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盆栽怎么養
蘆薈是一種百合科草本植物,原產于非洲,據考證的野生蘆薈品種300多種,它是多年生百合科肉質草本植物。很多家里都有養蘆薈,但是又不是很懂它的養殖方法,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家庭盆栽蘆薈的養殖方法。
家庭盆栽養殖蘆薈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種植:家庭盆栽蘆薈最好使用泥瓦盆,透氣性好。
溫度:溫度和光照條件要適宜。蘆薈喜光,怕冷。所以夏季要放在室外通風好,光照好的地方,冬季的話則要注意保溫保暖,室內溫度要達到5度以上即可。
土壤:栽培蘆薈最好使用砂質土壤。因為砂質土壤的透氣性和排水性好,在砂質土壤里蘆薈的生長是最好。能加一些腐殖土作為肥料最好,如果沒有也可以。平常用一些淘米水澆灌就可以保證蘆薈的營養了,不用刻意施肥,相反伏天施肥容易爛根。
家庭盆栽蘆薈怎樣養
蘆薈
澆水:蘆薈盆里最好不要長期積水,土壤的濕度過高會導致根部缺氧而腐爛枯死。平時只要一周澆水一次就可以了,冬季更要控制澆水量,否則蘆薈易爛根。
換盆:蘆薈換盆最好在春季,在養殖兩年后應該換一個大一號的盆來養殖。在換盆時要注意將爛根剔除,保留根部抓住的土壤。用新土培好后要澆透水一次,保證土壤的水分。
繁殖:蘆薈會在生長的過程中分根發芽,可以用小刀將新發出的嫩芽割下,用一個新的盆栽培即可。栽培方法同上。
蘆薈殺菌作用
蘆薈酊(Aloetin).是抗菌性很強的物質,能殺滅真菌、霉菌、細菌、病毒等病菌,抑制和消滅病原體的發育繁殖,蘆薈抗菌殺菌的病菌類有:白喉菌、破傷風菌、肺炎菌、乳酸菌、痢疾菌、大腸菌、黑死病菌、霍亂菌以及引發中耳炎、膀胱炎、化膿癥、麻疹、狂犬病、小兒麻痹、流行性腦炎等疾病的病菌。
蘆薈抗炎作用
蘆薈的緩基態酶與血管緊張來聯合可抵抗炎癥。尤其是蘆薈的多糖類可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治愈皮膚炎、慢性腎炎、膀胱炎、支氣管炎等慢性病癥。
蘆薈濕潤美容作用
蘆薈多糖和維生素對人體的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增白作用。尤其是青春少女最煩惱的粉刺,蘆薈對消除粉刺有很好的效果。蘆薈大黃素等屬蒽醌甙物質,這類物質能使頭發柔軟而有光澤、輕松舒爽,且具有去頭屑的作用。因此,蘆薈美容霜、蘆薈護膚霜、蘆薈染發膏等蘆薈化妝品占了歐洲化妝品市場的80%。
蘆薈健胃下泄作用
蘆薈中的蘆薈大黃素甙(aloin)、蘆薈大黃素(emodin)等有效成分起著增進食欲、大腸緩泄作用。服用蘆薈,能強化胃功能,增強體質,體質衰弱而失去食欲的'病危患者,服用蘆薈也能恢復食欲。健康的人,長期服用蘆薈和堅持蘆薈浴,不僅可以防治各種疾病,而且還能改善體質,增強體力,保持精力旺盛。健康人體液呈弱堿性,過度勞累或生活緊張等原因會使體液變成酸性,易感染病毒,常用庫拉索蘆薈會使體液保持堿性,維持健康、不患感冒。
蘆薈強心活血作用
蘆薈中的異檸檬酸鈣等具有強心、促進血液循環、軟化硬化動脈、降低膽固醇含量、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使血液循環暢通,減少膽固醇值,減輕心臟負擔,使血壓保持正常,清除血液中的“毒素”。
蘆薈免疫和再生作用
蘆薈素A、創傷激素和聚糖肽甘露(Ke-2)等具有抗病毒感染,促進傷口愈合復原的作用,有消炎殺菌、吸熱消腫、軟化皮膚、保持細胞活力的功能,凝膠多糖與愈傷酸聯合還具有愈合創傷活性,因此,它是一種治療外傷(出血性外傷、不出血性外傷)不留傷痕的理想藥品。
蘆薈免疫與抗腫瘤作用
龍舌蘭蘆薈中的粘稠物質多糖類(乙酰化葡甘聚糖、甘露聚糖、乙酰化甘露聚糖、aloe mannan、alocutin、alomicin等)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抑制、破壞異常細胞的生長的作用,從而達到抗癌目的。日本蘆薈研究專家添田百枝博士在《關于蘆薈的抗癌性研究》(1966年發表)的論文中指出:蘆薈中aloe mannan、alocutin、alomicin等成分能阻止癌細胞活動。日本蘆薈研究專家鈴木郁南博士《蘆薈素—A之抗腫瘤活動》的論文中提出了動物實驗的卓越療效。蘆薈中的高分子物質——“蘆薈抗原”對于紅血球具有凝聚性質,含有能與細胞膜起反應的物質;蘆薈抗癌素—A具有強烈的生理活性,經動物實驗確認它具有抗癌作用,能提高人體的抗癌免疫能力,增加NK—細胞,殺死生物內異常細胞一癌細胞等功效。用蘆薈治療癌癥的另一種理論是“自身治愈力”蘆薈具有增強人體的自身治愈力,這個事實已被得到證明。
小盆栽蘆薈怎么養
●選盆
花盆的種類很多,但是最適宜栽培蘆薈的是透氣性好的泥盆,所以我們應該選擇泥盆。若選用其他花盆,則應用水浸透,否則上盆后澆水不易把盆滲透,半干半濕的盆壁很容易弄傷新根。
●盆土的配置
盆土應該具備保水、排水、透氣和蓄肥的功能。常用的盆土配方是:腐殖質、河沙、園田壤土,其比例則是2:1:2。
●上盆
上盆的時間一般是在春夏季時進行,室內氣溫一般在15—18℃時較適宜。上盆前要在盆底放一塊碎瓦片,碎瓦片要呀在盆底的透水孔處,保持排水,亦可防止盆土漏出。在上盆時,要先將蘆薈苗方正在盆中央,要盡量讓根系舒展,用土覆蓋好根部后,再慢慢向盆內澆水。
●換盆
盆栽蘆薈一般在1—2年就要換盆一次,一般在每年春天4—5月和秋季9—10月換盆最好。在換盆后,需將其放在半陰處養護一段時間,待完全緩苗后再移到有陽光處進行養護。
●管理
在施肥的時候,肥料可分為有機肥和無機肥兩類。為保證蘆薈的質量,一般不使用無機肥。蘆薈的耐干旱能力很強,有時3—5個月不澆水也不會干枯,但是為了蘆薈可以很好的生長,我們要做到見干見濕,干透澆透,合理澆水。
蘆薈養殖管理的幾個重點:
1、溫度、光照 蘆薈多喜光照,最好放置于室外通風和光照好的地方,但在炎夏要適當遮光,冬季應放在高于5℃向陽的地方即可安全過冬。
2、澆水 蘆薈最怕長期積水,土壤過濕則因根部缺氧而腐爛枯死,平時向葉片噴霧或淋水,保持稍濕即可,待盆土過干時澆水。冬季休眠期更要保持土壤干燥,否則在低溫陰濕的環境下極易爛根爛葉。
3、土肥 蘆薈適應性廣,但栽植土壤以沙質壤土為好,并確保證土壤疏松、肥沃、保水、透氣。一般采用腐葉土和粗砂各半再摻點腐熟的馬糞、糞干,雞鴨糞更好。通常可以不施肥,生長期也可以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淘米水則生長更好,不宜施過濃的肥。種子中國提醒您:伏天不宜施肥,以免爛根。
4、換盆 每2—3年應換盆一次。換盆應在春季4月進行,其他季節也可,但管理不當易枯死。換盆可換大一號的盆,將根外部和上下的土壤去除,同時剔除爛根。盆墊瓦片,上墊2—3厘米爐灰渣、石子、磚塊等作排水層,上墊一層培養土,然后放正植株,周圍填滿新土,輕輕墩實,澆一次透水,以排水孔稍滴水為度。
5、繁殖 常用分根或扦插法繁殖。扦插可于春季3—4月進行,插條選10—25厘米長的壯枝,切口用利刀削平,去掉底部左右兩葉片,放置干燥的地方2—7天,待切口干硬,形成堅硬膜后植于摻有少量培養土的粗砂中。插深2厘米左右,砂土保持稍濕即可,放半陰的環境中,20—30天即可生根,然后可全天見光,但不能強光直射,兩月后重新上盆單獨栽植。 分盆繁殖可于3—4月進行,將過密、帶根植株用利刀與主根切開,另植新盆即可,第一周不必澆水,待傷口結膜后再澆透水。管理同成株。
【蘆薈盆栽怎么養】相關文章:
盆栽蘆薈怎么養08-15
小盆栽蘆薈怎么養08-15
盆栽庫拉索蘆薈怎么養08-15
室內怎么養蘆薈盆栽08-15
蘆薈植物怎么養08-21
吊蘭盆栽怎么養08-17
碧玉盆栽怎么養08-17
文竹盆栽怎么養08-16
盆栽搖錢樹怎么養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