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知識點歸納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都沒少背知識點吧?知識點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數學的知識點除了定義,同樣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知識點歸納,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知識點歸納 篇1
一、生長素
1、生長素的發現(1)達爾文的試驗:
實驗過程:
①單側光照射,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長;
③不透光的錫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豎立生長;
④不透光的錫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
(2)溫特的試驗:
實驗過程:接觸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
未接觸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胚芽鞘不生長
(3)科戈的實驗:分離出該促進植物生長的物質,確定是吲哚乙酸,命名為生長素
3個實驗結論小結:生長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長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對植物向光性的解釋
單側影響了生長素的分布,使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多于向光一側,從而使背光一側的細胞伸長快于向光一側,結果表現為莖彎向光源生長。
3、判定胚芽鞘生長情況的方法
一看有無生長素,沒有不長
二看能否向下運輸,不能不長
三看是否均勻向下運輸
均勻:直立生長
不均勻:彎曲生長(彎向生長素少的一側)
4、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發育中的種子;生長素的運輸方向:橫向運輸:向光側→背光側;極性運輸:形態學上端→形態學下端(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生長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頂端的分生組織、發育中的種子和果實。
5、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調節作用具有兩重性,一般,低濃度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抑制植物生長(濃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適生長素濃度為標準)。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為:根、芽、莖(見右圖)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促進和抑制作用與生長素的濃度、植物器官的種類、細胞的年齡有關。
頂端優勢是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原因是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使近頂端的側芽部位生長素濃度較高,從而抑制了該部位側芽的生長。
6、生長素類似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促進扦插枝條生根[實驗];防止落花落果;促進果實發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頭上噴灑生長素類似物,促進子房發育為果實,形成無子番茄);除草劑(高濃度抑制雜草的生長)
二、其他植物激素
名稱主要作用
赤霉素促進細胞伸長、植株增高,促進果實生長
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
脫落酸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乙烯促進果實成熟
聯系:植物細胞的分化、器官的發生、發育、成熟和衰老,整個植株的生長等,是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結果。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知識點歸納 篇2
一、生長素的發現:
1、胚芽鞘:尖端產生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
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3、瓊脂塊有吸收、運輸生長素的作用;
4、生長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
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長素分布不均勻造成的,單側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因而引起兩側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二、生長素的合成:幼嫩的芽、葉、發育的種子(色氨酸生長素)
運輸:只能從形態學上端到形態學下端,又稱極性運輸;
運輸方式:主動運輸
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的分布在生長素旺盛部位。
三、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長素是不直接參與細胞代謝而是給細胞傳達一種調節代謝的信息;
2、作用:
a、促進細胞的生長;(伸長)
b、促進果實的發育(培養無籽番茄);
c、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
d、防止果實和葉片的脫落;
3、特點具有兩重性:
高濃度促進生長,低濃度抑制生長;既可促進生長也可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長素發揮的作用與濃度、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和器官的種類(根〈芽〈莖)。
四、其他植物激素:
1、惡苗病是由赤霉素引起的,赤霉素的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引起植株增高,促進種子萌發和果實成熟;
2、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脫落酸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衰老脫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葉片);
4、乙烯:促進果實成熟;
5、各種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
6、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輸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7、植物生長調節劑: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
優點: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廣泛,效果穩定等優點,如:2、4-D奈乙酸。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知識點歸納 篇3
第一節植物的激素調節
名詞:
1、向性運動:是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運動。
2、感性運動:由沒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轉變、觸摸等)而引起的局部運動,外界刺激的方向與感性運動的方向無關。
3、激素的特點:
①量微而生理作用顯著;
②其作用緩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體內合成的、從產生部位運到作用部位,并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動物激素:存在動物體內,產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稱為內分泌腺,內分泌腺為無管腺,動物激素是由循環系統,通過體液傳遞至各細胞,并產生生理效應的。
4、胚芽鞘:單子葉植物胚芽外的錐形套狀物。胚芽鞘為胚體的第一片葉,有保護胚芽中更幼小的葉和生長錐的作用。胚芽鞘分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產生生長素和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發生彎曲的部位。
5、瓊脂:能攜帶和傳送生長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長素不能穿過的。
6、生長素的橫向運輸:發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單側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會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發生從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的運輸,從而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側生長素分布多。
7、生長素的豎直向下運輸:生長素從胚芽鞘的尖端豎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運輸。
8、生長素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范圍內促進生長,高濃度范圍內抑制生長。
9、頂端優勢: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由于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地積累在側芽部位,使這里的生長素濃度過高,從而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的緣故。解出方法為:摘掉頂芽。頂端優勢的原理在農業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實例是棉花摘心。
10、無籽番茄(黃瓜、辣椒等):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要想沒有授粉,就必須在花蕾期進行,因番茄的花是兩性花,會自花傳粉,所以還必須去掉雄蕊,來阻止傳粉和受精的發生。無籽番茄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為2N。
語句:1、生長素的發現:
(1)達爾文實驗過程:A單側光照、胚芽鞘向光彎曲;B單側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長也不彎曲;C單側光照尖端罩有錫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長;單側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長。——達爾文對實驗結果的認識:胚芽鞘尖端可能產生了某種物質,能在單側光照條件下影響胚芽鞘的生長。
(2)溫特實驗:A把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B把未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不生長不彎曲。——溫特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了某種物質,并運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長。
(3)郭葛結論:分離出此物質,經鑒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進生長,故取名為“生長素”。
2、生長素的產生、分布和運輸: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長素是在尖端(分生組織)產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運輸,頂芽向側芽運輸),而不能反向進行。在進行極性運輸的同時,生長素還可作一定程度的橫向運輸。
3、生長素的作用:
a、兩重性:對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濃度的生長素促進生長,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生長。濃度的高低是以生長素的最適濃度劃分的,低于最適濃度為“低濃度”,高于最適濃度為“高濃度”。在低濃度范圍內,濃度越高,促進生長的效果越明顯;在高濃度范圍內,濃度越高,對生長的抑制作用越大。
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根、芽、莖最適生長素濃度分別為10-10、10-8、10-4(mol/L)。
4、生長素類似物的應用:
a、在低濃度范圍內: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條,可促進枝條生根成活;促進果實發育;防止落花落果。
b、在高濃度范圍內,可以作為鋤草劑。
5、果實由子房發育而成,發育中需要生長素促進,而生長素來自正在發育著的種子。
6、赤霉素、細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進細胞分裂和組織分化)、脫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組織中,促進果實成熟)。
7、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種激素相互作用來調控的。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植物的激素調節知識點歸納06-23
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的激素調節知識點歸納07-10
植物的激素調節知識點06-23
植物的激素調節12-01
植物的激素調節知識點總結02-18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的知識點精析06-28
植物的激素調節生物知識點總結06-22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必考知識點01-05
高一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的知識點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