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鄉包村工作匯報材料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下鄉包村工作匯報
領導干部下鄉包村工作是轉變作風、歷練干部、提高素質的一項行之有效的工作舉措,更是聯系和服務基層群眾,推進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基于這一認識,按照《關于全縣領導干部下鄉包村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文件和縣委領導干部下鄉包村動員會、推進會會議精神,自覺強化包村工作責任意識,立足包點村實際,緊緊圍繞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包村工作目標,以服務基層群眾為切入點,積極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扎實推進包村工作深入開展。現將有關工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下鄉包扶責任村基本情況
根據縣委下鄉包村工作安排,我所包扶責任村為東坡底鄉惠家莊村。Xx村位于xx中部,是全縣撤鄉并鎮前原xx鄉鄉政府所在地。全村戶數231戶,人口832人。現村兩委干部共5人(村支部書記、村主任一人兼任),黨員43人。共有耕地面積2120畝,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養殖和外出務工收入。由于地處偏遠山區,受制于自然條件、信息閉塞、基礎設施薄弱、整體人口文化素質等客觀存在因素,全村屬于全縣較為典型的經濟發展落后村。
自全縣領導干部下鄉包村工作開展以來,在上級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關懷支持,以及村兩委班子和包村干部的努 1
力下,雖然總體上來看還存在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扶貧開發任務艱巨等困難和問題,但我們欣慰地看到廣大村民的思想觀念正在悄然發生著轉變,一些長期困擾村民的生產生活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得到建立并著手開始實施,以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核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下鄉包村工作初步顯現出了預期的良好成效。
二、下鄉包村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㈠強化責任意識,高度重視下鄉包村工作
作為下鄉包村干部,并曾經有過多年鄉鎮農村工作經歷的我,帶著難以割舍的農村之情,進一步強化自身工作責任意識,努力做好深入農村,指導農村,服務農村工作。我個人認為,要使得下鄉包村工作取得實效,就是要在“深入、指導、服務”這六個字上下功夫。首先是要以端正的態度深入農村。全面樹立面向農村學習的態度,特別是要做到與鄉村干部以及人民群眾的廣泛溝通交流,尊重村干部的想法,更要聽取群眾百姓的意見,做村民群眾的朋友,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群眾的支持和信任;二是要以科學的方法指導農村。要將所指導的重點工作內容與基層實際相結合,采取適當的方法,確保所指導的工作取得實際成效;三是要以強烈的責任服務農村。服務農村要以農村發展和村民增收為主題,結合實際解決存在熱點、難點問題,而不是越俎代皰、包打天下。要通 2
過為農村辦實事、解難題、教方法、強素質,努力實現農村事業的向前發展。在包村工作中堅決做到服從組織安排,嚴格遵守工作紀律,積極深入基層,認真履行工作職責。
㈡落實工作項目,扎實開展下鄉包村工作
按照縣委下鄉包村工作總體要求,在下鄉包村工作中緊緊圍繞“夯實村級組織建設、提升農民整體素質、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實現農民收入翻番、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的目標任務,努力加強與當地鄉鎮、村兩委班子的統籌協調,切實做好村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建設、教育工作,充分發揮下鄉包村工作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幫助擬定發展規劃,制定發展措施,落實發展項目,確保下鄉包村工作取得實效。一是積極參加村級黨組織生活,廣泛開展村級黨組織建設活動;二是充分利用下鄉開展走訪慰問村民工作,準確掌握了解社情民意,加強與廣大村民的相互了解,密切干群關系,為開展包村工作奠定堅實基礎;三是開展“科技文化下鄉”活動,為農村送去圖書資料、實用技術等;四是科學制定發展措施,落實幫扶發展項目;五是通過召開座談會、入戶訪談、實地考察等方式,真心實意為村民解決生產生活問題。
㈢狠抓工作落實,下鄉包村工作成效明顯
一是農村生活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下鄉保存開展以來,結合全縣上下開展的城鄉環境衛生“三項整治”活動,積極與包扶村兩委班子領導聯系,力求給與配合環境衛生整治工作
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全體村民積極參與所包村的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工作。在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中,所包村積極響應縣委、政府號召,購買或自制大量衛生清掃保潔工具,在環境整治活動中先后共投入資金近2萬元,共計清理街頭巷尾積存垃圾點10余處。在全村的村容村貌打造過程中,除在工作上給予指導協調外,同時在制作墻體標語、村級文化站等建設上給予了力所能及的幫助,使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提升了農村形象。
《下鄉包村工作匯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二是農村發展思路進一步明確。通過深入調查分析,在聯系組織相關專家考察論證的基礎上,結合有利于本村經濟發展的因素(地處山區坡大溝深,境內森林、植被較好,荒山荒坡面積大,氣候適宜,是發展核桃等經濟林種植的好地方;交通比較便利,處于交城與婁煩縣際公路之旁;特色農業發展有潛力,有野生木耳、蘑菇等),立足全村實際,在農業發展上主要是做好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至2015年力爭實現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翻番目標。具體措施為立足資源優勢,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繼續積極開展勞動技能培訓,組織勞務輸出,加快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農民素質提升,促進全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諧發展。
三是為民辦實事贏得群眾肯定。通過開展干部下鄉包村共建活動,主動為農村提供就業政策和信息咨詢,開展送科
技文化下鄉活動,為農村就業困難人員提供服務和援助,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幫助困難群眾拓寬就業和增收渠道。特別是利用所在教育部門單位自身優勢,在農村貧困大學生資助、寄宿生生活費補助、進城務工子女入學、依托縣職業中學開展職業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予極大的支持和扶助。另外,在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和村民生產生活上給予了實打實的扶助配合,如積極和電力部門聯系,安裝農村路燈60余盞,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村民夜間出行的照明問題;進一步幫助完善建設投資12萬元的護村壩工程300余米,較好地解決了靠近流域村莊可能發生的洪澇災害;積極協助完成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招商引資工作,用于開發該村小浴溝荒山荒坡種植核桃等經濟林,近期內先完成開發3500畝的目標。目前,荒山荒坡拍賣工作預計于年底前完成;修建一條長約5公里長的澆水渠,改變全村無水澆地的歷史。
四是村級黨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下鄉包村工作開展后,按照村級組織建設要求,切實把村級黨組織建設作為了工作的切入點,牢牢抓住黨的建設這個龍頭,在全面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結合村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實際,緊緊圍繞“支部創五好,黨員五帶頭”開展村級黨組織建設工作,通過幫助村級黨組織提煉創先爭優活動主題,確定創先爭優活動載體,點評黨支部和黨員承諾,為所包村黨支部干事創業,服務群眾、助推農村發展搭建了有效平臺,讓群眾看到黨員
干部和黨組織在創先爭優中有了所作所為,發生了明顯變化,有力地增強了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
三、下鄉包村工作的幾點體會
Xx鄉xx村既是我的下鄉駐村聯系點,也是全鄉的重點幫扶發展村之一。通過下鄉包村工作開展以來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對于包村工作有幾點體會感觸很深。
體會一,要實現包扶村的經濟發展,必須要幫助制定好一個切合實際的產業發展規劃。幫助村干部理清發展思路,因地制宜抓調產、上項目、興產業,努力將幫扶工作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體會二,要實現包扶村的經濟發展,必須要幫助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有能力帶領發展的村級領導班子,發揮班子在農村發展中的帶動作用;
體會三,要實現包扶村的經濟發展,必須要幫助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作為包村干部,要在為村民辦實事、做好事上見實效,要通過形勢教育、現身說教等方式,用具體的身邊的人和事,幫助農民動腦筋解放思想。
下鄉包村工作匯報 [篇2]
按照省委辦公廳 [2011]45號文件《關于深入推進全省干部下鄉住村開展領導干部包村增收活動的通知》精神要求,忻州市在繼續抓好干部下鄉住村“六個一”活動的同時,認真組織學習貫徹落實省委袁純清書記6月6日給全省領導干部的公開信和通知精神,積極做好領導干部包村的組織協調、相互銜接和管理檢查考核工作,及時了解和上報活動開展情況,不斷總結經驗、提出意見和建議,深入推動了這項活動的有效開展。
一、精心安排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精神。今年1月份,市委作出在全市開展干部下鄉住村活動的決定以來,各級領導干部迅速行動,深入住點村開展調查研究,制定發展規劃,落實幫扶項目,解決難點問題,下鄉住村活動取得初步成效。為進一步促進這項活動深入開展,將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增收、推動全市轉型跨越發展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確保實現“十二五”期間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翻番目標,根據省委通知精神在開展干部下鄉住村活動的基礎上,實施領導干部包村增收活動,進一步明確了幫扶責任,落實了幫扶措施,以更加扎實有效的行動,幫助貧困鄉村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努力縮小發展差距,在全市轉型跨越發展中迎頭趕上。
《下鄉包村工作匯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二、明確了領導干部包村增收活動的目標任務。
明確領導干部包村增收活動的總體目標是,到“十二五”期末,實現包扶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翻番。各級各部門立足包扶村實際,著眼農民增收需要,堅持“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產業發展思路,結合行業特點,發揮部門優勢,重點幫助包扶貧困村配套完善基礎設施,開發優勢產業資源,發展特色農業和設施農業,促進農村社會化服務和市場體系建設,抓好農民科技培訓和轉移就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包扶村開拓生產增收門路,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提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能力,為“十二五”末實現包扶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翻番提供堅實保障。
三、加強了領導干部包村增收活動的管理考核
各級各部門建立了領導干部包村增收活動檔案,如實記錄包村活動開展情況、項目實施進度、農民增收年度目標完成情況等。按照對干部下鄉住村活動實行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的有關要求,對領導干部包村增收活動實行分級考核,市對市直135個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和各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及人大、政協主要負責人進行考核;縣(市、區)對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進行考核。對幫扶農民增收成效明顯的給予表彰,對工作不力的給予敦促和批評。
四、注重工作實效,收到了明顯效果。結合干部下鄉住村活動開展了市直各單位和各縣市區的領導干部包村增收活動,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據統計,市委政府班子成員和人大政協正職17名領導干部,除2名新任副市長未定點外,其余15名領導均已到點開展工作,共到包村點開展活動次數32次,有7個包村點已制定了發展規劃;市直135個單位領導有114位領導到點開展工作,共到包村點活動次數342 次,有118個包村點制定了發展規劃;14個縣(市區)共有223名主要領導干部參加了住村活動,共開展住村次數640次,168個村制定了發展規劃。全市領導干部共住村村數3725個,已有廳級干部15人,處級干部515人,科級干部5238人,其它人員4718人參加了住村活動,其中:廳級干部住村28天,處級干部住村1625天,科級干部住村14120天,共組織開
展基層組織活動4350次;組織開展大討論3125次,制訂發展規劃2853個,新上項目1038個,幫助村里和群眾解決實際問題3536項,形成了調研報告526個。市領導高度重視干部下鄉住村活動,市委書記董洪運率先重范,輕車簡從,六次深入到住村聯系點忻府區蘭村鄉小王村、合索鄉北合索村和包村增收點蘭村鄉甄家莊村,開展下鄉住村活動,市長李平社三次深入到原平市大牛店鎮上陽武村、梨井村進行調研,同基層干部群眾深入座談,共同研究,推進農村新的“五個全覆蓋”。 市委副書記鄭連生頂著盛夏酷暑,深入住村包點的定襄縣蔣村鄉簸箕仉村進農戶、察民情、下地頭、解民意,與縣鄉干部共謀幫扶之計,與廣大村民共話發展之策。得知村民們家家都有香椿、核桃樹后,鄭連生高興地說:“貧困山區就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林,這是一條脫貧致富的好途徑”。市人大歷經三年的截潛流引水蓄水工程已基本完成,該工程是6萬畝生態園區建設的主體工程,其中實現節水灌溉2萬畝,開發荒灘1萬畝,保護現有草場3萬畝。截潛流引水工程是解決大峪、公主、天成、黃家莊、北家嶺、南關、鐵家會、牛家窯8個村1.1萬人的吃水困難和飲水安全的生命工程。目前已對大峪、黃家莊、北家嶺、南關四個村實現了送水到境到村。今年底其余4個村全部完成送水,至此,1.1萬人飲水問題徹底得到解決。 同時還建成管灌農田2020畝,其中高標準園田450畝,治理荒溝300畝,同時實現了仁用杏、牧草立體化種植。市委棠委、市政府黨組成員梁潔來到下鄉包村聯系點五臺縣紅山崖村,深入到田間地頭,滹沱河畔,聽匯報、察農情、訪貧戶,就農民增收問題進行調研。指出發展設施農業、規模養殖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紅山崖要充分發揮山、水自然優勢,做強花椒樹、核桃樹、柿子樹優勢產業,做大紅山崖野放養雞場規模,通過充分調查論證做好肉羊引進致富項目,大力發展山、水優勢型農業,力爭實現‘十二五’期間主要經濟指標翻番的目標。市委辦公廳、市委組織部、市農委等單位領導重視,主要領導帶頭深入聯系點,和農民同吃同住,深入群眾、察民情、聽民聲、理民事、解民憂,走在了市直機關干部下鄉住村活動的前列。市農委結合干部下鄉住村活動組織開展了“一村一品”入戶大調研活動,組織市縣兩級農業部門200多名科級以上干部分別深入到全市14個縣市的135個村開展住村大調研,為忻州“一村一品”的發展提供有力指導。繁峙縣千名干部下鄉住村真扶貧,積極開展“三聯四訪五送”活動,即“三聯”是縣領導聯鄉,縣直機關單位聯村,科級單位聯戶;“四訪”是,訪鄉村干部,訪致富示范戶,訪困難黨員群眾,訪上訪群眾;“五送”是: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術,送服務,送溫暖。目前全縣共建立聯系點193個,結成幫扶對子500余對,共走訪黨員群眾3000余人,聽了以意見建議256條,幫助群眾辦實事300余件,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6個,為幫扶村提供致富信息1200余條,組織勞務輸出700余人次,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各類資金300余萬元,切實改進了干部工作作風,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在全縣形成了良好的干部創業氛圍。偏關縣采取四項機制助推干部下鄉住村活動的深入開展,一是聯動機制;二是配合機制;三是協調機制;四是監督機制。全市上下,掀起了干部下鄉住村的熱潮,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各級黨委、政府和人大、政協換屆,一些地方和部門領導最近才明確,有的單位領導至今還沒有定,所以領導包村工作還在逐步完善;二是領導包村的人均收入指標很難按照省里的規定執行,現在部分貧困縣人均收入在2500元左右的村子基本是200人以下的村,都是規劃移民村,人口每年在逐步減少,因此,領導干部包這樣的村我們認為意義不大,有部分縣和市直的一些單位就選擇了一些人口多,有發展潛力的村作為領導干部包村點,人均收入遠高于2500元;
三是參照省里的機構,這項工作都在各級下鄉辦,但有的下鄉辦工作人員少,經費無保障,承擔此項工作有一定的困難。
下鄉包村工作匯報 [篇3]
*鄉(鎮)2012年上半年包村幫扶工作總結 在開展創先爭優干部下*鄉(鎮)“六個一活動”以來,我*鄉(鎮)始終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把推動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放在基層,全體住村干部深入基層所包的村,摸農情、講政策、幫技能,想方設法促進農民增收,與村民共謀致富路。
一、高度重視“六個一活動”,確保活動順利實施。六個一活動開展以來,我*鄉(鎮)始終把此項工作當作重點工作的一部分來抓,活動領導組制定了切實可行的下*鄉(鎮)計劃,要求下*鄉(鎮)干部每月下*鄉(鎮)住村不少于10天,主動為群眾排憂解難,與群眾共同探討符合本村實際的增收方案,并且全程參與實施,定期召開相關會議,匯報總結下*鄉(鎮)住村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遇到的難題。
二、構建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全體下*鄉(鎮)干部按照所包的片、村深入基層,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理清頭緒,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打開局面,到出現新情況、新變化的地方總結經驗,對群眾難辦的事情主動幫助辦,能解決的當天解決,當天解決不了的限時解決,對自己無法辦到的事,要帶回來共同商量解決,堅持做到讓群眾放心、讓群眾滿意。
三、制定切實可行的增收方案。下*鄉(鎮)干部通過深入基層調查,與群眾交流,召開黨員、村民代表會議,與所包
村共同制定出了符合本村實際的增收方案,并且積極與上級有關部門或市、縣包村單位聯系,爭取項目實施的資金和優惠政策的傾斜,項目一經確定,住村干部嚴格把關,負責到底。在上半年的幫扶活動中,市、縣農機局幫助我*鄉(鎮) 村旋耕土地 余畝,農民節省投資 余元,縣綠色辦為我*鄉(鎮) 村貧困戶提供化肥 袋,價值 余元,同時為我*鄉(鎮) 兩村爭取農業開發綜合項目,總投資 萬元;其他包扶單位均給予不同程度的經濟支持。
四、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和特長。對農民進行農業科技知識、科學生產技能等培訓,幫助農民群眾解決就醫難等方面的具體困難和問題;通過政策宣傳欄、發放宣傳單等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國家各項方針政策。上半年組織農民科技培訓 次,農民合作社培訓 次。
通過下*鄉(鎮)住村,密切了干群關系,進一步煥發起了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為我*鄉(鎮)下一步的經濟發展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一日
【下鄉包村工作匯報】相關文章:
下鄉包村工作匯報材料11-25
包村聯戶工作匯報11-24
領導包村工作匯報11-24
包村增收工作匯報11-24
水利站包村工作匯報11-25
第一包村工作匯報11-24
鄉鎮包村干部工作匯報(精選12篇)02-02
下鄉駐村工作匯報材料11-24
包村幫扶年度工作匯報(通用11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