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麻疹預防與控制措施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癥、眼結膜炎等而以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后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為特征。
麻疹平均潛伏期一般為8-12天,大部分癥狀較輕,一般都能順利恢復,但它的傳染性比較強。發熱時要讓病兒休息,吃富有營養易消化的飲食,要多喝開水。同時囑咐和管理病兒不要用手抓破皮疹,抓破可能引起化膿感染,若病變損傷較深,有可能留下疤痕。嚴重者可并發中耳炎、支氣管炎和腦炎。
控制措施:
1、發現身體不適或相應的臨床癥狀要盡快到醫院診斷與治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隔離。
2、保持生活、工作環境的空氣流通。
3、被褥、衣服、手帕經常暴曬,食具、玩具和便器定期消毒。
4、少去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5、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后勤洗手。
6、根據天氣變化,注意防寒保暖,增加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增加體質。
麻疹預防與控制措施 [篇2]
1.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2.隔離患者。麻疹傳染力強,在流行期間,醫療防疫部門應組織醫務人員對患者定期進行家庭訪視,做到“病人不出門,醫藥送上門”,直到出疹后5天。托兒所、幼兒園、學校要設置臨時隔離室對患者進行隔離。對接觸者應進行隔離觀察2~3周;如無癥狀,才能回班活動。麻疹患者停留過的房間應開門窗通風20~30分鐘。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后應脫去外衣洗手,或在戶外活動20分鐘后再接近易感者。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小兒內科王新良
3.麻疹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尤其是醫院),少串門,以減少感染和傳播機會。
4.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不挑剔食物,多喝開水。
5.自動免疫:8個月以上未患過麻疹者均應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接種后12天左右可產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較輕。
6.被動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間,對沒有接種過疫苗的年幼、體弱易感者,在接觸患者5天以內,肌肉注射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減輕病情。
麻疹應該如何治療?
對麻疹病毒至今尚未發現特異的抗病毒藥物,故治療重點在加強護理,對癥處理和防治并發癥。
(一)護理及對癥治療 應臥床休息,單間隔離,居室空氣新鮮,保持適當溫度和濕度,衣被不宜過多,眼、鼻、口腔、皮膚保持清潔。飲食宜富營養易消化,并應多喂溫開水。不可忌嘴,恢復期尚應加餐。高熱時可給小劑量退熱劑,咳劇時予以鎮咳藥等。體弱病重者可早期給丙種球蛋白肌注,少量多次輸血或血漿。近年報告給麻疹病人補充維生素a,一次10萬~20萬iu口服,可減輕病情,使病死率下降。
(二)中醫中藥治療 前驅期初熱時,可用宣毒發表湯或升麻葛根湯加減,以辛涼透表,驅邪外出;外用透疹藥(生麻黃、莞荽子、西河柳、紫浮萍各15克)放入布袋中煮沸后在床旁蒸薰,或稍涼后以藥汁擦面部、四肢,以助出疹。出疹期宜清熱解毒透疹,用清熱透表湯,重病用三黃石膏湯或犀角地黃湯。虛弱肢冷者用人參敗毒飲或補中益氯湯。恢復期宜養陰清熱,可用消參麥冬湯或竹葉石膏湯。
(三)并發癥治療
1.肺炎 按一般肺炎處理,繼發細菌感染選用抗菌藥物,重癥可考慮短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進食少適當補液及支持療法。
2.喉炎 保持居室內一定濕度,并用蒸氣吸入,一日數次,以稀釋痰液。選用1~2種抗菌藥物,重癥可口服強的松或地塞米松靜脈滴注。保持安靜。喉梗阻進展迅速者,應及早考慮氣管插管或行切開術。
3.心血管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時及早應用毒毛旋花子甙或毛花強心丙治療,可同時應用速尿利尿。控制補液總量和速度,維持電解質平衡,必要時用能量合劑(輔酶a、三磷酸腺苷、細胞色素c)及維生素c靜脈滴注,以保護心肌。循環衰竭按休克處理。
4.腦炎 處理同病毒性腦炎,重點在對癥治療。高熱者降溫,驚厥時用止驚劑。昏迷者加強護理。目前對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無特殊治療。
【麻疹預防與控制措施】相關文章:
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措施10-09
麻疹的預防措施有哪些11-17
小麥倒伏原因及預防控制措施05-11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預防控制措施03-10
膽堿能性蕁麻疹的癥狀與預防措施04-14
麻疹接種宣傳標語08-03
煤礦職業病控制措施08-03
小孩生麻疹該怎么辦04-30
小孩蕁麻疹的解決方法12-20
幼兒麻疹的癥狀和解決方法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