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花的特點及其應用
紅梅是梅花的一種,這種植物可用于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紅梅花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紅梅花的特點
株高約10m,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于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 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干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卵形或圓卵形,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紅,也有重瓣品種。核果近球形,有縫合線,黃色或綠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附不易分離,6-7月果實成熟。
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目前品種有30多個,其品種按枝條及生長姿態可分為葉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龍游梅等類;按花色花型可分為宮粉、紅梅、照水梅、綠萼、大紅、玉蝶灑金等型。其中宮粉最為普遍,花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型花紫白;綠萼型花白色,香味極濃,尤以“金錢綠萼”為好。
紅梅花的園林應用
紅梅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
紅梅:選株形高大豐滿的植株孤植于重要位置或視線的集中點, 如入口的附近,庭院或草坪中,獨立成景,并注意與周圍景觀的強烈對比,以取得“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效果。可發揮景觀的中心視點或引導視線的作用。
叢植:
將紅梅和其它植物成叢地點綴于園林綠地中,既豐富了景觀色彩,又活躍了園林氣氛。如果與綠色樹種叢植,均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不同花期的種類分層配置,可使觀賞期延長。這樣的分層配置、色彩搭配是園林藝術的重要方式。 不同的葉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層次更加豐富
群植或片植:
以紅梅為主要樹種成群成片地種植,構成風景林,獨特的葉色和姿態都很美麗。其美化的效果要遠遠好于單純的綠色風景林。
紅梅花的分布范圍
中國是梅的原產地,這是舉世公認的,已被充分的'事實所證實。
自然分布
我國有關梅的文獻歷史悠久。但對生產梅的記載要比栽培品種記述晚得多。公元6世紀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記載:“梅實生漢中川谷”。《花鏡》中有野梅產地之記載,稱梅本出于羅漂、含稽、四明等處。《臺灣島植物名錄》中論述在臺灣二柜、合歡山川及新竹等地采得野梅標本,上原敬二在《樹木大圖說》中記載臺灣大甲溪上游、大安溪上游雪花坑等地有野生梅樹。
19世紀初,英國人Clack在中國廣東省一帶采到梅樹標本,20世紀初,英國人E.H.Wilson在湖北西部采到野梅標本。20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中國植物學工作者先后在貴州、福建、江蘇、浙江、湖北、廣東等省采得野梅標本。在云南、四川省很多地方也采集到大量野梅標本。
我國園藝工作者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發現在云南洱源、嵩明、德欽、瀘水、劍川、祥云、云龍、寧蒗、賓川等縣市也有野梅集中分布。此外,在湖北羅田、咸寧,江西景德鎮,安徽黃山,云南建南平、廣西興安小區和那坡山區、陜西域固、甘肅文縣及康縣等地也發現梅的自然分布。
由此可見,梅在我國自然分布范圍很廣,北界是秦嶺南坡、西起西藏通麥、南至云南、廣東,共有16個省、或地區有梅的自然分布。在此范圍內,川、滇、藏交界的橫斷山區是梅的自然分布中心與變異中心,該區域內有較多的大片野梅林,且變異類型較多。
栽培分布
【紅梅花的特點及其應用】相關文章:
紅須朱砂梅花的特點外形特征12-19
應用文的特點及其定義09-02
x線的特點及其應用防護11-17
草花的特點及其應用與發展12-02
磺胺藥的特點是什么及其應用12-28
紅掌的特點及養殖方法12-19
撥拉香花的特點及其品種12-08
茶花鳳仙的特點及其花語12-08
地震的特點及其形成的原因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