏偉畫工筆花鳥畫》 。 在日本現代藝術中心舉辦“江宏偉展”赴歐洲七國考察。在比中友協舉辦雙人展 ,1999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跨世紀中國畫名家二十一人畫展”(中國美術館) 。 參加廣州“華藝廊”舉辦“江宏偉工筆花鳥畫展”,出版畫冊《華藝廊叢書—江宏偉》(廣州出版社)。 他著力于領悟發掘傳統工筆花鳥畫的精髓,其作品具有深沉而靜穆的審美情趣以及表現出現代式的古典情懷 。

  顧正主

  顧正主,生于1962年7月,江蘇鹽城人。擅長中國畫。

  1981年任部隊放映員、班長。1992年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1993年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留校任軍務處副處長,院務部副部長,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秘書,解放軍藝術學院院務部副部長,美術系副主任,上校軍銜,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總政干管局副政委.總政老干部學院副院長,大校軍銜,中國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入伍以來,先后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八次。其作品多以表現軍旅題材為主,大量作品被國家級報刊雜志選登,在國內外各項展覽中展出并多次獲獎。作品《豆蔻年華》參加全國第八屆美展,《大山的兒子》參加第三屆中國當代工筆畫大展,《白鴿》、《大參軍》參加全軍第九屆美術作品展覽,《和平》獲迎澳門回歸全國美展銀獎,《秋韻》入選跨世紀暨建國五十周年全國山水畫展獲得銅獎。《重歸沂山》獲首屆“孺子牛”杯全國書畫展銀獎;《決口》獲“抗洪精神贊”全軍美術展作品優秀獎;《獻身》獲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周年全國當代中國青年書畫大展銅獎;《和平》獲迎澳門回歸全國書畫大展銀獎;《荷花清風》參加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特邀作品。其業績被收編于《世界優秀人才大典》、《共和國專家成就博覽(世紀珍藏版)》等。  顧正主的作品多以表現軍旅題材為主,造詣頗深。被國內外各項展覽邀請為作者,其大量作品被國家級報刊雜志選登,在國內外各項展覽中展出并多次獲獎。其中《重歸沂山》獲首屆“孺子牛”杯全國書畫展銀獎;《決口》獲“抗洪精神贊”全軍美術作品優秀獎;《和平》獲迎澳門回歸全國書畫大展銀獎;《獻身》獲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周年全國當代中國青年書畫大展銅獎;《秋韻》獲跨世紀暨建國五十周年山水畫銅獎;《荷》參加全國首屆寫意畫大展特邀作品獎;《荷花清風》參加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特邀作品;《荷塘》作為特邀作品參加第三屆全國中國畫展;《和諧》參加2008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其業績被收編于《世紀優秀人才大典》、《共和國專家成就博覽(世紀珍藏版)》等。

  賈廣健

  賈廣健,別名大涵。1984 年畢業于河北工藝美術學校。1991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學士學位。1994年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研究生畢業并獲碩士學位。被評為天津市文藝新星。獲天津市魯迅文藝獎。被中國文聯授予“全國百 名優秀青年文藝家”。中國文聯第一屆“德藝雙馨”會員。被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評為 97′中國畫壇百杰。歷任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花鳥畫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青聯委員。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教授,國家一級畫家。代表作品:《秋籟無聲》獲全國美展銀獎。《 藕花秋雨》獲首屆全國中國畫大展銀獎。《寒河晴晚》獲全國第八屆美 展優秀獎。《冷月》獲中央電視臺“中國畫、油畫精品展”銅獎。《雪》獲臺灣“華夏國際藝術展”銀獎。

  2005年參加文化部中國研究院“回望——中國畫展”。參加中國美術創作院“南北花鳥畫展”。出版 《賈廣健工筆花鳥冊》、《當代實力派畫家精品——賈廣健》、《名家名畫——賈廣健作品》、《工筆花卉技法》、《賈廣健畫展作品集》、《現代工筆名家特殊表現》、《當代名家工筆花鳥精品——賈廣健》、《賈廣健工筆花鳥》、《賈廣健扇面——沒骨花卉》、《當代中國畫名家——賈廣健》、《中國當代翰墨名家研究——賈廣健》、《名畫典藏——賈廣健》等專著專集十余種。作品被中國畫研究院、深圳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中國文聯、北京人民大會堂、人民美術出版社、天安門城樓、北京京豐賓館、銀川美術館、煙臺博物館、濰坊博物館、梅州博物館、唐云紀念館及國內外私人珍藏。作品被收錄《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二十世紀中國傳世名畫》、《1979-1999中國美術》、《百年中國畫集》、《現代中國美術選集》、《現代中國花鳥畫全集》等數十種大型畫冊。《美術》、《國畫家》、《國畫世界》、《中國書畫》、《東方美術》、《北方美術》、《新報》(香港)、《大公報》(香港)及《中國書畫報》等作專題介紹。天津市電視臺、山東電視臺、陜西電視臺等多個電視臺專題節目介紹其人其藝。

  唐秀玲

  唐秀玲(1956.1—)女,1956年生于山東淄博, 山東萊蕪人。

  1983年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美術系,1994年結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進修班,1998年結業于文化部重彩畫高研班。歷任山東省輕工美校教師、山東淄博書畫院副院長,淄博學院美術系教授,市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現為教育部藝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淄博市文聯副主席,淄博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淄博書畫院副院長、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碩士生導師,山東省首批藝術科學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蔣采萍工作室客座教授,山東省德藝雙馨中青年藝術家。  擅長工筆重彩畫。多年來致力于工筆重彩畫畫材及技法研究,同時致力于現代重彩畫的創作,其作品在國內工筆畫界具有廣泛影響。作品曾入選由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全國美展以及“中國女美術家作品展”、“中國藝術大展”、“首屆全國中國畫展覽”等全國大展,曾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銀獎、“第三屆工筆畫大展”銅獎、“第四屆工筆畫大展”銅獎、“首屆中國重彩畫大展”學術獎、“首屆全國人物畫展覽”優秀獎、“微觀與精致--首屆中國工筆重彩小幅作品藝術展”金獎、山東省美術創作貢獻獎、一等獎等。《金沙灘》、《高原之花》等三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其中代表作《金沙灘》被收入《二十世紀中國美術—中國美術館藏品選》畫集,成為二十世紀末中國畫壇工筆重彩畫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曾多次應邀為“文化部重彩畫高研班”、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重彩畫高研班”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蔣采蘋工作室〔碩士課程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等講授現代重彩畫材料及技法課程。  作品多次由文化部外聯局選送出國展出,作品曾發表于《美術》、《美術研究》、《中國書畫》、《中國畫研究》、《國畫家》、《江蘇畫刊》等,主編《工筆人物畫技法新編》、《重彩畫風—首屆中國重彩畫大展作品精粹》等專著及畫冊。

  萬偉民

  萬偉民男、 漢族、大學教授。 1992年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美術教育系,并深造于中央美術學院 中國畫系,多年來一直從事工筆花鳥畫教學與創作。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美展,并獲獎。作品和論文發表于《美術》、《美術觀察》、《文藝理論與批評》、《國畫家》、《中國畫》、《書與畫》、《中國美術教育》、《人民教育》等國家級雜志上,并入選《當代扇面書畫集》、《全國第二屆中國花鳥畫展覽作品集》、《中國當代美術家》2010精品年鑒。《當代中國美術家》(光盤)等一系列辭書、畫集。 2001年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個人專集《萬偉民工筆花鳥畫集》。 2008年由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萬偉民花鳥畫集》。 現為廣東省肇慶學院美術學院教授。

  喻慧

  喻慧,女,江蘇省銅山縣人,1960年生于南京。1977年至1979年總參三部戰士。1980年至1983年江蘇省國畫院專科畢業 2000年至2002年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班畢業。2002年至今江蘇省國畫院花鳥畫研究所所長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國畫院花鳥畫研究所所長。父親喻繼高先生是我國當代杰出的工筆花鳥畫家。主要展覽:北京國際水墨畫展優秀獎(1988); 第二屆中國工筆畫大展·二等獎(1990);第三屆中國工筆畫大展·三等獎(1994);第八屆全國美術展覽(1994); 中國女畫家作品展(1994);倫敦Browse&Darby畫廊“喻慧新作展”(1997); 當代中國花鳥畫大展優秀作品獎(1997); 第四屆中國工筆畫大展(1998);第十屆全國美術展覽銀獎(2004)。

  王廣華

  王廣華,男,1954年出生于山東棗莊;1976年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1985年考入江蘇省國畫院花鳥研究班,拜著名工筆花鳥畫家喻繼高先生為師;1992年在山東省美術館舉辦王廣華工筆花鳥畫展;1994年結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2002年在山東省博物館舉辦“王廣華工筆花鳥畫展”;2004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名家班學習,2005年結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名家班;2005年作品《南疆掇影》獲全國壺口杯中國畫展優秀獎;2006年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創作高研班;2008年作品《南疆晨曦》獲2008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2008年作品《清風過后倍清幽》獲第五屆中國西部大地情優秀獎;2009年12月在江蘇省徐州市博物館舉辦個人工筆花鳥畫展;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潤華畫院專業畫家,國家高級美術師,世界華人藝術館常務館長。作品被國內外眾多藝術機構收藏,《美術》,《國畫家》,《中國書畫報》,《大眾書畫》等專業報刊均專題介紹其藝術成就及作品。多次參加全國花鳥畫邀請展,作品《雙色犀鳥》獲“華東地區美展”一等獎。其作品被山東省博物館、徐州市博物館、山東省圖書館、孔繁森紀念館等多家單位收藏。出版有《王廣華工筆花鳥畫集》,《扇面工筆花卉技法》,《中國畫線描原大臨本》第一輯、第三輯,《當代中國畫名家研究·王廣華研究》。多幅作品收入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當代著名花鳥畫家小品輯》,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畫名家花鳥卷》等畫集。

  趙新建

  趙新建,1970年生于山東巨野縣。李榮海先生門下弟子,

  畢業于山東省輕工美術學校。現為中國書畫學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創作中心敦煌創作委員,國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術展覽并獲獎,被中國收藏學術委員會、世界文化藝術鑒定中心聯合授予“當代中國書畫收藏市場最具收藏價值藝術家”。

  九三年畢業分配至淄博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刻瓷研究室。在全國藝術展覽活動中榮獲多種獎項。95年任刻瓷藝術研究室主任。其刻瓷作品多次作為國禮贈送與外國政要,并為溫家寶、吳儀、李鐵映、歐陽中石、李榮海、顧正主、宋楚瑜等政府高層人物及藝術名家刻制肖像受到好評。畫家趙新建生于20世紀70年代,作為新時代經受著外來思想與傳統意識的碰撞與沖擊的新一代畫家,其內心的體會與藝術語言的表達方式自與老一輩的畫家有著很大的不同。作為畫家趙新建十分注重現實生活中的體驗與感受,他敏銳地把握形式的生動性與美感的靈動性,并形成了獨特的表現技法與藝術語言。畫家的作品《荷塘月色》《荷塘憶事》《荷塘夏日》《清塘荷韻》《荷塘》等都是以荷為題材創作的作品,這些作品把握了現實中荷花的美感并加以升華,賦予了荷花全新的美感魅力。

  主要展覽:五屆工筆畫展,山東首屆中國畫雙年展優秀獎,首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之當代花鳥畫展,中華文人畫優秀小品展銀獎,首屆寫意畫展,"長江頌"全國中國畫提名展,首屆中國文學藝術界金獅獎銀獎。

  張東林

  張東林:致遠堂主人、老雨。安徽省蚌埠市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政協委員,中國產業書畫院常務副院長。

【工筆花鳥特點有哪些特色】相關文章:

京劇的特點有哪些特色01-27

駢文的特點有哪些寓言特色12-03

淮揚菜的特點有哪些特色及代表菜12-03

清紫砂的特點有哪些工藝特色12-04

彩墨畫的特點有哪些主要藝術特色12-04

煲仔飯的特點有什么特色06-08

滬劇的特點有什么特色10-20

化學有哪些特點09-02

散文的特點有哪些10-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宁县| 海淀区| 桑日县| 铁力市| 临湘市| 通江县| 周口市| 浙江省| 乌鲁木齐市| 兴和县| 扶余县| 万源市| 四子王旗| 富源县| 庐江县| 湘西| 商河县| 都匀市| 阳春市| 三原县| 河曲县| 高安市| 邵东县| 聂拉木县| 台南县| 响水县| 成武县| 惠东县| 南充市| 德庆县| 建瓯市| 牡丹江市| 博白县| 长沙市| 格尔木市| 崇州市| 宜君县| 文山县| 太和县| 新昌县|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