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匯報材料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匯報材料
按照《宣威市衛生局關于創建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我中心認真對照“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考指標體系”進行創建,現將有關創建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宣威市虹橋街道成立于2002年10月,位于宣威市城南
2.5公里處,轄三個居委會和一個村委會,總人口16165人,現虹橋街道被規劃為宣威市的新興開發區進行建設,預計到2015年,人口將達5萬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02年曲市衛字[2002]180號文件批準成立,屬獨立設置、獨立編制、獨立賬號運行,現有在職在編職工7人,其中主治醫師3人、醫師1人、主管護師1人、護師1人、助理會計師1人,建筑面積2446平方米,開展基本醫療、防疫、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服務等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及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
二、主要成績
1、中心自2003年成立至今,未發生任何責任醫療事故或違法違規事件,年業務收入由2003年的20萬元增加到2015年的219萬元,中心資產由2003年的2萬余元增加到2015年的500余萬元,2004年—2015年在宣威市衛生局對全市公共衛生工作的綜合考核中,虹橋連續六年獲一等獎,2015年被列為12個“省級社區衛生服務試范點”之一進行
規范化建設,2011年2月被宣威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衛生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虹橋街道北云衛生服務站站長呂敏獲2015年度“全國優秀鄉村醫生”稱號。
3、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陳宣莽于2003年12月被宣威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2015年3月被曲靖市人民政府授予“優秀衛生院長”稱號,2015年4月被宣威市人民政府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2011年2月被宣威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衛生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11年3月被曲靖市衛生局授予“優秀衛生院長”稱號。
三、自評情況
1、對照社區衛生服務示范點基本條件:我中心全部具備。
2、對照社區衛生服務點標準:我中心環境溫馨,人事、財務、資產、藥品管理有序,信息管理系統運行良好,注重文化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數量、質量能符合國家有關要求,基本醫療服務規范,醫藥費用控制良好,能提供適宜的中醫藥服務,社區居民對中心服務滿意,反映良好,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高,滿意度高,具有改革創新精神,能探索總結出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推廣價值的實踐經驗。
3、對照《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考指標體系》自檢,分數能達到942.5分,在今后的創建過程中逐項完善,可以達到更高的分數。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中心創建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全具備各項條件,雖然存在一些困難,如編制7人太少等,但我們堅信,在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幫助和指導下,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堅強領導下,通過中心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克服困難,順利通過驗收,促進我中心各項工作規范化、標準化。
虹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011年10月15日
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匯報材料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羅平縣羅雄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原羅雄鎮衛生院發展而來, 年獲準創建,成為羅平縣唯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設有紅星,團結,新村,西關,九龍,大水塘六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我中心現在職有職工37人,其中衛技人員33人,中級以上職稱3人,社區醫師 19 人,社區護士12人。負責城區6個居委 戶家庭,服務半徑 公里, 服務總人口 人。近年來,我中心不斷加強內涵建設,努力創建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就羅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宣傳,改變意識
我中心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服務、健康促進的方針,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為重點服務對象,以滿足人民群眾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為目的,對社區的個人和家庭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教、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基本衛生服務。始終把宣傳工作放在首位,通過多種途徑廣泛開展宣傳活動。首先,從抓中心領導職工的思想認識著手,于2008年10月,組織了全院中層以上領導干部到麒麟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站實地考察,學習社區衛生服務先進經驗;其次,注重提高社區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認識,我們先后組織到各居委進行社區衛生服務宣傳十余次,發放各種宣傳資料5000余份。通過廣泛宣傳,我們干部職工及社區群眾改變了意識,從而積極參與到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來。
《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匯報材料》。
二、實施結構調整,加強硬件建設
我們按照合理調整、優化配置現有衛生資源的原則,新建業務用房 2300m2,
進行合理化分區,設立綠色通道、候診大廳、健康教育大廳、溫馨病房、中醫藥特色服務區等,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建成我縣首個衛生院示范化預防接種門診。為滿足醫療服務需求,我中心添置了化驗,b超,心電圖,x光機等醫療設備10臺件和多媒體投影儀等健康教育設備。通過建設,我中心布局合理、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完備,能夠滿足社區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
三、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服務水平
(一)完善制度,規范管理
我中心大力加強制度建設,規范管理社區衛生服務,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形成辦事制度化、工作標準化、管理規范化、考核具體化、決策科學化的全新管理機制。中心設有內兒科,外科,婦產科,中醫科,功能科和中心辦公室,各科照章行事、各負其責,認真貫徹執行各項管理制度。
(二)加強隊伍建設,培養社區人才
我中心先后參加曲靖市全科醫生培訓取得合格證2人、全科護理人員培訓3人;為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我們堅持以社區群眾為中心、以人人健康為目標,不斷加強醫護人員社區衛生有關知識和服務規范的培訓,重點培訓職工服務意識,以提高服務質量。
(三)認真開展社區服務,提高服務水平
1.積極推行全科、全日、全程服務,鼓勵醫生與社區居民建立親情式的服務關系,在所轄的每個居委設立一名責任醫師、一名責任護士和一名責任領導.
2.按照社區衛生服務職能主動走出醫院,融入社區,24小時出診、流動巡回醫療、健康咨詢等形式的服務,社區居民已形成“大病進醫院,小病進社區”的意識。
3.努力抓好重點人群的社區保健,對轄區內全部 名兒童建立檔案,對
名體弱兒進行重點監測和營養指導的專案管理;對 名孕產婦進行了產前檢查和產后訪視;對社區精神病人 人,定期跟蹤服務,實行動態管理。
(四)開展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工作,真正體現“六位一體”
我中心針對社區主要健康問題,以傳播、教育、干預為手段,以幫助確立健康行為為目標,通過健康教育講座、開通健康教育熱線、辦宣傳專欄等方式,開展面向個人和家庭的健康教育宣傳,宣傳免疫接種、疾病預防、無償獻血、生殖健康、禁毒控煙等。在居委共舉辦社區健康教育講座十余次,發放健康教育處方5000余份,共辦宣傳欄11期,接受健康咨詢我們的健康教育熱線8251999, 已成為社區居民家中的“120”。通過宣傳,提高了人民群眾的衛生科普知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樹立了無病早防、有病早治、小病就近、在病就好的觀念。
為搞好預防工作,我們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羅平縣突發公共衛生應急處理預案》。專人負責傳染病的登記、報告;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高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能力;加強計劃免疫工作,對各種疫苗規范管理、規范接種.
四、存在的問題
我中心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仍處在不斷探索中,中心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規范管理,還存在不少困難的問題。一是醫務人員服務觀念和服務模式還沒根本轉變,認為社區衛生服務“小而全”、“小而簡”,是做“萬金油”醫生,有的醫生不愿上門服務,寧愿守株待兔;二是社區居民思想守舊、意識頑固,大多數居民傳統的以治病消費為主的觀念短時間難以轉變,認為社區衛生服務就是醫院出來拉業務;三是社區衛生服務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無任何日常經費;四是中心醫務人員整體水平不高,不能滿足社區群眾的健康需求制約了社區衛
生服務的發展;五是新農合工作人員編制,工作經費不解決中心工作壓力太大;六是中心基礎設施建設欠款多(目前欠款188萬元),限制了中心總體工作的發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宣傳力度,認真開展社區衛生服務,通過宣傳—吸引—再宣傳,以逐步改變醫務人員和社區居民陳舊觀念,促使其自愿參與到社區衛生服務中來。
(二)加強隊伍建設,力爭3年時間將中心在崗人員進行全科醫學知識的輪訓,進一步加強全科醫師技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的培養。
(三)充實設施設備,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的功能。
(四)搞好特色服務,培育特色專科,建立自己的品牌,用滿意的服務贏得群眾的信任。同時通過特色服務,以彌補經費投入的不足。
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但我們堅信:在羅平縣黨委政府和縣衛生局的領導下,我們將以積極創新、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創新思維、創新機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羅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定能一年上一個新臺階,一定能為社區居民服好務!
羅平縣羅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015年12月9日
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匯報材料 [篇3]
2015年3月中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中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位于中山路中段路西,服務面積約30平方公里。服務轄區人口37500人。醫院辦公用房800平方米,用房屬租賃性質。
一、人員結構
現有職工13人,衛生技術人員8人。初級職稱4人。
二、主要職能
主要承擔轄區居民基本醫療、常見病多發病防治,十二項公共衛生服務,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三、科室設置及醫療設備
1、內科門診:執業醫師1人,助理醫師1人 ,護士1人,心電圖機1臺。檢驗室、血流儀器1臺,
2、擬開展中醫骨傷科門診 :
中醫藥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寶。發展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保護和增進居民健康,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為進一步推進社區中醫藥服務工作,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切實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等問題,整合中醫資源,將現有的中醫人員進行整合建立社區中醫診療區,開設中醫診斷室、治療室,打造中醫骨傷科、康復特色門診,引進中醫治療設備(電子牽引床、智能通絡治療儀、
電針儀、按摩床、康復理療床、針灸治療儀。
3.加強年輕意識培養,培養中醫接班人
以“強化技術、熱誠服務”為發展戰略,狠抓中醫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相關技術人員進修學習。安排2名技術人員出去培訓、學習中醫適宜技術,積極開展“西醫學中醫”活動,對年輕醫生進行師承教育。
姬家山鄉衛生院
2015-7-8
【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匯報材料】相關文章:
社區衛生服務站檢查匯報材料09-19
社區衛生工作匯報11-25
社區衛生服務站迎檢匯報材料09-10
創建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匯報材料02-18
城市社區衛生工作匯報12-30
計劃生育服務工作匯報材料08-03
社區衛生清理工作匯報06-17
社區衛生服務調研報告01-17
工作匯報材料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