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現代漢語中文句子基本結構分析
現代漢語的句子結構劃分是學好中文的基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現代漢語中文句子基本結構分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文句子結構分析:單句
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包括:
①主謂句(由主謂短語構成的句子),如今天‖星期五。她‖身份特殊。趙州橋‖[非常]雄偉。(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等等。
②非主謂句(由其他短語或單個詞構成的句子),如:呀!好漂亮的彩虹呀!快一點吧!禁止吸煙!去吧。嘿!等等。
③特殊單句,句式特點比較特殊的句子。主要是:
(1.把字句:用“把”(或“將”)將動詞支配的對象提到動詞之前的一種句型。把字句在結構上有:“把+賓語”作狀語。語義上,把字句表示主動。主語是施動者,發出動作,處置某一對象。處置的對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如:
A 我們把豹子打死了。
B 你簡直把我嚇死了。
C 不要把自己做的壞事賴在別人身上。
(2.被字句:用介詞“被”組成介賓短語作狀語,并且表達被動語義的句子。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語+被+被的賓語+動詞短語。語義上,被動句表被動。主語是還艘動者,接受動作。如:
A 兇手被警察抓住了。
B 小鳥被他們嚇跑了。
C 玻璃杯被小王子打碎了。
(3.連動句:用連動短語充當謂語的主謂句,其主要特點是:連用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詞或動詞短語共同陳述一個主語;動詞或動詞短語之間有先后、目的、方式或手段關系;兩個動詞或動詞短語之間沒有語音停頓,也沒有關聯詞語。如:
A 他上街買書去了。
B 他拿了東西走了。
C 他們正下河游泳呢。
D 小李今天坐電車回家。
(4.兼語句:用兼語短語充當謂語的主謂句。其主要特點有:它的謂語由一個動賓短語和一個主謂短語套接而成;動賓短語中的動詞通常是使令性動詞。如:“叫、讓‘派、使、請、教、勸、命令、禁止、任命、號召、選舉”等等。有是還用“有”。如:
A 我請周恩來同志來解釋。
B 你讓他下午到我辦公室來一下。
C 蔚藍的天宇中正有一群大雁飛過。
附:[兼語句和主謂短語作賓語的區別]:
(1).區分第一動詞。兼語句中第一個動詞一半是表使令、要求的,它所支配的對象是人;主謂短語做賓語的第一個動詞,一般是表感知的(看見、發現、知道等),表心理活動的(想、認為、希望、覺得等),表意見的(主張、證明、表明、說明、標志等),它所支配的對象是一件事(人物連同他的動作行為)。
中文句子結構分析:復句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組成的句子。包括:
(1)一重復句,只有兩個分句的句子。主要有八種類型:
(1.并列復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分別陳述幾種事物,或者幾種事情,或一種事情的的幾個方面,分句之間是平行相對的并列關系。主要關聯詞語是:既……又……,還,也,同樣,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時,一方面……一方面……,有時……有時……,有的……有的……。如:
①它既不需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灌溉。
②我們不是要空話,而是要行動。
③從門到窗子是七步,從窗子到門也是七步。
(2.承接復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一個接著一個的敘述連續發生的動作,或者接連-發生的幾件事情。分句之間有先后順序。常用關聯詞語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著,首先(起初)……然后……,從而。如:
①他們倆手拉著手,穿過樹林,翻過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們問我個人的情況,然后又問到有關革命形勢的一些問題和鎮頭市敵駐軍的動靜。
③吃過了飯,老秦跟小福去場里打谷子。
(3.遞進復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進了一層,分句之間是層進關系。常用的關聯詞是:不但(不僅、不只、不光)……而且(還,也,又)……,尚且……何況(更不用說,還)……,況且。如:
①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
②橋的設計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術頸是巧妙絕倫。
③他這樣膽小的人尚且不怕,我還怕嗎?
(4.選擇復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分別說出兩件或幾件事,并且表示從中選擇一件或幾件。分句之間就構成選擇關系。常用的關聯詞是:與其……不如……,寧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許……或許……,可能……可能……,也許……也許……。如:
①作為一個有骨氣的男兒,與其跪著生,不如站著死。
②我們寧可挨批評,也不能昧著良心去搞假呀!
③武松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別無選擇。
(5.轉折復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順著前一個分句的意思說下去,而是作了一個轉折,說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對或部分相反的意思來。分句之間構成轉折關系。常用的關聯詞有:雖然(雖、盡管)……但是(但、可是、卻、而、還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過,倒,竟然。如:
①他小小年紀,膽量可不小埃
②雖然我一見便知是閏土,但又不是我記憶上的閏土了。
③我們幾個苦口婆心地給他講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沒聽進去。
(6.假設復句,前一個分句假設存在或出現了某種情況,后一個分句說出假設情況一旦實現產生的結果。兩個分句之間是一種假定的條件與結果的關系。常見的關聯詞語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縱然、哪怕、即便、縱使)……也(還、還是)……,再……也……。如:
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讓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來,這件事也得繼續做完。
③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7.因果復句,前面分句說明原因,后面分句說出結果,可分為說明因果和推論因果。說明因果一個分句說明原因,另一分句說明由這個原因產生的結果,因和果是客觀事實。常用關聯詞有:因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為……。推論因果一個分句提出一個依據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結論,結論是主觀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實。常用關聯詞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如:
①我們主張積極的思想斗爭,因為它是達到黨內和革命團體內的團結使之利于戰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開他像潑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戀戀不舍呢?
③幾房本家大約已經搬走了,所以很寂靜。
④由于病魔纏身,兩次體檢未通過,他只好第二次踏進補習班的門檻。
(8.條件復句,前一個分句提出一個條件,后一個分句說明這個條件一旦實現所要產生的結果,分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種類型。常見關聯詞語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無論(不管,不論)……都……。如:
①衣服只要干凈整齊,越樸素穿著越稱心。
②只有具備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膽識,才能昂首闊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③我們除非預先作了準備,這次行動絕無成功的可能。
④不管人員是不是齊整,我們都得趕往陣地。
(9.解說復句,一個分句說明一種情況,其他分句對這種情況進行解釋、說明或總括。一般不常用關聯詞語。如:
①紡線有幾種姿勢:可以坐著蒲團紡,可以坐著矮凳紡,也可以把紡車墊得高高地站著紡。
②一種是教條主義,一種是經驗主義,兩種都是主觀主義。
(10.目的復句,一個分句表示實現或避免某種目的,一個分句表示為此而采取的行為。常用關聯詞語有:為了,以便,以,用以,好,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如:
①我在這里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
②這段時間校衛要好好檢查校園設施,以免出現安全事故。
③答題之前,我們應仔細思考,省得過后又來修改。
(2)多重復句,結構上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層次的復句叫多重復句。有兩個層次的叫二重復句,有三個層次的叫三重復句,其余依次類推。多重復句是由一重復句擴展而成的。分析多重復句可以采用符號法和框式圖解法。
復句之間的區別
[并列復句與承接復句的區別]
1.并列復句的分句是相互對稱的,成平行的雁行式排列。其基本格式是A,B,C……,分句的排列比較自由,有時可以前后對調。如:
他一邊看報,一邊聽音樂,一邊吃飯。
小李今年十八歲,小王二十四歲,至于老陳嘛已是年過古稀了。
2.承接復句的分句排列次序是由分句所表示的時間和事理上的先后決定的,因此,分句的派順序不能前后對調。其基本格式是A→B→C……成魚貫式的排列。如:
見過了小李和小王,老陳便帶著他們到田間去打谷子。
看過報紙,聽了兩段音樂,他心滿意足地去吃飯了。
[承接復句與連動句的區別]
1.承接復句的分句有語音停頓,書面上用逗號或分號標出這種停頓。連動句沒有。
2.承接復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語,連動句只能共帶一個主語。
3.承接復句在分句間可以用上關聯詞語,連動句則不能用。如:
過了那樹林,船便彎進了叉港,于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承接復句)
他上街買菜去了。(連動句)
[假設復句與轉折復句的區別]
用“即使(就算、縱然、哪怕、縱使、就是)……也……”這組關聯詞語組合成的假設復句。含有轉折意思(有的書稱為轉折式假設復句,有的稱之為讓步假設復句),它與用“盡管……還是……”這組關聯詞語組合成的轉折復句最容易混淆,其區別是:
1.讓步假設復句前后分句所說的事情都沒有成為現實,“即使”表示撇開的是虛擬的事實,是做最大的假設罷了。
2.轉折復句前后分句所說的事情都已成為現實,“盡管”所撇開的是既成事實。如:
即使明天刮風下雨,我們也要到達山頂。(“刮風下雨”說不準)
盡管今天刮風下雨,我們還是要到達山頂。(“刮風下雨”是確定的事實)
[條件復句與假設復句的區別]
相同點:前后分句的關系都是條件與結果的關系,都是沒有實現的事情。
不同點:條件復句著重于條件,假設復句著重于假設。
只要記住條件復句的幾種類型和關聯詞語就很容易區別了。如:
如果美國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對抗,中國政府愿意奉陪到底。(假設復句)
只要美國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對抗,中國政府就要奉陪到底。(條件復句)
拓展:現代漢語名詞解釋
1、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
2、音素文字:是用一定的字母為書寫單位,用字母來記錄語言中的音素或音位的文字。音素文字由字母按照拼寫規則合成詞,字母本身不表示詞的意義。
3、音節文字:是以音節為最小的書寫單位,一個書寫符號表示一個音節,不同的音節用不同的符號代表。
4、象形字:是模擬事物形狀來表示字義的一種造字方法。
5、指事字:是用抽象的符號或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加以提示的符號來表示某個語素的造字方式
6、會意字:是匯合兩個或兩個的字來構成一個字的造字方式
7、形聲字:所謂形聲就是一個表意成分跟一個表音成分合起來組成一個新的造字方式、
8、現代漢字的標準化,是指對“五四”以來現代漢語書面語用字進行全面的系統的、科學的整理,做到“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9、詞根:詞當眾表示基本意義的語素
10、詞綴:詞當眾表示附加意義的語素
11、單純詞:是由一個語素單獨構成的詞
12、合成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語素組合構成的詞
13、單義詞:只有一個義項
14、多義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義項而這些義項之間又具有內在的聯系
15、同音詞:讀音相同、意義有沒有聯系的兩個詞或多個詞
16、異形詞:一個詞具有兩種或多種不同的寫法
17、理性義:詞義中同概念有關的意義部分叫理性義。
【現代漢語中文句子基本結構分析】相關文章:
英語句子基本結構類型分析03-24
英語基本句型結構的分析08-19
英語語句基本結構分析04-21
定語從句的基本結構03-22
應急預案基本結構與內容07-03
結構素描教案的基本步驟09-28
現代漢語句子成分劃分03-25
句子的結構03-24
定語從句句子分析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