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方案
為貫徹教育局印發《定邊縣教育信息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文件精神,為了全面推進我校教育教學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廣大師生的信息素養和駕馭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和技能,展示學校信息化辦學特色, 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爭取我校信息化工作在2017年中有新的發展,新的跨越。結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學校信息化的一個重要領域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盡管課堂教學存在著一些與生俱來的不足與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課堂教學,或者說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仍然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學生通過學校的正規課程的學習獲得必要的知識和能力是學生發展的主渠道,因此我們將積極探索學校正規課程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時也將研究學生活動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新領域。
二、建設領導小組
組 長:劉建軍
副組長:陳 鵬 賀 東
成 員: 王 鋒 孫雪峰 張振華
三、建設目標
1、加大硬件投入。2017年完善校園網、班班通,2017年更新添置師生計算機 。
2、加強軟件建設。爭取2017年建好學校網站并配備專人定期更
新,使學校網站形式較為豐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資源庫。也能成為我校師生交流的新平臺。2017年我校要建成縣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力爭2017年我校要建設成市級數字校園示范學校的目標。
3、加強應用,服務教學。發揮信息技術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開展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研究,提高學生的數字化技能。
4、 加強校園網建設。
(1) 宣傳了解。
讓教師了解校園網的功能及其對教育教學、課件制作與傳輸、資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讓教師受其誘-惑,享其便捷。
(2) 加強管理。
制訂校園網管理制度,堅持為教學服務的原則,做到定期維護、不斷完善。(如軟件的升級等),確保校園網暢通。
(3) 實踐應用。
5、對全體教師進行全員化培訓。
在原有基礎上,加大培訓力度,強化信息技術培訓,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術水平的教師隊伍。
四、建設任務
1、進一步改善校園信息化環境,重點在局域網的優化配置。采用適用的網絡管理軟硬件,提高學校網絡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內網運行速度。在部分建筑物、辦公室構建無線網接入設備,逐步提升校園信息化環境。
2、學校將成立一個信息室,為學校的信息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不斷健全、完善學校現有的校園網絡、信息技術設備管理等管理辦法和制度。形成學校齊全、規范的信息化實驗規章制度,納入我校績校考核管理中。
3、進一步發揮我校的辦學特點,創設學生主動學習的網絡環境,探索實現三維四步教學與現代教學模式的整合。根據課改推進的需要,完成學校網吧的建設,為學生提供便利的網絡資源。同時,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學校將建設數字圖書館、數字實驗室、遠程教育實驗室。
4、建立一個學校的教育資源平臺,把現有的教育教學、教研資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實教學資源,形成師生共建。能和校本研修有機的整合,具備校本特色,為廣大師生提供優質的資源網站。優化組合學校現有的多媒體、音視頻資源信息儲存,爭取和學校教育平臺整合,為師生提供快速查詢下載的服務。
5、建設學校學習網站、信息科技學習網站、德育特色網站的同時,再建設幾個主題學習網站和班級主頁、個人網頁的鏈接(以市、縣學科帶頭人為主的學科網站)。為保障學校網站建成后信息更新慢的狀況,嘗試在年級和學科中培養一批老師及學生在信息中心的統一協調指導下,對網站相關模塊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頻率。
6、建設校長管理平臺,通過相應的管理模塊,實現學校各管理部門利用網站后臺管理,及時發布、更新學校各類管理信息,提供學校公共基礎數據查詢、信息檢索等服務,初步實現學校教育行政管理
自動化,提高協作效率。
7、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完善教師網站我的空間,建設具有校本特色的網上存儲、網上交流平臺(網絡公文包),使課件管理、文件傳輸、師生交流的網絡化變為現實,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育教學的研究,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創建學習環境和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
五、網絡管理
1、 加強對校園網絡管理工作,完善規章制度。
2、學校經常對師生加強網絡安全教育,確保校園網網絡運行高效、有序。
六、加強信息技術與德育的整合,促進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應用
學校網站建成后,專門成立德育專網,以及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網絡,整合了學校學生會、政教處、學校法制專題,同時在網上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借助博客討論開展的視頻民族精神教育,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討論回復,通過網絡以動漫形式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以網絡電視臺的形式來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規范,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新探索。我們將要更加扎實得配合政教處各項工作的開展,落實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應用,探索信息技術與德育的深層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體水平。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與信息化整合這一契機,努
《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方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力爭取上級部門對學校德育信息化的認同,并借此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
七、協助學校各部門開展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各項活動,推進學校信息化進程
協助各部門開展具有部門特色,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整合活動。學校各部門的任何活動,其實都是部門間相互協作的一個過程,絕對不是獨立的分支,任何一個活動都涉及到學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動,其實就是學校各部門間相互默契配合的體現。信息室在整個活動中應該積極地參謀,指導部門負責人合理選用信息技術,充分恰當體現學校的信息技術特色,全面推進學校的信息化進程。
學校計算機中心基本情況
學校擁有服務器29臺,計算機終端1452臺,其中筆記本152臺、辦公用機38臺、圖書閱覽用機49臺、機房學生用機1213臺。學生機房24間,每間機房配備50~60個計算機機位,投影機或者大屏幕液晶電視機。學校在大部分教室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專任教師100%配備筆記本電腦, 90%的教師會制作多媒體課件,并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保證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數字化教學。
計算機基本情況 型號 基本配置 數量 完好程度 P4C 賽揚420,1G,160G,17‘ 380 100%
P4C 賽揚4 2.66G,512M,17‘ 393 99%
P4C 賽揚2G,256M,17‘ 240 90%
P3C 賽揚1.3G,256M,15’ 200 90%
合 計 1213
生均擁有計算機臺數
(以一、二年級在校生3503人為基數) 0.35
多媒體教室個數及主要設備配置情況 多媒體教室100間,每間配備計算機一臺、投影儀或液晶電視機一臺、音響設備一套、座位64個。
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方案 [篇2]
根據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關于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區教育廳有關文件精神,結合項目實施和我縣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面向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實現我縣教育現代化為目標。按照統籌規劃,需求推動,穩步實施,提高質量為方針。落實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跨躍式發展。構建全新的現代教育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為加快我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實施目標
經過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建成以遠程教育網絡資源管理中心為核心的教育城域網,實現資源共享;培養一批適應教育信息化的師資隊伍;完善設備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質量。
(一)普及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課
學校按課程要求開設信息技術課。
(2)、人機比目標
2012年,學校機生比例達到1:9;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術教育
和學科教學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體教室的建設。這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條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設重點。要求學校要建設兩個班班通教室。多媒體教室基本上能夠實現電化教室、微機室的功能,因此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原有的部分機房進行改造,使多媒體教室建設工作達到規定要求。
(二)實現中小學"校校通"工程的目標
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實現‘校校通’工程的目標要求,到2017年底學校全部實現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實現網上學習、教研、培訓辦公、視頻點播和視頻會議、遠程教育等功能,營造最佳網絡環境。
(三)組建學校教育資源庫
教育資源建設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資源的同時,要以中心學校網絡管理中心為核心組建馬站小學教育資源庫。通過引進和自主開發相結合的途徑,建設高質量、高水平的課件和軟件,豐富教育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加強資源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服務于學校的質量,滿足教育教學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師資隊伍建設
利用3-5年左右時間建立一支數量足夠、質量合格的不同層次的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教師隊伍和管理人才。
根據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要求,學校要有一名專任教師和計算機網絡管理維護人員,并根據班數及課時配備足夠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師。
到2012年底前,完成對所有符合年齡要求的(男50周歲,女45周歲以下)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專業課教師的業務培訓。信息技術專業課教師的培訓內容為計算機基礎知識、課件制作、網頁設計、網絡管理、維護及應用等。
《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方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五)大力發展遠程教育充分利用國家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建立并完善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體系,擴大教育資源,拓展學習空間,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培訓教師,擴大學生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統籌規劃,規范管理
實現教育信息化,是一項重要的戰略目標。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適應21世紀的需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和勞動者,就必須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廣泛應用當代信息技術最新成果。各學校要廣泛宣傳,使廣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認識到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重大意義,增強參與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縣教育信息化建設要按照教育管理體制實行統一規劃、分級管理、分類指導。為加強領導,教育局成馬站小學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負責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組織管理體系。一把手要親自抓,全面組織和協調各方面工作。學校要把此項工作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內容納入工作日程,給予高度重視,并
納入督導評估范圍,積極推進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要把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與本地布局調整、薄弱學校改造和各信息技術實驗校建設等統籌安排,既體現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據規劃目標,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確保全縣信息化教育規劃的落實。
小學信息化建設技術含量高,發展快,投入大,要強化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指導與管理。在建設和發展中,要按照國家和區的有關規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規范標準等。杜絕建設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要克服單純技術傾向,主動占領網絡陣地,以網絡和網校為載體,不斷豐富網絡資源內容,增強吸引力和生動性;要加強對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在現代信息網絡環境下良好的價值觀、道德觀、法律意識和時代精神。同時,要根據部門職責范圍,嚴查嚴防,堵塞漏洞,發現違規行為和內容,要依法嚴肅查處。
(二)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素質
建設一支適應教育信息化的師資隊伍,是推進全校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證。要將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把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主要內容的信息技術培訓作為實施中小學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要制定培訓計劃,在抓好信息技術教育專任教師培訓的同時,要對全校所有適齡教師進行培訓,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積極開展網上教師培訓等活動。積極開展中小學信息技術專職教師的崗位培訓,采取多種措施實現專職教師本專業學歷化,逐步實行專職教師持證上崗制度。2012年,完
成一輪全體適齡小學教師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要將教師計算機等級證書和信息技術教學能力與水平作為評選特級、各類優秀教師、評聘教師職務、職務晉升的必備條件。
學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要堅持骨干培養和普遍提高相結合,支持學用結合,注重實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強教育信息資源建設,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視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建設。要統籌規劃、分工合作、鼓勵競爭、資源共享,避免重復開發和浪費。在建設資源庫過程中要以媒體素材和網絡課程為主要內容,體現素質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設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經費用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建設。
要堅持軟硬件建設并重、教學與應用相結合的原則。加強對舊設備的改造與升級工作,合理配置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術與各類課程的整合,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課堂,促進教學改革。
要運用市場機制,采用引進與開發相結合的辦法,主要可通過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資源建設:
1、組織最優秀的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提供教學資源,完善各學科資源庫:包括教學素材庫、課件教案,各種類型和水平的試題、復習指導等。
2、引進國內外高水平、高質量有實用價值的優秀教學軟件和課件。
3、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彌補我縣資源貧乏的局面。
4、通過寬帶網實現校際間教育資源的交流。
(四)以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資金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原則。在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中,還可以采取銀行貸款、社會捐贈、單位自籌、適當收費等辦法多渠道籌措資金。要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要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會各方面、包括學生家長對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大力支持與合作。
在教育信息化軟硬件建設中,要堅持公平、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逐步建立成本分擔的有償使用機制,提高自我發展能力,走良性發展道路。嚴格執行收取計算機上機費專款專用規定,任何個人不得挪用,要帳目清楚、使用合理、隨時待查。要加大對所籌經費使用的監管力度,努力提高投入資金的效益。
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方案 [篇3]
為了全面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升 廣大師生的信息素養和駕御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和效能,錘煉學校信息化辦學特色,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學校信息化工作有了新的跨越。結合我校信息化建設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全面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發展,逐步實現校園信息化、辦公無紙化,扎實推進學校教育現代化,促進學校教育觀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現代化。
二、具體目標
1.硬件建設
優化基礎設施,加大信息化基礎設施和裝備的投入,購買網絡服務器、無線網絡覆蓋設備等。
2.軟件建設
(1)建設更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資源庫。教學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關鍵環節。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建設要堅持“統籌規劃、分工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則,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和一線教師的作用,健全資源建設、應用、管理制度,制定教學資源征集、篩選、開發和獎勵等措施,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教學資源建設的積極性。
(2)逐步購置必要的網絡管理、教學應用軟件,以滿足教育教學活
動的需要。
(3)加強校園網建設,提高數字化校園水平,建成惠及師生和家長的公共教育智能化服務體系。
3.隊伍建設
(1)加強對教師的信息化能力培訓,提高教師駕馭信息化的水平。加強現代化多媒體的使用和電子白板等的培訓,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加強校內培訓,開展課件制作比賽,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信息技術比賽。
(2)以活動推動信息技術的應用與研究,堅持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質課、優秀課件和優秀論文評選活動,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和應用能力。
三、具體措施
1.加強信息技術與德育、教學的整合,推進教育教學現代化
(1)進一步發揮我校的辦學特點,創設學生主動學習的網絡環境,探索實現“立交橋”教學的辦學模式。逐步完善數字教學、數字辦公、遠程數字教育的建設及TI技術教學的推廣。
要繼續引導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堂課教學,努力發揮學校現有多媒體的作用。要鼓勵教師積極參加上級有關部門組織開展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活動,力爭在活動中取得較好的成績。要加強與兄弟學校的合作,積極探索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堂課教學的有效方法與途徑。學校應定期開展以信息技術為主要載體的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定期組織開展優秀自制課件評比活動,調動教師運用信息技
術開展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2)要保證信息技術課正常開展。信息技術教師要認真制定學期教學計劃,認真備課、上課,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確保圓滿完成教學任務,不斷提高學生的上網學習能力。
2.以校園網為平臺繼續推進學校管理的網絡化
(1)加強學校資源庫建設。要建立學校資源庫建設工作小組,一方面通過互聯網收集優秀課件,另一方面通過評優課等收集本校教師的自制課件,優化組合學校現有的多媒體、音視頻資源信息儲存,使學校資源庫的內容更加豐富,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為師生提供快速查詢下載的服務。網絡資源庫通過學校服務器共享發布,要加強管理、合理使用。
(2)建設完善信息管理平臺(學樂云),通過相應的管理模塊,實現學校各管理部門利用網站后臺管理,及時發布、更新學校各類管理信息及通知,初步實現學校教育行政管理無紙化辦公,提高協作效率。
(3)進一步改善校園信息化環境,重點在局域網的優化配置。采用適用的網絡管理軟硬件,提高學校網絡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內網運行速度。在各樓層、辦公室全面構建無線網接入設備,實現全校無線網全覆蓋,逐步提升校園信息化環境。
3.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建立完善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官網)
(1)從學生家長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在校學習、生活便捷的服務,滿足學生需求的信息服務。為家長提供最新的學校通知公告等學校動態,家長可以利用學校的微官網來完成學生的成績、在校狀態等
與學生密切相關的信息化服務查詢。逐步實現家長在和老師不見面的情況下,對孩子的教育進行交流。對于孩子最近的學習動態,活動,甚至學校食堂食譜都能清楚的了解。
(2)從老師的角度出發,構建滿足其工作、生活、服務等的全面信息化服務。建立通過校園微官網平臺,學生在校學習成績、校內表現等信息老師可以與家長之間通過平臺進行信息推送的交流方式,有效加深家校互通。
(3)從學校全局出發,建立通過學校微官網獲取教師所需信息的平臺,方便教師辦公。建立電子化信息綜合管理平臺,把學校、老師、學生、家長等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提供快速、便捷的、準確、及時的信息通道,提供四方溝通平臺,實現智能教學管理,加強家校聯系和溝通,提升學校教學及管理質量、增加學校品牌競爭力。
4.以規范管理為抓手切實提高學校信息化設備的使用效益
(1)加強信息化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學校信息化設備要專人負責管理,專人負責維護,確保正常使用。加強學生機房的管理和維護,要保障每臺電腦都能進行網絡課堂教學。
(2)加強網絡管理,維護網絡安全。積極實施《校園網管理制度》,以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更好的服務于教育教學。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學習資源,遠離網吧、游戲,將學校計算機房建成“綠色機房”。努力提高學校網絡安全的管理水平,執行《校園網安全防范措施》,加強網絡的安全防控,利用殺毒軟件對全校計算機的病毒情況進行監控,及時查、殺病毒,減少校園網內病毒的傳播,保證學校網絡暢通。
(3)制定學校信息化建設中相關規章制度,努力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成學校發展、教師成長、學生進步的有效載體,成為現代學校管理、教師成長不可或缺的良好平臺。
今天,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我校將與時俱進,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信息化工作,大力提高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合理可行的發展規劃,全面提高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水平,不斷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為我校今后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方案】相關文章:
信息化建設的方案11-23
信息化建設方案03-23
信息化建設方案【精】10-23
2023信息化建設方案09-08
縣信息化建設方案11-23
信息化建設活動方案11-23
林業信息化建設方案11-23
信息化項目建設方案11-23
社區信息化建設方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