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孔融讓梨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融讓梨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孔融讓梨作文1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后很有感觸。這個故事說的是:東漢魯國,有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聰明,也很懂事。在他四歲時,有一次,爸爸拿回來一袋梨,給孩子們吃。爸爸讓孔融來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給了爺爺奶奶,把比較大的給爸爸媽媽,把其他的給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給了自己。大家都夸他懂事。
看到這里,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一個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那么懂事!想到這兒,我的臉上一陣發(fā)燒,不禁慚愧不已:我和他竟形成天壤之別!怎么回事?聽我慢慢道來。
我天生喜歡讀書,我家也正好在少兒圖書館附近,我便有事沒事就到圖書館借書,但我一般喜歡有人和我一起去。去年有一次,我急著要去借書,便纏著媽媽跟我去,但正在刷碗,但我卻不懂事,一個勁地纏著媽媽。媽媽非常生氣,批評了我,我還不服氣,也小聲嘀咕了幾句。唉,現(xiàn)在想起來多后悔啊!媽媽是多么疼愛我啊,我卻那么不尊重她。再看看人家孔融,人家四歲就懂得尊老愛幼。
孔融讓梨作文2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吧!
話說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fā)現(xiàn)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里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yīng)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里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yīng)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yīng)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么說,他應(yīng)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yīng)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么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后一定會很有出息。”
今天孔融的爸爸來到了現(xiàn)代,他走進了一家酒店,正好看見有兩個人在飯桌旁——“你來啦!!我讓你。”甲說。
乙一臉謙虛的樣子,笑嘻嘻地說:“那啥話我讓你讓你。”
甲說:“這怎么好意思,還是你來吧!”
乙又退卻說:“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來你來!”
甲顯得很無奈:“這苦了我啊,兄弟,你總不想兄弟我不好過吧。”
乙又說:“就是因為是兄弟,我才讓你的嘛。”……
看到這,孔融的爸爸就想:想不到現(xiàn)在還有人想我的兒子一樣有禮讓的精神,既然如此,我就去幫幫他們吧。所以,孔融的爸爸就走了過去,說:“你們這樣讓來讓去的,也不是辦法,不如就讓給我吧,好嗎?”甲和乙起先是很驚訝的,但很快就轉(zhuǎn)為很高興的樣子:“謝謝你,真的很謝謝你。”說完就一溜煙地走了。正在孔融的爸爸感到很奇怪的時候,服務(wù)員走了過來并遞了一張小紙:……消費總額為2500元。
孔融的爸爸立刻暈倒……
孔融讓梨作文3
孔融讓梨之后,整個家里都十分高興,不停地對外宣揚,自己有個兒子,叫孔融,不要吃大梨,把大梨讓給哥哥弟弟吃,只吃小梨!
有一個親戚聽了,連忙跑到電臺告訴那些主持人、記者們,正在苦苦找材料的記者自然是不亦樂乎,連忙叫人扛著攝像機去采訪:“孔融先生——當然現(xiàn)在該說孔融孩子,您為什么要把大梨讓給別人吃呢?自己只吃小的呢?大梨有什么不好的呢?”記者一來到,就向孔融連放了三炮。
孔融不耐煩地說:“因為我覺得哥哥大,所以要吃大的.。弟弟小,我要讓著他們啊!大梨有什么不好的!”
記者聽了,想:多好的小孩啊!不上電視就可惜了!次日,他就去電臺報告孔融的回答和表現(xiàn)。電臺連忙把他們拍的視頻播放。就這樣,孔融一夜之間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名人。
從此以后,電臺的人天天來采訪,這還不算什么,孔融家的電話常常都不能用,每天幾十個,甚至幾百個電話,不停地詢問細節(jié),然后在網(wǎng)上發(fā)表,孔融已經(jīng)紅到那些天王天后的地步了。孔融的父母因為有錢賺也不阻攔,任兒子走來走去。還把家里都給裝修得煥然一新。過了幾天,孔融收到了一張邀請函,上面只注明來一個拍攝場地,原來,有人都想要把孔融讓梨的經(jīng)過拍成電視劇、電影了,孔融來到那里,攝像頭對準了他,哪知他卻說:“我再也不想讓什么梨了,我只不過是把大梨讓給別人吃,這有什么錯嗎!還不停地拍我,采訪我,我寧愿做一個不懂得謙讓的孩子,也再也不要讓什么梨了!”這一說,導(dǎo)演愣了,而那個親戚和他的父母呢?他們都傻眼了。
孔融讓梨作文4
大家應(yīng)該都聽過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吧?我覺的就個故事很有趣,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這個故事講了:從前有一個小孩叫孔融,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有一天他爸爸拿回來了一籃梨子。孔融的爸爸讓他先挑,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而他的哥哥們 搶著拿最大的。孔融的爸爸迷惑不解,便問孔融:“你為什么不拿最大的呢?”孔融回答:“我是家里最小的,自然吃最小的梨子了!”“可是你哥哥們?yōu)槭裁炊寄?大的呀?”他爸爸又問。孔融說:“他們都比我大,吃的梨子也就要比我大了。”孔融的爸爸聽了這話覺得孔融長大了,學(xué)會禮讓了!
我們小朋友在家里一定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心中的小寶貝吧,當然我也是。有一次我和爺爺、奶奶三個人一起在家里吃午飯。奶奶買了烤雞,在吃飯的時,他們把雞大一腿都給我了,而我卻理所當然的接受了,并且全部吃掉了。雖然他們沒有吃到,但是他們看上去還是很開心。
這種情況在許多小朋友的家里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但是我們卻覺得這是應(yīng)該的。其實不只是爺爺、奶奶這樣,許多爸爸媽媽也是這樣的,他們總把好吃的'好玩的東西 給我們。自己連嘗都沒嘗到一口。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禮讓,不要認為爸爸媽媽給我們的好東西是應(yīng)該的,也要留一些給爸爸媽媽。
來吧,讓我們一起學(xué)習(xí)禮讓,與爸爸媽媽們相處好,創(chuàng)造合諧家園。
孔融讓梨作文5
自古以來,大家就崇尚孔子的儒家學(xué)道,長輩們也常教育子孫后代要學(xué)習(xí)“孔融讓梨”的高尚品德。但是,我卻不認為這樣。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一本叫《智慧背囊》的書里看到了這樣一則故事:在國外,有一個外國家長,一次,她端來一盤蘋果,哥哥和弟弟都想要那個最大的,但是弟弟搶先說了出來,母親瞪了他一眼,說:“你應(yīng)該學(xué)會謙讓。”這是哥哥靈機一動,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母親聽了,滿意地笑了,就把大的遞給了哥哥。哥哥從此學(xué)會了說謊,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另一位成功人士的母親卻不是這樣,而是把門前的草坪分成兩半,看誰干得快,誰就得到大蘋果。最后哥哥得到了大蘋果。從此哥哥明白了一個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要付出努力。他后來在美國白宮工作。
同樣都是分梨分蘋果,可家長們的孩子們的'指導(dǎo)方法卻不一樣,孩子們的理解也不一樣。
自古以來,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就是謙讓,人人都想成為一個謙謙君子,但事實證明,在有些地方,這是不可取的。
孔融讓梨作文6
今天,我讀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的一個小故事。最使我深有感觸的是《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講了: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疲乏:“我年紀最小,應(yīng)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后十分驚喜。這讓我不禁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事情。
那一天,我媽媽放假,這天中午的時候,爸爸不在家,我媽媽來做午飯,媽媽說:“兒子,今天我燒蛋炒飯給你吃,好嗎?”我說:“好啊。”過了十分鐘,我迫不及待得去盛蛋炒飯,可媽媽說:“等等,我來考考你,孔融三歲就會讓梨,不知道我們邵模偉十二歲會不會讓飯。”說完媽媽就拿出兩只碗,一只大地,一只小的。媽媽讓我選一個,我選小的,我還以為小的可以盛幾碗,可媽媽一盛,飯都分光了。我不知所措,到了下午,我肚子很餓了,可我不想驚動媽媽,于是就下去找湯晨旭玩了,到了三點,我回來了,媽媽叫我來吃點心,我又選了小的。晚上,我媽媽去大統(tǒng)華。我沒去,媽媽幫我買了一件玩具,媽媽說是我今天讓飯和讓點心的報酬,我看了看商標,啊,要兩百多塊錢。我不經(jīng)想起了一句諺語:好心有好報。我在今天學(xué)習(xí)到了一種知識,也學(xué)習(xí)到了一種品德:只要你肯付出,就會有回報。并且回報的東西會貴好幾十倍。
今天,我真是受益匪淺。
孔融讓梨作文7
我今天看了《孔融讓梨》這篇文章,是這樣寫的:孔融四歲時,家人買了一籃子梨,梨有大有小。開始分給大家吃梨了,家人讓四歲的孔融分,孔融毫不猶豫的把大的梨給了哥哥和弟弟,把較小的梨留給了自己。四歲的孔融知道了謙讓,而我們十多歲的孩子卻不會謙讓。
我還看過這樣一則短文: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和一個六歲的小孩子在一起玩,為了一塊雪糕,那個少年把那個小孩子騙到河邊推到了河里,還好有個好心人相救,那個小孩子才逃過此劫。就為了一塊雪糕,那個少年竟干下這樣慘絕人寰的事情,這實在是不應(yīng)該的。我想:我們青少年要學(xué)會謙讓,要學(xué)會有愛心。
我曾經(jīng)讀過這樣的一段話:愛心是飄灑在春天的小雨,是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靈的滋潤;愛心是一泓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熱不寐的人領(lǐng)略詩般的'恰靜;愛心是一杯潑灑在頭頂?shù)谋垢邿岚l(fā)昏的人得到冷靜地思索;愛心是一塊銜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飲黃連的人嘗到生活的甘甜;愛心是一股撞開冰閘的春水,使鐵石心腸受到震撼;愛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燈塔,是迷途航船找到港灣;愛心是一柄撐起在雨夜的大傘,使漂泊異鄉(xiāng)的人得到親情的蔭庇,愛心是一道飛架在天邊的彩虹,是滿目陰霾的人見到世界的美麗。
讓我們學(xué)會謙讓,人人學(xué)會有愛心吧!因為只有這樣世界才會更和諧,更加美好!
(曲阜市息陬鎮(zhèn)三峪小學(xué)五年級一班)
孔融讓梨作文8
今天是星期二有一節(jié)自習(xí)課,老師說要給我們講故事聽。我們大家高興極了。這個故事很好聽。晚上,我又把這個故事講給了爸爸媽媽:
有個四歲的孩子叫孔融。在他們家他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他們幾個相處得非常好,從來不打架。有一天,媽媽買來許多梨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吃了起來。這時爸爸感到很奇怪,問:“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yīng)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yīng)該留給哥哥吃。”爸爸又問:“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么說,他應(yīng)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yīng)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爸爸聽他這么說,哈哈大笑。
媽媽,聽完老師講的這個故事,我覺得我平時做的很不好,知道媽媽為啥生氣打我了。孔融四歲,就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我現(xiàn)在上一年級了,還不知。我覺得自己和孔融相比,差得太遠了。經(jīng)常跟弟弟爭東西,自己少吃一點就生氣。我以后再也不會這樣啦,這樣做太自私了。我要向孔融學(xué)習(xí),和弟弟好好相處,做一個好姐姐。
孔融讓梨作文9
很小的時候,我就聽媽媽給我講過很多傳統(tǒng)美德故事,尤其是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很受啟發(fā)。
孔融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他四歲的時候,一次分梨子的時候,他把大的都給了哥哥們,把最小的留給自己。并說自己 是弟弟就應(yīng)該吃最小的,正是因為他從小就有這種謙虛禮讓的精神,使他以后在工作的`時候時刻保持這樣的精神,才能深得百姓喜愛。
我們每一個人也要學(xué)習(xí)他這種謙讓的精神,無論是和家人還是朋友,或是同學(xué),都應(yīng)該學(xué)會寬容待人,有矛盾的時候要以一顆仁愛之心去面對,站在對方角度去思考,這樣才能保持一顆愉快的心情去學(xué)習(xí)和生活。
同學(xué)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教給我們很多 做人的道理,有心的同學(xué)們不妨去讀讀這些傳統(tǒng)美德故事,相信你會比我收獲更多!
讀《孔融讓梨》有感250字
“融四歲,能讓梨。弟子長,宜先知。”一天,鄰居送了一筐梨子給孔融家。那時孔融才是一個年僅四歲的小男孩,可是卻已經(jīng)懂得尊敬兄長、謙讓。
孔融挑了其中一個最小的梨,把大梨讓給了哥哥們。大人們問他為什么不挑大的,只挑小的,他說:“哥哥們比我大,應(yīng)該拿大的梨子吃,而我比哥哥們小,所以應(yīng)該拿小的梨吃。”長輩們聽了之后,個個都夸孔融是一個懂得尊敬兄長的好孩子。
孔融讓梨作文10
中國集郵總公司專門配合今年”六一“發(fā)行的《孔融讓梨》郵票,設(shè)計推出一款愛心郵冊。該套郵票由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岳母刺字、聞雞起舞、曹沖稱象、鐵杵磨針、囊螢映雪、程門立雪等8個著名的歷史典故組成,宣揚謙遜、智慧、好學(xué)、堅韌、互助、愛國的優(yōu)秀品質(zhì),讓全國的青少年認識并牢記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體現(xiàn)和諧社會風尚。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孔融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里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yīng)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孔融:”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yīng)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贊他。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我經(jīng)常和表弟為了一盤好菜,爭得面紅耳赤。都想自己能多吃一些,根本沒有考慮別人。我覺得自己和孔融相比,太自私了。以后,要像孔融那樣,知道尊敬兄長。他的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的。謙讓是中華民族
的傳統(tǒng)美德,有時是一種尊重,是一種寬容,是一種貢獻,是一種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救濟藥。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作為學(xué)生的我們,應(yīng)該繼承和發(fā)揚這種美德,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孔融讓梨作文11
孔融是一個個聰明好學(xué),才思敏捷之人。4歲時,他已能背誦很多詩詞歌賦了。一天,他的父親買來幾個金黃的鴨梨,父親拿了一個最大的梨給孔融,孔融卻把梨讓給了讓給了哥哥,自己拿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故意問孔融為什么不拿大的梨。孔融說:“我年紀小,應(yīng)該吃最小的,這些大的梨應(yīng)該讓給哥哥吃。”父親聽后,開懷大笑,連連夸贊孔融。
以前我總覺得自己是小孩,應(yīng)該吃最好的,每次爸爸媽媽買什么好東西,全都應(yīng)該給我吃,而我也不懂讓給爸媽吃,自從讀過孔融讓梨的'故事,我懂得了道理,決定以后要像孔融一樣,尊老愛幼。
10歲生日那年,我們?nèi)胰巳ゲ宛^吃飯,餐桌上放著許多豐富的佳肴,我拿起一個面皮,在里面放些吃的,在沾些醬,完成了,可不要誤會是我嘴饞,這是給媽媽準備的,我把這個遞給了媽媽。媽媽搖了搖頭讓我吃。我說:“這是給你吃的,如果我要吃的話還有,這個你就吃了吧!”媽媽聽后,便吃了下去,臉上蕩漾起甜蜜的微笑。然后,我又拿了幾個給爸爸,爺爺奶奶吃,他們笑著夸我懂事,我開心極了。
從那以后我決定要當小孔融,尊老愛幼,做一個有美德的少年。把它當作自己的目標,不斷的改變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德"的人.
要做一個美德少年,其實并不難,只要從小事做起就行了。再乘公交車時,給年老的人讓位;遇到盲人過馬路要去攙扶;看到老人拿較重的東西,主動去幫忙......在家時,要幫家人做事,有好東西要與家人同分享,讓父母少為自己操勞。
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小孔融,尊老愛幼,懂得謙讓,愛護身邊每一個人,讓世界充滿美德與愛心!
孔融讓梨作文12
我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許多古人身上就有很好的體現(xiàn)。在孔融孔文舉身上就體現(xiàn)出來了。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父親讓孔融分梨,結(jié)果孔融自己拿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問他:為什么你自己拿最小的梨呢?孔融說:哥哥比我大,應(yīng)該吃大的.。弟弟最小,我應(yīng)該讓他。
后來,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大家都說孔融四歲就知道讓梨,是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家長們也經(jīng)商用這個故事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懂得謙讓。
我們平時做到謙讓了嗎?如果爸爸媽媽讓我們分梨的話,我們會給自己留個最小的嗎?估計大多數(shù)孩子不會吧?我們看了這個故事后,會怎么做呢?
我曾經(jīng)在公交車上看到這樣一副情景,一個老奶奶慢慢的走上了車,愛心座位被幾個年輕小伙子占了,看見老奶奶上車,有的拿出手機玩,有的裝作睡覺,沒有人給老奶奶讓座。真是太自私了,太不懂謙讓了。
想一想平時,我們有的人上公交車爭先恐后去搶座位,有的人在學(xué)校發(fā)什么東西的時候,也是搶在前面,生怕自己拿不到,有的人看到排隊很長,就會擠到前面去插隊。這些行為都是不謙讓的行為。所以,讓我們學(xué)會做一個謙讓的人吧。
有人認為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我覺得謙讓也會讓人感覺快樂!讓我們一起盡情享受快樂吧!
孔融讓梨作文13
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千萬人創(chuàng)造了許多神話成為中華文明的一份子,但是謙讓也不是什么都讓有時候開朗有時候不開啦,所以我們對謙讓有了新的認識。
融四歲,能讓梨。有很多感染,也有些不該浪的,如果自己心愛的東西被搶走,心中自然不爽媽媽常常教育我要尊老愛幼,我做的.到,但有些事還是做不到的,就像我在寫作文,寫到一半,我堂妹要做蚊子,但我也只剩下兩張,我不想讓因為我也需要。他切的一聲從他的書包里拿起的一本新作文本我都快氣死了,所以這次我不讓是正確的,因為他自己有了。
還有一次,我買了兩碗扁食一碗給我小侄子一碗留給自己,小孩子比較貪心,面對美食,沒有抵制力。他吃完后還想要我看在她年紀小,而且沒有吃晚飯的份上,分了他一點蛋撻吃完了,還要我該不該再讓呢,我選擇不讓,還讓不讓人吃啦,他卻大哭起來,沒有眼淚的哭,我不能每次都心吶,讓他養(yǎng)成自私自利貪心的壞習(xí)慣,不論它發(fā)出什么聲音我都假裝沒聽見。
我有一個存錢罐,那是我的童年好友,搬家前送我的禮物,從五歲留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破舊了,但媽媽卻想扔到他我該不該讓呢,它是我的東西我有權(quán)利決定在于媽媽的一番爭執(zhí)中,存錢罐得一保留我認為我不讓是正確的做法,因為我有這個權(quán)利。
我們有很多不該讓的東西,讓有時候也是一種錯誤,我們應(yīng)該努力爭取正當權(quán)利人民的權(quán)利,要靠自己來爭取謙讓是不會有好結(jié)果的,只會被別人藐視被別人欺負,得不到任何利益和尊嚴。
孔融讓梨作文14
作為一個中華人,應(yīng)該時刻牢記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如尊老愛幼,謙虛禮讓等
《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講得就是尊老愛幼的行為,他把大的給大人和兄弟,自己只留了一個最小的梨子。可就是那么簡單的四個字也沒有多少人能做到。當我看到這個故事后,我就下決心要像孔融一樣,弘揚尊老愛幼的品質(zhì)。有一回,我坐公交車去補習(xí)的時候,剛過了兩站路,車上就擠滿了人,一個老奶奶上來了,她頭發(fā)花白,背也很駝,顫抖著手去付錢。司機似乎已經(jīng)等不及了,車子又啟動了,老奶奶差點摔跤,只見她走了進去,又不時被人給推一把,她在車廂中艱難地走著。我看見那三個給老、弱、病、殘、孕的座位上坐著的都是年輕人。我看不過眼了,便站了起來,把座位讓給了老奶奶,她用感激的目光看了我一眼,說了聲謝謝。我站了一站后,就下車了。一路上,我都在想,為什么有些中國人的品行這么差既然我們不能做到很偉大的',驚天動地太感動的大事,但身邊的小事情是可以做到的吧!如果我們連身邊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也做不好,就談不上做人了。我們中國人的品質(zhì)如果按百分制來算的話,大概也就是一半的分數(shù)。像我們小學(xué)生常說的:不扔不掉隨手撿,不涂不畫習(xí)慣好一樣。不制造垃圾而要減少垃圾。雪白干凈的墻面上,一個個黑腳印,一塊塊涂鴉總之,總之,它被污染得一塌糊涂。
小孔融四歲時就學(xué)會了尊老愛幼,而有些人不僅學(xué)不會尊老愛幼,還去傷害他們,和老人頂嘴,欺負小孩子的場景,像放電影一樣,一個接一個發(fā)生,我一定要像小孔融一樣,不僅要學(xué)習(xí)他的尊老愛幼的美德,還要學(xué)習(xí)其他中華人身上的傳統(tǒng)美德。
孔融讓梨作文15
最近,我讀了《孔融讓梨》這篇文章。每一次讀這篇文章,我都能深刻感受到孔融謙讓的精神。
《孔融讓梨》講述的是孔融小時候的故事。有一次,孔融和哥哥一起吃梨,孔融主動挑小的`吃,還說自己小應(yīng)該吃小的。每次讀到這兒,我都被孔融友愛和尊敬兄長的精神深深感動。
孔融從小就尊敬兄長,懂得禮貌,有了人生最基本的品德。其實。這些也是非常寶貴的,有些人就不具備,比如那些心術(shù)不正、心懷鬼胎的人。我想兄弟之間是應(yīng)該互相謙讓,在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地方也應(yīng)該如此,在商場購物時要謙讓,在乘公交車時也要謙讓,在醫(yī)院看病時更要謙讓。時時要謙讓,人人要謙讓,事事要謙讓。
孔融的許多精神都使我敬佩不已,我也要向他學(xué)習(xí)。有一次,我和好朋友有了矛盾,我們兩個誰也不讓誰,一見面就不理不睬的,每次在一起,都會發(fā)生口頭大戰(zhàn)。現(xiàn)在,我感到很慚愧,如果我那時讓她一下,事情就可以早點化解。這樣的事,孔融一定會讓她的,可我卻沒有做到。
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每個人都能學(xué)習(xí)孔融謙讓的精神,世界不就會更美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