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教學讀書筆記
學生的知識主要是通過自己學習思考后自我構建起來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盡量減少對學生時間的占領,讓出更多的學習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自己通過學習活動構建知識。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傳輸速度快的特點,使教師在課上可以省去板書、擦拭所花費的無效時間,為學生自主學習與活動留出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便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需要合理安排學生自主探究、組織討論等學習活動。例如:在教學新知識前,筆者利用多媒體呈現給學生一個學習目標及自評參考意見表。要求:學習目標必須用學生能讀懂的語言描述(行為主體是學生);學習目標設置要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要留一定的時間供學生消化學習目標,并允許他們提出不同的看法,師生交換意見后立即利用計算機修改學習目標,下課前要預留至少3分鐘時間給學生對照目標進行自評。由于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傳輸速度快,使課上能留有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表達的機會。
同時,信息技術課堂還應該能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多媒體可以讓學生在多種信息中捕捉、提煉信息,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對知識的自主構建,所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多媒體更具有獨到的作用。另外學生原有基儲性別和所處的教學環境的差異會造成互動上的不公平,這是教師必須注意的。由于家庭條件等因素造成一些學生信息基礎較差,會使得這些學生不敢參與師生的互動。同樣由于男女的不同生理特點,會造成師生互動參與的積極性差異,一般男生主動積極,女生沉默被動。這些客觀存在的差異,要求教師必須主動,甚至特意加以關注,引導全體學生參與互動。要“以人為本”,在互動機會上、問題的復雜度、評價等方面要注意公平性。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有效師生互動能力的形成過程需要時間的,要不斷摸索、總結、交流。當有效互動的意識、方法、技巧內化成為一種教學風格時,將會使信息技術教學藝術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作文批改的方式可以歸納為三種,即教師批改,學生批改和師生同改。其中,教師的批改是一種傳統的常規的方式。師生同改一般指印發有代表性的學生習作,由教師組織學生共同批改,實際上相當于集體講評。而學生批改則主要由學生自己完成的作文批改方式。在作文教學改革中,學生批改是值得大力提倡,深入探討的。運用學生批改的方式,至少要把握這樣四點:一是要讓學生明白自己批改的目的和意義,要求和方法;二是要打破學生心理上的作文神秘感,克服閉鎖心理;三是要采用組織有效的教學形式和工作方法;四是要加強具體指導,檢查和總結,講求實效。學生批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其一,自改自注法。這是一種學生個體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一篇作文寫完后,教師針對本次作文的要求,規定學生用有關的符號和文字對自己的作文作出說明或修改;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學生自己的修改來講評。其二,互助幫改法。這是好朋友之間互相交流,幫助批改作文的方法。出于對作文的神秘感,也出于學生的那種封閉心理,學生的作文除了愿意給老師批改以外,只愿意讓好朋友看。因此教師應采取自愿結合的方式,建立起學生互助批改作文 的體制。對于極少數作文成績差的學生,教師要有意識的安排與其關系融洽,作文寫得好的和他配對互改,幫助他學習自己批改作文。其三,小組互改法。這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生互相批改作文的方法。一般四人一組,可由作文成績好的'擔任組長,按照老師的要求和安排,一次批改四篇外組同學的作文。首先,每個同學初改一篇;然后相互輪換批閱,遇上疑難問題展開小組討論或請教老師以求得共識;最后,由組長把關,確定批改意見。
一、培養什么樣的寫作能力
中學語文教學所要培養的是:一個青年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必須具備的一般的寫作能力。也就是內容正確、文從字順、條理清楚、明晰確切,能夠如實地表達自己的有用的知識見聞、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不是專門從事寫作的文學家的文藝創作能力。雖然也不能排斥少數中學生日后從事文藝創作活動的可能性,并且應當注意發現具有這方面才能的學生,給予必要的指導。
【到底什么是一般的寫作能力?張志公先生的意思,是把它區分于專門的文藝創作。其實,這沒有區分的必要。因為,每個人不可能在走出學校之前,就規劃好了他將來要做什么工作。掌握寫作能力與是否從事專門的文藝創作沒有關系。中學生掌握了寫作能力,將來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是有益的。葉圣陶在《作文論》中就特別說明:不區分普通文和文學。現在,網上也多次展開文學生活化的討論。作家早已從神圣的殿堂上走下來,寫作成了大眾表達的需要。寫作能力就是一種文字表達能力。把你對自己和社會的認知:獨到的思想、豐富的情感,當然包括有用的知識,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跟說話一樣,是表達能力之一種。葉圣陶說:“倘若沒有什么需要表白,沒有什么發生感興,就不感到必要與歡喜,就不用寫什么文字。”那如果人人都說沒什么需要表白,沒有什么發生感性,是不是中學作文教學就不必有了呢?其實,問題的關鍵就是要使學生有表白的需要(而不是僅僅從應試的角度說它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對生活發生感性的能力。對生活的敏感和熱情會使學生有表達的需要,這種表達又會觸使他更好地生活。中學語文教學所要培養的就是學生通過文字表達自己和表達生活的能力。學生掌握了這種能力,就掌握了以后,直至終身的生活能力。寫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它可以關注生活的全部。“內容正確、文從字順、條理清楚、明晰確切”只是技巧問題。需要嚴格的訓練。而對生活的感悟和表達,更需要引導,當然,也是可以訓練的。葉圣陶說:
“充實的生活是沒有止境的。”
“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就會做出什么樣的文字。”
“不多觀察,少具經驗,缺乏切實的思想能力,就會導致遠離生活,情感空虛。
生活永遠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覺得這生活永遠是充實的。
假如我們的情感是在那里培養著的,則凡有所寫,都屬真情實感。不是要表現于人前,而是吐其不得不吐。”我引用這些的意思就是說,培養什么樣的寫作能力,其實就是培養什么樣的生活能力的問題。從小培養,中學時繼續培養,終身都需要學習和培養。】
【互動教學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最新互動教學設計11-06
互動教學設計范文11-07
語文教學在互動中如何創新07-05
數學的教學如何進行課堂互動04-09
網絡互動教學模式在政治教學中的運用06-28
關于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的教學設計12-11
淺析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06-22
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參考方案06-22
初中的政治教學有效互動探析論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