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武傳人物形象分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蘇武人物形象分析
蘇武(前140年前[50]-前60年),杜陵(今陜西西安)人,西漢時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由小編給大家分享蘇武人物形象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蘇武人物形象分析1
《蘇武傳》記述了蘇武在匈奴的艱苦處境和他卓絕的節操,生動地刻畫出一個古代忠君愛國的典型人物,為后世所頌揚傳唱,而蘇武牧羊的故事也家喻戶曉。
首先,我們可以從《蘇武傳》中看出蘇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氣節。當單于使衛律勸降時,蘇武說:“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遂引刀自刺。蘇武以他的舉動表明他忠于漢朝絕不變節的決心。而又有誰會有他那份堅定的忠君愛國之心呢?連李陵這樣的將領都勸他投降,蘇武也不為所動,表明心志說:“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
在私底下,在無人處,蘇武也一如既往的堅定他的愛國心。當他聽李陵說漢武帝駕崩時,“南鄉號哭,嘔血。旦夕臨,數月。”無論在何時何地,蘇武的忠君愛國之心都得到體現。
反觀那副中郎將張勝在衛律舉劍威脅的時候,立刻請降。張勝這副貪生怕死的嘴臉,如何與蘇武面對生命威脅時的`巍然不動相比呢?到最后,連衛律都清楚地知道蘇武的滿腔愛國心,知道他絕不會投降。敵方單于對他的種種刁難也只是因為佩服他的氣節而生出愛才之心。從敵方的表現中,更能看出蘇武堅定高尚的愛國心和民族氣節。
其次,蘇武還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他在面對叛國者衛律的勸降之語時,蘇武痛罵衛律“不顧恩義,叛主背親”。然而,在他面對同僚李陵的勸降時,他知道李陵的投降是事出有因。雖然李陵因個人恩怨而不顧大義,蘇武也只是說:“愿復勿再言。”對李陵充滿理解和耐心。
最后,蘇武還是一個堅韌不屈、意志堅定頑強、不畏艱難困苦的人,人格高尚。天下大雪,單于不給蘇武食物時,蘇武“臥雪與氈毛并咽之”,數日都不死。單于沒有辦法,又不忍殺他,把他流放到北海無人處,對他提出種種刁難,并且連唯一的財務都被偷走時,蘇武仍堅持下來。
蘇武被扣留在匈奴十九年,從壯年到滿頭白發,都沒改變他的初心,至始至終都堅定他的愛國信念。這樣難能可貴的愛國者,這樣堅韌的人,值得被名流青史,為后世所頌揚。
蘇武人物形象分析2
《蘇武傳》成功塑造了蘇武這一堅定愛國者的形象,蘇武被匈奴扣押十九年而不改其節操。表現出“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高尚品質。作為漢朝的外交使節,匈奴用審訊逼迫他,用死刑來恐嚇他,都不能使他屈服;衛律用榮華富貴引誘他,也不能使他動心;用流放北海放羊來折磨他,也不能令他改節。特別是在經歷了北海長期貧困寂寞的生活后,仍然面對李陵的勸降不為所動,特別能見出蘇武的氣節。
形象塑造:
(1)選取典型事件來突出人物性格。如衛律通降、北海牧羊,李陵勸降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地將人物性格展現出來。
(2)通過一些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如衛律舉劍欲刺武,作者用“武不動”三字,就把蘇武作為一個大國使節的威儀表現出來了。再如寫蘇武北海牧羊“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的細節,刻畫蘇武性格的堅定,十分傳神。
(3)蘇武形象的塑造,也是在一系列人物的對比中完成的。如張勝的怕死,李陵的.因個人恩怨而不顧大義,都反襯出蘇武的視死如歸,正氣凜然。
(4)運用個性化的語言,生動體現了作為一個漢朝的使者,那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對漢朝的自信。
【蘇武人物形象分析】相關文章:
對蘇武人物形象的分析11-24
蘇武傳人物形象分析11-23
對蘇武的形象分析11-23
浮士德人物形象分析11-23
保爾人物形象分析06-05
李逵人物形象分析02-11
宋江人物形象分析11-23
藺相如人物形象分析11-23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