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鐵路精細化管理總結
大屯煤電公司鐵路管理化擁有2115人的大型國有企業,在2000年之前企業出現虧損現象,職工工資緩發、欠發,只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管理上了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上層組織只是在做表面文章,下面落實不到位,無檢查,無考核,人浮于事,職工存在吃大鍋飯的思想,認為國有企業是鐵飯碗,政府不能不管不問,表現出職工出勤不出力,一個干一個看,甚至還存在掏亂現象,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管理上極為混亂。生產資料浪費嚴重,大大提高了運輸成本,而且線路質量極差,維修保養不到位,行車作業人員素質較低,出現消極怠工現象,機車乘務員安全責任心不強,一年要出現多起路外傷亡事故,最多一年達56起,造成巨大損失,而且損害了鐵路的形象。
鐵路在這樣虧損的情況下,果斷做出決定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的決定,扭轉虧損現象,實現扭虧為盈。鐵路企業是一個大的聯動機,要求機、車、工、電、輛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協同動作,步調一致,疏忽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給國家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要確保每一個環節不出現問題,做好聯勞協作,就必須細化到每位職工,每個崗位,每個作業過程中的環節。按照規章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作業過程,確保不出現任何問題,確保鐵路運輸的安全。
一、 讓每個職工都追求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文化,是一種追求,是一個過程。精細化管理不是一個新鮮事物,日本20世紀50年代的一種管理理念。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和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精細化管理成為企業做大做強的根本途徑。“針尖上打擂臺,拼的就是精細”,精細成為企業的表現形式,精細化管理是企業的關鍵,最大限度的減少管理所占用的資源,節約運輸成本。精細化管理應該是貫穿一個企業的始終,貫穿企業的各個層面,各個角落,他的生命力與企業共存亡。精細化管理要求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首先要決策科學化,精細化不是新東西,作為一種精益求精的努力,沒有止境,沒有窮盡,要使精細化更具體,更科學,就必須建立一整套科學化,系統化,程序化的一套管理體系。精細化管理能讓每個細胞都充滿活力,讓每位職工都能成為追求精細化管理的音符。眾所周知,傳統企業是人治的典范,是領導獨裁的天下,法制是一紙空文,民主成為企業管理的遮羞布,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意識淡薄,雖然高喊主人翁地位,其實職工卻是百依百順的羔羊,是當權者手中的工具,在這些企業所謂精細化管理,其實是領導層的專利,職工只能被動的去做,而不是什么精細化管理,事實上這樣的精細化也往往有很大的隨意性、盲目性。而非科學意義上的精細化,最終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隨著時間上的推移而流產。可以肯定的說,精細化管理在精細的背后,是對科學的執著追求,是一種上下一心追求極致的大眾思維模式,它是建立在“法制”的社會基礎上而非“人治”的企業之中,一個企業能否生存發展,決策的科學化,精細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精者,去粗也,”粗心篩選,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細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細,從而找到事物內在聯系和規律。
鐵路處的精細化管理模式有所創新,有獨到之處,上層組織通過大量調研學習,邀請專家分析指導,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發動廣大職工的能動性、積極性,提出合理化建議,加以去粗存精,推出了一整套科學化、程序化、制度化、一體化的管理模式。
鐵路處精細化管理的精髓在于“細”,從“細”上下功夫,從“細”上著手,“細”始終貫穿整個管理的過程,宣傳“細節決定成敗”的理念,學習精細化管理的實質、內涵,樹立精細化管理的思想是全員發動全員智慧的發揮,樹立精細化管理是一項長期艱巨任務的思想,只有觀念和制度被大家認同,掌握自覺執行形成上下互動,就能轉變為強大的物質力量。有一句耳熟能祥的話“魔鬼存在于細節之中”為什么魔鬼的棲息地是細節呢?因為人們在工作學習的過程中忽視了細節的存在,工作中疏忽了一個最不起眼小細節,最有可能造成巨大的事故,造成巨大損失。其實“創新管理”這個時髦的字眼,也存于“細節”之中,“細節”是創新之源,是管理最根本的出發點,要明白“不擇小流方以成大海,不拒杯土方以成高山”的道理,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使職工不妄大求成,要細微之處見精神。海爾集團張瑞敏在談到創新時說道“創新不等于高新,創新存在于企業的每一個細節之中”鐵路處通過落實各種管理制度,采取各種形式的教育,提高職工的素質,提高職工安全責任心,形成了鐵路處獨有的企業文化。
《鐵路精細化管理總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二、切實落實精細化管理制度
再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再嚴格的獎罰力度,如果沒有落實,也不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那只能是紙上談兵,空話大話一個,發揮不了任何作用,鐵路處是怎樣落實精細化管理的?從現在幾個方面論述。
(一)首先實行目標管理。把目標細化、量化到班組、個人、崗位,節支降耗,降低運輸成本。過去的管理方式是企業制定出大的方針政策,宏觀管理,只講大政方針,國家形式如何,企業面臨哪些主要困難,讓職工很茫然,好多問題是職工解決不了的,職工只能是聽聽而已,不知道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致使工作效率低下,生產成本增加,沒有工作積極性。鐵路處從實際出發,把大目標分成小指標,小指標分解細化到班組、個人、崗位,層層落實做到人人有指標,事事有指標,時時有指標,處處有指標。通過制度規范行為,加強細節管理,使每位職工都有目標,都有努力的方向。通過量化、細化的操作,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完成,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地實現,才能由點到面,才能循序漸進,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全面推行精細化管理。
首先以表格的形式,把公司下達的指標分解落實到基層單位,下達各單位、各部門生產經營指標,并建立完善的崗績考核制度,全面深入推行預算管理,把所需用材料,生產工具等分解到崗位、班組,制定財務預算制度,計算機網絡管理辦法,實行成本核算。具體到每一個崗位用多少螺絲、扣件、柴機油、橇棍等,都制定出班組管理辦法,重型軌道車加油,行車主要人員的風險抵押考核辦法,機車乘務員計件工資分配,線路維修目標任務考核,貨車停時考核辦法,給水設備維修程序,干部下基層次數指標,材料庫存統計上報,醫藥費、差旅費等所能細化的都全部細化到基層。通過以上目標細化分解,取得了明顯成效,2017年共節約扣件、機柴油、煤水電等生產資料折合人民幣320萬元,節約醫藥費、差旅費180萬元,目標管理的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二)狠抓管理過程,推行精細化管理,提高標準化作業水平
鐵路運輸線路質量是基礎,在維修線路時,對每一個作業環節,都具體規定,制定出嚴格的考核辦法,線路質量較往年有明顯提高,確保了運輸生產安全。行車作業是安全的根本保證。過去只重視強調結果,而忽視了作業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問題,每一個部門、工種、崗位都做到任務明確,標準完善,活動扎實,嚴格執行“兩標準,兩杜絕,”貫徹職業安全健康體系,和質量標準化作業,不斷提高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水平,把崗位遵章作業和一般作業標準化接合起來,把標準化班組和個人創建提升單位質量標準化水平結合起來,貫穿到全年各項工作之中,狠抓過程控制,通過開展“兩標準,兩杜絕”活動,進一步規范職工作業行為,落實各項生產管理制度,重“細”抓“實”,重“防”抓“嚴”,對關鍵崗位、環節、人員、時間做好監控,切實做好標準化工作的動、靜態達標,把精細化管理制度推向新的高度,建立安全長效機制,按照制度化、程序化的要求,做到班前點名、著裝、規章試問、任務布置、注意事項、上級文件精神的傳達、危險預知活動都作詳細規定,班中做到“嚴兩紀、把三關、達四標”最后做好總結,對道口作業、調車工作、接發列車等重點環節、關鍵地點嚴格把關,根據《技規》、《行規》、《客規》、《人標》規定,圍繞各個生產環節,按照“程序一項不漏,執行規章制度一點不差,用語標準一字不簡,遵章守紀一絲不茍”的要求作業,重點抓好不良天氣、設備故障、工電施工、無聯鎖和特殊情況下接發列車,通過以上制度細化落實,從根本上杜絕了“三違”現象,杜絕了人身傷害;杜絕行車一般以上事故,較原來標準化作業水平整體素質,都有明顯
提高。例如:機務段甲班在沒有注重管理過程之前,1998年路外傷亡8起,1999年7起,然而在實施狠抓管理過程之后,就有明顯好轉。路外傷亡逐年減少,到2017年全年沒有發生一起路外傷亡。從這個班組取得的明顯成效看,就能證明注重管理過程的重要性。
(三)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企業形象,確保安全
鐵路處根據本企業特點,打造鮮明的企業文化,近幾年來以“安全為天,生命至尊”為主線,結合實際和鐵路處優勢,多層次全方位的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動,營造了強烈的安全文化氛圍,充分發揮安全文化的滲透、教化、動員作用,培養職工講人本、講人情、講人性、講人權的核心理念,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安全管理觀、安全行為觀、安全價值觀、安全效益觀,使職工真正認識到.“安全為天,生命至尊”的意義,在工作中有效地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健康,形成群防群治的安全生產管理格局,使企業文化的建設,融入到實際的工作之中,具體從精神道德文化、規章制度文化、經營管理文化、娛樂與福利文化四個方面入手,這些活動說明重點企業文化無處不在,十分廣泛。重點鐵路處把增加企業安全生產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放在首位,從實際出發。例如:加大職工培訓力度,多辦培訓班,2017年共培訓職工1238人次,使較大多數職工得到培訓,職工素質明顯提高,提高職工素質是確保安全生產的關鍵。通過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改變了以往的錯誤認識,改變了以往思想上不統一,認為只是少數人的事,改變了領導主動,工人被動,領導參與多,工人參與少的現象。鐵路處在安全生產的要素中,把安全文化當成企業的靈魂,是長效機制,廣泛深入的學習落實,下大力氣,抓好抓實確保企業安全生產。提高了企業外部形象。
《鐵路精細化管理總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四)鐵路處推行精細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鐵路處在各種措施制度落實下,重點體現出人的重要性,貫徹“做安全事,當安全人”的安全行為觀,建立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制度,把原來的以事為中心的管理制度轉變為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把對經濟研究,轉變為對人的行為研究,由監督管理,變為“人性管理,”最重要的體現在職工收入與往年相比有大輻度提高,平均職工年收入增長10%左右,在做好一切工作的同時,最重要的是要確保職工的人身安全,人身安全是安全生產的前提,是保障,要遵循一切為了職工,一切依靠職工的原則,“以人為本”是鐵路處成功管理的源泉。2017年沒有一起職工輕傷及以上事故,說明在人身安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并同時出臺了各種獎罰辦法,有功者獎,有過者重罰,把過去的消極怠工,出工不出力的行為徹底根除,把愛崗敬業作為一名合格職工的條件,作為時尚。根據科學研究一個人的價值受到尊重和承認,其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至80-90%,反之,只是20—30%。例如:工務工程段的現場作業情況。一到夏季線路上的溫度高達46度,領導現場慰問、鼓勁,專門組織人員送綠豆湯、雪糕、冷飲等降暑物品,這不但杜絕了職工中暑現象的發生、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積極性、提高了線路質量。因此,鐵路處體現出人性化管理這一特點,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為核心,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合理的滿足人們各種層次的需要,做好各種后勤保障工作,醫療、學校、住房等使廣大職工無后顧之憂,一心撲在工作上,生活無壓力,工作無負擔,確保了鐵路處安全生產,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核心。
(五)閉環考核,是鐵路推行精細化管理的成敗
“閉環考核”就是一級對一級,層層考核,要對作業結果,對作業過程實行全面考核,只有這樣才能發現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失誤、紕漏、缺陷,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總結分析,吸取教訓,更好地開展工作。考核要做到認真細致、客觀公正、民主公開,嚴肅事故追究制度,在事故處理上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嚴肅事故、三違處理,做到事故—三違—追查—分析—處理—通報—吸取教訓,教育職工樹立“三違”就是事故的觀點,認識“三違,’的危險性、危害性,指導職工做好聯保、互保工作,建立“三違”檔案,做好“一日一題,一周一案,一月一考”活動,要建立長效機制全面考核,“只有考核不到的人,沒有考核不到的事”獎優罰劣,獎勤罰懶,閉環考核體現出精細化管理的激勵作用和制約作用,讓勤勤懇懇為企業作貢獻的人、創造效益的人得到更多的實惠,讓企圖混天度日、粗心大意給企業帶來不良影響的,甚至破壞企業經營的得到應有的懲罰。例如:2004年10月3目,劉集出現脫線事故,領導在20分鐘趕到現場指揮救援,從干部到職工處分了14人,擴大分析、舉一反三,使整個大屯鐵路處每位職工都受到了教育。鐵路處通過閉環考核的實施,改變了以往出事無人問,三違無人管的混亂狀態,改變了處理不力,處理不嚴,送人情的現象。
大屯鐵路處通過以上主要做法,推行精細化管理,帶來了巨大經濟效益,充分證明了精細化管理的可靠性、可行性,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用小手筆作出了大文章,遵循企業發展規律,由上層到基層,由淺入深,由基礎到上層,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給本企業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老子說過“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企業的經營只有從細節入手,重視細節,才能有所創新。大屯鐵路處經過多年精細化管理的實施,企業發展更快、更好、更有活力、更有競爭力,提高了廣大職工的收入,提高了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成為大屯煤電公司精細化管理的典范,值得推廣。
鐵路精細化管理總結 [篇2]
安全精細化管理是克服粗放式管理弊端的有效舉措。實行安全精細化管理,最根本的就是優化安全生產效率和質量,為提高企業效益目標最大化奠定基礎。從安全精細化管理的角度來看,我們在安全管理上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如,管理浮于表面,停留在理論或制度層面,缺乏對具體管理制度的落實和方法的研究,針對性、操作性和穩定性不強;為此,必須堅決摒棄粗放管理方式,積極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通過優化管理方式,來提升職工綜合競爭能力,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經營效益,增強安全管理和生產經營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安全精細化管理是實現鐵路發展的積極探索。我局這些年之所以能夠保持良性發展的態勢,關鍵就在于形成了一系列符合自身實際的安全管理思路;特別是在提出嚴抓嚴管嚴考核管理思路和爭創一流鐵路局的要求后,我們及時提出和推行安全精細化管理,從本質上是對我局嚴抓嚴管嚴考核安全管理實踐經驗的提煉發展,并通過求精求細的科學態度和務實精神,更加增強了干部職工的責任心、進取心和事業心,有利地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征的鐵路發展新路子。
【鐵路精細化管理總結】相關文章:
精細化管理的總結11-24
精選精細化管理總結11-24
精細化管理 總結11-24
精細化管理實施總結11-24
園林精細化管理總結11-24
建筑精細化管理總結11-24
路政精細化管理總結11-24
電廠精細化管理總結11-24
部門精細化管理總結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