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驚蟄怎么養生
此時人體的陽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春季萬物復蘇,應該晚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驚蟄怎么養生,歡迎大家分享。
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有句民間諺語說的就是:“冷驚蟄,暖春分。”所以,驚蟄時節還是要注意保暖,不能急于換上單薄的衣裳,即使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健康要比愛美重要的多。驚蟄節氣不僅是要注意保暖,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萬物復蘇,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出門在外一不小心就會染上各種病癥。那么驚蟄節氣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健康呢?
一、驚蟄的相關介紹
驚蟄的由來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農歷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歷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時間在公歷3月5-6日之間這是正確的。這時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艷陽天,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驚蟄節氣的氣候特點
每年的三月初就到了驚蟄節氣,驚蟄節氣的到來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在驚蟄節氣之前,氣候還是比較寒冷的,動物躲在土中冬眠,不吃不喝,稱為“蟄”。到了三月初,天上的春雷驚醒了蟄伏的動物,稱為“驚”。所以說,每逢驚蟄時節,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春雷滾滾,老話說得好,春雷響,萬物生。驚蟄時節最明顯的氣候特征就是,氣溫回升迅速,雨水明顯增多,農忙時節真正開始了。在驚蟄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在13℃左右,跟雨水節氣相比,升高了3℃以上。
二、驚蟄民間習俗
驚蟄過后萬物復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此時天氣逐漸轉暖,漸有春雷轟隆隆作響。說到打雷不得不提驚蟄祭雷神習俗。驚蟄的節氣神乃雷神。雷神作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家均有俗諺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語暗示雷公是非常重要的神祗。但是隨著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認知不斷科學化,風、云、雷、電便不再神秘,原本十分隆重的祭祀或消失,或轉換。
驚蟄習俗多吃梨 驚蟄習俗多吃梨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第3個節氣。“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開”,今年春雷打得早,雨水早已連綿不斷。古有驚蟄要吃梨的說法,那么問題來啦,究竟驚蟄為什么要吃梨,你知道嗎?因為驚蟄這個節氣萬物復蘇,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
驚蟄節氣祭白虎化解是非
白虎為獸中之王,每年驚蟄日拜祭白虎可驅百蟲,免受蟲害。 時逢驚蟄“打小人”去霉運。
時逢驚蟄“打小人”去霉運
在廣東和香港,民間習俗有打小人去霉運的儀式。 每到驚蟄民間習俗吃炒豆。
每到驚蟄民間習俗吃炒豆
驚蟄到,將豆子放進鍋里爆炒,象征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 蒙鼓皮是驚蟄的傳統習俗。
蒙鼓皮是驚蟄的傳統習俗
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三、驚蟄養生注意的事項
驚蟄養生預防四種“驚蟄病”
驚蟄、春分節氣是春季中穿著最為自由的節氣。俗話說,二八月亂穿衣,實際上是說農歷二月寒、熱交替不規律的氣候。這兩個節氣的飲食搭配與健康關系密切。這一時期飲食應以培補、升發陽氣為主。隨著氣溫的升高,細菌、病毒也開始生長繁殖,因此,春天是疾病多發的季節,尤其是一些傳染病,如流感、麻疹、流腦、結膜炎、腮腺炎等。另外,春天 氣溫氣壓變化較大,一些慢性疾病和精神方面的疾病也容易復發,所以驚蟄期間一定要預防這四種“驚蟄病”。
抓住4大關鍵點玩轉驚蟄
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并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鮮蔬菜,諸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鴨血、蘆薈、水蘿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
四、驚蟄吃什么好
驚蟄吃山藥紫薯粥滋補強腎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國民間素有驚蟄日吃梨的習俗。專家稱,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另外,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所以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等。
驚蟄時節2款飲食推薦
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此時再攝入大量脂肪會加重肝臟負擔。這一時段飲食上要著重注意養生,應遵循順應陽氣升發的特點,多吃含植物蛋白以及維生素的清淡食物,適當食用一些甜味食物。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
驚蟄養生滋陰清熱多吃梨
驚蟄時節,氣溫還是偏低和干燥,因此在春天還應多吃生津潤肺的食物。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在民間還有驚蟄吃梨的說法,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春季吃梨最好還是以冰糖煮制,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于和胃降逆。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驚蟄節氣多吃五種蔬菜
薺菜是最早報春的時鮮野菜,所以驚蟄節氣前后,吃薺菜對健康很有好處。因其清香可口,民間常用它包餛鈍,或炒野雞肉,或與豆腐共煮羹。但多數人不知道它的藥用價值。臨床上常被用來治療多種出血性疾病,如血尿、婦女功能性子宮出血、高血壓患者眼底出血、牙齦出血等,其良好的止血作用主要是其所含薺菜酸所致。
驚蟄養陽九道養生飲食
驚蟄時節,萬象更新,生機盎然。由于人體中的肝陽之氣順應時節而繼續上升,陰血相對不足。飲食進補應順應陽氣的升發,更加助益于脾氣,令五臟平和。所以,進補要根據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結合驚蟄時節氣候的特點,從防病健身兩方面來采用有效的食譜進補,那么就讓我們到文中了解一下驚蟄時節的食譜吧。
驚蟄有三候:
一候桃始華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態。
二候倉庚鳴
倉庚為黃鸝,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嚶其鳴,求其友。倉為青,青為清,庚為更新,"昔我云別,倉庚載鳴",文人由此也稱它"離黃","離黃穿樹語斷續"就成了悲聲。
三候鷹化為鳩
古稱布谷鳥為鳩,春時因“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饑,如癡而化”。到秋天,鳩再化為鷹。
驚蟄風俗
1、吃梨
驚蟄后天氣明顯變暖,人們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這時吃梨,對身體很有滋養作用。
梨子的吃法很多,可以生吃、可以蒸、可以榨汁,如果咳嗽厲害,還可以用冰糖蒸梨。一方面要吃梨子,另一方面要盡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胡椒等。但癌癥病人注意不要吃涼性的水果,但可以蒸熟吃一些水果來補充維生素
2、九州驚雷
驚蟄這一天特別講究打雷,雷是驚蟄這個節氣中表現最顯著的物候現象。《禮記》中記載,“仲春,雷乃發聲,仲秋,雷始收聲。”
驚蟄所在的三月初,冬去春來,大地溫度和濕度都逐步升高,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盡管濕熱空氣力量增強,但冷空氣還保留一定的勢力,這就導致冷暖空氣交匯頻繁,相互碰撞活動,從而引發雷電現象。驚蟄的氣候條件決定了這個時間易出雷聲,而這在經歷了冬天漫長的無雷季后顯得尤其可貴。
3、二月二龍抬頭
每年陰歷二月初二為"龍抬頭",通常在驚蟄節氣中。龍抬頭的龍,是二十八星宿的四象——東方青龍的龍。
正月之前,東方青龍在地平線之下,有"龍正蟄伏"之說。二月二起,東方青龍的龍角會從地平線上出現,故為"龍抬頭"。自古有"正月不剃頭",要到"二月二龍抬頭"陽氣較旺時,才可以理發的傳統。其實這和舅舅沒什么關系,是由于正月少陽之氣初生,要避免一切肅殺之氣的緣由。
驚蟄養生
1、郊外賞桃花
每個節氣都有三候,每候都有花信,驚蟄初候的花信是桃花。春天三月,天氣晴好,桃花正值盛期,粉紅花朵密密綻放,彌漫谷底,令人向往。
風入肝,可助肝氣抒發,同時戶外活動可以更多接觸陽光。登山也可以養陽氣,一是登山都是向上走,有升發之意,二是登山的過程中人體會微微出汗,也是發散之象,三是登上山頂要極目遠眺,可休息眼睛,肝開竅于目,是養肝抒肝之法。
2、穿衣以捂為主
驚蟄時節盡管天氣轉暖,但氣溫變化比較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溫差相當大,公眾在穿著上要注意保暖。
一些年輕人,尤其是女孩們,往往在早春時節就穿起了五顏六色的裙裝,這種穿著其實對身體很不利。如氣溫太低,特別在陰雨綿綿的日子里穿裙裝,暴露在外的肢體會因為風寒的侵襲而出現發涼麻木、行動不靈、酸痛等不適,特別是膝關節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護,對冷空氣的侵襲較為敏感,受寒后更易發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癥,久之會引發關節炎。
因此,此時節在穿著上還是要注意保暖,以捂為主。
3、飲食多吃清淡
驚蟄后,天氣將明顯變暖,清淡的食物有助于自身的新陳代謝,因此,推薦多食一些春筍、芹菜等對腸胃蠕動有很好效果的粗纖維蔬菜。
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故要少吃酸,多吃甜食以養脾。氣溫還是偏低,因此還應多吃生津潤肺的食物。
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在民間還有驚蟄吃梨的說法,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春季吃梨最好還是以冰糖煮制,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于和胃降逆。
4、起居早睡早起
近期可能有人會常感到困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這就是民間常說的“春困”。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只有保證良好的睡眠,才能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
應早睡早起,經常舒展四肢,散步緩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唿吸新鮮空氣,舒展陽氣,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悅,隨時保持心平氣和,不妄動肝火,保護肝臟的同時同時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保持身體健康。
5、運動舒緩健身
上午進行適當的活動,可以激發體內陽氣上升,但運動之前應做好熱身。
運動時大汗對于人體的陽氣是一個消耗,所以運動時達到微汗就可以了。高強度劇烈運動,對人體養陽和生長產生不利影響。所以春季運動,不要太過激烈,需要循序漸進,可用伸懶腰、散步等運動舒緩健身。
伸懶腰可解乏、醒神、增氣力、活肢節。所以提倡春季早起多伸懶腰。
散步可以消除疲勞,有助于健康。散步時可配合擦雙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動作,有利于人體疏通氣血,生發陽氣。
【驚蟄怎么養生】相關文章:
驚蟄的氣候特點及養生注意的事項03-08
飯后怎么做才有利于養生02-14
關于驚蟄的作文02-13
驚蟄的傳說50字03-07
驚蟄吃梨的習俗03-05
驚蟄的傳統習俗08-17
驚蟄傳統習俗08-30
大寒與養生04-11
2023驚蟄是農歷幾月幾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