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浪淘沙》鑒賞

時間:2024-03-01 17:09:4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浪淘沙》鑒賞

《浪淘沙》鑒賞1

  古詩原文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王只在談笑中。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

  譯文翻譯

  伊尹和呂尚兩位老人,困窘和順利的境遇全都經歷過了。他倆一位是釣魚翁,一位是奴仆。如果兩位英雄遇不到英明的君主,最終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們偶然與成湯和周武王相遇,英明的君主得到了賢臣,猶如云生龍、風隨虎一般,談笑中建起了王業。到現在已幾千年了,誰又能與他們所建立的豐功偉業一爭高下呢?

  注釋解釋

  浪淘沙令,即“浪淘沙”,原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劉禹錫、白居易并作七言絕句體,五代時起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又名“賣花聲”。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凄壯之音!稑氛录访袄颂陨沉睢保搿靶刚{”,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伊呂:指伊尹與呂尚。伊尹名摯,尹是后來所任的官職。他是伊水旁的棄嬰,后居莘(今河南開封)農耕。商湯娶莘氏之女,他作為奴隸陪嫁給商湯。后來,湯王擢用他滅了夏。伊尹成為了商的開國功臣。呂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稱姜子牙。他晚年在渭水河濱垂釣,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輔武王滅商,封侯于齊。衰翁:老人。

  窮通:窮,處境困窘;通,處境順利。

  釣叟:釣魚的老翁,指呂尚。耕傭:指曾為人擁耕的伊尹。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指伊呂二人若不遇湯文二王,也就終老山野,無所作為。

  湯武:湯,商湯王,商朝的創建者。武,周武王姬發,周朝建立者。

  風虎云龍:易經中有“云從龍,風從虎”,此句將云風喻賢臣,龍虎喻賢君,意為明君與賢臣合作有如云從龍、風從虎,建邦興國。

  興王:興國之王,即開創基業的國君。這里指輔佐興王。

  爭:爭論,比較。

  創作背景

  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堯舜,但長期不得重用。直到宋神宗即位,他才有了類似“湯武相逢”的機會,可以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這首詞當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時。

  詩文賞析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歌詠伊尹和呂尚“歷遍窮通”的遭際和名垂千載的功業,以抒發作者獲得宋神宗的知遇,政治上大展宏圖、春風得意的豪邁情懷。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詩人詞客種籠統空泛的詠史作品,而是一個政治家鑒古論今的真實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詞通篇敘史論史,實則以史托今,蘊含作者稱贊明君之情,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處。

  起句“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從窮、通兩個方面落筆,寫伊尹、呂尚前后遭際的變化。伊尹,原名摯;尹,是他后來所擔任的官職。傳說他是伊水旁的一個棄嬰,以“伊為氏,曾傭耕于莘(《孟子。萬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拜罚艊,其地今河南開封附近(,商湯娶有莘氏之女,他作為陪嫁而隨著歸屬于商,后來得到湯王的重用,才有了作為。呂尚,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傳說他直到晚年還是因頓不堪,只得垂釣于渭水之濱,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獵,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輔文王,繼佐武王,終于成就了滅商興周之大業。伊、呂二人的經歷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都是先窮而后通,度過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負的機會的,所以說他們”歷遍窮通“;呂尚顯達的時候,年歲已老了,所以稱作”衰翁“。封建時代的士人由窮到通,總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僥幸成分,也就是說,能夠由窮到通的畢竟是少數,此并言”伊呂兩衰翁“,伊尹佐湯時年老下否,書無明文,此是連類而及。值得思考的問題是:”若使當時身不遇!白髡哳H有自許之意。”若使“即假如。當伊、呂為耕傭、釣叟之時,假如不遇商湯、周文,則英雄終將老死巖壑。伊、呂是值得慶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運卻是大可惋惜的,因為那些人沒有被發現、被賞識、被任用機會,他們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沒了的英雄。

  下片,“湯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經點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夠遇合,那就會出現“風虎云龍”的.局面。《易。乾。文言》:“云從龍,風從虎,對人作而萬物睹!币馑际钦f,云跟隨著龍出現,風跟隨著虎出出,人世間如果出現了圣明的君主,那末,談笑之間就輕而易舉地完成了興王道、建國家的大事業。伊、呂有真實的本領,果然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來,這樣,才真正稱得起是人才。因這這是問題的實質之所,所以“興王”一句全詞中是很有分量的。結尾,也是對這一句的引申,說伊、呂不僅功蓋當世,至今超越千載,也沒有人能夠與之匹敵。歌頌伊、呂的不朽功業的背后,伊、呂的遭適明主和建立功業對于王安石來說,無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從中受到了鼓舞,增強了推行變法的決心和勇氣。

《浪淘沙》鑒賞2

  【作品介紹】

  李萊老的這首《浪淘沙》,從內容上看,其上半闋顯然受了溫庭筠婉約詞的影響。下半闋則比較直露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思。讀來深有言外之致的感覺。

  【原文】

  浪淘沙

  寶押繡簾斜,鶯燕誰家。銀箏初試合琵琶。柳色春羅裁袖小,雙戴桃花。

  芳草滿天涯。流水韶華。晚風楊柳綠交加。閑倚闌干無藉在,數盡歸鴉。

  【賞析】

  李萊老的這首《浪淘沙》,從內容上看,其上半闋顯然受了溫庭筠婉約詞的影響。下半闋則比較直露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思。讀來深有言外之致的感覺。與內容表達的含蓄深邃相一致,這闋詞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大多不用正面涂抹。詞中人物的特點,主要有兩個:一是多情,一是善良美麗。集中反映主人公多情的詞句,除了“雙戴桃花”和“數盡歸鴉”之外,還可以挑出“銀箏初試合琵琶”、“流水韶華”、“閑倚闌干無藉在”等。不過,要從這些詞句中確切看出主人公的豐富感情來,那還是要下一番品味的功夫的。比如,之所以說“銀箏初試合琵琶”與感情有關,就是因為在這種境況下弄箏鼓琴,實際上是用樂曲寄托她不盡的哀思。至于女主人公的心靈與容貌,詞中表現得更為深邃。只有在對下列各句的仔細揣摸中,才有可能真正接近作者的用心!傲毫_裁袖小,雙戴桃花”寫打扮,服飾與梳妝這樣入時,自然是與人的嬌美靈秀分不開的!般y箏初試合琵琶”一句透露了詞中人物對藝術的精通,要是沒有秀美聰慧的心靈,這一點是萬萬辦不到的。此外,主人公看見天涯芳草,便有感于“流水韶華”,從而面對晚風楊柳,又有“閑倚闌干無藉在”(即無聊賴)的凄楚,都些都說明她是一個通靈俊秀的美貌女子。

  在情調的安排上,這首詞前半闋近乎秾艷,后半闋則較為淡遠,這都是由主題的表達所決定的`。在上半闋中,詞用“寶押”(押,鎮簾之物)、“繡簾”描寫豪華的居處,用“鶯燕誰家”寫優雅的環境,用“銀箏初試合琵琶”寫高雅的精神生活,用“柳色春羅裁袖小,雙戴桃花”寫精心的妝梳打扮。這樣,越是把主人公的生活描寫得榮耀富貴,便越突出了她心靈的唯一缺憾——愛人久旅不歸。因此,她戴花必“雙”,裁春衫一定要適時,這又都是她盼歸心理的反映。而求侶覓雙的鶯燕卻更叫她空添惆悵,那么“銀箏”“琵琶”上的曲子,當然在訴說她的苦悶心思了。到了下半闋,作者有意改變了字面的色彩。在這里,“芳草天涯”是凄迷孤獨的,“晚風楊柳綠交加”是淡寞晦暗的,“歸鴉”是寂寞的,而“流水韶華”的感嘆,“閑倚闌干”的情態,“數盡歸鴉”的行為,又都是十分荒涼悲苦的。如果說,上半闋的艷麗是對主人公情緒的反襯的話,那么下半闋的暗淡,就正是主人公心理的真實寫照了。

  【作者介紹】

  李萊老,生卒年不詳。字周隱,號秋崖。周密《浩然齋雅談》卷下:“李秋崖萊老,與其兄篔房競爽,號龜溪二隱。”《彊村叢書》本《龜溪二隱詞》輯萊老詞十七首。

《浪淘沙》鑒賞3

  《浪淘沙·五嶺麥秋殘》

  宋朝:歐陽修

  五嶺麥秋殘,荔子初丹。絳紗囊里水晶丸?上旖躺庍h,不近長安。

  往事憶開元,妃子偏憐。一從魂散馬嵬關,只有紅塵無驛使,滿眼驪山。

  《浪淘沙·五嶺麥秋殘》翻譯/譯文

  《浪淘沙·五嶺麥秋殘》譯文

  五嶺地區麥收盡,荔枝初熟穿丹衣。絳紫紗皺里,裝一水晶丸?上,老天讓它生的遠,不靠近長安。

  回憶天寶時往事,貴妃特別愛荔枝。一旦香消馬崽驛,依舊紅塵新豐道,不見驛使送荔枝,滿眼所見,郁郁蔥蔥一驪山。

  《浪淘沙·五嶺麥秋殘》注釋

 、傥鍘X句:五嶺,位于湖南與廣州交界處的大余嶺、越城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麥秋,指麥子收獲的季節,農歷四月。《禮記·月令》:“孟夏麥秋至。”陳浩注曰:“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于時雖夏,于賣則秋,故云秋麥。”秋,此處指谷物成熟。

 、诘ぃ鹤兗t。

  ③絳紗二句:絳(jiàng)紗,紅紗,此指荔枝紅色外殼。水晶丸,指荔枝果肉瑩白如水晶。

 、荛_元:唐明皇李隆基所用年號。

 、蒎樱禾泼骰实膼坼鷹钣癍h。

 、藁晟ⅠR嵬關:唐明皇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造反,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唐明皇奔蜀,行至馬嵬(wéi),軍隊不行,逼唐明皇刺死楊貴妃。馬嵬關:即馬嵬坡,在今陜西興平西。

  ⑦只有句:化用杜牧《華清宮》詩意:“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意為楊貴妃死后,再也不見驛使快馬送荔枝。

 、囿P山:在陜西臨潼,唐時為避暑勝地,唐明皇于此地造華清池,常與楊貴妃休憩于此。

  《浪淘沙·五嶺麥秋殘》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詠史詞,作者詞中從楊貴妃喜食鮮荔枝,玄宗命人從嶺南、西蜀馳驛進獻一事發抒感慨,歌詠唐天寶年間玄宗荒淫、楊妃專寵的史事,給世人以深刻的戒鑒和啟迪。

  本篇集中筆墨,單就楊妃喜食鮮荔枝,玄宗命人從嶺南、西蜀馳驛進獻一事發抒感慨。開頭三句從五嶺荔枝成熟寫起。首句點明產地產時,次句點明荔枝成熟,第三句描繪荔枝的外形內質,次第井然。荔枝成熟時,果皮呈紫絳色,多皺,果肉呈半透明凝脂狀,這里用“絳紗囊里水晶丸”來比況,不但形象逼真,而且能引發人們對它的色、形、味的聯想而有滿口生津之感。

  接下來兩句,承首句“五嶺”,專從產地之遙遠托諷致慨。“可惜天教生處遠,不近長安。”似故意模擬玄宗惋惜遺憾的心理與口吻,又似作者意味深長的諷刺,筆意非常靈動巧妙。從玄宗方面說,是惋惜荔枝生長遠離長安的嶺南,不能頃刻間得到,以供楊妃之需;從作者方面說,則又隱然含有天不從人愿,偏與玄宗、楊妃作對的揶揄嘲諷,而言外又自含對玄宗專寵楊妃、為她羅致一切珍奇的行為的批判。

  過片“往事憶開元”句一筆兜轉,點醒上片。說“開元”而不說“天寶”,純粹出于音律上的考慮!板悠珣z”及以下“驛使”本《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边@里的“偏”與上片的“天教”正形成意味深長的對照。

  結尾三句“一從魂散馬嵬關,只有紅塵無驛使,滿眼驪山”。“魂散馬嵬關”,指玄宗奔蜀途中,隨行護衛將士要求殺死楊妃,玄宗不得已命高力士將其縊死于馬嵬驛事。“紅塵”用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意。驛使,指馳送荔枝的驛站官差。這三句既巧妙地補敘了當年馳驛傳送荔枝的勞民之舉,交待了楊妃縊死馬嵬的悲劇結局,而且收歸現境,抒發了當前所見所感:熱鬧的新豐道上,被過往行人車馬揚起的.紅塵依然如故,但馳送荔枝的驛使卻再也見不到了。詞人對淫侈享樂、亂政誤國的歷史教訓并不直接說出,只用“有”、“無”的開合相應與“滿眼驪山”的景象隱隱透露,顯得特別雋永耐味。

  《浪淘沙·五嶺麥秋殘》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浪淘沙》鑒賞4

  浪淘沙·云藏鵝湖山

  章謙亨

  臺上憑欄干,猶怯春寒。

  被誰偷了最高山?

  將謂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間。

  卻是曉云閑,特地遮攔。

  與天一樣白漫漫。

  喜得東風收卷盡,依舊追還。

  章謙享詞作鑒賞

  鵝湖山在今江西省鉛山縣境內。作者于紹定(12281233)初年曾在此任縣令。這闕詞大約寫于此時。

  辛稼軒閑居期思村時作有《玉樓春》詞戲賦云山云: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時相對兩三峰,走遍溪頭無覓處。西風瞥起云橫度,忽見東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舊住。章謙亨在鉛山曾訪問過稼軒期思故居。這首詞在構思上當受稼軒影響,當然也有他自己新的東西,對照讀之,當各知其妙。

《浪淘沙》鑒賞5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宋代:王安石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王只在談笑中。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譯文

  伊尹和呂尚兩位老人,困窘和順利的境遇全都經歷過了。他倆一位是釣魚翁,一位是傭工。如果兩位英雄遇沒有遇到英明的君主,最終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們與成湯和周武王偶然相遇,明君與賢臣合作有如云從龍、風從虎,在談笑之間就輕而易舉地完成了興王道、建國家的大事業。到現幾千年后的今天,沒有誰能與他們一爭高下!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注釋

  浪淘沙令,即“浪淘沙”,原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劉禹錫、白居易并作七言絕句體,五代時起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又名“賣花聲”。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凄壯之音!稑氛录访袄颂陨沉睢,入“歇指調”,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伊呂:指伊尹與呂尚。伊尹名摯,尹是后來所任的官職。他是伊水旁的棄嬰,后居莘(今河南開封)農耕。商湯娶莘氏之女,他作為奴隸陪嫁給商湯。后來,湯王擢用他滅了夏。伊尹成為了商的開國功臣。呂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稱姜子牙。他晚年在渭水河濱垂釣,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輔武王滅商,封侯于齊。衰翁:老人。

  窮通:窮,處境困窘;通,處境順利。

  釣叟:釣魚的老翁,指呂尚。耕傭:指曾為人擁耕的伊尹。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指伊呂二人若不遇湯文二王,也就終老山野,無所作為。

  湯武:湯,商湯王,商朝的創建者。武,周武王姬發,周朝建立者。

  風虎云龍:易經中有“云從龍,風從虎”,此句將云風喻賢臣,龍虎喻賢君,意為明君與賢臣合作有如云從龍、風從虎,建邦興國。

  興王:興國之王,即開創基業的國君。這里指輔佐興王。

  爭:爭論,比較。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賞析

  此詞歌詠伊尹和呂尚“歷遍窮通”的`人生遭際和名垂千載的豐功偉業,并嘆息君臣相遇之難,以抒發作者獲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圖、春風得意的豪邁情懷。全詞通篇敘史論史,實則以史托今,蘊含作者稱贊明君之情,布局巧妙,令人回味無窮。

  起句“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從窮、通兩個方面落筆,寫伊尹、呂尚前后遭際的變化。伊尹,原名摯;尹,是他后來所擔任的官職。傳說他是伊水旁的一個棄嬰,以“伊為氏,曾傭耕于莘(《孟子·萬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陛,古國名,其地在今河南開封附近),商湯娶有莘氏之女,他作為陪嫁而隨著歸屬于商,后來得到湯王的重用,才有了作為。呂尚,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傳說他直到晚年還是因頓不堪,只得垂釣于渭水之濱,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獵,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輔文王,繼佐武王,終于成就了滅商興周之大業。伊、呂二人的經歷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都是先窮而后通,度過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負的機會的,所以說他們“歷遍窮通”;呂尚顯達的時候,年歲已老了,所以稱作“衰翁”。

  封建時代的士人由窮到通,總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僥幸成分,也就是說,能夠由窮到通的畢竟是少數,此并言“伊呂兩衰翁”,伊尹佐湯時年老下否,書無明文,此是連類而及。值得思考的問題是:“若使當時身不遇”。作者頗有自許之意。“若使”即假如。當伊、呂為耕傭、釣叟之時,假如不遇商湯、周文,則英雄終將老死巖壑。伊、呂是值得慶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運卻是大可惋惜的,因為那些人沒有被發現、被賞識、被任用機會,他們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沒了的英雄。

  下片,“湯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經點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夠遇合,那就會出現“風虎云龍”的局面!兑住での难浴罚骸霸茝凝,風從虎,對人作而萬物睹!币馑际钦f,云跟隨著龍出現,風跟隨著虎出現,人世間如果出現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在談笑之間就輕而易舉地完成了興王道、建國家的大事業。伊、呂有真實的本領,果然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來,這樣,才真正稱得起是人才。因這這是問題的實質之所在,所以“興王”一句在全詞中是很有分量的。

  結尾,也是對這一句的引申,說伊、呂不僅功蓋當世,至今超越千載,也沒有人能夠與之匹敵。在歌頌伊、呂的不朽功業的背后,伊、呂的遭適明主和建立功業對于王安石來說,無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從中受到了鼓舞,增強了推行變法的決心和勇氣。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堯舜,但長期不得重用。直到宋神宗即位,他才有了類似“湯武相逢”的機會,可以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這首詞當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時。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作者介紹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浪淘沙》鑒賞6

  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息。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負佳人、幾許盟言,便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愁極,再三追思,洞庭深處,幾度飲散歌闌,香暖鴛鴦被。豈暫時疏散,費伊心力。殢云尤雨,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恰到如今,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知何時、卻擁秦云態?愿低幃昵枕,輕輕細說與,江鄉夜夜,數寒更思憶。

  【作者】:

  柳永(987?-1053?)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出身官宦之家,為人放蕩不羈,留連于秦樓楚館,終生潦倒。曾官至屯田員外郎,故又稱柳屯田。創作慢詞獨多,對宋代慢詞的發展頗有影響。擅長白描手法,鋪敘刻劃,情景交融,以俚語入詞,多吸收生活中的語言。其詞當時廣為流傳,影響頗大,在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樂章集》。

  【注釋】:

  嗟因循:感嘆自己意氣消沉,不振作。陡頓:突然之意。殢云尤雨:言貪戀男女歡情。秦云:秦樓云雨。

  【賞析】:

  這首柳永創制的慢詞長篇共分三片。第一片寫主人公“夢覺”、“酒醒”、時的“憂戚”;第二片追憶往昔“有成般千種,相憐相惜”;第三片寫“如今”的'相思,并設想將來相會時如何訴說現在的苦戀之情。由于詞的容量擴大,主人公錯綜復雜的心路歷程才能得到充公的刻畫,這又一次說明柳永慢詞的巨大表現力。

《浪淘沙》鑒賞7

  浪淘沙 九日會飲分得雁字①

  趙 鼎②

  霜露日凄涼。北雁南翔。驚風吹起不成行。吊影蒼波何限恨,日暮天長。

  為爾惜流光。還是重陽。故人何處艤③危檣。寄我相思千點淚,直過瀟湘。

  [注] ①九日會飲分得雁字:指在重陽節宴飲時寫詩分到了“雁”的題目。 ②趙鼎(1085-1147):字元鎮,南宋中興賢相。這首詞是作者南渡后所作。 ③艤:停船靠岸。

  8.作者在上闋中是怎樣描寫“雁”的?請簡要賞析。(6分)

  9.詞的下闋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5分)

  8.【技巧鑒賞】(6分)

  (1)直接描寫動作和神態,寫了大雁的“南翔”“不成行”“吊影蒼波”的動作、形態,形象而有韻味;(2)烘托手法,用“霜露”“驚風”“日暮天長”等烘托大雁的'孤寂、凄涼、零落;(3)擬人修辭,說雁“何限恨”,把雁人格化,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效果。

  [6分。一點3分,答出兩點即可。給滿6分為止。意思對即可。]

  9.【主旨把握】(5 分)

  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對親友團聚的思念,對國家殘破的痛惜。光陰逝去,佳節又至,故人不知在何處漂泊,請大雁給瓢泊在瀟湘的故人們帶去我無盡的思念。

  [5分。分析2分,情感 3分。意思對即可。]

《浪淘沙》鑒賞8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譯文

  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即使身蓋羅織的錦被也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愉。

  不該獨自一人登樓憑欄遠望,引起對故國的無盡思念和感慨。離開容易再見故土就難了。過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注釋

  此詞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減者),平韻,此調又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浪淘沙漫》,是別格。

  潺潺:形容雨聲。

  闌珊:衰殘。一作“將闌”。

  羅衾(音qīn):綢被子。

  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音shǎng):一會兒,片刻。一作“餉”(音xiǎng)

  貪歡:指貪戀夢境中的歡樂。

  憑欄:靠著欄桿。

  江山:指南唐河山。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賞析

  此詞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凄苦的哀歌。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蹦捍簳r分,五更夢回,薄薄的羅衾擋不住晨寒的侵襲。簾外,是潺潺不斷的雨,灑掃著寂寞零落的殘春。囚居之人,獨自流年,已是無言的況味;落花時節,風雨飄零;這種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夢里”兩句,回過來追憶夢中情事,睡夢里好象忘記自己身為俘虜,似乎還在故國華美的宮殿里,貪戀著片刻的歡娛,可是夢醒以后,“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卻加倍地感到痛苦。

  過片三句自為呼應。說“獨自莫憑欄”,是因為“憑欄”而不見“無限江山”,又將引起“無限傷感”!皠e時容易見時難”,是當時常用的語言!额伿霞矣枴わL操》有“別易會難”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說“別日何易會日難”。然而作者所說的“別”,并不僅僅指親友之間,而主要是與故國“無限江山”分別;至于“見時難”,即指亡國以后,不可能見到故土的'悲哀之感,這也就是他不敢憑欄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詞中,他說:“憑欄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毖矍熬G竹眉月,還一似當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復見,“憑欄”只能引起內心無限痛楚,這和“獨自莫憑欄”意思相仿。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所有春天都會謝幕,有的人聚散隨緣,不悲不喜;有的人心境黯淡,落寞惆悵。人世間,沒有幾人能夠真正做到得失隨緣,心無增減。春花凋落,秋月無言,總有人凄凄慘慘。其實,人們所感傷的,還是匆匆來去的人生。春天去了還會再來;年華卻是去而無聲,永不回來。至于李煜,他心中的滋味更是難言。水流花謝,兩處無情,自然會讓他悲涼;江山如畫,只是曾經,更讓他極度痛苦。水流花落,春去人逝,這不僅是此詞的結束,也幾乎是他生命的結束。

  這首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詞反映了他亡國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嘈那椋_實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訴說內心的極度痛苦,具有撼動讀者心靈的驚人藝術魅力。此詞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創作背景

  此詞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寫。此詞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凄苦的哀歌。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作者介紹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生于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后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后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后世詞壇影響深遠。

《浪淘沙》鑒賞9

  浪淘沙漫 柳永

  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息。

  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負佳人、幾許盟言,更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

  愁極。再三追思,洞房深處,幾度飲散歌闋。

  香暖鴛鴦被,豈暫時疏散,費伊心力。

  殢雨尤云,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

  恰到如今、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

  知何時、卻擁秦云態,愿低幃昵枕,輕輕細說與,江鄉夜夜,數寒更思憶。

  鑒賞:

  這首詞,衍之為一百三十五字之長篇巨制,共三片。第一片寫主人公夜半酒醒時的憂戚情思;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憐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寫眼下的相思情景。體制擴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狀態及情思活動過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現。這是柳永創制慢詞的.一個范例。

《浪淘沙》鑒賞10

  原文

  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井桐一葉做秋聲。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古零?

  夢斷古臺城,月淡潮平。便須攜酒訪新亭。不見當時王謝宅,煙草青青。

  譯文

  疏雨過后,天空明凈如洗,枕席生涼,肅殺秋風吹動梧桐葉,聲似報秋,自己千里古零,亦如同這風中桐葉。

  一夢醒來,古臺城上,月色已逐漸暗淡,江潮漲得水與岸平。惟愿再追尋昔日新亭的慷慨之聲,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見,惟見煙草青青。

  注釋

  枕。╠iàn):枕頭和竹席。

  客身:流落之身。南唐李煜《浪淘沙》詞:“夢里不知身是客!

  臺城:東晉臺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

  便須:即便。

  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南。

  王謝宅:指東晉王、謝士族的宅邸。

  煙草:被煙嵐籠罩著的草色。

  創作背景

  元十六年(1279年),鄧剡在厓山被俘虜,并與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經建康時,鄧剡作了此詞。

  賞析

  這首詞寓含有懷古感今的濃濃深情,語言極為明快,堪稱鄧剡現存的詞中的.一篇佳作。

  詞的上片,“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井桐一葉做秋聲”。暑退寒來之節氣替代,說出盛極而衰的人生哲理。宋室覆亡,故國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懶!笆栌晗刺烨濉,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內枕席生涼,是實寫秋天到來天氣生涼,氣候更替,室外井桐落葉,既是報秋,又勾起詞人對自己身世的感嘆。給全詞的氣氛作了烘托,深含懷古的幽幽情感!罢l念客身輕似葉,千里古零?”葉隨風古,說明個人命運的不可把握,也表明作者對邦國淪亡悲哀之情!扒Ю铩笔歉爬ㄔ趶V東被俘到建康的旅程。

  詞的下片,“夢斷古臺城。月淡潮平!睙o限哀思難以排解。鄧剡把它帶到夢鄉,醒來卻發覺古臺城上夢凄涼。詞人的心境本來就很哀傷,但醒來見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里更加凄愴。夢醒之后,只能去“便須攜酒訪新亭”。王導在當年的新亭會上,還主張“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詞人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虜,宋王朝已徹底亡矣。“不見當時王謝宅,煙草青青!编囏邔κ朗聼o常、朝代興亡的感慨,因為真實的遭遇而顯得格外深沉,結句移情入景,寓激于婉,凄苦的亡國之音,裊裊不絕。

  作者簡介

  鄧剡(1232-1303),字光薦,又字中甫,號中齋。廬陵人(今江西省吉安縣永陽鎮鄧家村)。南宋末年愛國詩人、詞作家,第一個為文天祥作傳的人。他與文天祥、劉辰翁是白鷺洲書院的同學。

《浪淘沙》鑒賞11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

  宋代:李清照

  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畫樓重上與誰同?記得玉釵斜撥火,寶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潤煙濃。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征鴻。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譯文

  五更時分一陣涼風從簾外吹進,把我從夢中驚醒過來。想要重新登上畫樓卻不知道能與誰同行?記得當年無聊的用玉釵撥弄香火,如今寶篆香已經燃燒殆盡。

  回首看向窗外的紫金山峰,水汽騰騰煙霧繚繞?粗唤核驏|流去,人還在半醒半醉中。羅襦襟前還留著國破夫亡的的淚水,撫去這些把它們交付給遠飛的大雁。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注釋

  《浪淘沙》:唐教坊曲,又稱作《浪淘沙令》,五代時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又名《賣花聲》。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凄壯之音。

  畫樓:華麗的樓閣。

  撥火:因為篆香燃過后成香灰,必須撥除香灰避免斷了火路。

  寶篆(zhuàn):即篆香,一種香屑縈回象篆文一樣的香。黃庭堅《畫堂春》:“寶篆煙消龍鳳,畫屏云鎖瀟湘!

  紫金峰:即鐘山,在今南京中山門外。

  雨潤煙濃:是指水蒸汽騰騰,霧氣濃郁。

  羅襟:意指羅襦的前襟。

  彈:揮灑。征鴻:即大雁。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賞析

  這詞寫得極其凄惋,感傷成分濃厚,可是讀后并不感到消沉頹喪,反而被其流注于字里行間的真情實感所打動,引起共鳴,寄予同情。一方面,與專主情致的悼亡之作有關。這類作品,因受題材—家,嵓,寫法—今昔相比的制約,類多追思往事,敘寫夢境,或表哀思,或訴衷腸,字字句句,無不從肺腑中出,以是感情真摯深厚,語調委婉低回,故爾極饒情致,扣人心弦。

  “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卑l端兩句,看似平淡,實最沉痛!按祲魺o蹤,”有兩種含義:一是說正在做著好夢。夢中相見,互訴衷腸,兩情縫蜷,分外親昵。孰料五更時分一陣凄風突然襲來,把好夢吹散,致使夢中情事,似有似無,‘若隱若現,依稀恍惚,了無蹤影。一是說在漫漫長夜中,二更、三更、四更都悄悄地過去了,直到五更天將亮時,凄風透過簾幕吹進室內,一股寒氣直撲過來,人被攪擾驚醒,整整一夜,壓根兒沒有進入夢境。

  醒來之后,只覺形單影雋,枕冷襲寒,空蕩蕩一無所有。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正如小晏所說:“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阮郎歸》)所以如此,乃緣“簾外五更風”在作怪。“五更風”最會捉弄人,秦少游就曾被它捉弄過!度鐗袅睢吩疲骸肮吗^悄無人,夢斷月堤歸路。無緒,無緒,簾外五更風雨!毙e輕分,秦七尚感了無意緒,那死生異路,幽明永隔,除夢里有時相見,別無他法,然而“和夢也,新來不做。”則詞人凄苦之情,又該怎樣。這兩句,實是一種不勝惋惜而又無限憎恨極其沉痛的呼喚。此中情意,在下面幾句中,表達得更為深刻。

  詞人醒后,抬眼望,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畫樓”打入腦際的,便是“重上”。因為在封建時代,妝樓與閨閣,是貴婦人主要活動場所。諸如登樓遠眺,憑欄共語,飲酒賦詩,挑燈研讀,都是在這個狹小的天地里。而這些閨帷韻事,唱隨之樂,如今一去不復返了。所以一提及“畫樓”,不期然而然的會發出“與誰同”的感慨!芭c誰同”這一問,既說明詞人正處于載獨無依的境況中,同時還傾吐了重上時必是孤單單地無人相伴。個中滋味,與另詞《御街行》“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所表達的情懷相一致。同樣問得深沉,悲切,任何人讀了,也會為之一掬同情之淚。

  “記得玉釵斜撥火”二句,很明顯是從“畫樓”而憶及的閨中韻事之一。人的常情,越是在孤寂與痛苦之中,人們越是會常常憶起過去印象最深、極饒情趣的瑣事,希望從飽含幸福與辛酸的.回憶中,得到一點安慰。如前所述,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在金兵入侵前,朝夕相處,研究學問,日以繼夜,樂此不疲!坝疋O斜撥火”這節的描寫,正是對那時美好生活的追憶!靶睋芑稹边@一動作看閨帷中溫卑的意趣,把人物形象活畫了出來,使讀者仿佛看到詞人正手執玉釵,輕輕地撥弄著篆香上的灰燼。連她那興致勃勃、心情歡快的神情和心靈手巧、嫻熟利落的舉止,都能體察得出。對當事人來說,這印象實在太深了,時刻不忘,恍如昨事。“記得”二字就表達了這種情意。而人們也能想象到:他們夫婦倆當年點著篆香,相對而坐,望著升起的煙柱,嗅著散發的芳香,冥思遐想,意會神謀,安定閑適,怡然自得的歡樂情景!叭鹉X香消魂夢斷,”那一切的一切都象燃著的“寶篆”一樣煙消香散,如同被吹散的夢一樣,無影無蹤,莫可追尋了。“寶篆成空,”份量極重,決不是小別輕分時“香冷金貌”、“瑞腦香消”所能比擬,簡直可以說“萬事皆空!

  過片“回首紫金峰”句,上承“畫樓重上”而來。“回首”一句,自是載獨無依,東西漂泊。歡樂也好,悲傷也好,都在詞人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每一思及,總想從這里找回什么,以慰愁懷,然而眼前所見,卻是“雨潤煙濃”水氣云騰,煙霧彌俊,籠翠峰巒,擋住視野,看不到中原大好河山和可愛的故鄉,那親人“千里孤墳”上已拱的墓木就更不用說了!谑潜瘡闹衼,愁思起伏,恰如紫金峰前大江洶涌,滾滾東流,不可遏止。

  “一江春浪醉醒中,”所蘊蓄的愁思,.不僅有己身孤苦伶仃之痛,更多的是國家危難局勢飄搖之悲。這險惡的現實和不幸的遭遇,好似一場醒猶未醒的惡夢,噬嚙著詩人破碎的心靈。頓使她陷于如醉如癡、迷離恍惚的狀態中。此七字蘊義最富,極為含蓄,是全詞的警句。陳廷焯說:“情詞凄絕,多少血淚,”

  “回首紫金峰,”故鄉邀遠,往事如煙,詞人不禁清然淚下。

  “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征鴻,這句措辭有力,悲中帶憤!傲舻谩币辉~,與上文“記得”“回首”一氣貫通,使全詞結構更加顯得縝密!扒叭諟I”是指國破、夫亡、家散等不幸所積累拋下的痛苦之淚。故鄉遠隔,親人永別,千言萬語,向誰訴說,她只得把滿腔悲痛與憤慨所凝成的血淚,從濕透了的羅襟上擰了下來,對著征鴻用力彈去。

  “彈與征鴻”,化用鴻雁傳書事,可與朱希真“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相見歡》)同樣設想新奇。但就悼亡而言,則以借用嵇康“目送歸鴻手揮五弦”(《贈兄秀才入軍》)句意,較為貼切。意思是說望著天際的歸鴻,“倚樓無語理瑤琴,”通過琴聲訴說凄苦情懷,寄托哀思,柳永所謂“無侈恨一,相思意,盡分付征鴻”(《雪梅香》)、賀鑄“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鄉目送歸鴻”(《六州歌頭》),所有詞均如此都是這樣。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作品爭議

  此詞最早見于《草堂詩余》,作者署名無名氏。

  后代的著作《續草堂詩余》、《古今詞統》、《古今詩余醉》、《記紅集》、《古今詞選》皆題作“閨情”。 《續草堂詩余》卷上、《古今詞統》卷七、《古今詩余醉》卷十、《見山亭古今詞選》卷中、《記紅集》卷一、《古今詞選》卷二、《詞匯》卷二、《自怡軒詞選》卷一作者都記為歐陽修詞。

  其中《林下詞選》云:“一本誤刻六一居士! 指出此詞被眾多古書誤題成歐陽修作。

  近代學者趙萬里輯《漱玉詞》云:“案《花草粹編》卷五引此闋,不注撰人。《詞林萬選》注‘一作六一居士!瘷z《醉翁琴趣》無之,未知升庵何據?” 指出此首詞既非李清照所作,亦非歐陽修所作。而且楊慎《詞林萬選》誤題撰人姓名之詞極多,一般不足為據,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詞林萬選提要》疑其書為后人所偽托。此書所注:“一作某某。”不似楊慎原注,殆為毛晉刻《詞苑英華》時所加。

  由此可見此詞在宋代不知作者為何人,而明代之前又被眾多文人誤記作歐陽修所著,只是在近代被眾多考證不嚴謹的著作記為李清照作品,卻無任何根據。所以近代對宋詞及李清照研究頗深的學者,如王學初的《李清照集校注》、楊合林的《李清照集》等都把此詞劃為李清照存疑作品。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浪淘沙》鑒賞12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唐代: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譯文及注釋

  譯文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注釋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萬里沙:黃河在流經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

  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動。

  自天涯:來自天邊。牽?椗恒y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牽牛:即傳說中的牛郎!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創作背景

  永貞元年,劉禹錫被貶連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貶朗州司馬。一度奉詔后還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觀》觸怒當朝權貴而被貶連州刺史,后歷任和州刺史。他沒有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世事的變遷。這首詩正是表達了他的這種情感,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人物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賞析

  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無華的美。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見唐·劉禹錫《浪淘沙》。淘:用水沖洗。簸:搖動。自:來自。這兩句大意是:九曲黃河之中有無數的抄礫,它們隨同黃河流經萬里,經受了浪濤的沖洗和狂風的`簸蕩,從天涯一直來到這里。詩人歌詠九曲黃河中的萬里黃沙,贊揚它們沖風破浪,一往無前的頑強性格。我們引用時可取其象征意義,歌頌與它們有著共同特點的事物或人們。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辈捎昧藦堯q為武帝尋找河源和牛郎織女相隔銀河的典故,馳騁想象,表示要迎著狂風巨浪,頂著萬里黃沙,逆流而上,直到牽牛織女家,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

  這首詩通俗易懂,常見諸兒童讀物。劉禹錫寫詩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織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稱,和高高在上、距己遙遠的朝中之位相似。劉禹錫本在高處任職,由于讒言遭到貶謫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詩人為蒼生造福的社會理想永不改變。劉禹錫渴望回到能夠發揮自己才能的職位,有一番作為,縱然是惡浪頻襲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見,詩人百折不撓、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多么讓人欣羨!這首詩用夸張等寫作手法抒發了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氣勢大起大落,給人一種磅礴壯闊的雄渾之美,一不留神就會落后于詩人的思路。

《浪淘沙》鑒賞13

  《浪淘沙·燈火雨中船》

  宋代:吳文英

  燈火雨中船?退季d綿。離亭春草又秋煙。似與輕鷗盟未了,來去年年。

  往事一潸然。莫過西園。凌波香斷綠苔錢。燕子不知春事改,時立秋千。

  《浪淘沙·燈火雨中船》譯文

  雨中燈火明滅的小船里,因客居他鄉而愁思綿綿。船外春草掩映的離亭,由于雨絲的籠罩,仿佛是處在了一重秋煙里。天空中的鷗鷺似乎是與主人公訂下山盟海誓的故人,年年總能相遇。

  回想往事不禁淚流滿面,不要再經過西園。當年佳人微步西園,香塵縷縷,如今一去不返,香塵三斷,地上長滿綠苔。燕子不知道春事已改,不時佇立在秋千。

  《浪淘沙·燈火雨中船》注釋

  浪淘沙:原為唐教坊曲。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減者),平韻,此調又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浪淘沙漫》,是別格。

  綿綿:連綿不斷的樣子。

  離亭:道旁供人歇息的亭子。

  鷗盟:與鷗為盟,指隱居江湖。

  潸(shān)然:流淚的樣子。

  凌(líng)波:喻美人步履的飄逸。

  香斷:指所戀亡故。

  綠苔(tái)錢:即青苔。

  《浪淘沙·燈火雨中船》創作背景

  此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這首詞是吳文英為悼念杭州亡妾而作的,吳文英漂泊中重到臨安(今杭州),尋訪故園舊居,追憶當年的情人。

  《浪淘沙·燈火雨中船》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客思”。

  詞人善于以景寫情,將情語與景語相勾連!盁艋鹩曛写币痪湎葞нM詞人身處的獨特環境中:雨中燈火明滅的小船里,坐著因客居他鄉而思緒萬千的主人公;船外岸上,那春草掩映著的離亭,由于雨絲的籠罩,仿佛是處在了一重秋煙里。天空中飛著的輕盈展翅的鷗鷺,似乎是與主人公訂下山盟海誓的故人,年年總能相遇。然而這一切帶給主人公的,決不是旅行的歡愉。

  下片便從追憶往事寫起。

  “往事一清然”。雖然情緣未盡,往事難忘,但情人已逝去,令人思念傷懷!澳^西園”,是因為不忍念起舊事,觸景傷情,故意勸阻自己“莫過”。西園,是吳文英與情人寓居的地方,也是當年分別的地方。吳文英在詞中多處提到“西園”,如《鶯啼序·詠荷》:“殘蟬度曲,唱徹西遠,也感紅怨翠”。接下“淡波香斷綠苔錢”句,就是寫今日不忍再過“西園”的原因。凌波,代指情人。當年情人微步西園,揚起香怨,如今情人一去不返,香塵三斷,地上長滿綠苔。這也是哀傾情人世多年的意思,卻借西園中長滿綠苔的`景象委婉寫出!把嘤璨恢菏赂,時立秋千。”這句更是哀婉多情。吳文英詞中多處提到西園中的秋千。如《青玉案》中“還憶秋千玉蔥手”句,《風入松》中“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等句,都表現了詞人對情人的癡癡思念。此處,詞人見燕子“時立秋千”,又勾起了“往事”,這令人聯想到晏殊《浣溪沙》中的名句“似曾相識燕歸來”。而感慨“燕子不知春事改”,不僅指“春草又秋煙”的季節變化,而且指詞人與情人的歡情不復。燕子已到秋天還癡癡地留戀著秋千,不忍飛去;詞人似乎忘記了情人已離開了人間,還癡癡地在西園中徘徊。

  從這首詞可以窺探夢窗詞構思縝密,情意委婉的特點。上片寫羈旅行愁,婉轉動人,抒發身老江湖的旅懷哀愁。詞的下片懷想西園往事,一往情深,纏綿悱惻,抒發思戀去妾的深悲。結構嚴密,脈絡清晰,語言深美,富有藝術魅力。詞人運用用典的手法表達了其在往日付出的一份情感再也無法追回而生的深深痛惜。

  《浪淘沙·燈火雨中船》作者介紹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浪淘沙》鑒賞14

  《浪淘沙·好恨這風兒》

  宋代:石孝友

  好恨這風兒,催俺分離!船兒吹得去如飛,因甚眉兒吹不展?叵耐風兒!

  不是這船兒,載起相思?船兒若念我孤恓?載取人人篷底睡,感謝風兒!

  《浪淘沙·好恨這風兒》譯文

  好恨這風啊,催促我們分離!既然你能把船兒吹得像張了翅膀一樣飛去,那你又為什么不把我的眉結吹散?你這可恨的風啊!

  若不是偌大一個船兒,自己這一腔相思怎能裝得下、載得起?船兒若真念我煩惱孤寂,何不把那個人兒也一起帶來與我共眠在一個船篷下呢?我會感謝你這風!

  《浪淘沙·好恨這風兒》注釋

  叵耐:本指“不可耐”之義,這里含有“可恨”之意。

  孤恓(xī):寂寞凄涼;悲傷。

  《浪淘沙·好恨這風兒》賞析

  這是一首俚俗之作,通篇借“風”與“船”這兩件事物鋪開。

  上片主要寫“風”,順而及“船”。劈頭兩句就是“無理而有情”的大白話:“好恨這風兒,催俺分離!”其實,催他與戀人分別的并不真是風,然而他卻怪罪于風,這不過是他“怨歸去得疾”(《西廂記》崔鶯鶯長亭送別張生時的唱辭中語)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正如睡不著卻怪枕頭歪那樣,這種“正理歪說”的風趣話中其實包含著難以言傳的離別之痛。以下三句便緊接“風兒”而來,越加顯得波峭有趣:“船兒吹得去如飛,因甚眉兒吹不展?叵耐風兒!”它所埋怨的仍是這個“該死”的“風兒”,不過語意更有所發展。意謂:既然你能把船兒吹得像張了翅膀一樣飛去,那你又為什么不把我的眉結吹散(側面交代作者的愁顏不展、雙眉打結),真是“可恨可惡”(“叵耐”本指“不可耐”之義,這里含有“可恨”之意)透頂!眉心打結,本是詞人自己的心境使然。俗語云:“心病還須心藥醫”。詞人不言自己無法解脫離別的苦惱,卻恨起風馬牛不相及的“風兒”來,這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怪語”和“奇想”,亦極言其“怨天尤人”的煩惱之深矣。人的感情,每到那種極深的境界時,往往便會產生某種程度的變態。石孝友的這些詞句,便故意地利用這種“變態心理”來表現自己被深濃的離愁所折磨扭曲了的'心境,確實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下片則索性從船兒寫起。“不是這船兒,載起相思?”這是第一層意思。意謂:若不是偌大一個船兒,自己這一腔相思怎能裝得下、載得起?“相思”本無“重量”可言,這里便用形象化的方法把它夸張為巨石一般的東西。說只有船兒才能把它載起,則“相思”之“重”、之“巨”不言自明。在“感謝”船兒幫他載起相思之情之后,作者又“得寸進尺”地向它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船兒若念我孤恓?載取人人篷底睡”。意謂:“救人須救徹”,你既然幫我載負了相思之情,那就索性把好事做到底吧!——因此,你若真念我孤寂煩惱得慌,何不把那個人兒(她)也一起帶來與我共眠在一個船篷下呢?但這件事兒光靠“船兒”還不行,那就又要轉而乞求“風神”——請它刮起一陣怪風,把她從遠處的岸邊飛載到這兒來吧。如是,則不勝“感謝”矣,故曰:“感謝風兒”!

  眾所周知,常見的文人詞在描寫離情別緒時,特別喜歡用“灞橋煙柳”、“長亭芳草”、“繡閣輕拋”、“浪萍難駐”之類的華麗詞藻。即如石孝友自己,也寫過“立馬垂楊官渡,一寸柔腸萬縷;厥妆淘泼远锤霹N啼日暮”(《謁金門》)之類的“雅詞”。然而此首《浪淘沙》卻一反文人詞常見的面貌,出之以通俗、風趣、幽默、詼諧的風格,卻又并不妨礙它抒情之“真”、之“深”,故而可稱是首別具“諧趣”和“俗味”的佳作。在讀慣了那些濃艷得發膩的離別詞后,讀一讀這首頗有民歌風味的通俗詞,真有點像吃慣了魚腥蝦蟹之后嘗到山果野蔌那樣,很富有些新鮮的感覺。

  全詞通過先是怨風、責風,次是謝船、贊船,再是央船、求風,最后又謝風、頌風,曲折而生動地展示了詞人在離別途中的復雜心境:先言乍別時“愁一箭風快”(周邦彥《蘭陵王》)的痛楚,次言離途中“黛蛾長斂(這里則換了男性的雙眉而已),任是春風吹不展”的愁悶,最后則突發奇想地寫他希冀與戀人風雨同舟的渴望。這三層心思,前二層是前人早就寫過的,但石孝友又加以寫法上的變化,而第三層則可謂是他的“創造”。這種大膽而奇特的幻想,恐怕與他接受民間詞的影響有關。比如敦煌詞中就有很多奇特的想象,如“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又如“夜久更闌風漸緊,為奴吹散月邊云,照見負心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浪淘沙·好恨這風兒》作者介紹

  石孝友,南宋詞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詳。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士。填詞常用俚俗之語,狀寫男女情愛。仕途不順,不羨富貴,隱居于丘壑之間。 石孝友著有《金谷遺音》,《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一卷,明《唐宋名賢百家詞》本作《金谷詞》,不分卷。有明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本、《四部備要》排印本!度卧~》據毛□校汲古閣本收錄

《浪淘沙》鑒賞15

  古詩原文

  今日北池游。漾漾輕舟。波光瀲滟柳條柔。如此春來春又去,白了人頭。

  好妓好歌喉。不醉難休。勸君滿滿酌金甌?v使花時常病酒,也是風流。

  譯文翻譯

  今日同朋友一起來到北潭游耍,水波蕩漾著小船。波光瀲滟,柳條輕柔。就這般,就這樣春來了又去了,人也白了兩鬢發。

  朋友啊,看看那漂亮的歌妓聽聽她們美妙的歌喉,大家一起拿起酒杯吧,今天不醉不休。勸這位友人斟滿那一杯酒,即使在花間我們飲多了酒,但那是別樣的風流。

  注釋解釋

  北池:或稱北潭、潭園。

  瀲滟:水波蕩漾的樣子。

  金甌:金屬酒器。

  病酒:沉醉,飲酒過量。

  創作背景

  慶歷五年(1045)三月,新政主將范仲淹和韓琦解職,慶歷新政失敗。詞人于當年正月權知河北真定府,后又因為范、韓辯護于八月再貶滁州。此首乃春日游宴遣懷之作。當作于河北真定府任上。

  詩文賞析

  詞上片前三句寫春日北池的`美好春光。蕩舟北池,小舟劃過,水波蕩漾,波光瀲滟,微風吹過,柔柳搖曳多姿。如此美好春光反令主人公傷春傷懷!叭绱恕倍,感嘆春來春去,美好年華逝去,白了人頭。在這年華之嘆中,蘊含著詞人的理想落空之悲。政治上的失意讓詞人即便是面對大好春光也難以釋懷。

  下片寫宴飲,勸友人一醉方休。既然暢游不能夠讓心情好起來,那就痛飲吧,一沉醉換悲涼。所以在下片中,詞人勸友人面對美麗的歌女,聽著美妙的歌聲,且斟滿酒杯,舉杯暢飲,一醉方休。如此即便流連花間,因病成酒,也自是一種風流。此時的詞人空有滿腔熱情理想,一心為國卻受壓抑排擠,因此,這看似豪邁放逸之詞中,實飽含著無數心酸和苦澀,讀起來沉重傷感。

【《浪淘沙》鑒賞】相關文章:

浪淘沙全文及賞析12-18

浪淘沙全文及原著賞析12-18

金縷衣鑒賞09-09

憶秦娥鑒賞09-10

《竹竿》鑒賞05-08

《菊花》鑒賞03-01

《秋夜》鑒賞03-01

《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原文及賞析02-27

《天凈沙·秋思》鑒賞03-10

《虞美人》鑒賞09-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循化| 镇雄县| 罗城| 叶城县| 外汇| 敖汉旗| 丘北县| 鄂尔多斯市| 简阳市| 荆门市| 鸡西市| 濮阳县| 盐源县| 谢通门县| 松原市| 方城县| 雅江县| 阿图什市| 静海县| 昂仁县| 富民县| 荣昌县| 嵊州市| 麻城市| 吉林市| 昭苏县| 元阳县| 永嘉县| 贵阳市| 怀宁县| 息烽县| 眉山市| 旅游| 阳春市| 滁州市| 高台县| 丰镇市| 越西县| 宜黄县| 肃南| 淄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