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曹雪芹的《紅樓夢》以委婉有致,從容細膩的筆調,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對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刻畫,無不滲透著曹雪芹大量的心血。寄人籬下的林黛玉有著常人共有的自卑,她無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處處謹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強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讓她唯唯諾諾,她必竟也曾是名門閨秀。即使是寄人籬下也擺脫不了小姐脾氣,她尖酸刻薄,心胸狹窄。敏感多疑是她復雜的心理體現,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愛之處,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純真、和不畏強權的個性。
《紅樓夢》代表著中國古代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據史載曹雪芹寫這部書用了二十年的時間,他先后按閱十載,增刪五次,耗盡了畢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紅樓夢》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這個人物形象時,花費了在量的筆墨,傾注了在礙的心血,寄托著自己獨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觀和愛情觀。因此,林黛玉這個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豐滿而成功。讀小說原著時,你時時會感到它獨特的風格和氣質呼之欲出,躍然紙上。
一、尖酸刻薄、心胸狹窄,是林黛玉較突出的個性。
翻開《紅樓夢》一書,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狹窄俯拾皆是。寶玉無心間說寶釵體豐怯熱,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災樂禍笑嘻嘻地問寶釵剛才看了什么戲,結果被寶釵一頓搶白,碰了一鼻子灰。至于她和寶玉,更是常常無風無波,三天兩頭賭氣,寶玉偶到寶釵處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譏,寶玉不過為自己辯解了一兩句:"只許同你頑,替你解悶兒,不過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亂說話"。黛玉便立即以攻為守,賭氣回房,不理寶玉,害得寶玉只得"打疊起千百樣的款語軟言來勸慰"。難怪寶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聲聲地說:"哪一天我把心掏出來給你看看就明白了"。如果說以上這些是因為愛情是自私的,從而導致林黛玉在與寶玉相戀與寶釵相競過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態,尚屬情有可原的話,那么,黛玉對賈府上上下下許多人刻薄尖酸實屬不該,也許有人說,是孑然一身寄人籬下的身世導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慮,處處設防。從進賈府不久,即像一只渾身長刺的刺猬出現在眾人面前,對寶釵、寶玉含酸挑刺自不必說,就是如大大咧咧活潑的史湘云,常常在貌似打趣之言中寓譏諷之意,惹得史湘云也有一回只好回敬"我自然比不上你,但你也不用見一個打趣一個"黛玉在下人面前表現的小姐脾氣自然也就更多了。周瑞家的送宮花給各位姑娘,迎春、探春等都忙停下手中活計,欠身道謝,而黛玉在看到周瑞家的送花來,也只瞟了一眼周瑞家的手中的花,話里有話地問了句:"單送我一個人的,還是別的姑娘都有呢?"當聽說這是送剩的最后兩朵時,頓時翻了臉,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不給我"。
由于黛玉的聰慧,更由于她寄人籬下的處境,才使她變得非常的敏感。一天晚上,她叫怡紅院的門,晴雯偏偏沒聽出是她的聲音,并說"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把個黛玉氣得怔在門外。正要發作,轉念卻想:"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若是認真慪氣,也覺沒趣"。正在傷心垂淚之時,又聽見寶玉寶釵的笑語聲,越發動了氣,越想越傷感,便也不顧蒼臺露冷,花徑風寒,獨立在墻角邊的花淚之下,悲悲切切,嗚咽起來。一日她臥病在床,聽到園子里的老婆子罵人,實則是罵她的外孫女兒,黛玉卻認為是在罵自己,竟氣得昏厥過去。
林黛玉的尖刻,神經質,使小性兒大多出現在兩種情況下:一是談到金良緣等危及到她和寶玉的愛情時;二是在遇到談論身世、貴賤、引起她悲嘆自己的處境時,這時她才會敏感地觸景生情,借題發揮。一次,當寶玉聽寶釵說吃冷灑對身體有害而放下灑杯時,不巧雪雁送手爐來,黛玉便一語雙關地說:"誰叫你送來的?難為他費心。雪雁說是紫鵑叫送來的,她馬上又說:"也虧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話!我平時和你說的,全當耳旁風,怎么他說了你就依,比圣旨還快呢!"(諷寶玉)只有聰敏的顰兒,才能把她的妒意表達得如此鋒利而又含蓄,機帶雙調皮而又不漏痕跡。
二、坦率、純真、不畏強權的個性讓她的尖酸多了幾分可愛。
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現在語言上的。這是曹雪芹用來塑造黛玉這個人物形象的率真、多才機敏等側面時能運用一種手法。并不能說明林黛玉就是一個狹隘、自私、內心歹毒的婦人。
首先黛玉挖苦、譏笑、諷刺的對象不是達官貴人,便是溜段拍馬之流。當賈寶玉將北靜王就贈的圣上所賜的一串名貴念珠送給她時,她卻說:"什么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周瑞家的送宮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宮花的精巧,而在意是否是別人挑剩下的。她嘲諷寶玉聽戲時"裝瘋",打趣那些有權有勢的人,蔑視世俗人情等敏感、尖刻和孤傲,不僅反映出她的潔身自持,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而且也是對權勢的一種反抗。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其次,林黛玉常常是喜怒愛憎形于色、見于言,"見一個打趣一個",她常以"比刀子還厲害"的語言去挖苦人,處處事事與人計較,固而被看作"刻薄"、"小心眼"。但若仔細考究起來,卻大都是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而已。或是一個高傲的小女子任性的天性,我們應看重的是她常常一語道出事情的真-相,不給那些看風使舵、謅上媚下、欺弱凌貧、心術不正之徒留一點余地。這不僅是她疾惡如仇的品性的自然表現,而且還說明她胸懷坦蕩,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常把自己的心靈毫無遮掩地坦露出來。
再次,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標傲世、目無下塵,"其實她是很謙和的她人坦率真,見人以誠。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香菱是寶釵的丫環,向黛玉請教學詩,黛玉卻熱誠相接,并說:"既要作詩,你望洋興嘆拜我為詩。"純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耐心地給香菱講解詩的作法和要點,教香菱品詩,說明她摒棄了"上智下愚,富貴貧賤"的俗見。她把自己的詩集珍本借給香菱,并圈定篇目令其閱讀,批改香菱的習作,堪稱是"誨人不倦",她待人寬厚,從不與人心存介蒂。故史湘云把她稱作戲子傷了她的自尊,她有點不悅。可過了一會兒攜了寶玉的"寄生草"四房,便又"與湘云同看",在對待寶釵的態度上,尤見其天真篤實。本為情敵,無嫌猶猜,但在寶釵略表關懷,予以訓導之后,她便開誠布公,肝膽相照,和薛寶釵掏出心窩子的話,并引咎其責:"你素日待人,固然是好的,然我是個多心的,只當你心里藏奸。從前日你說雜書不好,又努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此后,她對寶釵如親姐姐一般,連寶玉也感到驚奇。這又是何等的寬厚和深厚坦白!
三、皎美的容顏、濃郁的詩人氣質造就了一個內慧外秀的“紅顏”。
《紅樓夢》第三回"接外孫賈母惜孤女"中,黛玉"年貌雖小,卻舉止不俗,身體面龐雖弱不勝衣,卻有一段風流態度",黛玉之美已見端睨。 作者并未直接著墨描繪黛玉之美,而是巧借鳳姐的嘴及寶玉的眼來突出黛玉的絕世美麗。心直口快的鳳姐一見黛玉即驚嘆"天下竟有這樣標致的人兒,我今日算看見了!"通過"寫虛"的形式給人留下了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再從寶玉眼里看見黛玉的形象"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裊裊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 林黛玉之美,還表現在她才學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曹雪芹胸中筆下的林黛玉,是一個詩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她愛書,不但讀《四書》,而且喜讀角本雜劇《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等;對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隱、陸游等人的作品,不僅熟讀成誦,且有研究體會;她不僅善鼓琴,且亦識譜。曹雪芹似乎有意將歷代才女如薛濤、李清照、李雙卿等的某些特點,融進林黛玉的性格。但林黛玉又完全區別于歷代的才女,這就是曹雪芹賦予她悲劇命運和叛逆精神的個性特征。在大觀園里,她與薛寶釵可謂"雙峰對峙,二水分流,"遠遠高也于諸裙釵,在博學多識方面,可能略遜寶釵;但在詩思的敏捷,詩作的新穎別致、風流飄灑方面,林黛玉卻是出類拔萃、孤標獨樹的。詩社每次賽詩,她的詩作往往為眾人所作祟,所激賞,因而不斷奪魁。她的詩之所以寫得好,是由于她有極其敏銳的感受力、豐富奇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極平凡的事物,她只一觸到,立即就產生豐富的想像;新奇的構思和獨特的感受和見解。尤其可貴的是,她能將自己的靈魂融進客觀景物、通過詠物抒發自己的痛苦的靈魂和悲劇命運。她的《白海棠》詩,既寫盡了海棠的神韻,亦傾訴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嬌羞默默同誰訴"一句,最為傳神:這既是對海棠神態的描摹,也是自我心靈的獨白,她有銘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環境的壓迫和自我封建意識的束縛,就是對同生共命的紫鵑、甚至對知音賈寶玉,也羞于啟齒,只有悶在心里,自己煎熬。這便愈顯其孤獨、寂寞和痛苦。
四、癡情女叛逆者性格決定了她的悲劇人生。
《紅樓夢》中最激動人心、催人淚下的,還是黛玉的叛逆者的性格。在她的身上閃耀著追求個性解放、爭取婚姻自由初步民主主義思想的光輝。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她不僅才學橫溢,學識淵博,而且又是那樣如饑似渴地閱讀"性靈之學"和描寫愛情的角本雜劇,那樣如醉如癡地沉浸在藝術的境界,在竟把《西廂記》、《牡丹亭》中的"淫詞艷曲"引為酒令。對于賈府的"混世魔王"、"禍胎孽根"、貳臣逆子賈寶玉,竟引為知音,結為同心,從思想到行動都對他予以支持。在大觀園里,不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道",從不說這些"混帳話"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寶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閃爍著詩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滿了叛逆的精神。這是曹雪芹賦予這一形象新的基因,使她從根本上有別于歷代的才女。 從通篇《紅樓夢》來看,林黛玉本就是個悲劇性人物,無論從她身世、性格,還是當時的社會環境上看,都不可能讓黛玉的人生有好結局,因為家庭觀念、封建宗法思想,是不可能容忍她和寶玉的愛情開花結果,一個癡情女子面對無果的愛情、奈何她再博學、再聰慧孤傲,也終將敵不過社會大環境,悲劇結局自是意料中事。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篇2]
一、 多才多藝
《紅樓夢》中十二金釵個個有才,但無可厚非的是林黛玉的才是才華橫溢的。她的詩詞寫得特別好,填詞也是更是順手拈來。例如,林黛玉的.三大絕唱:《葬花辭》、《秋窗風雨夕》、《桃花行》,如她在詩社詩《詠白海棠,》、《詠菊》、《柳絮》,題帕三絕 ,琴曲四章,這說的是她的才。這是葬花詞中的一些句子: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樹,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柳絲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她的藝呢,也是相當精湛的,而且從文中可知,她是《紅樓夢》中唯一一個會彈琴,了解音律的人。書中第87回黛玉說道:感深秋撫琴悲往事 坐禪寂走火入邪魔。寶玉道:"我不信, 從沒有聽見你會撫琴…….怎么你有本事藏著?"然后黛玉講了洋洋灑灑一大段。因此我說她是個才女應該不為過吧。
二、多愁善感
林黛玉除了多才,更重要的她也多愁善感,她的多愁善感發自內心,與生俱來。這也和她的讀的書太多有關吧!自古有才人多有那么的一些憂郁,也許是太專注了,也許太入神了。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并非如此簡單。她住在榮國府,雖有賈母的疼愛,但對于一個敏感的人來說,寄人籬下應該不會好到哪里去,那種感覺也許是任何的愛也無法填充的。再有她的多愁善感還源于她對賈寶玉的愛,來自于她母親的死,及父親遠在他鄉。從書中可得知她常常為別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傷流淚。正如小說中所描寫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這一點。花開花謝本來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卻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聚散無常。再如黛玉去怡紅院訪寶玉,因晴雯不開門,吃了閉門羹,而悶悶不樂。又眼看著寶玉送寶釵出來,更生誤會,不由觸動了寄人籬下的凄涼心境,于是在沁芳橋畔含淚葬花,"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借落花悲嘆自己的命運。
三、尖酸
尖酸也是黛玉的性格特征之一,開始看時,我在想這么有才,有這么多愁的人,應該能理解他人,洞悉百物,怎么會尖酸呢?可把整個文章讀完,她確有其事。如比如寶玉從張道士那里得了個麒麟,寶釵一看便說史湘云有這么一個,探春贊寶釵心細,黛玉諷刺地說她對別人佩戴的東西最是留意。再比如寶玉挨打那回,寶釵回家受了薛蟠的窩囊氣,哭紅了眼被黛玉瞧見,便說哭出兩缸眼淚來也醫不好棒瘡。還有她對寶玉說的你有玉人家就有金鎖來配,人家有冷香你可有暖香么。可見她確實有些尖酸,這可能是她一個人來到賈府,寄人籬下,自我保護的意識太強了。或是她太在意別人多的看法和希望得到她人對她的關注了。
四、善良
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不管怎樣的人,她的內心深處總有那么一個地方是善良的。更何況她是那么一個讓人心疼的人呢!書中有寫到:但怡紅院的小丫頭去瀟湘館送茶葉時,剛好碰上老太太那邊送錢來,黛玉數也不數便抓了兩把給小丫頭;蘅蕪苑的婆子夜里送來燕窩,他體貼到天氣寒冷,又
知老婆子們夜里會賭兩局,便笑著說道:難為你,誤了你發財,冒雨送來。并讓丫頭給他幾百錢,讓老婆子打酒吃、避雨氣。事雖小,卻讓我們看到了她的善良。
五、愛情專一
《紅樓夢》中最讓人糾結、郁悶、痛惜的應該就是黛玉和寶玉的愛情故事了吧!在這我看是到了一個弱女子對自己愛情的堅守,矢志不渝的忠貞。正由于愛情,所以她會多愁善感,她會偶爾的尖酸,她會時不時的小心眼。在二十九回里作者就曾經給我們作過交待:“原來那寶玉……從幼時和黛玉耳鬢廝磨,心情相對,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書僻傳,凡遠親近友之家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說出來,故每每反喜或怒,變盡法子暗中試探。”直至最后,黛玉也是念著寶玉而香消玉殞。最后她念著寶玉的名字,想說些什么,燒掉的手帕寫些什么,我們更不得而知也。留給讀者的是她依舊愛著寶玉。不管是前世的緣,還是今生的命,最終都已不在重要了。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相關文章:
林黛玉 人物形象分析11-23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09-06
林黛玉進賈府人物形象分析03-22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精選6篇)05-07
林黛玉進賈府人物形象分析總結10-03
紅樓夢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11-23
邊城人物形象分析08-16
李逵人物形象的分析08-14
賣炭翁人物形象分析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