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財務情況說明
一、企業概況:
江西興旺化工廠,性質為國有企業,屬于一般納稅人,本企業共設兩個基本生產車間,其中一車間生產a產品,二車間生產b、c兩種產品,各種產品生產為單步驟大批大量簡單生產,材料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本年生產a產品100箱,其中完工50箱;生產b產品105箱,完工45箱。企業在職職工共計240人,法定代表人劉大林。在本年企業銷售a產品90箱,銷售b產品80箱,本年在財產清查中,發現盤虧木箱4個,成本80元;盤虧機器一臺,原價80000元,已提折舊76000元;本年末企業資產總額為:6155664.20元,負債:2127317.85元,所有者權益:4028346.35元,本年所取得的所有者權益及負債總額6155664.20元,其中主營業務利潤:1920000元,營業利潤:934815.06元,利潤總額:954315.04元,上交國家所得稅308323.96元,發生凈利潤為645991.08元,向投資人分配凈利潤163044.78元,于年初相比較,企業的凈資產額凈增加1415681.20元,負債增加1462417.85元,所有者權益增加-46736.65元。
二、企業本年所采用會計政策說明。
本企業在2003年度會計核算采用科目匯總表登記總帳處理程序,使用匯總方法,為每半月匯總一次,開戶銀行所規定的庫存現金金額為3000元,各部門科室和個人備用金采用一次報銷制,企業在存貨核算中,甲乙兩種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核算,其它存貨采用實際成本核算法。對實際成本計價法核算的發出存貨核算方法,采用先進先出法,包裝物領用時采用一次攤銷法,企業固定資產折舊采用分類折舊率計提折舊,本廠職工工資按計時工資付,并按14%計提福利費,2%計提工會經費,1.5%計提教育費,企業采用備抵法來核算壞賬,并計提壞賬準備金,于年末按應收賬款余額5‰來計提壞賬準備金金額,在產品成本中選用品種法,在計算產品成本中,將總成本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采用約當產量法,并確定在產品的完工程度為50%,企業對長期投資中的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收入的確認標準嚴格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標準確認,在會計核算中遵守國家會計制度規定的13項原則,并按照《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規定編報會計報表,并按期向信息需求人報送會計報表。
三、企業主要財務指標分析和說明。
(一)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1.流動比率:
本企業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url#×100%=310.58%
評價:與傳統流動比率為200%比較,本企業流動比率高于傳統模式,說明本企業短期內償債能力強。
2.速動比率:
本企業的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2880064.2-1442391.34)/927317.85×100%=155.04%
評價:與傳統速動比率最優模式100%比較,本企業速動比率比大表明企業近期內償債能力強。
3.現金比率:
本企業現金比率=現金+短期投資/流動負債=(960498.31+227200)/927317.85=1.28
評價:現金比率反映企業隨時還債的能力。但是現金比率并非越高越好。現金比率過高反映了企業不善于利用現金資源,沒有把現金投入經營。相反,現金比率過低則反映出企業支付流動負債的困難。
4.資產負債率:
本企業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url#
評價:如果資產負債率大于50%,小于80%,證明企業的資本結構優,如果大于80%,企業的負債不合理,風險大,小于50%,企業負債也不合理,表示企業所有能力運用負債經營給企業帶來更多利潤。
(二)企業營運能力分析:
1.應收賬款周轉率次數=賒銷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3280000/131545=24.93(次)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5/應收賬款周轉次數=14.64(天)
評價:應收賬款周轉次數越高,周轉天數越短,說明企業收回賬款的速度越快,資產的流動性越強,資金周轉狀況越好。但是應收賬款周轉次數過高,周轉天數過短,則說明企業的賒賬條件過于苛刻,只賒銷給信譽良好的客戶,而信譽不好或資金暫時緊張,不能嚴格按時付款的客戶則被拒之門外,這樣就會限制銷售量的增長,從而影響企業的收益。如果應收賬款周轉次數過低,或周轉天數過長,則說明企業應收賬款催收不利,或是賒銷條件太寬,這樣不利于企業充分利用資金。所以考察應收賬款的回收速度,必須與企業的賒銷條件相結合。
《如何寫財務情況說明》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2.存貨周轉次數=主營業務總成本/平均存貨成本=1360000/1257695.67=1.08(次)
存貨周轉天數=365/存貨周轉次數=365/1.08=337.96(天)
評價:存貨周轉次數越大,存貨變現速度就越快,企業經營狀況就越好。在存貨水平一定的情況下,存貨周轉次數越高,企業的銷售成本越高,表明企業的銷售能力越強。反之,則說明企業的銷售能力就越弱。
3.流動資產周轉天數=主營業務收入/流動資產平均余額=3280000/2648482.1=1.24(次)
評價:流動資產周轉次數是分析流動資產周轉情況的一個綜合性指標,這項指標越高,說明流動資產周轉速度越快,相對地節約資產數額越大。而延緩周轉速度,需要補充流動資產參加周轉,形成資金浪費,相對地降低了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
4.總資產周轉次數=主營業務收入/資產平均總額=3280000/5450282.10=0.60(次)
評價:這一比率可用來分析企業全部資產的使用效率。如果這個比率較低,說明企業利用其資產的效率較差,會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企業應該采取措施提高銷售收入或處理廢舊不用資產,以提高總資產利用率。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1.銷售利潤率=稅后利潤/主營業務凈收入×100%=#url#×100%=19.6%
評價:是企業實現的稅后利潤與主營業務凈收入的比率。說明每一元的銷售收入會帶來多少利潤。
2.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成本費用總額×100%=#url#×100%=39.09%
評價:成本費用利潤率是衡量企業營業成本費用獲利能力的指標.這項指標提高,表明在成本費用一定的情況下,實現了更多的利潤,或者表明在利潤總額一定的情況下,降低了成本費用,或者表明在增加利潤的同時又降低了成本費用。這項指標降低,則說明企業的成本費用升高,利潤水平下降。
3.資本金利潤率=利潤總額/資本金總額×100%=#url#×100%=28.36%
評價:這項比率是衡量企業資本金獲利能力的指標。資本金利潤率提高,所有者的投資收益和國家的所得稅就增加。對股份有限公司來說,提高資本金利潤率還意味著股票的升值。
4.所有者權益報酬率=凈利潤/所有者權益平均余額×100%=#url#×100%=15.95%
評價:對所在者來說,這個比率很重要。這個比率越大,投資者投入資本獲利能力越強。
四、總結說明。
通過以上企業概況介紹和主要財務指標分析及報表相關數字顯示,其優點:
1.從總體上看本企業產品成本下降浮度比較大,其原因在生產過程中通過開源節流,材料耗資下降,人工工資及單位成本降低,企業應總結經驗,企業應繼續加強成本核算管理。
2.企業采用謹慎原則,對應收賬款進行核算,防止了壞賬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3.企業的盈利水平提高,無論從盈利的絕對數或相對數都高于社會平均盈利率,表明企業處于成長期。
缺點:
1.本年度的管理費用畸高,其原因是發生壞賬10000元,補提壞賬準備,增加管理費用,企業在今后的生產經營中,應該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制定切合實際的收賬政策,降低壞賬風險。
2.企業在甲、乙兩種材料計劃成本核算中,計劃成本的單價與實際有較大差異,建議修訂計劃成本,重新預測,使得計劃成本接近實際水平,同時加強采購過程的業務管理,防止采購人員人為的抬高價格。
如何寫財務情況說明 [篇2]
一、企業概況
本企業屬于服務性企業,成立于2017年。是以綠化施工為主的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總收入的比重為100%。公司現有資產總額已達16萬元,其中包括流動資產13.14萬元,占總資產的比例為82%;固定資產2.87萬元,占資產總額的比例為18%。負債總額達2萬元,資產負債率為12.5%,其中流動負債2萬元,占負債總額的100%,所有者權益14萬元,占企業資產總額的87.5%。
二、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1、本年主營業務收入24萬元,比去年同比增長14萬元,增長率140%。
2、本年管理費用15.83萬元,比去年同比增長3.52萬元,增長率28.6%,管理費用占主營業務收入的66%。
3、本年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1.36萬元,比去年同比增長0.79萬元,增長率138.6%,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占主營業務收入的5.67%。
4、本年營業利潤6.8萬元,比去年同比增長7.9萬元;營業利潤占主營業務收入的28.33%。
三、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
1、本年實現利潤總額6.8萬元,凈利潤5.1萬元。
《如何寫財務情況說明》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2、全年上交所得稅1.7萬元。
3、本年職工工資總額8.4萬元,職工人數7人,職工全年平均收入1.2萬元。
四、資金增減和周轉情況
1、本年應收賬款周轉率為79%;流動資產周轉率為218%;固定資產周轉率為667%;總資產周轉率為172%。
2、企業的發展能力指標情況: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為140%。
五、總結說明
公司由于成立時間短,剛剛起步,雖然經營效益增長很快,但不確定因素很多,主要是應收賬款增加較大,后期應積極回款;同時職工工資總額占比較高,應很好控制。
二○一三年四月二十八日
如何寫財務情況說明 [篇3]
如 何 編 寫 財 務 情 況 說 明 書
財務情況說明書是財務會計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編寫好財務情況說明書對貫徹新《會計法》突出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質量的立法宗旨具有重要作用。財務情況說明書是企業(公司)年度、半年度財務報告期內生產經營的基本情況、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總結性書面文件。它為企業(公司)內部和外部了解、觀察、衡量、考核、評價其報告期內的經營業績和生產經營狀況提供重要依據。
企業(公司)的財務情況說明書必須按照《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對需要說明的事項,至少應當對以下情況作出真實、完整、清楚的說明,(1)企業生產經營的基本情況;(2)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3)資金增減和周轉情況;(4)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重大影響的其他事項。
一、編寫財務情況說明書,需對會計報表中各項數據進行分析
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平衡分析法。利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平衡原理分析各賬戶間的關系及變化。
2、比較分析法,或叫對比分析法。如分析計劃完成情況,用實際數同計劃數進行比較,來檢查分析計劃的執行情況;如比歷史水平,用本期實際數同上期或歷史最好年份(或正常年份)的數據進行比較,看發展變化情況;又如比先進,用本企業數據指標同本行業中的先進企業進行比較,或用本企業的產品同國內外同類產品的數據指標進行比較,以便制訂趕超目標等。
3、 素分析法,或稱連環替代法。先確定計劃與實際或本期與前期的差距諸因素,然后假定一個因素為可變,其余為不變,依法替換,以測定這些因素變動對數據指標的影響程度。
4、趨勢分析法。將數據指標連續幾年排列在一起進行比較,以測定本期財務狀況的變化趨勢。一般作成統計圖表加以比較,也可采用比較表。
5、比率分析法。用同期會計報表中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求出它們之間的比率。國家規定工業企業財務評價指標,就使用了這種方法。
6、通過各種分析方法(財務情況說明書一般采用二、三種分析方法,不一定每種方法都使用)可以檢查企業經營計劃或目標的執行情況,評價經營業績,并找出差距,查明原因,總結經驗,提出改進措施,為下一步經營決策作出和制定經營方針目標提供依據。
二、編寫財務情況說明書的要求
一般要作到真實、準確、客觀、簡煉八個字。真實就是說明情況和問題要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夸大,不縮小,不隱瞞或歪曲事實真-相,不搞假數據真分析。準確就是說明情況和問題不要模棱兩可,似是而非,使人不知其然。客觀就是既要肯定成績,又要指出問題,既要報喜,又要報憂。簡煉就是文字要簡潔精煉,篇幅不宜冗長,不要貪多求全,要突出重點。
三、編寫財務情況說明書的方法和步驟
一般說來,小型企業編寫財務說明書相對簡單一些,由主管會計自己執筆就可以,大中型企業業務比較復雜,內部分工較細,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驟:
1
1、做好資料的收集、積累、整理等到準備工作。
這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保證,應從兩方面著手:
(1)數據指標的收集和整理。如計劃數、定額、預算、歷史數據、同行業、同類產品等數據,分析時可信手拈來。
(2)典型事例的調查。對企業重要經濟活動、會議、事件要注意了解掌握,必要時到現場進行實地調查,記錄在案,供編寫說明書時采用。調查到的情況有時可以從會計報表的數據得到證實,會計報表上的數據又可以進一步擴大線索,進一步調查核實。使活情況與死數字結合起來,相互印證。使說明書既有數據又有實例,更具說服力。
2、分工負責,齊頭并進。
大型企業情況復雜,分工細致不應該也不可能由一人總攬說明書的編寫工作,可以按照業務分工分頭編寫,并安排好進度,最后由一人匯總修改,防止相互矛盾。為使說明書編寫規范化,可規定一定程式,擬個提綱,列出大體框架,有些數據可列示表式留出空格,等到會計報表數據出來再填進格內,這有利于分工編寫,并能加速編寫過程。
3、共同討論,達成共識。
因為人們認識上的差距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同一數據有時會有不同看法,甚至意見相左。所以,會計報表初稿出來后,應組織有關人員(總會計師或財務經理、財務部門負責人、專職分析人員、有關業務人員)一起議論,對當年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作出基本估計,集思廣益,達成共識,然后著手編寫。
4、審查上報。
財務負責人或總會計師應將財務情況說明書向廠務會議(股份公司是董事會)匯報,經討論通過后才能報出。
四、編寫財務情況說明書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大致有如下幾點:
1、 不要說套話、穿靴戴帽、使用空洞的詞藻,要開門見山。
2、 避免數字的文字化,拉長篇幅。一些數據用表式列示,可以省略文字表述。
3、避免有情況無分析。財務情況說明書要通過分析讓讀者了解企業在報告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總評價,還要知道哪些業務經營得好,哪些業務經營得不好等具體信息。不能只羅列現象,不分析問題,就數字論數字,搞數字游戲,例如有的指標基數低,計算出來的完成率或者增長率可能很大,有時翻幾番、幾十番,夸大成績易使人誤解,因此要進行分析,不能只看百分比。
4、 不要把會計報表編制說明寫進財務情況說明書。《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規定,對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所作的解釋,屬于會計報表附注。它是為便于會計報表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對會計報表的編制附加的說明,不應作為財務情況說明書的內容。
5、不要把財務情況說明書寫成經濟活動分析報告。在說明書中所表述的生產經營情況只能是概括的,過于詳盡就成了經濟活動分析。經濟活動分析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面分析、評價和建議,涉及范圍較廣。經濟活動分
2
析數據來源于統計核算,業務換算和會計核算資料,既有貨幣計量指標,又有實物計量指標;財務情況說明書數據主要來源于會計報表,是以貨幣計量的。經濟活動分析是組織企業生產技術經濟各部門編寫的,著眼于檢查計劃和經濟目標的實現情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挖掘企業潛力;財務情況說明書主要是由財務部門編寫,不僅供內部管理需要,而且要滿足企業外部特別是投資者和債權人對本企業了解、考核、評價和監督的要求。
6、不要把財務工作總結、工作報告、經驗介紹、調查研究、問題探討等寫入財務情況說明書。財務情況說明書是根據現成的數據資料經過加工整理編寫的,是憑數據說話。
編寫財務情況說明書淺見
財務情況說明書是財務會計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編寫好財務情況說明書對貫徹新《會計法》突出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質量的立法宗旨具有重要作用。財務情況說明書是企業(公司)年度、半年度財務報告期內生產經營的基本情況、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總結性書面文件。它為企業(公司)內部和外部了解、觀察、衡量、考核、評價其報告期內的經營業績和生產經營狀況提供重要依據。 企業(公司)的財務情況說明書必須按照《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對需要說明的事項,至少應當對以下情況作出真實、完整、清楚的說明,(1)企業生產經營的基本情況;(2)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3)資金增減和周轉情況;(4)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重大影響的其他事項。
一、編寫財務情況說明書,需對會計報表中各項數據進行分析
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平衡分析法。利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平衡原理分析各賬戶間的關系及變化。
2、比較分析法,或叫對比分析法。如分析計劃完成情況,用實際數同計劃數進行比較,來檢查分析計劃的執行情況;如比歷史水平,用本期實際數同上期或歷史最好年份(或正常年份)的數據進行比較,看發展變化情況;又如比先進,用本企業數據指標同本行業中的先進企業進行比較,或用本企業的產品同國內外同類產品的數據指標進行比較,以便制訂趕超目標等。
3、因素分析法,或稱連環替代法。先確定計劃與實際或本期與前期的差距諸因素,然后假定一個因素為可變,其余為不變,依法替換,以測定這些因素變動對數據指標的影響程度。
4、趨勢分析法。將數據指標連續幾年排列在一起進行比較,以測定本期財務狀況的變化趨勢。一般作成統計圖表加以比較,也可采用比較表。
5、比率分析法。用同期會計報表中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求出它們之間的比率。國家規定工業企業財務評價指標,就使用了這種方法。
通過各種分析方法(財務情況說明書一般采用二、三種分析方法,不一定每種方法都使用)可以檢查企業經營計劃或目標的執行情況,評價經營業績,并找出差距,查明原因,總結經驗,提出改進措施,為下一步經營決策作出和制定經營方針目標提供依據。
二、編寫財務情況說明書的要求
一般要作到真實、準確、客觀、簡煉八個字。真實就是說明情況和問題要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夸大,不縮小,不隱瞞或歪曲事實真-相,不搞假數據真分析。準確就是說明情況和問題不要模棱兩可,似是而非,使人不知其然。客觀就是既要肯定成績,又要指出問題,既要報喜,又要報憂。簡煉就是文字要簡潔精煉,篇幅不宜冗長,不要貪多求全,要突出重點。
三、編寫財務情況說明書的方法和步驟
一般說來,小型企業編寫財務說明書相對簡單一些,由主管會計自己執筆就可以,大
中型企業業務比較復雜,內部分工較細,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驟:
1、做好資料的收集、積累、整理等到準備工作。
這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保證,應從兩方面著手:
(1)數據指標的收集和整理。如計劃數、定額、預算、歷史數據、同行業、同類產品等數據,分析時可信手拈來。
(2)典型事例的調查。對企業重要經濟活動、會議、事件要注意了解掌握,必要時到現場進行實地調查,記錄在案,供編寫說明書時采用。調查到的情況有時可以從會計報表的數據得到證實,會計報表上的數據又可以進一步擴大線索,進一步調查核實。使活情況與死數字結合起來,相互印證。使說明書既有數據又有實例,更具說服力。
2、分工負責,齊頭并進。
大型企業情況復雜,分工細致不應該也不可能由一人總攬說明書的編寫工作,可以按照業務分工分頭編寫,并安排好進度,最后由一人匯總修改,防止相互矛盾。為使說明書編寫規范化,可規定一定程式,擬個提綱,列出大體框架,有些數據可列示表式留出空格,等到會計報表數據出來再填進格內,這有利于分工編寫,并能加速編寫過程。
3、共同討論,達成共識。
因為人們認識上的差距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同一數據有時會有不同看法,甚至意見相左。所以,會計報表初稿出來后,應組織有關人員(總會計師或財務經理、財務部門負責人、專職分析人員、有關業務人員)一起議論,對當年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作出基本估計,集思廣益,達成共識,然后著手編寫。
4、審查上報。
財務負責人或總會計師應將財務情況說明書向廠務會議(股份公司是董事會)匯報,經討論通過后才能報出。
四、編寫財務情況說明書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大致有如下幾點:
1、不要說套話、穿靴戴帽、使用空洞的詞藻,要開門見山。
2、避免數字的文字化,拉長篇幅。一些數據用表式列示,可以省略文字表述。
3、避免有情況無分析。財務情況說明書要通過分析讓讀者了解企業在報告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總評價,還要知道哪些業務經營得好,哪些業務經營得不好等具體信息。不能只羅列現象,不分析問題,就數字論數字,搞數字游戲,例如有的指標基數低,計算出來的完成率或者增長率可能很大,有時翻幾番、幾十番,夸大成績易使人誤解,因此要進行分析,不能只看百分比。
4、不要把會計報表編制說明寫進財務情況說明書。《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規定,對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所作的解釋,屬于會計報表附注。它是為便于會計報表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對會計報表的編制附加的說明,不應作為財務情況說明書的內容。
5、不要把財務情況說明書寫成經濟活動分析報告。在說明書中所表述的生產經營情況只能是概括的,過于詳盡就成了經濟活動分析。經濟活動分析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面分析、評價和建議,涉及范圍較廣。經濟活動分析數據來源于統計核算,業務換算和會計核算資料,既有貨幣計量指標,又有實物計量指標;財務情況說明書數據主要來源于會計報表,是以貨幣計量的。經濟活動分析是組織企業生產技術經濟各部門編寫的,著眼于檢查計劃和經濟目標的實現情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挖掘企業潛力;財務情況說明書
主要是由財務部門編寫,不僅供內部管理需要,而且要滿足企業外部特別是投資者和債權人對本企業了解、考核、評價和監督的要求。
6、不要把財務工作總結、工作報告、經驗介紹、調查研究、問題探討等寫入財務情況說明書。財務情況說明書是根據現成的數據資料經過加工整理編寫的,是憑數據說話。
【如何寫財務情況說明】相關文章:
財務情況說明如何寫11-24
如何寫財務情況說明書11-24
淺談如何寫好財務情況說明書11-24
教你年度財務情況說明書如何寫11-25
財務成本情況說明11-24
財務運營情況說明11-24
財務情況說明范例11-24
關于財務情況的說明11-24
財務調賬情況說明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