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備考方案
2017年是高中新課程標準實施的首屆高考,如何應對2017年高考,2017年6月高二年級組組織全級各學科備課組長到一樓多媒體討論新課標高考備考會,經與另兩位同仁商討,結合自己的一些體會,現就我校高三文科地理學科的高考備考談談一些看法。
一、考試范圍
考試內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6(環境保護)的有關內容,結合寧夏近年來的高考來看,選修部分的內容涉及的非常少,復習重點應放在三本必修教材。
二、新課程特點
新課程摒棄了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強調內容的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所以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問題、活動、探究和案例等。從近年新課改省區高考文綜地理試題看,命題者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為主題來設計高考試題,與老教材相比,考點和知識點并無太大變化。
三、復習方法
1、第一輪復習時間安排及教學內容進度參考表:
1
2
3
三、二輪復習進度安排
二輪復習的時間比較緊,只有一個月多的復習時間,內容多,任務緊。具體教學進度計劃如下:
4
2、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區域地理復習方法
人文地理強調宏觀整體分析,因為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觀點,方法的運用,要求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自然地理宜采用理解的學習方法,因為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規律的應用,要求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
區域地理重點采用以圖表為載體的學習方法,因而區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間定位,圖表的判讀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運用。
自然地理是歷年來地理高考的重頭戲,高考試題中各類考點主要集中在地圖與空間定位、地方時與區時的計算、地球運動、天氣與氣候、海水的溫度與鹽度、洋流、自然災害與自然資源、陸地水體的運動與轉化、自然帶、區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等幾個方面及其相關知識點上。特別指出的是,新教材在天氣與氣候一節上過于簡略,教師在氣候一節復習時應詳細,包括氣候類型、分布、成因與影響因素應向學習生反復強調、夯實基礎。
3、注意社會熱點、焦點與區域知識的有機結合,平時復習時要經常留意當前國內外和現實生活中有重大影響的事件,如宇宙探索,重大紀念活動,生態敏感區,地緣政治敏感區等方面的熱點、焦點,用相關的自然地理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四、對學生的要求
1、抓住重點,專心聽講,課堂上的東西一定要抓住,即使這堂課理論性很強,比較無趣,也要認真聽,理論上的東西掌握了,就可以靈活貫通,運用自如。
地理學科的理論知識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自然地理理論知識,第二種是人文地理的理論知識,這些知識需要大量記憶,因此就必須要求學生不斷地讀、
5
背,然后理解應用。
2、記憶地圖,力求準確。地理有很多考查識圖能力的題型,而且有考查大比例尺地圖的趨向。這就要求考生具備準確的空間定位能力,要判斷所在地區就要依據經緯度,因此在平時要注意精確記憶。精確記憶有兩種方式,第一是按照經緯度所貫穿的地區記憶。如東經120度經線所穿越地區的地形剖面、地形區、國家、重要河流、重大工程、自然帶、氣候變化特征、重大地理事件等。另外一種就是記憶國家,然后記住貫穿它的經緯線,如印度有東經80度經緯線貫穿等。地圖的記憶其實不難,需要學生將零星時間利用起來。吃飯前后,下課時,做題目累了都可以看圖,看的時候要動手在稿紙上面輪廓、經緯線等,這樣有助于記憶地圖。
3、勤于練習,鞏固提高。地理是非常需要練習的,這點跟數學相同,只有通過做大量且精辟的習題,才能開拓思維,活學活用。做題的同時要善于總結,推敲參考答案的組織方法,從錯題中查找自己尚未弄清的知識點,結合書本尋找類似題型,再次練習鞏固。這樣才能從做題中找到感覺,提升能力,從而掌握各類題型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規律,在解題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遇到新問題時可迅速確定解答思路。
4、開拓思維,大膽發散。地理的綜合題講究全局角度,這需要開拓的思維和扎實的基本功。
5、精煉答案,深思熟慮。這一點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可以嘗試去做,使學生的答案變得簡練、精辟。
五、學科組內教師協作工作安排: 張圓:主要負責組內事務及協調工作等; 李利軍:主要負責試題制作等; 車靜:主要負責試題的印制等。
6
地理高考備考方案 [篇2]
按照學校,高三年級組統一要求部署,經過高三地理備課組集體商討醞釀,結合我校教學實際,學生學情,特擬定2017屆高考地理備考方案,內容如下:
《地理高考備考方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一、指導思想
以考試大綱,考試說明為依據,聯系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學生非智力因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夯實基礎,通過綜合訓練,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解題技巧,構建地理主干知識框架和網絡,要處理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的關系;知識與能力的關系。以適應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二、學情分析
(1)學生整體的地理素養不高,基礎較薄弱,缺少尖子生。且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較弱,仍停留在死記硬背的層面;缺乏刻苦鉆研精神,及時消化知識、自主整合知識的主動性不強;缺乏提出問題的探究精神,專業知識面較窄,閱讀量少;缺乏反思問題的科學精神,被動接受知識現象突出;
(2)目前平行班各班不同程度存在兩極分化現象,但每班都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興趣高,通過老師的引導跟蹤和這部分學生的影響幫助,減小差距不是難實現的目標。
從整體上看,學生的答題技巧和規范化日趨完善,學習態度明顯好轉,對基礎知識的關注度有所提高。
三、復習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鉆研教材、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試題
要認真鉆研教材和考試說明,研究2017—2017年高考題,教師要不斷研究高考的新變化和發展趨勢,深刻理解考試大綱內容和含義,認真學習試題分析,研究高考試題的命題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學不偏離高考的要求。重視每次月考后集體備課對試題的分析,根據存在問題有針對性的講評試卷或調整教學策略。
2、抓好“雙基”把握好教學導向
在高三的備考中,教師的復習不能帶有僥幸的心理去猜題、押題,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立足于“雙基”,從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讀圖、地理過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觀念、地理能力、地理規律,要強調地理特征的空間性。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做到萬無一失。為此,應重視地理原理的教學,并重點抓住以下幾方面:
一是夯實基礎識,到邊到沿,不留死角;
二是建構和完善學科主干知識體系;
三是對重點知識形成專題,挖掘知識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強化規律(過程)和方法,重視聯系和運用。
3、強化地理圖表的學習
空間性是地理學科區分于其他學科的最主要特點。地理高考題可以說是“無圖表不成題”,從客觀性試題到主觀性試題,均以圖表為信息加以命題,可以說學生從地理圖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敗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時復習,應以課本中原圖為基礎,熟練判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和地形剖面圖,并能在地圖上填繪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和圖表等,并能根據要求繪制簡單的地理圖表,教學中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圖文轉換,圖圖轉換等類型的綜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養
知識在于積累,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潛移默化地、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和素養、地理靈感以及地理能力,強調對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斷、推理、歸納、應用,突出考查考生獲取圖表信息的能力,遷移整合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比較、分析、評價地理事物和現象,描述、闡釋事物和探討問題的能力。
5、加強案例教學,訓練學生解題思路和答題的技巧
從高考試題反思我們的常規教學,教與學都必須注重方法。這方法就是要做到選取典例,通過案例式學法或教法,舉一反三,形成能力。實施案例教學,教會學生以不變應萬變。訓練學生進行學科術語規范、條理清楚、突出關鍵詞、邏輯嚴密的表述。
6、關注社會、關注時政熱點和焦點
引導學生關注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問題,關注社會發展和我國國情。如: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溫室效應與臭氧空洞、氣象災害與自然災害、外來物種入侵、南水北調、能源問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及流域的綜合治理、產業結構調整、循環經濟、節約型社會、三農問題、東北工業基地的振興、中部崛起、世界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等等,地理學科的時代性強,在日常教學和訓練中應以反映現實和熱點的“新材料、新情境”為載體,考查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素養,以體現培養學生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價值。
7、訓練學生用學科術語規范答題。
從這幾年的高考閱卷和試題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學生審題不到位、答題沒有要點也是導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準確審題、規范表述、嚴謹答題的能力是高三一開始復習老師就就必須有意識的培養,要盡可能將失誤減少到最低。
8、落實好每周的有效訓練。
《地理高考備考方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知識的鞏固,技能的熟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過適當而有效的練習才能實現。因此,及時在網上收集各地的試題,根據教學進度和高考的命題趨勢,精心選題出好每周的周練題,并對周練的錯題進行及時評講,幫助學生總結解題規律,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學生及時發現知識缺漏,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9、從近三年新高考的考試說明和近五年的高考試題來分析,高考試題95%以上的內容來自三本必修課本,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所以必須提前夯實這些教材的最基本,最基礎內容。
在復習備考中,應該將最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到三本必修課,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內容的復習備考上,對于教材中被列入了考試范圍內的知識點,一定要采取反復強化的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全面、準確地掌握和理解。與此同時,在復習過程中應對兩本選修教材的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將其中的主干知識梳理,并與三本必修教材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和銜接。
四、2017屆高三地理復習安排
全年度高三復習分三輪(三輪復習、穩打穩扎): 第一輪復習:
從2017年8月中旬到2017年3月上旬,通讀教材,主要是基礎能力過關。 復習對策:
1、對照考綱,夯實基礎不遺漏,掃清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對地理知識都進行梳理和歸納,使之系統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變化,把握高考脈搏;
3、實行滾動復習,做到適當回顧,合理練習(復習過的內容),提升應用能力。
4、全面閱讀教材,掌握靈活運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5、狠抓落實,特別注意目標生中地理成績比較差的學生,進行輔導。
6、合理安排考與練,引導學生注意總結歸納考試和練習中反映出的自己在知識、能力及方法上的缺漏,在日后學習中注意調整提高。
練習安排:
本階段的練習主要配套《3年高考2年模擬》,以訓練學生知識空間結構為主,其他練習形式還有默寫、背誦、階段特征訓練小練習和大練習(單元測試)。
第二輪復習:
2017年3月上旬至5月初,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和能力提高。
共用9周左右時間,講練結合為主,查缺補漏;專題復習為主,共議定8個專題;每周做文綜一套,學科綜合試題一套,專題復習卷一張。
復習對策:
本輪復習可以主干知識為載體,以專題為基礎,以區域為平臺,通過加強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系,全面提高學科思維能力.。 1、自然地理原理的圖式化:
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實都蘊涵在某些圖式中,而圖就在課本 2、人文地理思維的模式化; 3、熱點區域聯系的自然化:
(1)不盲目追逐熱點;
(2)多聯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聯系人文特征。 二輪練習安排:
本階段日常練習主要以填空題為基礎點,大練習(單元測試)考查對每個專題、模塊的知識點的細化。學生自選資料書《3年高考2年模擬》、 自編填空和達標過關題。
第三輪復習:
2017年5月中至6月3日,三輪復習目標:主要是提高應試能力。 復習對策:
注重查漏補缺和解題技巧的培養。做到:精選練題,回歸課本,強化個別輔導。
1、抓主干知識,綱舉目張。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簡單的話記住要點。
2、重地圖,抓區域核心。地圖是地理獨有的知識載體,地理知識、原理、規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圖一身,掌握了圖就把握了地理脈絡。復習可從地圖入手,把地理分布、原理規律都落實在地圖上。
3、重原理,講解題思路。
4、關注熱點,了解熱點問題的地理背景。
5、訓練解題能力。對解題能力和技巧進行訓練。對題目要做到 “一題三吃”,即命題意圖、解題思路、致錯分析補救,重視答題語言的組織和表述。
6、回扣復習。回扣復習一般從三個方面進行:①回歸教材,②回扣錯題集,③回扣高考試題,防止基礎知識失分。
7、考前心理輔導。 調整情緒、調整生物鐘。心平氣和,消除煩躁,以最佳狀態迎接高考。 2017屆高三地理復習計劃表
說明:時間一欄均為預定時間,屆時具體情況再具體安排。同時還要考慮與其它學科的復習情況,也要看年級組的具體安排。
2017.9.12
【地理高考備考方案】相關文章:
高考備考地理方案11-24
高考地理備考方案11-24
高考地理備考策略04-26
地理高考備考計劃11-24
高考地理備考計劃11-24
2016高考地理備考計劃11-24
高考備考方案11-17
中考地理備考方案11-24
高考數學備考方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