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困生幫扶工作總結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面向少數學生。因此,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更應側重需要幫助的學生,研究需要幫助的學生,轉化需要幫助的學生。為此,我根據這些問題學生形成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做好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措施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一、深入學生,全面了解學生的心態
放棄門縫里看人的偏見,發現學困生并非不可救藥。對學困生學習目的、態度、興趣、愛好、志向、心理變化和生理特點、家庭環境、生活環境以及行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調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類教育的方式。用教師美好的靈悟、理智來塑造學生美好純潔的心靈,使學困生領悟到身邊的同學、老師都對“我”的進步寄予很大的希望,鼓勵他們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養學困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二、和諧平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作為教師,自身的職業決定了育人的職責。因此,努力溝通師生,尤其與學困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愛橋梁,建立起和諧平等、融洽純真的師生關系。掌握學困生的心態,耐心熱情地替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榮辱牽動著老師的心理,老師的得失同樣成為他們臉上“陰晴變化的招牌”。從他們的一言一行中善于發現閃光點,挖掘他們內在的潛力,鼓勵他們培養樂觀的生活態度,幫助他們樹立追求目標、激發學習的興趣。
三、培養興趣,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由學生學習責任性強弱和學習興趣的濃淡來決定。興趣是學習的摯友,學生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營養,提高學習效果,形成興趣,才能成為開發人的智力的動力。因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細細調查、研究、比較,掌握了每個后進生的特點,切中火候,對癥下藥。
四、加強輔導,鑄就自信的天地
學困生之所以學習進步遲緩,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覺得他們最大的心理障礙莫過于基礎差,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而喪失學習信心,遇到難題自己難以解決而覺得孤立無援,陷入無可奈何之中。我針對學困生這種心理,作具體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和原因,找準突破口。讓學困生從思想和心理上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減輕學困生精
神上的壓力。教育方式上本著多鼓勵表揚、少指責批判的原則,引導學困生向優等生學習,學習中多動腦、多練習、多復習、多運用,使后進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五、寬容忍讓,塑造美好的心理品質
教師對學困生的寬容是指教師能客觀認識與處理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寬容不是遷就,教師對學困生的寬容態度是使教師贏得學生尊敬的重要感情基礎。因此對學生缺乏寬容忍讓,是不可能與學生建立真正情感關系的。
六 、改進教法,指導學法,提高需要幫助的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回答教師“怎樣教”這個問題時提出:“一定要培養學生的興趣,要使學生對一個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是使這個學科值得學習”。教師啟發引導他們自悟明理,嘗試成功,感受樂趣,給他們注入學活知識的靈丹妙藥,從而充分發揮腦力功能。
七、對癥下藥,開發非智力因素 差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渴望進步。但他們由于各種因素造成了成績差。作為教師對具體學生要作具體分析,各個突破,比如父母離異的學生,大多數較內向,自卑,性格孤僻,我主動給他們母親般的愛,找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一些情況,并在生活上給予足夠的關心。我還注意了解每位差生的情況。決不把他們當作包袱,不鄙視他們,不放度他們,了解他們特長,愛好,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上進心。
總之,一個學生思想覺悟的提高、道德行為的形成、學習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教師平時的關心和呵護,而對后進生的轉化,更應傾注不懈的努力,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更應更新觀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困生幫扶工作總結 [篇2]
本學期,學校繼續舉行了師生幫扶學困生和貧困生活動,作為班主任幫助學困生進步更是責無旁貸。通過內化教育,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積極性大大地被調動起來,不管是優等生或是學困生,現已能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不時為別人,而是為自己;學習風氣較以前有明顯的變化,以前是“要我學”,現在是“我要學”。通過不斷的加強訓練,老師幫助學生獲取一個個小成功,學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現對這項工作總結如下:
一、 理解、尊重、寬容,善待差生
教學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學習者的智力因素,還取決于他們情緒,態度、學習動力等,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遷、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訓斥,侮辱人格和傷害自尊心的語言;切忌向家長及班主任告狀。這些差生在班級中常被學生鄙視,有些教師也指定他們是班級的“敗類”,“包袱”。在社會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長的訓斥。心里有一種壓抑感,在厭學情緒。自信心不強我主動采取適當的形式去栽培他們。
《困生幫扶工作總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工作過程中能個體分析、群體分析,確立發展目標和措施,找出每個學生的優點、缺點、潛在的優點、缺點,新的生長點。用發展的眼光看自己,分析別人。積極對待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勵性評價,爭取科任老師熱心配合,使得每一位學生能安心于課堂的學習,把學困生的厭學,逃學情緒抑制在一個最低點上。
三、對癥下藥,開發非智力因素
差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渴望進步。但他們由于各種因素造成了成績差。作為教師對具體學生要作具體分析,各個突破,比如父母離異的學生,大多數較內向,自卑,性格孤僻,我主動給他們母親般的愛,找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一些情況,并在生活上給予足夠的關心。我還注意了解每位差生的情況。決不把他們當作包袱,不鄙視他們,不放度他們,了解他們特長,愛好,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上進心。
四、爭取差生家長的配合:
沒有家長的積極配合,差生很難完成學習任務,我抓住家長一般都關心孩子學習這一特點,利用家長會,及家長來訪常和他們聯系,爭取他們的合作,督促孩子做作業,這對差生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五、給差生指出切實可行的目標
一定的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差生之所以差,沒有奮斗目標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對每位差生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給他們制定了短期學習目標長期學習目標(一學期),而且經常檢查這一目標,及時修改目標,一旦發現給他們訂得過高或過低,就逐一幫助他們修正,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學困生和貧困生幫教總結。由于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在未來的日子里,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困生幫扶工作總結 [篇3]
前蘇聯教育學家馬柯連卡曾說過:“愛是無聲的語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劑。”教師對德困生的愛,勝過千次萬次的說教。愛,能拉近教師與德困生的距離,能滋潤德困生的心田,能感化德困生的心靈。
一、賞識信任、真誠相待是教師愛德困生的鑰匙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學生是活潑的生命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維與追求,他們希望得到外界的信任,期待著肯定和贊譽。有了愛德困生的思想,班主任就能走進德困生的情感世界。教師的愛能消除師生之間的心理屏障。當學生意識到教師可親、可信、可敬時就會視為知己,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教育中心心相印的話語,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滋潤著德困生的心田。在長期的接觸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反應,這種反應往往表現為一種情感反應,這就要求教師在處理這些反應時,能融入自己的感情,以誠相見,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學生,從心靈上去感化學生,以至達到心靈上的溝通。而愛是情感中最積極的一種態度,是人性本善的體現。比如:為了讓部分德困生對父母產生的逆反心理、對抗情緒有所緩解,開展以“品味愛心”為主題,以學生身邊的事或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為例,用談話、討論、反思等形式坦誠相待,使學生與家長相互信任,促使學生理解父母,體諒父母,感激父母。從而,充分感受到父母那偉大而深沉的愛。
當然,針對德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的不斷變化和反復,作為教師就是要用自己的愛感染學生,讓愛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相傳遞,使每一名學生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二、認知失調策略、平衡心理是教師愛德困生的科學配方
有一類德困生長期在消極心理作用下自以為“看破紅塵”,或者形成了一套頹廢的“人生哲學”與處世待人的“靈丹妙方”。他們不怕管、不怕壓、不聽勸,教師們往往無可奈何、束手無策。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認為:“如果人們習慣了某一狀態,他們將試圖發現自己的態度和行為之間是一致的;如果人們相信自己持有某種態度,那么,他們就會試圖行動或解釋行動,使其與他們的態度一致。”費斯廷格還進一步指出,為了減輕矛盾,人們可能改變其態度,使之符合新的已習慣的行為。
教師利用認知失調策略轉化德困生,必須借助一些具體的便于操作的方法。這些方法包括二類:
(1)認識與認識之間的不協調。例如,某德困生在虛假的心理氣氛的影響下形成了“人都是虛偽的”觀點,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尤其是通過榜樣示范使之產生“并不是每個人都是虛偽的”新認識。這樣,兩種認識勢必引發德困生的疑慮和困惑。這便營造了良好的教育契機。
(2)認識與行為之間的不協調。例如,德困生范某與優等生俞某爭吵斗毆被老師發現,按照德困生的“常規”認識,自己必先受到老師的呵斥。但李老師卻一反“常規”,不是先下定論,而是耐心細致地了解情況,酌情秉公處置以理服人。這種“常規”認識與教師行為之間的“反差”,必然導致德困生對自己的“信仰”有所懷疑。
《困生幫扶工作總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三、持之以恒、用愛呵護是教師愛德困生的成功秘方
我們要記住一句話:冷漠是離心力,它使學生離我們越來越遠;微笑是
同心力,它不斷拉近我們與學生的距離。其實,不管是誰,都想聽到別人對自己的稱贊與肯定,尤其是自己感到孤獨、氣餒時,更想得到別人的鼓勵,德困生也是如此,他們都渴望進步,并在苦苦探索前進的方向。作為班主任,就要勤于鼓勵,使他們走出困境,找到光明的前途。最后,班主任應該積極運用表揚的激勵作用,努力創造使學生獲得表揚的機會。如在平時的考試、聽寫中,德困生有進步,就要及時表揚;在搞衛生中表現好,也要表揚;紀律有進步的德困生,更應該表揚這樣,他們就能時常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和存在的價值,并能為此而不懈努力。
“班級像一座長長的橋,通過它,人們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級像一條挺長的船,乘著它,人們越過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鄉村、城鎮。班級像一個大家庭,同學們如兄弟姐妹般相互關心著、幫助著;互相鼓舞著、照顧著,一起長大了,成熟了,便離開了這個家庭,走向了社會。”由此可知,班級對于學生是多么的重要,而每一個學生則是其中最活躍的音符。“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寄予希望,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從而樂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愛心,他們就會陽光燦爛。
林泉鎮高錦小學
2015年7月
高錦小學德困生幫扶
工
作
總
結
高錦小學
2015年7月
困生幫扶工作總結 [篇4]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美德,保證我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經濟困難而失學,培養和教育家庭貧困的學生,幫助他們擺脫和消除家庭條件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從而促進義務教育發展,全面提高 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我校開展了對貧困生的幫扶活動。
一、加強組織領導小組。學校在校長領導下,由政教處負責資助 貧困生工作,監督落實各班貧困生資助及教育工作。
二、建立貧困學生檔案。摸清貧困生及貧困生家庭的基本信息, 了解貧困原因,方便教師在平時工作中給予恰當幫扶。
三、學校領導帶領老師開展一對多個貧困生的幫扶活動:
為貧困生捐款捐物,做“知心媽媽(爸爸)”。在充分了解學生家庭情況的前提下,確保每位老師選擇恰當對象進行幫扶,此項工作中途不間斷,并力爭使幫扶對象品學兼優,成為對社會的有用之才。
四、通過多種途徑,從以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
1、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讓貧困生走出家庭貧困的陰影。
鑒于這類學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父母長年患病,無經濟來源;有的是單親家庭,勞力欠缺,有的甚至是孤兒。他們往往會缺少家庭的關愛,生活中,學習上偶爾會有自卑心理。因此老師們都能從情感上真正地貼近他們,經常與他們交流,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況,有的放矢地化解他們心中的困惑,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動力,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
的健康心理。老師不斷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自立自 強;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貧困是暫時的,是可以改變的, 進而激發他們的進取心,真正體會到多一份努力,就會多一份收獲的 道理;要求全體教師平時都把學生當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 讓他們在學校這個大集體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使得孩子們能在學校健康成長。
2、生活上給予幫助,解決孩子們的后顧之憂。貧困生平時的生活費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滿足他們最低的生活需要,學校組織老師們為這些孩子們捐物、買課外書籍、買作業本、筆等學習用品,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讓他們不因為缺少學習用品而落下成績,使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3、在學習上進行幫扶,幫助他們提高成績。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客觀條件的影響,往往成績不如人意。老師們利用休息時間為后進生補講課堂中孩子們沒掌握的知識,不斷溫習學過的知識,讓他們不落下學習上的任何環節。并培養他們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 教育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使他們學會學習。告誡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
的社會上立足,為社會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五、師生齊動員,廣泛宣傳,積極發動,讓所有學生獻出自己的 一點愛,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從“少點吃喝穿,省下零花錢” 入手,實施愛心捐助、挽留貧困學生。
六、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貧困生的教育輔助:通過學校、家庭 調查,確立對象,并張榜公布。
總之,師生“結對子幫扶”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細致的任務,是一所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我們能針對他們的特點,有一顆真心、愛心、信心。用滿腔的熱忱去關心后進生的成長,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幫助,教育他們,就一定能使這些可能枯萎的幼苗重新煥發生機,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困生幫扶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德困生幫扶總結11-25
小學德困生幫扶計劃11-25
學困學生幫扶計劃11-25
平困學生幫扶計劃11-25
學困生德困生幫扶總結(通用14篇)06-29
學困幫扶方案(精選14篇)12-23
六年級品困生幫扶計劃11-25
教師的學困幫扶計劃11-25
幫扶學困學生工作計劃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