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盆草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垂盆草是很多人都想要種植的藥用植物之一,然而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垂盆草的一些作用。下面小編為您精心推薦了垂盆草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垂盆草的功效作用
一、垂盆草適合人群:脾虛腹瀉者慎服。
二、垂盆草食療作用
垂盆草味甘、淡,性涼;歸肝、胃、大腸經(jīng);
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的功效;
主治濕熱黃疸,淋證,瀉痢,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濕疹,燙傷,蟲蛇咬傷,咯血,衄血,尿血。
三、垂盆草做法指導
1、對于水火燙傷,可用鮮草洗凈搗汁外涂。
2、用于癰腫初起,除煎湯內(nèi)服外,同時用鮮草洗凈搗爛外敷,還可消癰退腫。
3、垂盆草善解蛇毒,為民間治療毒蛇咬傷的常用藥品,可單用鮮草半斤,用冷開水洗凈,搗爛絞汁內(nèi)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蓮、野菊花、鬼針草、車前草、生大黃等藥煎湯內(nèi)服,并用鮮草洗凈搗爛外敷。
四、單用本品治療傳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黃疸性肝炎,急性無黃疸性肝炎,以及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動期),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黃赤等濕熱癥狀減輕或消除。
五、功效
垂盆草有清熱解毒、清利濕熱、有降低谷丙轉氨酶的功效,但脾胃虛寒者慎服垂盆草,垂盆草治燙火傷、癰腫惡瘡、乳腺炎、腮腺炎、丹毒、疤癤等。
垂盆草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垂盆草有清熱解毒、清利濕熱、有降低谷丙轉氨酶作用;垂盆草主治清利濕熱、解毒、濕熱黃疸、淋證、瀉痢、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濕疹、燙傷、蟲蛇咬傷、咯血、衄血、尿血。急、慢性肝炎。垂盆草用于濕熱黃疸。能解毒利濕退黃。常與郁金、茵陳蒿、金錢草同用。垂盆草用于癰瘡腫毒,毒蛇咬傷,燙火傷等。能清熱解毒。可單用鮮品洗凈搗爛取汁服。并以汁外涂或以渣外敷局部。
垂盆草的食用方法
垂盆草茶
組成:鮮垂盆草60克
制法:取鮮垂盆草,洗凈,再用涼開水淋洗數(shù)次,搗爛絞取汁,加少量涼開水兌服。每日1劑。藥渣可外敷患處。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消癰。
主治:①水火燙傷。②咽喉腫痛。③癰腫,丹毒。
禁忌:脾胃虛寒者忌用。
按語:內(nèi)科常用治慢性、遷延性肝炎;外科治癰腫惡瘡,咽喉腫痛。藥理試驗:其總氨基酸是降低谷丙轉氨酶的主要活性成份。抗菌方面:體外試驗,用垂盆草注射液1:50濃度以上,對白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較強,金黃色葡萄球菌次之。以蒸餾法提取物,每毫升含生藥2克,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乙型鏈球菌、白色念珠菌、綠膿桿菌及多種腸道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藥藥理與應用》)另據(jù)報道,鮮垂盆草搗爛外敷,可治毒蛇、毒蟲咬傷。
紅棗垂盆草茶
材料:紅棗(去核)50克、鮮垂盆草5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紅棗、鮮垂盆草分別洗凈,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揀出垂盆草,下白糖調(diào)溶。每日服多次,食棗,汁代茶飲。
功效:適用于急性肝炎、低熱煩躁、脾胃虛弱、食欲不振、體倦發(fā)力。
大三陽降酶茶
組成:垂盆草30克、大青葉10克、虎杖15克
制法:上方藥量加大20倍,共研為末。每次用40--60克,置于保溫瓶中,用沸水沖泡,蓋悶15分鐘后,代茶頻飲。每日1劑。
功效:清利濕熱、解毒降酶
主治:病毒性肝炎。黃疸不明顯或黃疸消退后轉氨酶、堿性磷酸酶、乳酸脫氫酶等居高不下。
禁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者宜食后飲用。
按語:垂盆草系景天科植物的全草,性味甘涼,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消癰。現(xiàn)代藥理報道其主要含垂盆草甙、氨基酸、糖類、黃酮類等。有護肝、降低轉氨酶及抗菌作用。虎杖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濕退黃,大青葉清熱解毒,均是治療傳染性肝炎的良藥,三者聯(lián)合運用抗肝炎病毒,降酶護肝的作用顯著增強。淘寶有售。經(jīng)臨床驗證,對急慢性乙肝、大三陽、小三陽患者快速降低轉氨酶指標,大三陽轉小三陽均有良好效果。
垂盆草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不育枝及花莖細,匍匐而節(jié)上生根,直到花序之下,長10-25厘米。
3葉輪生,葉倒披針形至長圓形,長15-28毫米,寬3-7毫米,先端近急尖,基部急狹,有距。聚傘花序,有3-5分枝,花少,寬5-6厘米;花無梗;萼片5,披針形至長圓形,長3.5-5毫米,先端鈍,
基部無距;花瓣5,黃色,披針形至長圓形,長5-8毫米,先端有稍長的短尖;雄蕊10,較花瓣短;鱗片10,楔狀四方形,長0.5毫米,先端稍有微缺;心皮5,長圓形,長5-6毫米,略叉開,有長花柱。種子卵形,長0.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月。
本品葉小,形似鼠牙,故別名為鼠牙半枝蓮,但稱為半枝蓮的尚有唇形科的開頭草,為了避免品種混淆起見,以用“垂盆草”的名稱為妥。
垂盆草的介紹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全草。
性味:味甘、淡,性涼。
歸經(jīng):歸肝、膽、小腸經(jīng)。
功效:利濕退黃,清熱解毒。
主治:用于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癰腫瘡瘍。
用法用量:15~30g。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服。
生理特性:垂盆草,多年生肉質(zhì)草本。其莖纖細,長可達500px以上,部分節(jié)上可見纖細的不定根。3葉輪生,葉片倒披針形至矩圓形,綠色,肉質(zhì),長1.5~70px,寬0.3~17.5px,先端近急尖,基部急狹,有距。氣微,味微苦。喜陰濕環(huán)境,較耐寒。常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向陽山坡、石隙、溝邊及路旁濕潤處。
產(chǎn)地: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垂盆草的種植技術
1.種苗越冬:每年霜降節(jié)氣后(上海地區(qū))將重瓣的垂盆草移至室內(nèi)照到陽光處。入冬后放在玻璃窗內(nèi)側,讓盆土偏干一點,就能安全越冬。次年清明后,可將花盆置于窗外,如遇寒流來襲,還需入窗內(nèi)養(yǎng)護。
2.扦插時間:5月初至8月底均可剪取5cm左右的嫩莖頂端進行扦插。
3.配制培養(yǎng)土:可用3份田園熟土、5份黃沙、2份礱糠灰或細鋸末,再加少許過磷酸鈣粉均勻拌和即成。
4.種植容器:泥盆、瓷盆、塑料花盆或底部能夠滲水的其他容器。底部滲水處墊上瓦片,以利滲水,就可裝入培養(yǎng)土種植了。
5.扦插方法:抹平容器中培養(yǎng)土平面,將剪來的垂盆草嫩枝頭插入竹筷戳成的洞中,深入培養(yǎng)土最多不超過2厘米。為使盆花盡快成形、豐滿,一盆中可視花盆大小,只要能保持2厘米的間距,可扦插多株(到成苗擁擠時,可分栽他盆)。接著澆足水即可。新扦插苗可遮陰,也可不遮陰,只要保持一定濕度,一般10~15天即可成活,進入正常的養(yǎng)護。
6.平時養(yǎng)護:垂盆草極少病蟲害。平時保持一定濕度,半月施一次千分之一的磷酸二氫鉀,就能達到花大色艷、花開不斷的目的。如果一盆中扦插多個品種,各色花齊開一盆,欣賞價值更高。
垂盆草的優(yōu)勢
1.耐干旱、耐高溫:垂盆草旱時自身可調(diào)節(jié)水分;吸水能力強,一個月不澆水(含天然降水)也不會;垂盆草極耐高溫:在+45℃左右的高溫,仍能旺盛生長。
2.抗寒性強:在沈陽最低氣溫達-32℃時,能安全越冬,毫無凍害。
3.耐濕、耐鹽堿、耐貧瘠:能常年生長在山坡巖石縫隙之間。
4.綠期長,觀賞價值高:在沈陽綠葉觀賞期達8-9個月,一般3月底返青,12月初枯萎。草姿美,色綠如翡翠,頗為整齊壯觀;花色金黃鮮艷,觀賞價值高。
5.抗病蟲害能力強:在沈陽地區(qū)運用多年,基本無病蟲害。
6.生長速度快,繁殖容易,不用修剪。
垂盆草作為草坪草的優(yōu)良性狀以及耐粗放管理的特性值得在屋頂綠化、地被、護坡、花壇、吊籃等城市景觀工程中進行廣泛推廣應用,并可作為北方屋頂綠化的專用草坪草。
垂盆草臨床應用
1.用于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
本品辛能散結,寒可泄熱。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黃等配伍,用治腸癰(急性闌尾炎);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瘡癰腫毒,同時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
2.用于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chǎn)后瘀滯腹痛等癥。
敗醬草又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配紅花、山楂等藥,治產(chǎn)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癥。
近年來本品在臨床上又常配蒲公英、金銀花,用治急性結膜炎、結膜充血腫痛;配茵陳、梔子等治急性黃疸性肝炎。
【一般用量與用法】3g~9g,煎服。
【垂盆草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相關文章:
垂盆草的食用方法及功效作用11-25
垂盆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11-25
垂盆草食用方法與功效作用11-17
垂盆草的食用方法與副作用06-16
垂盆草的副作用與食用方法10-27
垂盆草的品種分類與功效作用09-28
垂盆草的作用與功效是什么03-16
垂盆草的栽培方法及功效與作用12-02
垂盆草的作用與食用方法是什么07-03
垂盆草黃芪泡水喝的功效作用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