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發泡模具設計詳解2024
發泡成型的模具就是塑料發泡模具。將發泡性樹脂直接填入模具內,使其受熱熔融,形成氣液飽和溶液,通過成核作用,形成大量微小泡核,泡核增長,制成泡沫塑件。常用的發泡方法有三種:物理發泡法,化學發泡法和機械發泡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發泡模具設計詳解2024,歡迎閱讀。
發泡模具設計詳解2024
一、 發泡模成型機的原理
1、發泡原材料的種類:EPS,EPP,EPE,EPO等。
2、成型原理:合模,加料,利用蒸汽加熱成型,再冷卻,脫模。
二、 EPS模具總體結構
根據客戶機型的種類來設計模具,與客戶機臺配套。
1、 水箱(汽室):三片式模具,客戶有標準水箱。臺灣機、方圓機、等機臺沒有標準水箱,必須根據產品的排模來定水箱,又叫一體模。
2、 三片式模具,都具有三片板,分別叫凸模板、凹模板、槍板,凸模板來固定連接凸模型腔,凹模板用來固定連接凹模型腔,槍板也叫做后封板、背板、主要裝頂桿套和料槍。
3、 壓料:為凸模與凹模配合,方便預開加料成型而設計的一種結構,起到預開加料時不跑料。根據水箱的合模臺階、模板來計算,壓料有離空和沒有離空兩種,沒有離空的,凹凸模的壓料相同,有離空的,凹模壓料加離空等于凸模壓料,凹模壓料不少于10 mm。
4、 法蘭邊:也就是凹模與凹模板連接處的空間,方便安裝螺絲釘,根據水箱合模臺階和模板來定,一般做到15 mm左右為宜,不能少于10mm,還有一種,從模板下面往上面套,叫反托,反托高度根據模板的厚度來定,如庫爾特機型,一般采用反托式,日本機型一般采用正面安裝,有法蘭邊。
5、 壁厚:EPP模具的壁厚一般在15 mm左右,EPS模具、EPO模具的壁厚在8~10 mm之間,EPE模具的壁厚一般在15 mm,除客戶特別說明要求。
6、 縮水:一般的發泡模具EPS材料的縮水為0.3%(國內)國外0.4%,倍率低的客戶要求提供0.25%、0.2%等,EPO材料一般在0.9%~1.0%之間;EPP、EPE材料根據倍率的不同,縮水也不同;EPP、EPE材料又分JSP原料、卡內卡原料等,縮水又不同,所以EPP、EPE等材料的縮水是客戶提供,也可以叫生產原材料廠家提供,如國內兩家原料公司,JSP、卡內卡;
7、 氣芯:氣芯∮4、∮6、∮8、∮10、∮12等規格,有條型和針孔兩種類型,還有一種叫無孔氣芯,悶氣芯;根據要求分一般氣芯,特殊氣芯,如條型的,條型直縫為0.25mm~0.4mm的為特殊氣芯,一般用線切割加工制作;普通的條型直縫為0.8 mm ~0.7mm;EPS原材料模具,采用針孔氣芯比較多,EPP、EPE等原材料模具采用條型氣芯比較多,指平面、側面一般用針孔;氣芯按材質分,有鋁氣芯,銅氣芯、不銹鋼氣芯,常用的是鋁氣芯,其它根據客戶要求來定。
8、打氣芯:先用鉆頭打好孔,一般鉆頭選用比氣芯小0.3~0.4 mm,氣芯分布均勻,EPS一般采用氣芯與氣芯為25×25間距,EPP、EPE一般采用氣芯與氣芯為20×20間距,除客戶特別要求。氣芯要敲平,氣芯必須分三次敲到位,一次敲平的氣芯松動,氣芯旁邊不能有月牙形,拋光把氣芯和刀紋拋平,使模具表面光亮、平滑,一些死角地方,加針孔在∮0.6~0.8mm之間。
9、找分模線,要根據產品的最大外形做分模線,再做壓料,分出凹凸模腔,分析加工工藝,方便加工,打氣芯、 拋光等;不好做到位的地方做拼塊,拼塊最好能做限位,方便安裝;產品有倒扣的、側面有穿孔的,做滑塊抽芯;根據凹、凸模腔,做模具壁厚,根據客戶要求的壁厚來做,把型腔背面多余的料去掉,盡量做到壁厚均勻,背面盡量做脫模斜度,方便木樣在翻砂時好脫模,做好造型后,考慮頂桿、料槍位置、背面的加強筋、支柱位置,可以先做2D排模圖,設計好頂桿、料槍位置、支柱位置。
10、字牌:按圖紙要求制作。
11、離模頂:凹模板與凸模板之間有離空的必須安裝離模頂,可用∮30鋁棒做成,用螺絲固定,根據離模空間高度來做,分布均勻,差不多在200~250mm的間距為宜,安裝到凹模板上。
12、定位銷:根據客戶要求,安裝定位銷,方便模具在合模時起到導向作用,防模具撞壞。
13、鎖模系統:國外模具,愛侖巴赫機型,常配有模具鎖模系統,把凸模板與凹模板固定起來,方便吊裝,安裝好了再打開鎖模桿,國內模具一般不用。
14、料槍:一般客戶配有,模具根據客戶的料槍,做好料槍孔,比料槍嘴大0.2~0.5mm之間,有的要做限位,有的不需要,根據客戶要求做。
15、頂桿:一般客戶有固定規格的頂桿,根據客戶要求制作設計模具,如果客戶要配頂桿,我們可以配成套的頂桿,如頂桿套, 密封圈、推桿、彈簧、插銷、頂桿頭。
16、支柱:分凸模支柱和凹模支柱,根據客戶機臺的水箱高度來制作,支柱一般排布均勻,間距在150mm左右,EPP模具間距可以小點,EPS模具間距可以大點,盡量不要超過節200mm,支柱可以用緊釘螺絲和平基、內、外六角螺絲緊固,看模具結構來定,板的厚度;如果支柱與槍板連接用螺絲的,槍板已打了通孔,支柱要有密封圈防漏氣,螺絲盡可能的用大螺絲,如M10 mm。
17、水管:根據排模圖,讓開頂桿、料槍、支柱位來設計水管,水管上的噴頭間距100~120 mm,盡量讓水噴到模具表面的每個地方,完全冷卻,模具很高的,可以加小水管,一般配凹模水管,凸模水管一般客戶機臺上就有,凸模支柱的排布要讓開水管位置,防碰撞水管,水管要固定到槍板上,進水接頭按客戶機臺資料做。發泡模具的結構大致這樣,要根據客戶機臺來設計模具,設計好的模具一定要方便客戶裝機。
三、發泡成型機的種類:國內大部分為庫爾特日本戴生,日本積水,方圓機、巨馨機、臺灣機、國外大部分 為庫爾特、愛侖巴赫。
發泡模具設計和構造
一、發泡模具的基本概念
發泡模具是一種用于生產泡沫材料的工具,廣泛應用于包裝、保溫、減震等領域。泡沫材料是一種輕質、高孔隙率、低密度的材料,具有優良的隔音、隔熱、減震等特性。發泡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的關鍵在于如何根據實際應用需求,選擇合適的材料、設計合理的結構以及控制制造精度。
二、發泡模具的設計要點
1. 材料選擇:根據泡沫材料的性質和應用場景,選擇合適的材料,如聚氨酯、聚苯乙烯等。
2. 結構設計:根據實際生產需求,設計合理的模具結構,包括模具的形狀、尺寸、孔徑和厚度等。
3. 成型工藝:確定泡沫材料的成型工藝,包括配料、攪拌、注入和發泡等環節。
4. 排氣系統:設計合理的排氣系統,確保模具內的氣體能夠順利排出,提高泡沫材料的品質。
5. 冷卻系統:設計有效的冷卻系統,確保模具在短時間內達到所需溫度,提高生產效率。
三、發泡模具的制造過程
1. 準備工作:根據設計要求,準備相應的材料和工具。
2. 制造模板:根據設計圖紙,制造模具的各個模板。
3. 組裝模板:將各個模板組裝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模具。
4. 檢驗與調試:對模具進行檢驗和調試,確保其符合設計要求。
5. 使用與維護:按照操作規程使用和維護模具,確保其正常運行。
四、發泡模具的技術與應
1. 復合材料技術:采用復合材料技術,在泡沫材料中加入纖維或其他增強相,提高泡沫材料的力學性能和熱穩定性。
2. 多功能一體化設計:將多個功能集成在一套模具中,簡化生產流程,降低生產成本。
3. 智能制造技術:應用先進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實現模具設計和制造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4. 綠色環保技術:采用環保材料和環保制造技術,降低模具制造過程中的能耗和廢棄物排放。
5. 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模具設計和制造過程的遠程監控和數據分析,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發泡模具設計詳解】相關文章:
again用法詳解08-25
眼神禮儀的詳解03-09
模具設計與制作作業流程02-20
茶葉采摘的方法詳解05-17
非洲航線知識詳解11-03
男士化妝步驟詳解11-09
關于DNS的知識詳解07-16
模具設計常用基本知識大全02-23
肖邦練習曲詳解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