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級會計師案例分析: 企業并購
企業并購即企業之間的兼并與收購行為,是企業法人在平等自愿、等價有償基礎上,以一定的經濟方式取得其他法人產權的行為,是企業進行資本運作和經營的一種主要形式。企業并購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資產收購、股權收購三種形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高級會計師案例分析: 企業并購,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甲公司為一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也是全球著名集成電路制造商之一。基于公司戰略目標,公司準備積極實施海外并購。相關資料如下:
(1)并購對象選擇。甲公司認為,通過并購整合全球優質產業資源,發揮協同效應,是加速實現公司占據行業全球引領地位的重要舉措;并購目標企業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①應為集成電路設計商,位于產業鏈上游,且在業內積累了豐富而深厚的行業經驗,擁有較強影響力和行業競爭力;
②擁有優秀的研發團隊和領先的關鍵技術;
③具有強大的市場營銷網絡。經論證,初步選定海外乙公司作為并購目標。
(2)并購價值評估。甲公司經綜合分析認為,企業價值/息稅前利潤(EV/EBIT)和市價/賬面凈資產(P/BV)是適合乙公司的估值指標。甲公司在計算乙公司加權平均評估價值時,賦予EV/EBIT的權重為60%,P/BV的權重為40%。
可比交易的EV/EBIT和P/BV相關數據如表4所示:
表4
(4)并購融資。2015年末,甲公司資產負債率為80%。甲公司與N銀行存續貸款合約的補充條款約定,如果甲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80%,N銀行將大幅調高貸款利率。貸款利率如提高,甲公司債務融資成本將高于權益融資成本。 (3)并購對價。根據盡職調查,乙公司2015年實現息稅前利潤(EBIT)5.5億元,2015年末賬面凈資產(BV)21億元。經多輪談判,甲、乙公司最終確定并購對價為60億元。
甲、乙公司協商確定,本次交易為現金收購。甲公司自有資金不足以全額支付并購對價,其中并購對價的40%需要外部融資。甲公司綜合分析后認為,有兩種外部融資方式可供選擇:一是從N銀行獲得貸款;二是通過權益融資的方式,吸收境內外投資者的資金。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據資料(1),從經營協調效應的角度,指出甲公司并購乙公司的并購動機。
2.根據資料(2)和(3),運用可比交易分析法,計算如下指標:
①可比交易的EV/EBIT平均值和P/BV平均值;
②乙公司加權平均評估價值。
3.根據資料(2)和(3),運用可比交易分析法,從甲公司的角度,判斷并購對價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4.根據資料(4),指出甲公司宜采用哪種融資方式,并說明理由。
【答案解析】
1.并購動機:縱向一體化;資源互補。
評分說明:將“規模經濟、縱向一體化、獲取市場力或壟斷權、資源互補”全部列示的,不得分;其他情形按得分點給分。
2.①EV/EBIT的平均值=(10.47+9.04+12.56+7.44+15.49)/5=11(倍)
P/BV的平均值=(1.81+2.01+1.53+3.26+6.39)/5=3(倍)
②按可比交易EV/EBIT平均值計算,乙公司評估價值=5.5×11=60.5(億元)
按可比交易P/BV平均值計算,乙公司評估價值=21×3=63(億元)
乙公司加權平均評估價值=60.5×60%+63×40%=36.3+25.2=61.5(億元)
評分說明:根據EV/EBIT和P/BV的平均值,分別計算出乙公司評估價值,且結果正確的,得相應分值的一半;只計算出其中之一的,不得分。
或:
乙公司加權平均評估價值=5.5×11×60%+21×3×40%=61.5(億元)
3.對甲公司而言,并購對價合理。
理由:乙公司的并購對價為60億元,低于乙公司評估價值61.5億元。
或:
理由:可比交易法下溢價水平加權平均值=11×60%+3×40%=7.8(倍)
并購對價下溢價水平加權平均值=60/5.5×60%+60/21×40%=10.91×60%+2.86×40%=7.69(倍)
并購對價的溢價水平較低(7.69<7.8)。
4.融資方式:權益融資
理由:權益融資資本成本相對更低;從N銀行貸款將會進一步提高甲公司資產負債率,從而加大財務風險。
評分說明:答出“權益融資成本較低”或“負責融資加大財務風險”的,得相應分值的一半。
【高級會計師案例分析: 企業并購】相關文章:
高級會計師高級會計實務《企業并購》知識05-22
高級會計師考試企業預算管理案例分析題12-05
高級會計師《高級會計實務》案例分析試題10-24
高級會計師考試精選習題:案例分析12-03
高級會計師考試《案例分析》練習11-23
高級會計師考試案例分析精選例題03-02
高級會計師《高會實務》案例分析及答案11-16
高級會計師考試案例分析練習試題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