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新變化調研報告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寒假生活,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我校于2017年組織寒假社會實踐活動,主題為“走基層,看變化,學習宣傳黨的精神”。我選擇了“深入家鄉基層,了解家鄉發展變化”這一內容,對自己的家鄉安慶市懷寧縣三橋鎮進行了調查。通過為期20多天的調查訪問,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來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農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2017年1月14號到1月16日這三天我做了調查活動的準備,包括擬定計劃、羅列提綱、設計和打印調查問卷,確定采訪人及時間等。從1月17日開始正式在我村開展采訪調查,采訪因天氣、人為因素等是斷斷續續進行的,一直持續到2月13日。從2月14號起我開始整理并撰寫調查報告,并于2月20日完成。
我家鄉所在地為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三橋鎮雙河村,村中擁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畝,是一個地少人多、以農業為發展主的村莊。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分別以發放調查問卷、錄音、調查訪問等形式走訪了村中67戶人家,采訪了282人。在調查采訪過程中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70份;拍攝照片67張,錄音26份。這次調查活動主要是為了了解家鄉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發展變化,國家對農村實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實行情況,村中建設,村容村貌,村中經濟發展總體態勢等;了解家鄉村民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巨大變化;了解當前村民的現實生活狀態,生產生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將來家庭發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調查了本村的少數部分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對反映問題可能有所影響,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實質問題。 從調查統計結果且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總結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讓人不自覺的感嘆家鄉三十年來發生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
一、新房一排排,寬敞又明亮。當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門已不復存在,如今的磚瓦房寬敞明亮。往前幾十年數,家家戶戶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內小雨,現如今的大瓦房堅固耐牢,有些村民戲言:“刮風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這當然是說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堅固性。單從門窗的換代上看:從紙糊的木窗戶到安有玻璃的門窗,但現在鋁合金的門窗,變化之大可見。
二、摩托車、電動車來去自由,面包車、小轎車也來“趕會”。早些年的腳走肩扛的運輸方式早已不復存在。現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馬路已修到了家門口。村里人出門摩托車、電動車,不到一會功夫就到達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購置了面包車、小轎車,出門更是舒適、方便。
三、摒棄大魚大肉傳統吃法,講求吃得健康綠色。改革開放30年來,農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有45%的被采訪村民認為30年來家中最大變化表現在生活質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內容不斷升級換代,往前幾年,年年過節吃上雞鴨
魚肉,那叫富裕。這幾年村民的大魚大肉已經吃膩,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漸多,村民們也開始講求吃得健康綠色了。
四、大姑娘、小媳婦花枝招展,年會上個個時髦、時尚。以前,家中婦女緊衣縮食,省出錢來給孩子購買過年的新衣,小孩子也為要過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村民可以說天天穿新衣,什么時髦穿什么。各個花枝招展,告別黑白年代,迎來精彩生活。就連那發型,也是年年新變化,年年新內容。
五、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生活輕松自在。現如今村中家家有彩電,很多農戶家中安裝有電冰箱、洗衣機、電鍋、音響等。回想前幾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婦女手凍得通紅,洗的衣服好幾天曬不干;夏天的肉、菜總因溫度高不便儲存;婦女整天圍著鍋臺轉,沒有空閑,這些家用電器的安裝,減輕了婦女的勞動強度,空閑出很多時間休閑、娛樂。
六、農村醫療保險體系不斷完善,減輕農民病顧之憂。一直以來村民都害怕家里人出現病癥,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錢的現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貧的現象很多。最近幾年國家出臺好政策,在農村醫療保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資金。村民通過入農村醫保,受惠頗多。像一位村民因得腦血栓所花的4000多的醫療費中,有2000多由農村醫保負擔,這種農村醫保的政策的確減輕了村民的病顧之憂。
改革開放30年,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這是否表明當前的農村就十全十美,沒有任何問題了呢?也不盡然,在調查訪問過程中,村民就對制約我村發展的問題提出了建議。總體說來,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農村新變化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一、水源問題亟待解決,村中至今有許多地方未安上自來水。村民吃的水大部分都是自家的井水,衛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外洗衣服等的用水絕大部分都被污染,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
二、村名腦中“墨水”還是少,種田缺乏科學知識。在村中廣泛存在著村民種田不懂科學、不用科學、不信科學的現象,有的人想科學種田還受到周圍人的嘲笑,認為那是瞎折騰。科學知識的缺乏嚴重制約著村莊的發展,制約著村民的“錢袋子”。最近幾年,有科學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聽者不是很多,聽了的人大部分也沒有按照做。
三、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讀書人漸變少。村中這幾年的住房修建規模發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但卻出現了一個很不好的趨勢:讀書上大學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將家庭絕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對減少了對孩子學習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畢業后就外出打工掙錢,這種看輕知識、缺乏知識的現象,其負面影響是深遠的。
四、文化生活很單調,賭博之風日盛。雖然家家戶戶都安上了電視,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徑也僅限于此。我明顯感受到現在農村文化生活的單調、乏味,有很多村民為了解悶,農閑時節就聚在一起打麻將,這些具有賭博色彩的活動日益受到村民的青睞。
針對本村所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鄉親父老發表的對于改變本村發展現狀,盡快脫貧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農村的發展繁榮離不開國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出臺一系列有利于農村發展的好政策,像糧食,棉花等作物的補貼,農村醫療保險等。這與國家的好政策是分不開的,在我個人看來,國家政府應繼續關注農村,關注居民,將現已出臺的關于農村的政策不斷加以修養,同時根據時勢出臺新的有利于農村發展的政策。
發展農特產品,擴大農特產品的生產規模,進行農特產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發展農特產品的生產,只是因為生產規模較少,這種單戶單干的規模易造成農特產品的出售困難。村民們說:“種植太少了,成不了規模,人家不愿來收,還往下壓價。”村中領導干部應號召發展農特產品的種植、生產,形成生產規模,將本村打造成一個以某種農特產品為主的生產基地,吸引購買商前來收購,并在此基礎上號召有能力的村民進行農特產品深加工,過大生產鏈,取得經濟效益。
開展農貿集會,擴大村民收入,消費渠道。像我們臨近村鹽廠村就是一個農村發展的典型。村中帶頭人本著“先富帶動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資蓋起樓房,建起工廠、學校。為取得經濟效益,開展了或大或小的農貿集會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其村的經濟發展。
豐富農民頭腦,增加農民科學種田知識。村民認為制約本村發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學知識。這個數據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認識到科學種田的重要性的。像現在科技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就應繼續下去。要在村中進行實打實的實驗,讓村民嘗到科學種田的甜頭,從而達到運用科學知識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地。
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增強農民鄉村生活情趣。自從電視普及以來,農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單調了。有些村民表示:現在生活很乏味,電視節目也不好看,閑來逛去也無趣。我想在村中農閑時節,大家滿可以組織一些文化活動,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鬧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組織,還可以聯合鄰近幾個村莊一起,到時還可以比賽,自娛自樂,增添村民生活樂趣。
在這次調查訪問過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這次的這個學習任務讓我成長不少,我深切期望村莊可以很好的發展,村民都過上富裕的生活。能夠解決困擾鄉親們的水源問題,家家戶戶安上自來水;希望村莊可以形成某種農特產品的生產,蔬菜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等都得到長足發展,改變當前農業生產單一情況,實現多種經營;村民科學種田的知識不斷增長,實現穩產、高產;豐富鄉村生活,村民過上豐富多彩的鄉村生活。
農村的發展是任重道遠的。我們必須認識到農村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幾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實現。像上面我所發表的關于本村如何致富、如何發展僅了了幾句,但真要實施,實現起來就會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了。
我發現農民階層是一個易于知足常樂的階層,在采訪的村民中,有60%多的村民表示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比較滿意,39%多的村民表示對現狀滿意,他(她)們對我說:“現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這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重視農民、發展農業,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他們的笑容讓我看到了那顆知足常樂、感恩的心。
《農村新變化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農民現如今的日子仍不好過。莊稼稍有不好,直接影響家庭收入,家中老人孩子生病花掉上萬元,就會使農民的生活很難維持。村中有個姓胡的人家,大女兒得了重病,花掉家中七八萬元錢,母親覺得沒發過,跟丈夫鬧離婚。另外像自家飼養的牲口無論是病死還是價格漲浮變化也會影響家庭發展。隨著衣食住行各方面花銷的增大,農民過日子也很困難。
在最后,我要感謝我們村的父老鄉親,謝謝他們的支持,當我問及他們很多問題時,他們知道多少就說多少,不隱不瞞。我請他們幫助我填寫調查問卷時,他們會放下手中的活計,幫我認真作答。當我向他們要取一些照片時,就算那些照片很珍貴,他們也不吝嗇。他們對我說,只要有利于你學習,你用就可以了。這些話著實讓我感動,謝謝你們了,我的鄉親們!
農村新變化調研報告 [篇2]
借寒假期間,我回了次老家。那里是農村,但卻有著城市里難得的清新空氣。對于游子而言,那里才是最終的家。在外幾年,我再次回到這片土地,那種熟悉的味道讓人倍感親切。看著家鄉幾年來的變化,心里欣喜萬分。
隨著近幾年,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社會的發展以及國家各項惠民、惠農政策的推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農村也有了新的面貌。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隨處可見說說笑笑的老百姓們,再看看田地里綠油油的農作物,那便是他們辛勤耕作的結果。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道路通至家門,給大家的出行帶來了方便。鄉村里不難見到那些快樂玩耍的孩子們,還有一些年紀大點的爺爺奶奶們也常聚在一起,或閑聊著家常,或感嘆著生活的變化,偶爾也說說他們那些年成的事,偶爾也談及到國家的大事、政策等,讓人看到那怡然自得的快樂。
及至趕集,那才是另一種熱鬧的場景。人群里是不同的笑臉,彌漫的是一種別樣的溫暖。可以發現市集上的商品應有盡有,足夠供給大家的所需。人們可以盡情的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購買自己需要的物品。雖然這里沒有大城市的繁華,不像城市里車來車往,也不比得城市里的種種商品,但
是在樸實的鄉下人眼里,卻已經足夠了。這里,也有屬于他們自己的那份熱鬧,那份驕傲。
房屋從土墻變成磚墻,從窄窄的起居室變成了樓上樓下的幾室幾廳,通訊從信件、傳呼機到現在的手機,交通從步行到乘車,從農村里少有的電器到現在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的電飯煲、電視、電冰箱、洗衣機等一系列的變化,如此明顯的變化,甚至也是我們親身經歷的變化,任何一點都足以證明了社會的發展,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讓人們切實的感受到日子的確是一天天的越來越好了。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上至整個國家,下至貧苦的百姓,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發展,令世界震驚,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管國家是處在怎樣的發展階段,它都沒有忘記那個窮困的農村,那些樸實的人。國家的領導人群也都在關懷著農村,對于促進農村的發展,國家也制定、實施了很多實際的,可行的政策。如減免農業稅,減免學生的書本費,為廣大的農民朋友辦醫保,對生活上確實有困難的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措施,讓老百姓從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幫助,享受到了實惠,感受到了社會的發展,以及黨和國家對他們的關懷。
近幾年來,為響應國家的政策,各個地方也在積極的落實一些惠農、便農的政策。在一些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的地方就發展得很好。他們懂得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發展本
地的特色,以此帶動本地經濟的發展,而當地的百姓更是直接受益,同時也加速了新農村的建設。
從各個方面的變化,我們都可以明顯的看到近年來我們身邊的農村所發生的一切,事實證明,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農村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一步步的提高。我們相信,隨著祖國的發展,一切都定會有更大的變化。
發生在重慶龍頭寺的一幕:
2017年的某一天,我在進站口等著弟弟買票,卻無意間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農村新變化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調研報告04-03
農村低保調研報告11-23
農村消防調研報告11-24
新農村 調研報告11-24
農村少先隊調研報告11-24
農村住房調研報告11-24
農村農業調研報告11-24
農村高中調研報告11-24
農村健康調研報告11-24
農村項目調研報告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