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備考計劃
一、2017屆高三學生的現狀分析
我校學生思維不是很靈活、學習能力也不強,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高一、高二的學習相當松散,時間抓的不緊,學習的有效投入不夠,導致他們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有部分學生到目前為止仍沒有進入高三復習狀態,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仍在混日子,對我們的復習工作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這一點一定要足夠重視。但鑒于我校學生的特點,所以必須要加強引導,認真復習,強化訓練,在一定時間內大面積的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各種能力是還是有可能的,對這一點要有充分的信心和足夠的耐心,充分相信每一位學生,同時要強調學生牢固樹立立足高考、沖擊一本的思想。
二、2017屆高三化學復習的策略和指導思想
總的指導思想:抓實、抓好、用心、用情
1. 熟悉《考試大綱》
2. 認真研究近幾年高考試卷,了解試卷的變化:縱觀每年的高考化學試題,可以發現其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始終保持穩中有變的原則。近幾年試卷越來越堅持遵循《考試說明》規定的測試內容和要求,考查內容覆蓋各模塊的主干知識,注重考查化學“四基”和應用能力,體現了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3. 復習資料使用《優化方案》:教師應認真收集高考信息資料、試題,分析篩選。
實施策略:
策略一:緊扣兩綱,明確考點,把握方向
策略二:重視課本,落實基礎
策略三:精講精練,講練結合,提高教學效率
策略四: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夯實基礎
策略五:高考應考的心理及方法技巧
(1)考試的心理要求:信心、細心、耐心
(2)考試的總體原則:基礎題不失分,中檔題得高分(難),難題得點分
三、復習時對教師的要求
深入領會《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認真研讀《考試說明》中的“4種基本能力”和“2種掌握程度”,制定出一套既適合自己,又適合我們學生的方案,夯實基礎,培養能力,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1、注重練習及試卷講評
○1講評的基本原則
針對性:講其所需,釋其所疑,解其所難
準確性:言之有據,正誤分明
系統性:縱橫聯系,前后銜接
啟發性:注重點撥,啟發思維,點撥題眼,引領思路
規律性:講清思路,講清方法,講清規律
2、建構知識網絡,形成知識體系
3、加強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
4、規范答題,典型示范,平時養成習慣
5、高度重視教材中的新增內容
(1)了解能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2)理解化學平衡的含義。能夠利用化學平衡常數進行簡單計算
(3)了解難溶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存在的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積的含義,能運用平衡移動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轉化過程
(4)了解離子積常數
(5)有機化學中的氫譜圖、質譜圖
四、復習階段的安排:化學總復習主要采用三輪復習模式
1.第一輪系統復習階段:2017年8月至2017年3月初
2.第二輪專題復習階段:2017年3月至2017年4月
3.第三輪綜合復習階段:2017年5月
五、復習進度安排
2017屆化學學科第一輪復習進度表
第二輪復習計劃
第三輪復習計劃:
1、 學生回歸課本、查缺補漏
2、 按照高考題型模式(7+3+1)、限時適應性練習
3、 學生考試心理輔導
說明:以上計劃在操作過程中會根據學校安排及復習情況作適當調整
復習所用的主要資料:
教材:必修1、2 選修4、5
參考書:《優化方案》、《微題組》、《金考卷》、2017年云南省各市一模、二模試卷
2017年6月29日
高考化學備考計劃 [篇2]
通過對幾年高中化學教學和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化學試題的研究,在認真分析考試大綱基礎上,我認為高三化學備考復習是一項系統的綜合工程,它不僅要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綜合化、規律化、網絡化,而且要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在近一年的復習中,力求知識與能力并重,過程與方法兼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提高課堂復習效率是擺在我們面前值得探索和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高考化學試題主要查考生對中學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和考查學生所應具有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考查了考生初步運用所學化學知識,去觀察、分析生活、生產和社會中的各類有關化學問題的能力。理科綜合考試也啟示我們,在復習中一定要跳出題海,用好課本,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在基礎上綜合,在綜合中提高,要學會做一題,會一類,舉一反三。同時要研究理科綜合試題的本質特征和發展趨勢,擺脫漫無邊際的題海,防止好高騖遠、舍本求末,要務本求實,提高應考能力。在此,我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實際情況,作今年高考化學備考計劃。
《高考化學備考計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我校是本地區的二類學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學生層次參不齊,化學基礎較差,學習化學的興趣不濃,學生對學習缺乏信心。學生心理波動較大。所以在備考復習中,得穩住學生情緒,以鼓勵學生為主。盡力發現學生優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
二、備考策略
1、認真研究“三考”,把握命題方向
“三考”就是指考綱、考點和考題。研究“三考”對我們確定復習方向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使復習少走彎路,可以減輕學生復習過程中不必要的負擔,有利于正確把握復習方向。
(1).考綱
考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高考復習備考的依據。新《考試大綱》明確指出,高考主要以能力測試為主,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強調了考查學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以及化學實驗能力與探究能力,這些能力正是化學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也是 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所要求的能力,同時也是高考命題的方向。因此,在復習備考中,正確把握這一復習方向,認真研究這些能力要求的含義。并結合具體實例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不搞“偏、難、怪”試題,對考綱不要求的內容可以不復習,對考綱降低要求的內容不搞拓展,對考綱要求的內容要花大力氣進行復習。
(2).研究考題
考題是高考題型的展示,對今后的高考命題趨勢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因此,在研究考綱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前幾年的高考試題有利于指導我們的備考復習,能夠正確把握復習內容的深淺和難易程度,做到有的放矢。從前幾年的高考化學試題的能力考查來看,高考命題的走向是從知識型考查逐漸轉向能力型考查,特別是近兩年考題以知識為載體,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實驗能力、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為考核目標。
(3).研究考點
考點是命題的導向,可以預測高考命題的趨勢。因此,在研究考題的基礎上,認真分析考點對今后高考命題方向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從近三年的全國高考理綜化學試題中的考點研究發現,物質的量、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電解質溶液、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烴的衍生物、化學實驗等主干知識是高考常考的內容。如氧化還原反應基本上是年年出現在高考試題中,其主要考點為:①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②判斷氧化劑的氧化性或還原劑的還原性強弱;③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計算電子轉移的數目;⑤根據質量守恒、電子守恒、靜電荷守恒等解決一些計算問題。于是高三化學備課組全體成員經研究分析,總結出最常見的二十七個高頻考點。年級上并征訂2017學年高中化學高頻考點的測試卷讓學生進行訓練。
2、夯實基礎,是提高應考能力的源頭活水
打好扎實的基礎,是復習備考的首要任務為此,我們應做好以下幾點:
(1)夯實基礎切忌簡單重復舊知識。有些教師誤認為抓基礎就是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回憶、再現,所以,往往把復習搞成了簡單重復,溫故有余,知新不足。如在復習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的幾個考點時,采取按教材順序復習,要求學生回憶什么叫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有幾個主族、副族?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如何其結果雖然使學生對這些知識有了重新的認識,并加深了記憶,但還是沒有新的發現和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而我們可以采取將舊知識創設新情境,如采取:①讓學生不看書就能畫 出元素周期表,并在表中填上主族元素的符號;②請寫出10e-構型和18e-構型所有微粒的化學式或符號(把想到的都寫出來)回答這樣的問題,靠簡單回憶舊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如第②小題,要對元素周期表、尤其是原子序數18號以前的原子結構非常熟悉,才可能答好,如有的學生把10e-構型的CH4、H3 O+和18 e-構型的HS-、PH3、C H3 OH、H2 02、H2 N—NH2、C H3—CH3等都寫出來了,真是出乎預料。這樣復習,不但對知識進行回憶,而且更重要的是對知識進行了靈活應用。
(2)夯實基礎要注重知識的具體應用。
在復習基礎知識,特別是復習基本概念和理論時,一定要注重聯系實際,多舉具體實例進行應用,切忌干巴地復習概念和理論。如在復習物質構成、性質及其變化實質等考點時,讓學生思考并判斷下列敘述是否正確:①一種元素可有多種離子,但只有一種電中性的原子;②宏觀物質都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微觀粒子的種類和數量不同、彼此的結合方式多樣,決定了物質的多樣性;③具有相同質子數的微粒都屬于同種元素;④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如果分子的組成或結構變了,其化學性質就變了;⑥構成宏觀物質的微觀粒子之間存在多種形式的相互作用,如離子鍵、共價鍵等。要求舉例說明理由(答案①③⑤是錯誤的)。學生在判斷過程中,要舉出實例加以證明,其思維容量之大是顯而易見的,實際上也是對這些基本概念的實際應用,其復習效果不言而喻。
《高考化學備考計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3)夯實基礎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全面復習是夯實基礎的重點要求,所謂“全面復習"是對考綱中規定的所有考點都要進行全面細致的復習,不能有任何遺漏,因為任何一個考點都有可能考到。但是,全面復習不等于對所有知識點平均使用力量,采取“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復習“原電池"時,有的教師把大量時間用在復習:①什么叫原電池?②原電池形成的條件是什么?③請寫出銅鋅原電池中
電極反應式和化學方程式結果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提高不大,甚至仍停留在原來的水平。而我們可以采取把上述知識讓學生自己復習,而把主要精力放到引領學生復習原電池知識的應用上。
3、培養能力,是提高應考能力的根本保證
知識學會學不會是一個掌握問題,而能否靈活應用知識則是一個能力問題。在新課程高考更加注重考查能力的情況下,要求學生對知識不能停留在掌握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達到靈活應用的程度。要做到這一點,始終都要把培養能力放在首位。為此,我們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1)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復習備考時,對于用已有知識能解決的內容和問題,一定要安
排學生自學,切忌包辦代替,一講到底。如在復習有機合成的推斷題時,先讓學生自己解決:①你學過的可使碳鏈增加的有機反應有那些?可使碳鏈減少的反應有哪些?舉例并寫出化學方程式。②請寫出通過有機反應引入下列官能團的有關化學方程式:“C==C”、“ —X(鹵素)”、“ —OH"。通過對這些反應的回憶,使學生對學過的烴的衍生物及其有機反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為解答有機合成推斷題打下了堅實的甚礎.此時,即使解答思維容量再大的有機合成推斷題,學生也感到不難,一般是水到渠成,解答正確。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課程大力倡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高考中會
有所體現。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復習備考中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多讓學生自己發現新知。在復習備考中,要盡可能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去發現新問題,探究新知識,提高創新能力。如復習烴類的結構特點時設計這樣的問題:分子內含有6個氫原子的烴可能有那些?它們的性質如何?這樣設問可大大激活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使他們不僅要回憶起所有烴類
【烷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苯、環烷烴等)的通式,而且還要想到各類烴有哪些同分異構體,以及每種烴的結構特點和它們性質的一些差異等等,其思維容量之大顯而易見。
(3)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在“理科綜合能力測試”中,綜合應用是高考能力考核的最高
要求,這里的綜合應用不僅僅是各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學科能力的綜合及應用、實驗技能的綜合及應用,同時也是學科思想的綜合及應用。我們應創設情境,重視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
三、復習時間安排及實施目標
第一輪(13年8月-14年2月):全面復習基礎知識,分板塊按章節復習
復習目標:全面復習,打實雙基,消滅知識盲點。
強調“細、低、全”。“細”是指復習要全面細致,精心復習全面
的基礎知識點,不遺漏教材和考試說明規定的基礎知識,不搞僥幸心理。“低”是指復習時把握中下難度,不偏離教材內容和考試說明的范圍和要求,不選那些孤僻怪誕“挖深、挖寬”的知識。嚴格控制例題和練習題難度,做到不脫離學生自身學習狀況,不超越教學基本內容。“全”是指復習要針對全體學生,把握第一輪復習的中等難度就是要使全體學生都能掌握考試說明所要求的化學知識。
第二輪(14年3月-14年4月):進行專題復習,突出主干知識
復習目標:完善學生知識框架,熟練運用知識進行分析、歸納、
綜合,加強能力訓的一堆零件而不能發揮其各自功能。近三年高考主要都是學科內知識的綜合,但學科內綜合程度有了提高。這需要學生將知識點統一整理,有序存儲,經分析和綜合、比較和論證,推理得出正確的答案,對學生思維能力考查層次是比較高的。所以在高三復習階段的重要任務就是把各部分相應的知識按其內在的聯系進行歸納整理,將散、亂的知識串成線,結成網,納入學生自己的知識結構之中,從而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
強調“熟、活、能”。“熟”是指讓學生熟練掌握知識點。“活”是
指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活學活用。“能”是指重點訓練審題、分析、歸納、能力。
第三輪(5月份):綜合訓練
復習目標:彌補知識缺陷,查漏補缺
此階段是備考復習的綜合階段,模擬試題要精選、精練、精批、精評,習題類型應具備基礎性、層次性和梯度性。關注高考動態和高考信息。如歷屆高考試題、新舊教材的對比、新舊大綱的對比、各地最新模擬試卷,從中精選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練習題。試卷的批改要認真對待, 正確的評價學生,查找學生知識缺漏點,及時給補上。考前階段關注好學生心理狀況,進行考試心理輔導,讓學生順利進行考試。
高考化學備考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立足高考,認真研究云南近三年高考試題特點,準確把握考試說明的整體要求,準確把握高考命題趨勢,把對高考考試大綱和說明的理解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切實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研究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要不斷采集各名校和商業上最新的資源信息,及時把握新的動向,減少失誤和缺漏。把握好高考高頻點和重難點,根據學生的情況和現實條件進行專題輔導、訓練和開展講座,提高學生的適應、理解、應用能力。根據學生在考試中的表現,及時耐心幫助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和準確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考試前后期間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全力爭取在高考獲得輝煌成績。
二、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習狀態:只忙于做一道道題,不善于做課后總結反思;不重視聽講,記筆記,錯題訂正,課后復習,或者上課筆記記一大本,下課問題一大堆;做到歷年高考題缺乏信心,懷疑自己的能力。
2.知識結構:對知識的掌握停留在表層,不知道怎么去想問題和提煉知識,能用常識和過去經驗去解題,知識遷移應用的能力欠缺。
3.能力方面:基本技能不熟練;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把以往的解題經驗靈活變通應用到新情境中的能力相對較差。
4.兩級分化:少數優秀學生,盲目做較太多的習題,把復習方向延伸太多、太雜,而忽視了基礎方面的細節要求,加上熬夜和課堂上的分神,最終成績不理想,一些基礎差的學生,過早放棄學習。
三、復習策略
(一)研究信息,把握方向
1.研究全國及云南高考說明,把握命題方向及命題特點,對理清一輪復習的思路,制定相應的復習計劃尤為重要。
2.關注教材中探究問題和習題。研究性學習內容、新科技和等閱讀材料的內容,有些成為高考命題的引發點,常規的重點基礎知識和要求是高考命題的依據,這些都明顯體現在這幾年高考命題中,所以熟悉新教材,將有利于把握復習的方向和深難度,有利于增強復習的
目的性。
(二)夯實基礎,提高能力
1.關注基礎,步步為營。系統復習,注意以教材和復習資料為依托,注意知識的全面性、重點性、精確性、聯系性和應用性。對考試說明所要求化學知識和技能都要一一復習到位。
2.引導反思,提高能力。能力的培養是化學總復習的另一個重要任務,考試說明明確考查三大學習能力(信息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
3.認真對待復讀生與應屆生,幾個班級中存在大量的補習生,保證復讀生穩重求提升發展,而不是簡單的“炒冷飯”;確保應屆生在一輪復習后擁有質的飛躍。
四、復習進度安排
在今年的復習中,化學復習相對往屆高三時間稍寬松,考慮到16屆的復習時間稍多一些在選做題37題中教師總結一些得分點讓學生記憶,讓學生在高考中38題實在沒有辦法下手的情況下有得分的機會。選修5有機化學部分該塊知識在高考中難度不大,易得分,及早訓練對學生得分率很有幫助,因此選修5的這個大題和往年一樣帶起在每次考試中考,考后仔細講解,以點帶面復習。部分知識點還可以安排學生早早讀拿出來讀,一輪不再花大量的時間復習,二輪時再作為一個專題復習一個星期左右。和往年一樣,元素周期表內容放在二輪中復習。
第一輪(2017年6月~2017年1月)
(1) 2017.6.19-2017.7.3: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2) 2017.7.14-2017.7.20:化學反應與能量電化學
(3) 2017.8.31-2017.9.18: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
(4) 2017.9.19-2017.9.29: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
(5) 2017.9.30-2017.10.20:化學物質及其變化
(6) 2017.10.21-2017.11.21:化學實驗基礎
(7) 2017.11.22-2017.12.11:金屬及其化合物
(8) 2017.12.12-2017.12.31: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9) 2017.1.1-2017.1.19:有機化學基礎
第二輪 專題復習(2017年3月初~2017年5月初)
1:大專題
(1) 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
(2)綜合實驗
(3)有機合成題
(4)無機化工流程題
(5)化學平衡
2:小專題:約10個小專題(根據實際情況可做出相應調整)
1:以NA為量的選擇題
2:電化學
3:離子方程式及離子共存
4:氧化還原反應
5:等效平衡
6:化學平衡的移動
7:化學平衡圖像
8: 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對比
9.同分異構體數目的判斷
10. 無機推斷題
第三輪 糾錯和綜合練習(5月份)
準備幾套與以往考試模式稍微不一樣的試卷,避免學生做題中出現的思維定勢,適量出一些套卷練習中均未出現的重點知識防止知識盲區,讓學生見一些另類的解題方式,拓展解題視角。
第四輪 全面回歸課本(06.01~06.06)
五、檢測安排 化學組主要檢測安排為:兩個早早讀,周三早上考試,主要是以選擇題為主,周六安排學生讀背。每個周天晚上參加年級統一的理綜考試,平時根據復習中學生情況,及時做加強練習。
2017年9月2日
【高考化學備考計劃】相關文章:
高考化學科備考計劃11-24
高考備考計劃之化學11-24
高考化學復習備考計劃11-24
化學公式高考化學備考10-13
高三化學高考備考計劃11-25
高考化學備考總結11-24
化學高考備考總結11-24
高考化學備考方案11-24
化學高考備考方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