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個人工作計劃
一、任教學科:語文。
二、研究課題:《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 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
三、研究目標:
課題的提出:
著名學者朱永新先生說:“閱讀,讓貧乏和平庸遠離我們!閱讀讓博學和睿智拯救我們!閱讀,讓歷史和時間記住我們!閱讀,讓吾國之精魂永世傳承!”的確,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閱讀,是與我們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園;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教育家們發現,兒童的閱讀能力與未來的學習成就有密切的關聯。學生閱讀經驗越豐富、閱讀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學習,而且越早越有利。因此,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將兒童閱讀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政策來實施,“閱讀浪潮”大有席卷全球之意。美國教育部陸續提出“挑戰美國閱讀”、“卓越閱讀方案”。日本也大力提倡兒童閱讀風氣。在中國臺灣,也把2000年確立為“兒童閱讀年”。
目前在課程改革浪潮的推動下,我國對兒童的閱讀日趨重視。對于閱讀教學我們感到學生閱讀能力差,閱讀方法掌握不好是普遍的,反思問題形成的原因是我們在教學中缺少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蔽覀兿Mㄟ^該課題的研究,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培
養學生閱讀的能力,讓閱讀的觸角與信念散播開來,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學生生活的方式,使學生能從閱讀中體會充實盈滿的閱讀樂趣。
四、研究措施: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
(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因此教師要拓寬閱讀的范圍,不光是學習哪篇課文就閱讀與之相關的一些書籍,還要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合閱讀的書籍。教學活動中,有意識的要求學生看一些課外讀物,組織安排一些文學業余活動,讓各年級的小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逐漸提高他們的閱讀總量。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講一些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這類書本有《西游記》、《封神榜》、《安徒生童話集》、《伊索寓言》等,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積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級,讓學生逐步接觸一些現代文學作品,如魯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學大師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級中開展一些相應的文學活動,可以形式多樣,內容自行設計,包括敘述故事情節,說感受,討論問題等,加強學生對內容的記憶。高年級的學生,要求適當高一點,讓其慢慢接觸一些中國現代和古代的文學名著以及外國文學經典名著,為以后學生持續閱讀打好基礎。我們讓學生閱讀的目的,在于讓其汲取更多的文學養分,而不是去增加學生學習以外的負擔,為此,我們必須得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質與量。
1.要求學生有目的、有選擇的讀書。
2.讓學生從開始讀書便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每個學生都用一本專用的筆記本,在平時閱讀中將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優美的修辭,好的用詞可以摘錄下來,在空閑時可以拿出來琢磨琢磨,以加深記憶,循序漸進,閱讀中積累一些原始的東西。引導學生寫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之類的,加強對內容的理解,也可以幫助學生恢復記憶。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不但能提高閱讀能力,而且能豐富積累自己的語言,提高寫作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讓書香溢滿校園”。
(二).本課題理論意義、應用價值。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重視語文本身教學目的和一般發展目的的統一,要求把“促進學生發展”作為語文教學的靈魂,貫穿在語文教學始終。教師在閱讀課教學中必須把學生語文能力發展與一般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二者的結合點是主體性和實踐性的統一。“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是強調學生的閱讀實踐,主要特征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語言的積累,實現發展語言的目的.
書籍是兒童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在新世紀里,課外閱讀是兒童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我們的教育要趕超時代,就得超越課堂,去開辟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激發學生讀書興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見影的。學生貪玩好動,對讀書不可能頃刻間出現“如饑似渴”的
狀態,教師必須諄諄善誘,盡可能的給學生創造讀書的機會,給學生提供讀書的方便,讓他們沐浴在書香里,浸潤在文化中,逐漸讓讀書成為習慣和生命的需要。猶太人有句俗語:書本是甜的。對孩子們而言,能夠從小就體味到讀書是一樁快樂的事情,從而終生享受書籍所帶來的無窮樂趣也許就是社會、學校與家長所共同給予他們的最好的童年禮物。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主動幫助他們選擇課外閱讀的內容,經常性地圍繞課外閱讀組織形式多樣的閱讀交流,讓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成為學生健康成長道路上的航燈。
《課題個人工作計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三)實驗假設: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去認識什么是重點詞語,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含義體會思想感情,培養閱讀能力。 使學生好讀書,讀好書,養成多讀、精思、勤記、善用的閱讀習慣,培養良好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快速閱讀能力、想象能力等,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
五、本年度具體工作安排計劃:
(一).五具體工作安排:
1、制定計劃階段:
查找所要研究問題的資料,進行學習,把握問題的實質,提出解決的方案,并進行論證,爭取專家指導。
2、具體實施階段:
學習課題實施方案,明確專業成長需要每一位教師盡的職責和義務以及享受的權利,以學期為階段開展行動研究,制定學期研究計劃,進行階段檢測、小結,并不斷調整方案。
3、結題階段:
對所積累的資料進行整理、評價,寫出結題報告。展示研究成果,邀請專家鑒定。
4、預期成果的表達形式:結題報告、論文等。
(二).月安排:
三月份: 制定課題研究計劃,課題組成員討論計劃、修訂計劃,制定第一階段研究計劃。
四-----七月份: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同時依據名師課堂進行研討。
1、專題研討——如何優化課堂結構。
2、專題研討——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五-----十二月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預設的動態生成。 一月份:整理研究資料, 撰寫研究案例,撰寫階段研究總結。
課題個人工作計劃 [篇2]
一、研究要點
1、充分利用地方課程資源,為學生樹立鮮活的榜樣。進一步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與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結合,不斷豐富和拓展研究方式方法。
2、充分利用豐富的地方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及綜合素質。
3、充分利用豐富的地方資源,對語文教材進行豐富和延伸。
二、研究措施
1、課題實施細化分層研究,課題組每周進行一次課題活動,交流自己在課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心得或經驗,適時調整研究措施。
2、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根據本學期的研究重點,結合自己的教育問題,制定相應的研究計劃。
3、加強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認真寫好教育教學日記,不斷總結得失,進行反思,定期做好總結。
4、每學期開一次公開課。
三、活動安排:
二月份:
制定本學期個人課題研究工作計劃
三月份:
1、開展骨干教師示范課活動——《小魚的夢》,并進行集體研討
2、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3、撰寫論文參與《晉江教研》評選
四月份:
1、主持進行一次開發利用地方資源的相關教研活動
2、結合清明節這一傳統節日,指導學生作業,收集開發利用地方資源的相關材料
3、讀一本教育名著——《不做教書匠》,并撰寫5000字以上的讀書記錄
五月份:
1、主持進行一次開發利用地方資源的相關講座活動
2、指導學生作業,收集開發利用地方資源的相關材料
3、積極聽教研課,并做好聽課和評課記錄
六月份:
1、結合端午節這一節日,指導學生作業,收集開發利用地方資源的相關材料
2、整理學生的課題實驗作品并歸檔
3、進行個人階段性課題總結
2012年2月
課題個人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教師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更要關注學生課外作業方面的創新改革。一線教師在用心指導學生數學日記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從中借助日記這個橋梁,自主選擇課外作業的材料和內容,而且同時還能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另外,教師在參與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同時也提高相應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研理論水平。
二、具體工作
1、學習理論知識,提高研究能力。
理論是高舉的旗幟,是航海的明燈,盲目的研究只會大大降低研究的效率。本學期,我們將繼續關注指導學生學寫數學日記,寫好數學日記研究及與數學課堂教學相關的理論書籍,,不斷學習,提高課題研究的能力,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寫好數學日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課堂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學好數學,如果為寫日記而寫日記,學生往往會不感興趣,也達不到我們實施本項課題研究的目的。通過實踐研究,逐步讓學生“寫數學日記”的主體,成為一種數學學習方式。
3、引導學生由課堂延伸到課外,由學校延伸到社會,在發現、解決問題過程中撰寫日記,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本學期重點研究方向是以數學課堂教學為起點,緊密結合學生學習的數學教材,引導學生由課堂延伸到課外,由學校延伸到社會,在發現、解決問題過程中撰寫日記,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這樣來實現“我們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道學生把所學習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現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4.總結經驗,一起經歷成長。
在指導本班學生寫數學日記的實踐過程中,勤于思考、善于發現,不斷總結一線經驗,撰寫論文從實踐上升為理論的過程,并爭取發表或獲獎。主動維護“#url#”的正常運轉,并不時把研究的成果及時在網絡上呈現,以網絡為平臺,提升學生素養,激起學生更加熱愛數學、學好數學。
三、本學期主要工作
1、一份。
2、執教一節體現本學期課題研究思想的研究課。
3、做好學習(培訓、講座)記錄。
4、結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寫10篇數學日記。
5、結合課題研究撰寫有質量的教學論文一篇。
6、一篇個人學期研究總結。
7、課題研究記錄。
課題個人工作計劃 [篇4]
本學期課題小組確定了“信息技術教學中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的課題,作為其中的一名研修成員,為了讓課題研究和課堂教學實際有機結合,讓課題研究真正踐行于教學實際中,使課題研究落到實處,特制訂此工作計劃。
一、小課題研究內容
探索小學信息技術學科中“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方法”。 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優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研究;
2、提高信息技術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研究;
3、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基礎情況調查研究;
4、學生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機制有效性的研究。
二、小課題研究目標:
1、教師方面:通過本課題研究,提高本人課堂教學設計能力,進而課堂教學能力;改善本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評價機制有效性,從而促進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改善。通過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意識,逐步提高本人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2、學生方面:認清我校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基礎情況;通過本課題研究,促進學生信息技術學習和應用能力培養。
三、小課題研究措施:
1、以學習促發展。在專題實驗過程中,閱讀與課題教學相關的理論書籍,同時,在休息時間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資料的查找與收集,以求通過多途徑汲取營養,為課題的進一步研究打下扎實的基礎。
2、平常課即研究課。做為研究教師,要時刻以研究的心態投入 1
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以研究的心態將自己課堂變為研究的課堂,在小課題實施過程中,始終將平常課看做研究課。
3、以課堂交流為自己學習和進取的契機。在課題開展過程中,主要以課堂獻課形式進行研課。
四、實驗班級:
三年級4班
五、本人具體活動安排:
2
2017.9
3
【課題個人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個人課題研究工作計劃11-25
個人課題研究小結12-31
個人課題研究小結11-22
個人課題年度工作計劃11-25
課題研究個人小結12-31
課題研究個人心得04-14
個人課題研究方案05-16
課題實驗個人階段小結11-22
課題研究學期工作計劃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