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自己主動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明確指出:要改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的同時學會學習、養成積極主動的心理素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性、主動性則是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一大-法寶。人具備了積極主動的基本素質,就能在人生中掌握主動權,以積極主動的態度,飽滿的熱情地去發現并解決問題,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勝利與失敗,面對接踵而來的重重困難,使人處于不敗之地。
而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最具可塑性的階段,如何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給小學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挑戰性的任務。在此,我談談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幾點認識:
一、轉變思想:
轉變教育思想:這是針對教師而言的。教師在新的教育方針,新社會,新形式的強烈要求下,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方式方法,應該不是一件難事。
轉變學習思想:針對學生而言,怎樣讓學生意識到社會的變革,社會的需求,意識到積極、主動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培養、接受培養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這卻是不易解決的問題。眾觀新世紀、新社會,推動其不斷進步、不斷發展的重要途徑在于激烈、殘酷的競爭。競爭迫使人們為避免社會的淘汰而努力學習、終身學習、不斷進取、開拓創新,從而使全社會人們的知識文化水平、各方面能力、技能不斷提高,推動社會不斷發展。而學生處在一方靜土,很少感受競爭的激烈與殘酷,要轉變學生學習思想,應首先在教育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具有競爭意識,培養其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正視競爭,在競爭活動的開展以及活動之后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并解決問題,獲得競爭的勝利,從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意識。學校競爭應讓學生感受到競爭的激烈與殘酷,體會受挫的難受,同時更應教育培養學生主動面對挫折與失敗,正確面對勝利,積極主動地分析勝敗原因,掌握主動權,勝不驕,敗不餒,始終保持堅定的積極性主動性,迎接下一次競爭的勝利。
二、 轉變教育方式、方法:
我國的傳統文化教育,無論何時何地,學生都是被教育、被傳知的對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因而缺乏一種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久而久之,教師或學校的無形外力就延伸到本屬于孩子的自由發展和思考的空間,學生的積極主動被壓抑,更無獨特的見解可言。要轉變這種教育方式、方法,我總結了以下三方面認識:
1、興趣教育:(初級培養)兒童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離不開興趣,對于具有濃厚興趣的事物,往往主動性很高,且積極鉆研,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而對于毫無興趣的事物,往往不具有積極性、主動性,更談不上創造性。因而,要培養學生主動性的心理,應從發現并培養其興趣著手。
首先,應深入了解本班甚至每個學生具體情況,班風、學風、家庭環境、學生思想狀況,興趣愛好等。其次,發現并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興趣愛好激發學生一次又一次的、連續不斷的、不斷提高的內心需求,利用學生不同的需求引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其創造性。學生的興趣愛好包羅萬象:各種活動,學生天生愛好,以及師生感情等等,都有可能影響學生興趣愛好。因此,在培養學生興趣愛好時,一方面要積極地發現,另一方面則要有意識地培養,采用形式多樣的方式方法鼓勵、促進其發展。第三,應經過長期的努力培養,把學生短暫的、興趣愛好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形成學生堅定的心理素質。
2、鼓勵教育與挫折教育:(鞏固加深)兒童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著學生興趣的影響。當其對某件事興趣高漲時,往往積極性主動很高,而當其遇到困難或興趣低落時,其積極主動性也隨之消逝。怎樣才能鞏固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這需要鼓勵教育和挫折教育。
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在教育教學中應盡量采用形式多樣的鼓勵教育,讓學生充滿信心,飽含熱情,積極主動地發現并解決問題,把問題處理在萌芽狀態。但一味地采用鼓勵也是不行的,社會畢竟不同于學校,它那連續不斷的殘酷競爭一次又一次無情地打擊著絕大多數人的心。怎樣讓人在困難,在挫折面前仍能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主動面對現實,面對困難,面對挫折,積極采取措施,更加努力,更加進取,執著地追求,爭取最后的勝利,這需要挫折教育,培養學生堅定的積極性主動性。
但挫折教育應講究方法,既應讓學生體會受挫的難受,競爭的激烈,困難、失敗的難免,又要讓學生主動面對現實,積極調整心理,更加主動進取,取得最后的勝利。曾記得小學六年級時的一次數學競賽,我被作為班上的一致信耐者推薦去代表全班參加競賽,我也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但當競賽結果出來時,大所失望,不但沒有取得好成績,連名兒都沒排上,我簡直不敢面對同學們的眼神,不敢面對他們那刺耳的語言,更不敢去面對何老師,上學放學獨來獨往,沉默寡言。我的表現和同學們的反應被何老師發現了,她當即禁止了同學們的風言風語,并教育全體同學:“失敗是難免的,任何人都有失敗的時候,我也同樣經常遭受失敗地打擊,但最關鍵的是我們如何去面對失敗,面對挫折,是永遠被挫折打垮,還是振作起來,更加努力奮斗,取得最終勝利……”課后,何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拿出競賽試卷,和藹地、商討式地和我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并為我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當時,我心中仿佛一股熱流涌向全身,信佛有使不完的勁要爆發。從那以后,我不但沒有退卻,反而對數學有了更高的興趣,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有多大的困難,我總是主動地去思考,主動地去想辦法,這樣不懈地努力,積極地追求,很難想象,如果當時被挫折壓倒,現在的我會是什么樣子。
《如何培養自己主動性》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成功總伴隨著失敗,要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能經受成功與失敗的考驗,具有持久性,堅定性,需要把握,應用好鼓勵教育與挫折教育這一孿生姐妹,使學生在學習甚至將來的工作中形成穩定的積極主動心態。
3.教學中的無形教育
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固然重要,但各科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也無不時時、無形的影響著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每位教師都應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身于教育事業,樹立自身健康的心理,以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教學設計上,應注意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啟發學生多發現、多思考、多提出問題,讓學生養成主動思考、主動挖掘、主動發現的良好習慣。
總之,教師應首先培養自己積極主動的健康心理,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積極發現并培養學生興趣,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各種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心理,進而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積極面對現實,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掌握主動權打下堅實的主動性基礎。
如何培養自己主動性 [篇2]
本學期,我確定的小課題研究方向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后來,我發現實施“自主學習”在當下的教學背景下,還不是很現實。因為在目前的教學狀況來看,學生在“為什么學”“如何學”“何時學”“學什么”“在哪里學”“與誰一起學”等問題上均說了不算,自主的空間實在太有限。遂把課題轉變為“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因為我們的思考和研究不能凌空蹈虛,而是要立足現實,切實有用。
一、 現狀分析:
目前,經過了幾年的高效課堂改革,我校教師在教學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現在各種
問題依然存在,比較的突出的是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它表現為:一、在教師的教學中,大都還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教學的關系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痹谶@樣的課堂上,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甚至教了也不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了。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不學;教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地服從于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喪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終成為遏制學的“力量”。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三是教師講得多,講得快。有些老師上課一味地追求“大容量,快節奏”,沒有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和消化時間,導致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對知識的分析、綜合、歸納、質疑、判斷、比較等認知活動和思維過程,使學生即使當時明白了某些知識(還有一些聽了也不明白),但印象也并不深刻,容易遺忘,“舉一反一”尚有困難,更不可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更重要的是,教學這種復雜的智力活動,演變成了一種無需智力努力的聽記活動,學生的思維品質日益低下,對老師的依賴性日益增強。
以上種種弊病,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主動性缺乏,學習習慣不佳,許多同學缺乏獨立思考意識和鉆研精神。一方面,我們積極的抓補輔差,另一方面我們的課堂又不斷地制造著差生。因此,無論是從當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還是從學生未來發展來看,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凸顯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是十分重要的和急迫的。
二、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教師要加強先
進教學理念的學習,明白轉變教師角色的重要性,明白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性。至少我們要樹立以下觀念:
1、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傳授知識。許多教師把教學的目的簡單化為傳授知識,其實教學的目標是多元的,它應當追求一種綜合的效能。教學需要傳授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使他們具備持久的學習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堅韌的學習意志,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基礎。因此,愛因斯坦才會說:“如果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那么留下來的就是教育!
2、由以“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為中心。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往往更多的考
慮自己怎樣上這堂課,而很少把自己當成學生來想象:如果我是學生,我會遇到什么問題?教師在上課時,也主要是沿著自己的教學愿望將學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學設計,從而忽視了學生自己去鉆研、領悟和感受的過程,存在明顯的“以教代學”的傾向。而新課改要求我們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以學生的求知需求為主線,追求教師和學生對知識的共同探討、平等對話。
《如何培養自己主動性》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3、不要把自己的教等同于學生的學。許多教師以為一堂課,自己教的越多越好,講的越多,課堂的效率就越高,其實這只是一廂情愿。我們一定要明白:教師教了,不等于學生學了,更不等同于學生會了;學生一時會了,不等同于他永遠地會了。沒有經過智力努力而得來的知識不是自己的,易得者亦易失。因此一些“貪多求快”的教師,往往是事與愿違,“欲速則不達”。
4、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許多老師不敢放手,還是出于對學生不放心。許多東西,自己沒有講到,心里也會發虛。其實,只要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的表現可能會出乎我們的預料。學生沒有你想的那么好,也沒有你想的那么糟。如果教師教的是學生自己會的東西,學生通過獨立閱讀、獨立思考,就能夠掌握的,而老師卻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教的話,這種教學就是低層次的教學。教師只有做教師該做的事情,才能提高教學的效益。
三、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策略
1、教師放手,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
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關鍵還是在老師身上。我們的許多老師一走進課堂就開始口若懸河,講個不停。似乎一節課講得越多,學生就收獲的越多,自己心里也越踏實。而把時間留給學生就覺得是“少慢差費”。而我們忘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就是:知識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不是教師硬塞進學生的腦子。因此有專家深有感觸地說:“21世紀最難的也是最有價值的事情是讓老師閉上他的嘴巴!”如果我們的老師一直“霸占”課堂,一切包辦,學生只會是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笨。
在現階段,我們要真正實施“啟發式教學”。我們要研究“先學后教”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現。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己動腦動手,有好奇,有探索,有思考,有質疑,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當然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表面上卻一無所獲,但他的智力素質,比起只是死板聽記的學生要好的多。孫維剛老師說要通過教學“讓不聰明的學生變聰明,讓聰明的學生更加聰明”。教學的目,不僅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造就一個“強大的頭腦”。
《論語》中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碑攲W生的思考達到了他能力的上限,困惑不已,非常想知道結果的時候,我們老師輕輕一點撥,就有“四兩破千斤”的功效。這樣得來的知識,充滿思考和艱辛,也充滿發現的快樂,他帶來的是學生對知識真正的理解和難以忘懷,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而且,這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理解、領悟能力會越來越強,學習的效率也越來越高,這是一種真正的豐厚回報,惠及學生的整個學習歷程。
因此,我們在教學設計上要設計更多高質量的學習活動;課堂上要讓學生活動充分,給他們留下自學時間,讓學生參與其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當然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要任務是組織和引導,并且在關鍵處啟發和點撥學生。
2、鼓舞信心,指導方法,讓學生感覺自己行。
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一定要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使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學,大部分的東西可以自己學會。我們剛開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時,不妨從易處著手,學習閘北八中“低、小、多、快”的學習策略,慢慢再提高門檻。同是,我們要教給學生方法,不僅讓學生相信自己能夠學,而且知道如何學。比如,學生自學一篇課文,一般應從哪些方面入手?比如,應如何自己批改作文?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時間,一定要在方法上指導的多,指導的細,指導的富有實效。這樣讓學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不是使學生忘而生畏,無所適從。
3、激發興趣,喜歡學才有主動性。
古人曾說:“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布魯納也告訴我們:“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的確,在教學中,學生興趣愈濃,注意力就越集中,觀察愈細致,反應愈敏捷,思維、記憶等多方面的智力活動也就愈有成效。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各種愉快的情境,時時引起學生的驚奇、興趣、疑問、新鮮等情緒。使教學過程始終對學生有一種吸引力,吸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因人而異,因學科而異。比較普便的有“情境導入”“巧設懸念”“提出問題”“開展競賽”“聯系生活”“引入故事”“分析熱點”等,另外教師教學語言的風趣、幽默,也會激發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好的老師都不是一味地去逼學生,而是開動腦筋使學生對該門學科產生濃郁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就會有興趣的吸引下,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索。正如袁偉民所言:“人就是這樣,入迷之后會非常專注,在自己迷戀的世界中,再苦再累,也會覺得其樂無窮!
4、勵志教育,培養學生的使命感。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碧K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職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這些至理名言都告訴我們如果一個老師只注意知識的傳授,而不注意學習動機的激發,忽視了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往往會事倍功半。現在我學生缺乏主動性和吃苦精神,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家境優裕,學生覺得自己不用擔心未來。我們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形式教育和創業教育,讓學生既有“富不過三代”的憂患意識和未來的競爭壓力,又有實獻人生價值、光大家業的內在需求,明白在當今知識經濟背景下學習的重要性,學習之于人生幸福的重要性。使學生真正明白努力學習與人生奮斗的道理,做學生思想發動機的“點火者”,使他們能“發自內心”的去學習,去拼搏。因此,學生能否擁有志向,是否真正被激發起來,決定了他們是否具有穩定而持久的學習動力。可以說如果一個學生,發自內心想學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不怕吃苦,那么沒有任何人能阻擋住他成功的腳下步。
5、體驗成功,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當學生在自己的學習下,認識初步成功時,心情是愉悅的,精神受到激勵,從而探究的欲望大增,興趣盎然。上海閘北八中的劉京海校長把成功教育通俗地表述為“用成功去激勵孩子獲得更大的成功!彼J為,兒童天生喜歡成功,反復的成功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成就動機。對于大多數孩子而言,失敗不是成功之母,因為失敗給學生帶來的是失落、沮喪和厭棄;他認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因為成功給孩子帶來的是喜悅、自信、自豪感和成就感,“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追求成功的勇氣!币虼耍處煹慕處煈斪杂X地實施賞識教育,“拿起表揚的武器”,多組織一些活動,想方設法地給每一個孩子多提供成功的機會,多創造成功的喜悅,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如何培養自己主動性】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學習的主動性11-23
如何培養幼兒的主動性09-16
如何培養主動性的孩子09-19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02-01
如何高效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11-23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11-23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學習主動性11-23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11-23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