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如何培養優秀的讀書習慣
動筆的習慣從抄寫生字詞開始
孩子低年級時,可每天例行檢查課內生字、生詞語的抄寫,更正抄寫中的錯誤,再從兒童注音讀物中指導孩子對字、詞的抄寫,讓孩子指出不認識的字,再看頭上的拼音,拼讀出來,并抄寫在筆記本上。
一年級可選用彩圖識字卡片、兒歌來指導,二年級可選用短小的童話、寓言故事來指導。但每天指導時間不宜過長,應控制在20分鐘—30分鐘之間。 中、高年級已學會了查字典,每周可以指導讀3—5首詩或2—3篇短文,抄錄生字、新詞、精彩句子,充分利用字典掃除閱讀障礙。每次不超過40分鐘。
三、四年級細致一點,五、六年級粗放一點,把主動性讓給孩子,把自覺性培養起來。
做好讀書筆記,為寫好作文做準備
小學三年級開始學寫作文,很多孩子都感到非常吃力,不知道寫什么?從何下手?這時教師應抓住這一良機加以引導,告訴孩子,問題正出在積累的材料太少了。只有做到“讀書動筆”即寫讀書筆記才能解決。只有勤動手作好讀書筆記才能積累更高的知識,提高讀書質量。還要告訴學生,寫讀書筆記并不難,貴在堅持,要做到長年如一日,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一邊讀一邊記,不僅可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記憶,還可積累寫作素材,知識越多,寫作文時就能信手拈來,不用咬筆桿子了。
那么小學生怎樣寫讀書筆記呢?
錄生字。在閱讀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抄下來,邊抄邊查字典,達到讀準音辨明字形,弄清字義的目的。長期堅持這樣做,相信孩子認的字會比別人多。
錄詞語。閱讀中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抄下來,在詞典中去查閱,搞清楚它的意思,堅持詞語的記錄和積累,會不斷增加你的語言材料,讓你的說話和寫文章能言簡意賅、生動貼切。
錄語句。摘錄名人名言以及諺語、格言、歇后語、對聯,還有文章中寫得非常精彩的句子抄下來(包括各種描寫句、抒情句、議論句),這些語句有的描寫出神入化,有的達意委婉曲折,含意深邃雋永,日積月累會使孩子的說話及寫出的文章很有說服力。
錄公式、定義、定理。這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方法。
寫段落大意或段落提綱。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學科老師都讓學生用一句話或一個短語來概括一段的內容,學生也可用這種方法去分析別的文章,寫出段落大意或段落提綱,這樣可以幫助孩子理清文章的脈絡和結構層次,提高寫文章的能力。
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要表達的主要意思,也叫主題,語文科每篇文章老師都要分析總結,并讓學生記下來,讀別的文章也可如法炮制,讀多了寫也就多了,自然閱讀能力也提高了,同時,寫起文章來就會中心突出,決不至于“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了。
寫讀后感。讀一篇文章后孩子有什么啟發,這時應立即讓孩子動筆寫下來,否則轉瞬即逝。
讓孩子將一些“動筆”格言、諺語放大,貼在自己隨時能看到的地方,以時時提醒自己,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等。
總之,孩子從小養成了“讀書動筆”的好習慣,不僅能使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能提高孩子的思維分析能力,養成了這一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將會使孩子終身受益。
小學生如何培養優秀的讀書習慣 [篇2]
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可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閱讀習慣則是孩子一生學習極為重要的習慣之一。呂淑湘先生也曾經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這說明,局限在小課堂里的語文學習是封閉的,是脫離現實生活中的語文實踐活動,因而不可能是高效的。只有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學體系,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才能有效的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單元練習中有一課“認識圖書館”,我便親自帶領全班同學去圖書館參觀。驀然發現學生們的眼睛竟齊刷刷地盯著那一長摞擺放得整整齊齊的書刊。有的吐著舌頭驚嘆,有的情不自禁伸出小手,輕輕地撫摸著書卷。那眼神宛如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充滿歡喜。我心里猛地豁然開朗,經常埋怨學生無知,就沒有想過為他創造一片蔚藍的天空,讓他們更多地受到陽光雨露滋潤。我索性和圖書館老師協商每周三利用中午時間帶學生們到圖書館看書。漸漸地中午一個來小時時間太短暫了,孩子們覺得不解渴。于是,我又和圖書館老師商量為學生們辦書證,讓他們把自己喜歡的圖書借回家去看。雖然為學生開通了閱讀渠道,但是激發他們閱讀興趣,還需要循循善誘,逐步培養。
《小學生如何培養優秀的讀書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閱讀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在人的一生中越早養成越好。若孩子的家庭和學校不能強化讀書的樂趣,他們是不會突然在某一天奇跡般地喜歡起讀書來的。因此必須為孩子創造讀書的好時機,幫助他們養成這種最重要的習慣。閱讀的習慣需要在實踐中培養,這就和其他習慣一樣。實踐證明,閱讀習慣的養成要以興趣為突破口,孩子一旦有了興趣,自己就會不斷閱讀。心理學原理曾指出,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因此要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也必須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讓他們體驗到讀書的樂趣,從而激發閱讀興趣。
一、從課堂入手,借助講故事誘讀。
一年級第二學期有一篇課文《別問這是為什么》上課伊始,我沒有講解課文內容,而是先把《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故事在課堂上聲情并茂讀出來。把學生們引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來,了解主人公悲慘遭遇,進而理解了課文內容。課下,學生們紛紛帶著對小女孩命運深切焦慮主動借《安徒生童話集》來讀一讀,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學生們想讀課外書了。漸漸地,我發現再到圖書館借書,多數學生都在借閱《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寓言故事》等。提起“白雪公主”“丑小鴨”“拇指姑娘”個個興趣高漲,都爭先恐后想說一說。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學生們想看課外書了。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在教學《三味書屋》時,我找來一幅魯迅的肖像,拿著一本厚厚的《魯迅散文集》走進教室,為學生們饒有趣味地朗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大師高超的敘事本領和俏皮的語言深深打動了孩子,這不僅為學習《三味書屋》打好了基礎,而且也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深深印下了這位文學巨匠的身影。第二天就有很多孩子拿來了許多魯迅的書。在教學老舍的《貓》時,我也找來厚厚的《老舍全集》,擺在講桌上,給孩子們講起老舍平易近人的文風,又讀了《陽光》中有趣的一段。下課了,學生們都到講臺上來翻書。……這樣,崇尚書、熱愛書的“火苗”逐漸在孩子們心田中燃起熊熊大火。
二、 借助評選優秀讀書筆記、手抄報引讀。
讀書同時,實驗班又開展了寫讀書筆記和辦手抄報活動。二年級第一學期,小學生識字,寫字能力增強了,我單獨利用一節課時間教給學生記讀書筆記方法,即以表格形式記錄下讀書時間,作家,書名及主要內容體會,并抄寫好詞佳句。我根據學生興趣鼓勵學生記讀書筆記和辦手抄報。這樣,學生從無目的看書,變成有目的讀書,并且做到邊讀邊思考,并將有用可積累詞、句記錄下來,并配以合適插圖,還可以在讀報過程中將感興趣內容剪下來,制成手抄報。這些手抄報都是自編、自寫、自畫,而且緊跟形勢,報紙可稱五花八門,“新芽報”、“兒童報”、“神王報”等等。孩子們在讀讀、記記、畫畫過程中,培養了興趣、審美情趣,同時也能表現孩子們愛黨、愛祖國、愛人民及樹雄心、立大志、向先進人物學習信心和心愿。例如:實驗班邢藝凡同學上學后,天天爺爺接送,路上總要買些小食品。吃飯時,也是爺爺一口一口喂著吃。自從班里開展讀書活動,藝凡變化可大啦!她曾在自己讀書筆記中寫到:“我都二年級了,為什么還抱著我吃飯,甚至一口一口喂我?我應自己獨立了。”進入三年級,小藝凡也寫了上百篇讀書筆記,并辦了幾種讀書報,在一篇習作中,小藝凡是這樣寫的:“爺爺,我聽爸爸說您太寵愛我了,當時我不懂,感覺好玩兒,我看了很多書,知道自己一切應該獨立了,因為我長大了,還應幫爺爺、奶奶干家務。”從那以后,爺爺確實發現小藝凡變了,手帕、內衣、襪子都自己洗,還練了家務活,整理房間等。爺爺看到藝凡成長變化,從心里高興,并反思著自言自語地說:“小孩子已經向老子挑戰了。”
三年級第二學期我又根據學生不同能力教給學生怎樣寫讀后感,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班里每周要檢查學生記讀書筆記、讀后感情況,既查數量,又看質量。優秀筆記、讀后感讓同學之間相互傳閱、展覽以激發讀書記筆記習慣。學生讀書筆記的記錄來源于讀書,促進了學生讀書熱情,而記筆記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善于積累的習慣。讀書筆記、手抄報、讀后感的定期展覽,又有利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學習、提高。
三、 努力創設讀書氛圍促讀。
我不但帶領學生們到校圖書館看書,班里圖書角也要充分利用起來。學生們捐到班里來的圖書都要夾進自制書卡,并且每人為自己設計一個精美的書證,由兩位學生負責圖書整理與借閱。一批圖書看完了,再換一批新書。有效地利用學生家里的藏書資源,讓圖書角流動起來。便于學生課下有時間也看看書,整體上創設讀書氛圍。進入三年級以來我又利用活動課時間大力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例如:“故事會”“課本劇表演”“朗誦大賽”“雙簧”等。一次,學生講述了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的故事,都被他“車水讀書”刻苦學習精神所吸引。當聽到他在清華預備留學班里,考試以十門功課1000分成績順利出國深造時,大家不禁吃驚地張大了嘴。課余,就發現有些學生在別人休息游戲時,仍在讀書學習。問之,方了解到他要向侯德榜那樣十門考1000分,成為有名的化學家。又一次,當學生講到前蘇聯飛行員科馬洛夫,當他完成航天任務,準備返航時,卻因故障將在兩小時后在著陸地附近爆炸殉難時,個個神色緊張,當聽到他在生命最后時刻用70分鐘時間向領導匯報航天情況時,有的同學眼圈紅了,有的流下了眼淚。他在最后幾分鐘對自己女兒及全國小朋友說:“要認真學習數學,不要忽視每一個小數點,此次事件就是由于飛船在檢測時工作人員忽視了一個小數點造成的。”學生們聽后,都感到很震驚,并紛紛表示認真學好數學。讀書講故事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刻苦、認真學習的精神及有助于樹立遠大理想。總之,學生要參與不同形式交流,就必須廣泛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
《小學生如何培養優秀的讀書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廣泛開展以上活動,讀書就必然成為學生一種“需要”。這種“需要”長期得到滿足后,讀書興趣自然而生。學生在“需要”基礎上讀書,并不感到是一種負擔。相反,會變成一種自覺行動。他們在樂中讀,在讀中樂,在讀中學,在講中練,不知不覺加大了閱讀量,增加了知識積累,智力得到開發,還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可謂一舉三得。課余在與一些家長交流中,有些家長說:“哎呀,這孩子真拿他沒辦法,手里的零花錢都買書了。”還有的說:“他在自己房里可老實啦,一點動靜都沒有,走進去一看,準是在看書。”也有的說:“她在家里走到哪兒手里都拿著書,甚至去廁所,那本書也端著。”聽了這些議論,我非常欣慰,學生已漸漸在養成閱讀的習慣。
四、 豐富的閱讀成果激讀。
讀書為閱讀和寫作奠定了基礎,多讀書學生知識面寬了,語言豐富了,創新思維發展得快,作文質量高。我從一年級堅持訓練學生讀書與習作相結合,開始學生真是不知寫什么好,自從開展課外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不但生活中注重觀察、描寫,也能模仿童話故事情節自己編寫,內容豐富,語言充滿童真童趣。至今班里學生日記、周記、習作累計每人有三、四百篇,優秀范文都收錄在班里作文集中,多數學生作文在作文報上發表,在各級作文大賽中獲獎。同時學生們思維想象能力較同齡學生發展得快。例如:三年級上學期一篇想象作文,學生們觀察一只小螞蟻在一片樹葉上順流而下的圖畫,寫一篇小短文。這節課上,孩子們通過看圖,當堂課就編出了許多題目:《小螞蟻歷險記》、《尋親記》、《乘葉漂流記》、《脫險了》、《獨立生活的螞蟻》等。作文交上來,幾乎沒有千篇一律的文章。大部分學生都自己圍繞自擬題目展開想象,寫一篇童話故事。一般只要想象合理,內容完整,語句通順的文章,我都打上“優”的好成績,以激勵學生敢想敢寫,輕輕松松寫作文。又如:本班王鈺涵同學,在每天幫助家長做家務中發現碗櫥中的盤子各不相同,有的凹,有的平,又通過細心觀察它們不同作用加之自己豐富的想象寫了一篇寓言故事《平盤子與凹盤子》,內容富有哲理,語言耐人尋味。在學生的自我介紹中我讀到這些文字:“大家好,我是邢雨。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學習也算不錯。我最喜歡的學科是語文。我喜歡語文是因為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記者,記者是需要寫稿子的,從小就應該打下良好的語文基礎。再說,語文學習很靈活,不像數學,只有統一的公式。語文學習很隨意,不用認死理,還能讀許多有趣的故事,所以我喜歡。”純真質樸的語言袒露了孩子真愛語文的心扉。四、五年級以來,學生的多篇作文在作文報、紅領巾報及市、區級作文大賽中獲不同級別的獎項。同時我也分別多次獲得市區級讀書活動優秀作文輔導教師獎。
通過實驗班開展閱讀活動,孩子們視野拓寬了,獨立思考能力提高了,思維能力增強了,特別是思想也發生著變化。
之一,僅實驗班三年級搞了一個調查,今年壓歲錢用在何處?結果是,同學們買課外讀物的占55%以上,讓家長存銀行占40%。
之二,通過問卷調查,實驗班學生家長不僅支持學生讀書,更主要是一致反映學生聽話、懂事、有禮貌。學生們自理能力增強了,并能主動幫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之三,實驗班通過開展讀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成績明顯變化,基本上直線上升,優秀率達90%以上。讀書活動不僅沒有成為學習負擔,而是促進了學習。
之四,通過開展讀書活動班集體榮譽感也大大增強了。同學關系密切了,做好事的人越來越多了,無論搞什么集體活動,只要老師一號召,同學們都積極響應。
學生們從課外閱讀中了解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理解和感悟語言的能力隨之增強。恰恰通過課外閱讀,彌補了一些書本學習的不足,學習新知速度快了,自信心增強了,漸漸從對課外閱讀興趣進而遷移到對學校各科知識學習的濃厚熱情中來。課堂上對課文的理解深刻,常常有精彩的發言,并且你言我語,暢所欲言。每學期,我班都要開幾次讀書交流會。會上,同學們暢談讀書體會,交流讀書方法,推薦喜歡的書籍,欣賞優秀習作。豐富的閱讀成果又激發了學生旺盛的讀書熱情,久而久之習慣自然養成。現在,我班大部分同學課余都能自覺閱讀,確已養成閱讀習慣。
【小學生如何培養優秀的讀書習慣】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11-23
如何培養小學生傾聽習慣09-13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勞動習慣11-23
優秀是一種習慣如何培養這種習慣11-23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呢11-23
如何培養小學生寫日記習慣11-23
如何培養小學生行為習慣10-20
如何培養讓小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11-23
如何培養小學生寫日記的習慣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