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延遲退休制度的利弊
有消息說,國家相關部門正在醞釀條件成熟時延長法定退休年齡,有可能女職工從2017年開始,男職工從2017年開始,采取‘小步漸進’的方式,每3年延遲1歲,逐步將法定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主要是為了解決人口老齡化和養老金的嚴重不足,我認為,這種方式在只能在一些事業單位或勞動強度較輕的單位實行。對于長期在勞動強度較大的單位工作的員工,到50歲時,身體已經承受不了繁重的體力勞動,各種疾病纏身,如果退休年齡延遲對到65歲,恐怕無力承擔或無法完成所擔負的工作任務,就要面臨下崗的境遇,家庭生活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這樣會造成社會的不安定;同時,延遲退休也會使一部分年輕人,不能得到及時的就業,加劇了就業矛盾,由于,一部分人延遲退休,另一部分人就要延遲就業,這樣就會出現崗位上年齡偏大,而年輕人得不到就業機會的矛盾,這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因此,是否需要延遲退休,如果需要延遲退休,年齡界限是多少,這些都需要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分析,并廣發征求群眾的意見,特別是普通員工的意見,以達到絕大多數群眾滿意。
延遲退休制度的利弊 [篇2]
一、現狀分析
我國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是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解除勞動者勞動義務,開始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年齡界限,即企事業單位男性年滿60周歲,女性干部年滿55周歲,女性工人年滿50周歲的連續工齡滿三十年即可退休,對特殊工種職工退休又放寬5年期限。這些規定是根據我國建國初期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制定的,當時全國人口平均壽命只有50多歲,而現在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已經發生很大的改變,人均壽命也提高到72歲。考慮到人口老齡化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等諸多因素,目前我國法定退休年齡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然而大部分民眾卻反對延遲退休年齡。以我們所抽樣調查的成都市區內一些政府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在“男女退休年齡延遲到65歲,你同意嗎?”這一項中,84.52%的人不同意延遲,僅有10.39%的人同意,其他的則表示無所謂,這幾乎是一邊倒地反對延遲退休年齡。而且人們對退休年齡的態度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分歧,首先大部分人們主張男性退休年齡為59.33歲,女性退休年齡為52.74歲,女干部退休年齡為55.42歲,這表明現在所運行的退休年齡安排的相對合理性;其次在對已退休人員的調查中,我們發現62.58%的人認為現行法定退休年齡合理,有30.2%的人表示早了或太早,7.22%則認為晚了或太晚;再次在對未退休人員的調查中,有49.5%的人表示現行法定退休年齡合理,有25.66%的人認為早了或太早,有24.84%的人表示晚了或太晚。
二、延遲退休年齡的好處
(一)有利于減輕人口老齡化給社會帶來的壓力
當前隨著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加,政府面臨著養老金收入減少,養老設施的投入增加,支出增加等問題,并且老年人患病的1幾率高于年輕人,國家每年需要支付的醫療保險費用在大幅度增加。在這樣困難的壓力下,推遲退休年齡有利于減輕我國的社會壓力。
(二)有利于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一般的科技人才,經過高學歷的歷練,通過時間的考驗,從正式開始工作到退休,大概才短短二三十,但是能為國家做出的貢獻遠遠大于這么多年,勞動者知識層次越高,工作時間反而越短,國家的培養成本卻在不斷上升,無形中導致了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
(三)有利于老年人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滿足
就目前我國社會看來,退休后的老年人再就業的動機主要有以下四點:經濟需求、自我發展、發揮余熱、精神寄托。據相關調查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動機是經濟需求和精神寄托。退休人員通過再就業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不僅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也能夠給家庭較少的經濟負擔,這使得他們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滿足。
三、延遲退休年齡的弊端
(一)影響大學生就業
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渠道是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每年有大量的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據統計,2017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630萬,比2017年增加了220多萬。就業崗位嚴重不足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而推遲退休年齡的話,就意味著更多的就業機會將不能釋放給社會。因此,大力開發青年人力資源,提高大學生就業率,是緩解國家總體就業壓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延遲退休制度的利弊 [篇3]
1.有利于減輕國家養老金支付壓力。延遲退休,一方面增加了老職工向國家繳納養老金的年限,一方面,在職工壽命不變的情況下,減少了其領養老金的年限。一增一減,使得國家所支付養老金的壓力大大減少。
《延遲退休制度的利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2.有利于填補因老齡化帶來的就業缺口。我國老齡化情況日益嚴重并在將來一段時間內有增加的趨勢,而由此引發的就業缺口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阻礙。延遲退休,使得相當部分崗位有老職工堅守,無異于填補了部分崗位空缺。
3.有利于充分利用“老職工”群體的勞動力資源。老職工,雖然年齡大,但他們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嫻熟的工作技巧都是豐富的勞動資源。延遲退休,讓他們把這些資源更充分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也避免了這些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4.有利于優化就業結構層次,提高勞動力競爭壓力。延遲退休,必將使得部分崗位被老職工占據,就業市場需求減少。促使新生代勞動力必須努力提升自身技能,提高自身競爭力,使得新生勞動力更具創新性和競爭性。
5.減少用人單位的用工成本。老職工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嫻熟的工作技巧,在能力衰弱之前,他們為用人單位服務的時間越長,越能夠為用人單位省下不菲的職工培訓費用。一
個優秀的職工對于用人單位來說無異于一個優秀的飛行員,損失一名飛行員的成本是高于建造一家飛機的。
弊:
1.老職工是一個較大群體,延遲退休可能損害他們的利益,引發他們的抵觸心理。延遲退休雖然緩解了國家的壓力,但相對于現行的退休制度,依然損害了老職工的利益,在法律的要求下繼續工作,恐會引起部分老職工的抵觸心理。這無論對于老職工還是用人單位都是不利的。
2.增加社會就業壓力。相當部分崗位被老職工占據,意味著新生的勞動力的就業機會減少,就業壓力增加。
3.勞動力更新周期變長,不利于引進新的職工和用人單位的創新。盡管老職工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嫻熟的技術,但相對于新職工,他們思想固化、行事僵化,在新想法新思路上遠不如新職工,因而不利于創新。而對新職工的需求不大,將不利于引進新的職工。
延遲退休制度的利弊 [篇4]
退休年齡的調整,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經濟政策,涉及人口結構,人力資源供求,代際關系,社會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均壽命的不斷延長,相應推遲退休年齡,應該是一種必然趨勢。政策的實施與否,都對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利弊并存。
一、我國現行的退休制度
根據我國退休年齡背景:現行退休年齡源于20世紀50年代勞動保險條例的規定: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而在制定這個政策時,全國人口平均壽命只有50歲左右。
二、推遲退休年齡的積極作用
首先,推遲退休年齡可以緩解養老金的壓力,這個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推遲退休年齡后,一方面會延長參保人員的繳費時間,使養老保險金的積累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又縮短退休金的發放時間,可以有效的緩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保險金支付壓力,確保了社會保險制度的持續性。
其次,由于平均壽命的提高,低齡退休實際上也是一種對人力資源的浪費,很多職工退休后身體還處于健康狀態,再加上工作多年積累的經驗,以及較高的技術水平和業務水平,退休后在家里也閑不住,從而重新走上工作崗位,出現了大量的返聘現象。因此,推遲退休年齡可以更好的開發老年人力資源。
三、推遲退休年齡的負面作用
推遲退休年齡,對于工作相對輕松,收入穩定的人群來說,當然希望晚一點退休,但是對于很多企業和職工來說,無疑是反對的。
首先是大部分企業是根據效益來計發工資的,有時候在企業工作時領取的工資甚至沒有退休后領取的退休金多,當企業不景氣時,會出現內退、退養的方式,使部分職工自己開始繳納養老保險費,因此,很希望盡早退休,納入社會養老保險范疇,推遲退休時間會造成職工隊伍的不穩定。
其次,作為企業來說也不希望推遲退休年齡。近年來,由于養老保險費的不斷提高,很多企業感覺壓力很大,甚至成為企業領導最頭疼的事情,欠繳養老保險費的現象時有發生,有些企業甚至多年不招收新的員工,而去返聘已退休的人員,從而降低人員成本。如果推遲退休年齡,會給企業造成一定的負擔。 最后,從老年人本身出發,延遲退休年齡降低了人們對未來生活選擇的靈活性。面對即將到來的退休,大部分人將開始考慮自己是選擇“激流勇退”還是“發揮余熱”
。可如果延遲了退休年齡,許多身心疲憊卻迫于生活壓力的人不得箭,工作效率得不到保障,一大批年輕人卻徘徊在工作邊緣,這是對人才的浪費。所以我方認為延遲退休年齡并不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建議。我們不愿有朝一日,我們的父母已辛勞半生還要在工作崗位上苦苦掙扎,而我們卻因為就業形勢待業家中,這樣的局勢我們不愿意看到。
四、個人觀點
延遲退休這個問題上,必須慎重,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利益,特別是要注意收
入低的工作者和體力勞動者。
一是就業形勢要有所好轉。我國的就業形勢目前出現了“兩難”,即就業難,招工難,這是因為勞動力資源需求和供給的結構性原因造成的,而不是缺少崗位或者人力過剩造成的,我國政府也將人力資源結構性失衡作為宏觀調控的重點,這一問題解決好了,會為推遲退休年齡政策的實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二是社會保障系統的完善。對于掛在單位無業可就的人,特別是個人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推遲退休年齡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但是當社會保障系統比較完善,特別是失業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相關制度更加完善時,能夠緩解部分職工的后顧之憂,確保他們的生活水平時,推遲退休年齡的政策才會得到實施。 總而言之,退休年齡的調整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經濟決策,涉及到諸多深層次的問題,需要深入研究,盡可能兼顧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在期望享受政策實施帶來的利益時,要充分考慮它同時可能會帶給我們的弊處。分析延遲退休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來看,各界對延遲退休年齡看法不一,分歧尤大。可見,這項嘗試在增進一部分人權益的同時,也可能影響另一部分人的權益。因此,延遲退休年齡不可“一刀切”,而應該綜合各方面因素和其他國家實行延遲退休年齡的經驗,來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延遲退休年齡方案。
【延遲退休制度的利弊】相關文章:
2016延遲退休制度11-24
當前退休制度的利弊11-24
我國職工延遲退休制度11-24
何時實行延遲退休制度11-24
漸進式延遲退休制度11-24
談談對延遲退休的看法04-24
延遲退休申請書05-17
延遲退休申請書04-26
退休年齡延遲的各方看法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