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低年級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各種習慣的關鍵時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各種習慣容易養成,也容易改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培養低年級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培養方法
一、要正確引導,教會學生怎樣去做
低年級學生模仿性強,可塑性大,但辨別是非的能力差。“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正面啟發誘導,教會他們怎樣去做,并使他們明白其道理,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按教師提出的要求去做,讓他們在正確的指導和行動的反復訓練中得到鍛煉,就能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眾所周知,培養正確的習慣比糾正不良習慣要容易得多,所以要盡量避免學生出現不良習慣,不要讓他們形成不良習慣后再花很大的力氣去糾正。
二、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反復嘗試
培養習慣的過程,就是動力定型的過程,好的習慣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成的。提出學習要求,只是學習的開始,還需要創設情境,反復訓練,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如,培養學生按時按量按質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必須要求他們端正態度、書寫工整、卷面清秀、格式規范、獨立演練、按時完成。首先,教師布置作業時要嚴格統一格式,甚至字體大小、哪道題寫在哪個格子里都要提出具體的要求;然后,逐步過渡到學生獨立完成,以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要以榜樣感染學生
初入學的學生最注重他所敬佩的人的言行,并以之為模仿的榜樣,因而榜樣對學生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向學生介紹科學家、藝術家、偉人等怎樣學習以及他們具有的良好習慣。此外,凡是學習行為好的、有進步的、改正缺點快的學生都應該給予表揚,以戴小紅花、上光榮榜等形式促使學生互相模仿學習。當然,更重要的是,教師必須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為去感染和影響學生。想要學生做作業認真書寫,教師板書和批改作業就應該工工整整。
四、激發興趣,啟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
良好習慣的形成,要靠學生自己長期的主觀努力,尤其是矯正學生的不良習慣,更需要學生自己的頑強意志。因此,教師平時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誘導學生從易到難、由簡到繁,調動他們學習的自覺性,讓他們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做,克服不良習慣,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
五、注意方法,因材施教
剛入學的學生,好奇、好動、貪玩,不習慣學生生活。針對這一特點,要采用“多表揚,少批評”的教育方式鼓勵他們,哪怕有點滴進步也要如此。這樣能激發他們去重復受到表揚的行為,鞏固并進一步發揚這些優點。一些學生自制力差,容易染上不良習慣,對這些學生教師只能關心、鼓勵、教育他們,而不能歧視、打擊、冷淡他們。
實踐證明,沒有克服不了的不良習慣,任何不良習慣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只要教育得法,一切都會向較好的方向發展變化。熱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前提,尤其差生,更需要老師的愛。學生最愿意接受他所敬佩的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并積極改正不良習慣。
在小學階段,學生成績的差異并不取決于他們智力水平的高低,往往取決于他們學習習慣的差異。因此,對低年級學生,教師更要從小事中發現問題,一旦發現問題就立即采取措施,及時把不良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不給學生重復不良習慣的機會。
學生良好習慣體現
。ㄒ唬、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是學習步驟的第一個環節。如果學生課前不進行預習,往往心中無數,特別是一些接受能力稍差的學生直到課上完了才知道學了什么內容,這樣就很難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課前預習好比火力偵察,課前能了解本課的學習內容是什么,特別是預習時發現解決不了的問題或是疑問,在心中打個問號來進行新內容的學習,準確把握學習內容,充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ǘ、課堂學習的習慣
課堂學習是學習步驟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學生知識信息的獲得主要通過這一渠道來完成。可以說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否最主要的因素就取決于課堂學習效率如何。要充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應養成以下良好的習慣。
1、聽課習慣
學生課前預備鈴響作好上課準備,書本、文具放在指定位置,靜候老師來上課;上課時,坐得穩,靜心聽老師講課,聽同學發言,聽得入耳、入心,邊聽邊思考,這都是聽課習慣,應該從一年級開始,聽課的習慣不是學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老師反復練習,及時提醒和評判。同時要不斷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激發學生聽課的興趣和主動參與意識,以建立起良好的聽課習慣。
課本是無聲的老師,隨身的先生,要充分發揮它老師的效益。語文課一直較重視讀,而數學書則受冷落,往往是把數學書當作一本習題集,其實讀書的習慣也要從讀數學書起。一年級學生由于識字太少,不會看書,教師要指導學生看書,比如翻書頁,指頁碼,看插圖,看算題,都要一一到堂,十分具體。對于個別差生還要幫著翻書、指點看的位置,不然學生就象是入迷宮,不知所措。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多,教師可慢慢脫手,到中高年級,可讓學生自己讀教材,鉆算理,求思路,在課本上作記號,加批注等。讀書習慣的要教師付出極大的耐心和責任心,同時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求新求活,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形成主動學習的讀書習慣。
2、積極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不積極動腦思考就不可能學好數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單純地教知識,而應該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去做、去想知識。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也應引起我們的注意。
3、審題習慣
小學生因審題不嚴而導致錯誤的現象嚴重。特別是中低年級十分常見。究其原因,一方面與兒童識字量少、理解水平低,思維缺乏深刻性等因素有關;另一方面與學生作題急于求成,不愿審題有更直接的關系。如低年級計算中,學生加減誤算、乘除誤算的情況較多;在中年級常有學生把很簡單的兩步計算應用題作一步應用題解答,或者兩步只作一步,漏掉一步。出現這樣的錯誤,是由于沒有審題的結果。由此可見,學生審題習慣與學生解題能力同樣重要。教師要從低年級起,通過實例,引導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增強審題意識。同時還要教給學生審題方法,建立解題的基本程序,如審題列式計算驗算作答等,把審題擺在解題過程的第一位。對于高年級學生則要求整體把握題意,逐詞析義,以求審題準確無誤。長期這樣堅持,可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4、驗算習慣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黨熱心于作題目,一旦作完,便萬事大吉。至于正確與否,已無心顧及了,不愿回頭驗算。如(8)8=64、(500)-700=200,一只大象重5千克等,其實只要稍作驗算,就會發現自己的錯誤,一些學生還重復出現類似的錯誤,說明他們還沒有樹立驗算的觀念,更談不上驗算的習慣。因此學生驗算習慣對于學生學好數學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把驗算作為解題過程的基本環節之一加以強調,讓學生知道驗算的意義和重要性,持之以恒地養成解題驗算習慣。
5、大膽發言的習慣
發言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過程用言語的形式表達山來,要把內部的知識轉化為外部的語言,必須表達清楚,使別人能聽懂,因此自己內部的思維必須清晰才行,所以發言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我在課上盡量創造更多讓學生發言的機會,注意學生表達的準確性與嚴謹性。但一節課讓學生們發言的機會畢竟有限。所以可以利用同桌互相說說、小組內大家討論討論等形式,讓學生有更多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
6、質疑習慣
凡事問一個為什么,這種習慣實質是一種刻苦鉆研、不斷進取的精神。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大門的鑰匙都毫無疑義地是問號。
。ㄈ、課后復習與家庭作業的習慣
遺忘規律表明,課堂上學生學會的東西,課后有部分是會忘記的。只有及時復習,才能降低遺忘率,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學了某一類習題的解答方法,學完一個課時的內容,學完一個單元乃至全冊,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總結,總結一類習題的解題規律及方法,總結一課時的主要內容。小學畢業階段還要指導學生對知識的塊和知識的線進行概括、總結等。這種習慣一經養成,有利于學生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使學生從整體上去掌握知識要領,形成數學能力。
各科作業的書寫都有規范化的要求。小學生數學作業書寫規范化的基本要求有二:格式正確,書寫美觀。就前者而言,不同類型的題目和練習有不同的書寫格式。如解應用題與一般的四則計算的書寫格式有區別;解方程與脫式計算書寫格式不同。學生如果不懂得這些格式的基本要求,任意書寫,一個班的作業格式將五花八門,十分難看。有些則因此產生錯誤。至于書寫美觀,它與格式正確密切相關,前者作得好,它才有作好的可能。教師要用統一的書寫要求規范全體學生的作業,諸如字的大小、空行、題目的排列、錯題更正的形式、卷面的整潔度等,要求全班學生一致,不合要求的要重作。長期堅持這樣,學生才會重視書寫,養成書寫規范化的習慣。
完成家庭作業應該規定固定的時間,除非有極特別的情況,否則不能輕易更改,這樣久了,學生一到寫作業的時間自然容易進入狀態,全神貫注地寫作業。其次,在做作業的過程中要求孩子認認真真做題,不能吃零食、喝飲料或寫兩三題就走動走動,玩一會,這些都是不良的寫作業習慣。所以寫作業的時候家長應盡量給孩子安排一個安靜的環境,周圍不要放一些新奇的吃食或玩具,要求孩子盡量把作業寫完再休息,當然作業多的時候可適當調整休息的時間與次數。最后就是作業的檢查,寫完作業進行檢查是良好的作業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拾遺補缺,養成做事嚴謹的良好學習態度。家長在幫助孩子檢查作業時如果發現錯誤,不要直接告訴學生這題錯了,應該如何如何改正,而應該重新讓孩子讀讀題目,思考到底應該怎么做,或請孩子說說這題為什么這樣做,看看他到底思路在哪兒出了問題,再加以引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
(四)、課外閱讀的習慣
要想真正學好數學,光靠課內是不夠的,課外閱讀也十分重要。閱讀一些課外讀物,可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對課堂學習裨益不少,而且在具體的閱讀中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對孩子綜合能力的也十分有好處。我在教學中有時會抽出一點時間給學生讀讀報刊、雜志中的數學故事等,不少學生很感興趣,愛上數學課的學生也有所增加。家長在選擇讀物方面一定要選擇健康的、適合孩子年齡特征的、孩子感興趣的書籍,以實現良好的文化熏陶。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措施。
1、教師要以身作則,起榜樣表率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的學習習慣許多是受教師行為習慣影響形成的。如有的教師板書時常潦草、不規范;做題、計算馬虎不認真,日久天長,學生模仿老師也就養成了不良習慣。因此,教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提高業務素質,時時處處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影響、感染學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復一日、月復一月,經過潛移默化,就容易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強化和訓練
教師要端正教學思想,從提高學生素質出發,在教學中要向學生講清良好學習習慣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意義。注意學生這方面的和訓練,不妨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僖髮W生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學習習慣中的每一項內容做起,持之以恒,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功到自然成。
、诮處熞プ∶恳粋機會,不失時機地進行和訓練,如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里,在口算時,比一比,哪位同學算得既快又對;板演、筆算、做作業時,比一比哪位同學書寫得仔細認真,工整規范;老師講課時,看誰精力集中、回答問題積極主動、正確,對做的好的要及時表揚、鼓勵。
、叟e辦作業展覽評比,對作業書寫工整規范、認真仔細、計算正確,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給予表揚、獎勵。
④在評選三好學生,評選班干部時,可把具有良好學習習慣作為評選的一個條件,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比較自覺地按學習習慣要求去做。
⑤當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有點滴進步時,要及時鼓勵,更上一層樓;對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不要諷刺挖苦,要耐心糾正、具體指導、期待進步。
培養低年級學習行為習慣的六字真訣
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從小開始,那么,小學生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呢?石家莊市東苑小學盧家熠老師介紹了她們班學生們總結的六字真訣。
“轉”:上課時學生眼睛跟著老師轉。老師在講臺上走到哪里,學生的眼睛、耳朵就要跟到哪里。
“記”:一邊聽課,一邊有意識地記、有意識地背,強化記憶。
“憶”:及時回憶。學生在三個時間里回憶:上課時,在老師講課停頓或寫黑板的時候,回憶一下剛才老師講的內容;下課時,趕快回憶一下剛才一節課的主要內容;回家后,用二十分鐘時間回憶一下當天上過課的主要內容。
“預”:事先預習,帶著問題來上課,聽老師講的內容和預習的有何不同。
“系”:學生放學回家,先要把當天上過的內容分科目進行歸納整理。比如,語文課學習了很多關于顏色的詞,就將這類詞歸納在一起。
“集”:回家做作業、復習和預習時都要高度集中時間。內容也要集中,同一門課的作業,復習、預習要集中在一起完成。
此外,很多小學生在考試或學習中總是因為粗心而影響成績,盧老師介紹了兩個預防方法:一是考試過程中拿起考卷就要想起——考卷下面處處有地雷。每道題、每一步都要仔細做,不要想當然。二是準備一本錯題本。把錯題原封不動抄下來,再用紅筆改正,并寫一句總結教訓:這道題我是什么原因做錯的?荚嚽皩⒆约阂酝腻e誤看一遍,可以避免考試時再犯。
【如何培養低年級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06-05
如何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10-21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09-30
如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06-05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09-05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09-02
如何培養低段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09-06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08-05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