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視野大學英語4Unit 7課文翻譯
新視野大學英語4Unit 7課文的主題是基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文翻譯,歡迎閱讀!
新視野大學英語4Unit 7課文翻譯【篇1】
《人類基因的歷史與地理分布》盡管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暢銷書,卻是一本匯集了50多年人類遺傳學方面研究成果的好書。
它對人類在基因層面上的差異作了迄今為止最為廣泛的調查,
得出了明確的結論:如果不考慮影響膚色、身高等表面特征的基因,不同的“種族”在外表之下相似地令人吃驚。
個體之間的差異遠遠大于群體之間的差異。實際上,那種認為某一種群比另一種群的基因更優越的理論是毫無科學根據的。
然而,此書還不僅僅是對目前的種族偏見理論的反駁。
這一項目的主要倡導者,斯坦福大學教授路卡·卡瓦里-斯福爾扎,與同事一起經過16年的努力,繪制了這一世界上首幅人類基因分布圖譜。
此書的一大特點是提供了500多幅圖,顯示了相同的遺傳基因所處的區域,這很像其他地圖上用同樣的顏色標示同樣海拔高度的地區。
通過測定當前人類種群間的親緣關系,作者們勾繪了地球上早期人類遷徙的路線。他們的研究結果相當于一份全球家譜。
他們在人類血液中找到了繪制這一家譜所需的信息:不同的蛋白質就是顯示一個人的基因構成的標志。
作者們利用幾十年來科學家們收集的數據,匯編成了近2,000個群體中成千上萬個個體的數據圖。
為了確保種群的“純正”,這項研究將對象限定于自1492年起,即歐洲最初的大規模遷徙之前就一直居住在現生活區域的那些群體。這實際上就是一幅哥倫布駛向美洲時期的世界人口基因分布圖。
收集血樣,特別是到偏遠地區的古老人群中收集血樣,并非總是易事。
潛在的供血者通常不敢合作,或存在宗教上的擔心。
有一次在非洲農村,正當卡瓦里·斯福爾扎要從兒童身上采血時,一個憤怒的村民手執斧頭出現在他面前。
這位科學家回憶道:“我記得他說,‘如果你從孩子們身上抽血,我就要放你的血。’那個人是擔心我們可能用這些血來施魔法。”
盡管有困難,科學家們還是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發現。
其中之一就醒目地印在此書封面上:人類基因變異彩圖表明,非洲與澳洲分別位于變化范圍的兩端。
因為澳洲土著和非洲黑人之間有一些共同的外表特征,如膚色、體型等,所以被普遍認為有密切的親緣關系。
但是他們的基因卻表明并非如此。
在所有人種中,澳洲人與非洲人的關系最遠,而與其鄰居東南亞人非常接近。
我們所看到的.人種差異,例如歐洲人與非洲人的差異,主要是人類從一個大陸向另一個大陸遷徙時為適應氣候所產生的。
結合對遠古人骨的研究,這一圖譜證實了非洲是人類的誕生地,因而也是人類遷徙的始發地。
這些發現,再加上現代非洲人與非非洲人之間的巨大基因差異,說明了從非洲種群開始的分支是人類家譜上最早的分支。
這一基因分布圖譜對長期以來困繞著科學家的人種起源問題也做出了新的解釋。
南部非洲的科伊桑人就是一個例子。
很多科學家認為科伊桑人是一個獨立的非常古老的人種。
他們語言中那種獨特的短促而清脆的聲音使得一些研究者認為科伊桑人是最原始的人類祖先的直系后裔。
然而他們的基因卻表明情況并非如此。
基因研究表明科伊桑人可能是古代西亞人與非洲黑人的混血。
圖譜上顯示的遺傳軌跡表明這一混血人種的發源地可能在埃塞俄比亞或中東地區。
法國和西班牙的巴斯克人是人類家譜圖上歐洲人分支的最特殊的成員。
他們有幾組少見的基因類型,包括一種罕見血型的發生率在巴斯克人中也是最高的。
他們的語言起源不明,也無法被歸入任何標準的類別。
他們居住的地區緊挨著發現早期歐洲人壁畫的幾個著名的洞穴這一事實使卡瓦里·斯福爾扎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歐洲最早的近代人中,巴斯克人極有可能與克羅馬努人關系最直接。”
人們認為所有的歐洲人都是混合人種,有65%的亞洲人基因,35%的非洲人基因。
除了揭示人種的起源以外,基因信息對醫學界來說也是最新資料。醫學界希望能用人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制成特別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可能具有某種抗病藥物的價值。
保護土著人權益的活動家們擔心科學家可能會利用土著人:從當地人血樣中提取的基因物質可被用于商業目的,而DNA 提供者卻不會獲得足夠的報酬。
卡瓦里·斯福爾扎強調,他的工作不僅有科學意義,而且也有社會意義。
他說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削弱”造成種族偏見的“傳統的種族觀念”。
他希望這一目的會得到一直為同樣目的進行抗爭的土著民族的接受。
新視野大學英語4Unit 7課文翻譯【篇2】
有一種流行的說法,世界上的偉大天才──愛因斯坦們、畢加索們、莫扎特們,似乎都是造物主神功使然,不知從什么地方冒出來的。
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就是一個典型,據說他出身在一個體力勞動者家庭,后來卻成了現代數學之父。
一位研究早期學習的教授駁斥了這一說法,稱他研究高斯的童年時發現在其兩歲時,他母親就教給他數字。
他的父親是個體力工種的監工,本人并不是工人,還常和高斯玩計算游戲。
而且高斯還有個受過教育的叔叔,他在高斯很小的時候就教他復雜的數學。
其他天才們的情況也是一樣。
愛因斯坦的父親是位電氣工程師,他所演示的實用物理知識令兒子很著迷。
畢加索的父親是位美術教師,他讓小帕布羅在8歲時畫一碗又一碗的水果。
莫扎特的父親是位受雇于貴族宮廷的音樂家,他在兒子還不會走路時就教他唱歌、彈奏樂器。
“在每一個例子里,仔細研究一下天才的成長背景,都可以發現父母或教師進行早期激勵這種模式,”這位教授說。
但是父母應該給予怎樣一種激勵呢?
大量證據表明,家長的壓力常會導致孩子疲勞厭倦而不是成為天才。
有一項研究認為有兩種家庭教育的風格:支持型和激勵型。
支持型的家長會盡全力幫助孩子發展興趣愛好,贊揚其獲得的成就,不管它多么微小。
一般來說,這樣的家長會營造一個有規矩的、令人愉快的家庭環境。
激勵型的家長會更主動地參與到孩子們的活動中去,在某些領域里帶領他們前行,推動他們努力,通常起著導師的作用。
這一研究跟蹤了四組兒童:一組兒童的家長是支持型的,一組是激勵型的,一組是支持激勵相結合的,最后一組兒童的家長既不支持也不激勵。
孩子們領到了一些電子裝置。當發出聲響時,他們就要記下自己在干什么,并評估自己從中所感受到的快樂和反應的敏捷程度。
結果并不太出人意外。支持型父母的孩子所感到的快樂程度高于平均水平,但學習或做事時精力卻不是那么高度集中。
表現最好的孩子的父母結合了支持和激勵型的教育。
這些孩子顯示了相當不錯的快樂感,在學習過程中反應也很敏捷。
給予激勵但缺乏支持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很可能會疲勞厭倦。
這些孩子確實能長時間努力,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敏捷程度和快樂感大大低于生活在能兼顧激勵和支持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
另一關鍵因素是父母需要與孩子進行適當的交談。
通過與成人交流,孩子學會的不僅是語言技巧,而且還有成人的習慣與思維方式。
像畢加索、愛因斯坦這樣的神童之所以能在生活中率先起跑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父母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教給他們如何思考像藝術或物理這樣的.科目。
在荷蘭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父親們一般每天用于與孩子交談的時間只有11秒鐘。
新近在美國作的一項研究顯示了稍好的結果,但這些父親每天與孩子的交談時間仍不到一分鐘。
重要的不僅僅是花了多少時間,還有與孩子交談的方式。
對孩子的問題只做出簡單的回應,或是只給出乏味的回答,這樣的父母帶給孩子們的是一種消極的、狹隘的思維方式。
從另一方面來說,樂意與孩子作一步一步深入的論證,鼓勵子女探索各種想法,這樣的父母會培養出孩子開放的、創造性的思維方式。
一名研究人員試圖通過實驗論證這一觀點。在他的研究中,幾組家長學著與自己幼小的子女做有益的交談。他說這些孩子在語言能力、智力,甚至社交領導才能上都比同齡孩子要強。
盡管這一研究尚未結束,這些孩子已表現出具備了長期的優勢。
那么,對那些模范家長,那些同時給予孩子支持和激勵,善于教給孩子思考的方法,成功地培養孩子學習上的主動性的家長,前景如何呢?
能否確保他們的孩子成為天才?
人們普遍認為,個體之間存在著生理差異,要成為天才必須幸運地既擁有天才的基因,又擁有能造就天才的父母。
最重要的啟示似乎是:盡管大多數人都有條件很好地去發揮他們的生理潛能──除非童年時得了嚴重疾病,或飲食太差──但是,他們能否成長在一個能開發其能力的環境中則很不確定。
因此,雖然了解天才人物的生理特征十分有趣,但對良好的家庭教養和教育技巧的研究才具有長遠的意義。
【新視野大學英語4Unit 7課文翻譯】相關文章:
新視野大學英語4Unit 9課文翻譯04-11
新視野大學英語3課文翻譯上篇08-18
新視野大學英語3課文翻譯中篇06-25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課文翻譯中篇07-18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課文翻譯下篇09-04
新視野大學英語2課文翻譯「Unit 1」06-25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冊課文翻譯上篇09-17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冊課文翻譯下篇09-15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課文翻譯上篇08-10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課文翻譯中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