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趙翼《論詩》賞析

時間:2024-01-29 13:30:15 賞析 我要投稿

趙翼《論詩》賞析

趙翼《論詩》賞析1

  論詩五首·其二原文: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論詩五首·其二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么新意了。

  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流芳百世)。

  注釋

  (1)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2)才人:有才情的人。

 。3)風騷:指《詩經》中的“國風”和屈原的《離騷》。后來把關于詩文寫作的事叫“風騷”。這里指在文學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

  論詩五首·其二賞析

  第一、二句詩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的詩篇也有歷史局限性。

  第三、四句詩人呼喚創新意識,希望詩歌寫作要有時代精神和個性特點,大膽創新,反對演習守舊。

  世人常常用這句詩來贊美人才輩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換舊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滾滾長江,無法阻攔。

趙翼《論詩》賞析2

  作品原文

  論詩

  其二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入選教科書

  人教版七下“課外古詩詞背誦”P243,蘇教版七下“課外古詩詞背誦”;蘇教版八下“誦讀欣賞”(見課本251頁)

  作品注釋

  1、論詩:選自《甌(ōu)北集》卷二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墩撛姟肺迨祝际瞧哐越^句。本篇是第二首,傳誦最廣。

  2、李杜:指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此處指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隱和杜牧。)

  3、江山代有才人出: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才人,有才華的人。

  4、風騷:指《詩經》中的“國風”和屈原的《離騷》。后來把關于詩文寫作的詩叫做“風騷”。這里指在文學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

  作品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如今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么新意了。

  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華的詩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名氣都會流傳數百年(流芳百世)。

  作品賞析一

  趙翼論詩提倡創新,反對機械模擬,此詩就體現了這一點。為了說明詩風代變的道理,詩人舉出了詩歌史上的兩位大詩人,唐代的李白與杜甫為例。以為即使是李、杜這樣的大詩人,他們的詩作因流傳千年,播于眾口,已經不再給人以新鮮感了。以歷史發展的眼光來看,各個時代都有其標領風騷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從。“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是廣為傳誦的名句。

  作品賞析二

  詩的前兩句以李白、杜甫的詩為例來說理:“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李白、杜甫的詩歌萬古流傳,無人能與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偉大的詩篇,至今也覺得不新鮮了?梢,“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國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現,他們各自的影響也不過幾百年而已。作者認為詩歌應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上應求變創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趨。

  第一、二句詩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的詩篇也有歷史局限性。第三、四句詩人呼喚創新意識,希望詩歌寫作要有時代精神和個性特點,大膽創新,反對沿襲守舊。世人常常用這句詩來贊美人才輩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換舊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滾滾長江,無法阻攔。

  作品簡評

  此詩反映了作者詩歌創作貴在創新的主張。他認為詩歌隨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的時候也應求新求變,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風格的詩人。寫出了后人繼承前人。本詩雖語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敖酱胁湃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句表達了文學創作隨著時代變化發展的主題思想與中心。

  趙翼論詩提倡創新,反對機械模式。他通過對詩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顧,以歷史發展的眼光來看,各個時代都有其標領風騷的人物,不必為古人是從。詩歌也應隨著時代不斷發展。

  作品解釋

  風騷:指在文學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遠的影響。

  在中國文學史上,“風騷”是代表《詩經》的《國風》和代表楚辭的《離騷》的.并稱。而“風騷”傳統則是在《詩經》和《楚辭》的影響下發展形成的我國古代詩歌的兩種優良傳統,即代表《詩經》的《國風》所形成的“風”詩傳統和代表《楚辭》的《離騷》所形成的“騷”詩傳統。

  所謂的“風”詩傳統,就是世代相傳的現實主義的精神。現實主義的基本原則是按照生活的實際樣式再現生活,并通過對生活真實的、具體的、形象的描寫,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或本質的某些方面!秶L》中的民歌和二雅中的卿士大夫政治諷喻詩就集中體現了這種現實主義的精神。在內容上,它們正視現實、描寫現實、揭露現實、批判現實;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它們善于用樸素的文風、簡潔的語言、巧妙的比興,塑造出真實、自然而生動的形象,描繪出親切感人的生活畫面,來抒發情懷,反映現實。而這也就是“風”詩傳統,即現實主義詩歌傳統的主要特征。后世文學中繼承發展了“風”詩傳統的現實主義精神的主要有:兩漢樂府民歌、建安曹魏時代的文人詩歌、北朝民歌、唐代杜甫的“詩史”作品、中唐白居易倡導的“新樂府運動”、宋代以王禹偁作品為代表的“白居易體”詩歌、金元之際元好問的詩歌等。元代關漢卿的雜劇、清代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雖然不是詩歌,但是也繼承了現實主義文學的優良傳統。

  所謂的“騷”詩傳統則是充滿激情和幻想的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積極浪漫主義的原則是“力圖加強人的生活意志,在他的心中喚起他對現實和現實的一切壓迫的反抗”。詩人屈原的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集中地體現了這種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精神。這表現在《離騷》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兩方面。在內容上,《離騷》表現了屈原的進步理想以及他對進步理想九死不悔的孜孜追求。這是積極浪漫主義的本質。在藝術手法上,屈原一方面采用豐富的神話素材,通過自由的幻想,來構成一個奇特的神話世界,借此表現詩人內心的矛盾沖突和上天入地地求索以及始終不渝的愛國之情;另一方面還禮利用發展了民歌的比興手法創作了一個“香草美人”的世界以此來象征他與楚國腐朽黑暗勢力的斗爭是真善美與假惡丑之間的斗爭。《離騷》這種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以豐富的幻想和熱情,表現作者對進步理想的執著追求的特征,也就是“騷”詩傳統,即積極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的主要特征。這種積極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也在后世薪火相傳,漢代的辭賦家賈誼、建安時代的曹植、正始時期的阮籍、兩晉六朝時的左思、鮑照、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李賀以至宋代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詞派、明清的小說家吳承恩、蒲松齡,都在一定程度上繼承發展了這一優良傳統。

  這里指在文學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遠的影響。

  才人:指有才華的詩人。

  其一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

  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作品譯文

  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不斷的運動發展,新事物,新思想層出不窮。

  即使能預支五百年的新意作詩,到了一千年又覺得陳舊了。

  作品簡評

  說明存在決定意識。人們只有用發展的眼光而不是靜止的眼光去看事物,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觀實際,寫出有時代氣息有新意的好詩來。大自然是在不斷變化和進步著的,“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這句詩則表達了世界上欣欣向榮,人才輩出的大好景象。

  其三

  只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作品注解

  1、只眼:獨到的見解,眼力出眾。

  2、藝苑:藝壇,藝術領域。

  3、雌黃:即雞冠石,黃赤色,可作顏料。古人寫字用黃紙,寫錯了用雌黃涂掉再寫。后用信口雌黃喻隨口亂說。

  作品譯文

  紛紛的藝苑里各種說法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對錯互見,深淺不一,對同一問題的看法有時也五花八門。這時需要的是獨具慧眼,有自己的視角和觀點。

  如果自己見識低下,就像矮人看戲似的,自己什么也沒看見,對戲的好壞心中沒有定數,只是隨聲附和罷了。說明評論事物要有主見,不要人云亦云。

  輔:(有主見)趙翼認為:學習前人,必須善鑒,須破門戶之見,須有獨特的見解和實事求是的態度,而決不可信口雌黃,盲從附和。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藝術主張的詩。指出文藝批評應提倡有獨到的見解,不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

  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評論詩詞的好壞優劣,應當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哪個,而不能像文壇藝苑中的某些人一樣,心口雌黃。馬克思哲學認為,要做到獨具慧眼,深刻地認識、把握事物的本質,一是必須在實踐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須善于對感性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和發展。

  前二句點出在紛紛的藝苑里各種說法魚龍混雜,這時需要的是獨具慧眼,有自己的視角和觀點。當然這是相當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學養和閱歷,成為“高人”。

  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戲作比,矮人看戲時被前邊的人擋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戲臺上的場景?戲散大家一起談起來時,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說法。這就好比我們自己對“藝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學力淺薄,不能“獨具只眼”,那就只能“隨人說短長”了,這種鸚鵡學舌,拾人牙慧的行為作者是堅決反對的。

  這首詩繼承以詩歌體裁論詩歌的傳統,見解卓異,說理暢達。全詩看似佶手拈來、隨手而出,但卻具有極為精辟深刻的理論內涵。李白、杜甫被稱為詩中仙圣,在唐代即受到推崇,如韓愈在仕由逝世時才3歲,后來他熟讀李杜詩篇,作有《調張籍》一詩,其中有“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伊我生其后,舉頸遙相望”等語,可謂敬佩得五體投地。而后世特別是明清兩代,對李杜的崇拜更是前所未有,并且普遍地認為詩自唐以來詩道不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有人還提出從《詩經》以來每況愈下、自宋元以來無詩之論,這種看法在明清詩歌理論中占有主導地位。

  詩人開篇即總論概述了這一普遍現象,以李杜為代表指出了他們的詩作固然光耀千秋,流傳萬古,其崇高地位與普及程度已是臉炙人家傳戶誦。接下來卻陡然轉筆,尖銳地指出了這種情況帶來的另外的弊端:熟極而流,不僅令人覺得從內容到形式都沒有新意,而且還隱隱含有這一現象在某一程度上阻礙了后世詩人的創新之意,其見解之深刻,筆觸之辛辣,思慮之周到,足以發人深省。前兩句并非真足在貶低李杜,而是為下文略作鋪墊而已,以下即轉入主題的抒發。

  讀后感

  人充滿了多欲與好奇的心理。欲之最大者,莫過于求得長生不死之果實;好奇之最甚者,莫過于探尋天地人我生命之根源,超越世間而掌握宇宙之功能。由此兩種心理之總和,構成宗教學術思想之根本。西方的佛國、天當,東方的世外桃源與大羅仙境之建立,就導致人類脫離現實物欲而促使精神升華。

  舍此之外,有特立獨行,而非宗教似宗教,純就現實身心以取證者,則為中國傳統的神仙修養之術,與乎印度傳統的修心瑜伽及佛家神肉體而力求超越物理世界之束縛,以達成外我的永恒存在,進而開啟宇宙生命原始之奧秘。既不叛于宗教者各自之信仰,又不純依信仰而自求實證。

  但千古以來,有關長生不老的書籍與口傳秘法,流傳亦甚普及而真仙何在壽者難期,看來純似一派謊言,無足采信。不佰我現在有此懷疑,古人也早有同感。故晉代人嵇康,撰寫“養生論”而力言神仙之可學,欲從理論上證明其事之真實。

  嵇康提出神仙之學的主旨在于養生,堪稱平實而公允。此道是否具有超神入化之功,暫且不問,其對現有養生之助益,則絕難否認。且與中國之醫理,以及現代之精神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等學,可以互相輔翼,大有發揚的必要。

  一種學術思想,自數千年前流傳至今,必有它存在的道理。古人我們今天對此不容易了解。況且自古以來畢生埋頭此道,進而鉆研深入者,到底屬于少收的特立獨行之士,不如普通應用學術,可以立刻見效于謀生。以區區個人的閱歷與體驗,此道對于平常注意身心修養,極有自我治療之效。如欲“病急投醫,臨時抱佛。”可以休矣

  至欲以此探究宇宙與人生生命之奧秘,而冀求超凡者,則又涉及根體之說。清人趙翼論詩,有“少時學語苦難圖,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敝f。詩乃文藝上的小道,其高深造詢之難,有如此說。何況變化氣質,豈能一蹴而就,而得其圜中之妙哉

  其四

  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其五

  詩解窮人我未空,想因詩尚不曾工。

  熊魚自笑貪心甚,既要工詩又怕窮。

  寫作特點

  詩歌語言淺近,直抒胸臆,作者以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為例,評價了他們在詩歌創作上的偉大成就。接著筆鋒一轉,發表了自己對詩歌創作的卓越見解:隨著時代發展,詩歌創作也要推陳出新,不能停滯不前。每個朝代都會有新人涌現,發展、創作是作者論詩的核心與靈魂。

  作者簡介

  趙翼(1727~1814)清初詩人、著名史學家。字云崧,一字耘崧,號甌北,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鎮安、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乾隆三十八年辭官家居,曾一度主講揚州安定書院。著有《甌北詩鈔》、《廿二史札記》。其中,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趙翼《論詩》賞析3

  趙翼-論詩

  李杜詩篇萬口傳,

  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

  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么新意了。

  我們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華橫溢的人出現,

  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

  賞析

  第一、二句詩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的詩篇也有歷史局限性。

  第三、四句詩人呼喚創新意識,希望詩歌寫作要有時代精神和個性特點,大膽創新,反對演習守舊。

  世人常常用這句詩來贊美人才輩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換舊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滾滾長江,無法阻攔。

  寫作特點

  詩歌語言淺近,直抒胸臆,作者以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為例,評價了他們在詩歌創作上的偉大成就。接著筆鋒一轉,發表了自己對詩歌創作的卓越見解:隨著時代發展,詩歌創作也要推陳出新,不能停滯不前。每個朝代都會有新人涌現,發展、創作是作者論詩的核心與靈魂。

  簡評

  此詩反映了作者詩歌創作貴在創新的主張。他認為詩歌隨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的時候也應求新求變,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風格的詩人。寫出了后人繼承前人。本詩雖語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句表達了文學創作隨著時代變化發展的主題思想與中心。

  趙翼論詩提倡創新,反對機械模式。他通過對詩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顧,以歷史發展的眼光來看,各個時代都有其標領風騷的人物,不必為古人是從。詩歌也應隨著時代不斷發展。

  注解

  風騷:指作品在文學界的地位及其影響.

  在中國文學史上,“風騷”是代表《詩經》的《國風》和代表楚辭的《離騷》的并稱。而“風騷”傳統則是在《詩經》和《楚辭》的影響下發展形成的我國古代詩歌的兩種優良傳統,即代表《詩經》的《國風》所形成的“風”詩傳統和代表《楚辭》的《離騷》所形成的“騷”詩傳統。

  所謂的“風”詩傳統,就是世代相傳的現實主義的精神。現實主義的基本原則是按照生活的實際樣式再現生活,并通過對生活真實的、具體的、形象的描寫,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或本質的某些方面!秶L》中的民歌和二雅中的卿士大夫政治諷喻詩就集中體現了這種現實主義的精神。在內容上,它們正視現實、描寫現實、揭露現實、批判現實;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它們善于用樸素的文風、簡潔的語言、巧妙的比興,塑造出真實、自然而生動的形象,描繪出親切感人的生活畫面,來抒發情懷,反映現實。而這也就是“風”詩傳統,即現實主義詩歌傳統的主要特征。后世文學中繼承發展了“風”詩傳統的現實主義精神的主要有:兩漢樂府民歌、建安曹魏時代的文人詩歌、北朝民歌、唐代杜甫的“詩史”作品、中唐白居易倡導的“新樂府運動”、宋代以王禹偁作品為代表的“白居易體”詩歌、金元之際元好問的詩歌等。元代關漢卿的雜劇、清代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雖然不是詩歌,但是也繼承了現實主義文學的優良傳統。

  所謂的“騷”詩傳統則是充滿激情和幻想的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積極浪漫主義的原則是“力圖加強人的生活意志,在他的心中喚起他對現實和現實的一切壓迫的反抗”。詩人屈原的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集中地體現了這種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精神。這表現在《離騷》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兩方面。在內容上,《離騷》表現了屈原的進步理想以及他對進步理想九死不悔的孜孜追求。這是積極浪漫主義的本質。在藝術手法上,屈原一方面采用豐富的神話素材,通過自由的幻想,來構成一個奇特的神話世界,借此表現詩人內心的矛盾沖突和上天入地地求索以及始終不渝的愛國之情;另一方面還禮利用發展了民歌的比興手法創作了一個“香草美人”的世界以此來象征他與楚國腐朽黑暗勢力的斗爭是真善美與假惡丑之間的斗爭!峨x騷》這種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以豐富的幻想和熱情,表現作者對進步理想的執著追求的特征,也就是“騷”詩傳統,即積極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的主要特征。這種積極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也在后世薪火相傳,漢代的辭賦家賈誼、建安時代的曹植、正始時期的阮籍、兩晉六朝時的左思、鮑照、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李賀以至宋代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詞派、明清的小說家吳承恩、蒲松齡,都在一定程度上繼承發展了這一優良傳統。

  這里指在文學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遠的影響。

  許渾-早秋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注解

 。、泛:彈,猶流蕩。

 。病⑦密:尚未凋零。

  3、淮南兩句:用《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暮”和《楚辭·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葉下”意。

  譯文

  漫漫長夜中泛流著琴瑟的清音;

  青蘿輕拂好象有西風颼颼而生。

  白露凝珠的野草棲留幾只殘螢;

  秋之晨雁群掠過銀河向南飛騰。

  高大的樹木拂曉看來尚未凋零,

  陽光下遙望遠山層次格外分明。

  淮南子有一葉落而知歲暮之句;

  我悟到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情。

  賞析

  ??這是詠早秋景物的詠物詩。題目是“早秋”,因而處處落在“早”字!皻埼灐、“早雁”、“曉還密”、“一葉下”、“洞庭波”都扣緊“早”字。俯察、仰視、近看、遠望,從高低遠近來描繪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氣足,悠然不盡。

  王維-西施詠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注解

  1、持謝:奉告。

  2、安可希:怎能希望別人的賞識。

  譯文

  艷麗的姿色向來為天下器重,美麗的西施怎么能久處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個浣紗女,后來卻成了吳王宮里的愛妃。

  平賤時難道有什么與眾不同?顯貴了才驚悟她麗質天下稀。

  曾有多少宮女為她搽脂敷粉,她從來也不用自己穿著羅衣。

  君王寵幸她的姿態更加嬌媚,君王憐愛從不計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紗的女伴,再不能與她同車去來同車歸。

  奉告那盲目效顰的鄰人東施,光學皺眉而想取寵并非容易!

  賞析

  這是一首借詠西施,以喻為人的。“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寫出了人生浮沉,全憑際遇的炎涼世態。詩開首四句,寫西施有艷麗的姿色,終不能久微。次六句寫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寵愛,就身價百倍。末了四句寫姿色太差者,想效顰西施是不自量力。語雖淺顯,寓意深刻。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寫盡炎涼人眼界,不為題縛,乃臻斯詣!贝搜灶H是。

  柳宗元-溪居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

  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注解

 。、簪組:這里是做官的意思。

 。、南夷:這里指當時南方的少數民族地區。

 。、滴:流放。

 。、夜榜:夜航。

 。、楚天:永州古屬楚地。

  譯文

  長久被官職所縛不得自由,有幸這次被貶謫來到南夷。

  閑時常常與農田菜圃為鄰,偶然間象個隱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帶露雜草,傍晚乘船沿著溪石嘩嘩前進。

  獨往獨來碰不到那庸俗之輩,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娛。

  賞析

  ??這首是柳宗元貶官永州居處冉溪之畔時的作品。全詩寫謫居佳境,茍得自由,獨往獨來,偷安自幸。前四句敘述到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徑。后四句敘述自己早晚的行動。首尾四句隱含有牢騷之意。“閑依農圃鄰”、有“采菊東籬下”之概;“曉耕翻露草”,有“晨興理荒廢”之風。沈德潛評說:“愚溪諸詠,處連蹇困厄之境,發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間言外,時或遇之!保ā短圃妱e裁集》卷四)這是很有見地的。

  秋瑾-對酒

  不惜千金買寶刀,

  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

  灑去猶能化碧濤。

  注釋

  ①吳芝瑛《記秋女俠遺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學時曾購一寶刀,當寫于此時。這首詩表現了秋瑾輕視金錢的豪俠性格和殺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②「堪豪」足以稱豪?埃軌,可以。貂裘換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換酒喝。多用來形容名士或富貴者的風流放誕和豪爽。秋瑾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語,其豪俠形象躍然紙上。

  ③“一腔”二句:要多珍惜自己的滿腔熱血,將來獻出它的時,一定可以化成碧綠的波濤(意即掀起革命的風暴)。勤,常常,多。碧濤,用《莊子·外物》典:“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比O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國,遭奸臣陷害,自殺于蜀,當時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來,三年后化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鮮血 「勤珍重」多加珍惜和保重﹔「碧濤」碧血的波濤。

  譯文

  毫不吝惜千金為了買一把寶刀,

  用珍貴的貂皮大衣去換酒喝也能引以為豪。

  滿腔熱血應該珍惜重視,

  讓它灑出去后還能化作碧血波濤。

  鑒賞

  題目“對酒”便可使人聯想起曹操的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但一個是抒發拯救祖國的革命豪情,一個卻是表達對離亂的傷感,建功立業的渴望。首聯可從其豪氣聯想到秋瑾的其他詩句“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不因人熱。俗子胸襟誰識我”,但秋瑾也還有作為一個女子的生活情趣和細膩感情:“夏晝初長,紈扇輕攜納晚涼,……浴罷蘭泉,斜插茶花映翠鈿”。頷聯大有李白詩風:“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李白《將進酒》)。頸聯可想到她的另一些詩句:“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尾聯和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思想是相通的。

  秋瑾生活的時代,人們已經痛感到整個中國的極度女性化,因此涌現出一批豪俠剛烈之士,以夸張的男性化生活姿態向傳統社會挑戰。秋瑾身為女性,但她時時反抗命運加給自己的性別身份。她恨蒼天“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她宣稱:“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滿江紅》)她說:“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鷓鴣天》)

  高鼎-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注釋

 、糯寰樱涸卩l村里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⑵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等蒸發出來的霧氣。

 、巧W:放學。

 、燃堷S: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⑸東風:春風。

  譯文

  農歷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

  楊柳的枝條輕拂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煙霧般地凝聚著,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們早早就放學回家了。

  他們趁著春風勁吹的時機,把風箏放上藍天。

  賞析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第一、二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寫活了,人們仿佛感受到那種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氣氛,人們的眼前也好像涌動著春的脈搏!胺鞯虠盍泶簾煛,村的原野上的楊柳,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艷陽高照,煙霧迷蒙,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第三、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上兩句的物而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與醉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趙翼《論詩》賞析4

  論詩

  清 趙翼

  只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注釋】

  只眼:獨到的見解,眼力出眾。

  藝苑:藝壇,藝術領域。

  雌黃:即雞冠石,黃赤色,可作顏料。古人寫字用黃紙,寫錯了用雌黃涂掉再寫。后用信口雌黃喻隨口亂說。

  【譯文】

  紛紛的藝苑里各種說法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對錯互見,深淺不一,對同一問題的看法有時也五花八門。這時需要的是獨具慧眼,有自己的視角和觀點。

  如果自己見識低下,就像矮人看戲似的,自己什么也沒看見,對戲的好壞心中沒有定數,只是隨聲附和罷了。說明評論事物要有主見,不要人云亦云。

  【賞析】

  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藝術主張的詩。指出文藝批評應提倡有獨到的見解,不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

  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評論詩詞的好壞優劣,應當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哪個,而不能像文壇藝苑中的某些人一樣,心口雌黃。馬克思哲學認為,要做到獨具慧眼,深刻地認識、把握事物的本質,一是必須在實踐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須善于對感性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和發展。

  前二句點出在紛紛的藝苑里各種說法魚龍混雜,這時 需要的是獨具慧眼,有自己的視角和觀點。當然這是相當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學養和閱歷,成為“高人”。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戲作比,矮人看戲時被前邊的人擋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戲臺上的`場景?戲散大家一起談起來時,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說法。這就好比我們自己對“藝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學力淺薄,不能“獨具只眼”,那就只能“隨人說短長”了,這種鸚鵡學舌,拾人牙慧的行為作者是堅決反對的。

  這首詩繼承以詩歌體裁論詩歌的傳統,見解卓異,說理暢達。全詩看似佶手拈來、隨手而出,但卻具有極為精辟深刻的理論內涵。李白、杜甫被稱為詩中仙圣,在唐代即受到推崇,如韓愈在仕由逝世時才3歲,后來他熟讀李杜詩篇,作有《調張籍》一詩,其中有“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伊我生其后,舉頸遙相望”等語,可謂敬佩得五體投地。而后世特別是明清兩代,對李杜的崇拜更是前所未有,并且普遍地認為詩自唐以來詩道不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有人還提出從《詩經》以來每況愈下、自宋元以來無詩之論,這種看法在明清詩歌理論中占有主導地位。

  詩人開篇即總論概述了這一普遍現象,以李杜為代表指出了他們的詩作固然光耀千秋,流傳萬古,其崇高地位與普及程度已是臉炙人家傳戶誦。接下來卻陡然轉筆,尖銳地指出了這種情況帶來的另外的弊端:熟極而流,不僅令人覺得從內容到形式都沒有新意,而且還隱隱含有這一現象在某一程度上阻礙了后世詩人的創新之意,其見解之深刻,筆觸之辛辣,思慮之周到,足以發人深省。前兩句并非真足在貶低李杜,而是為下文略作鋪墊而已,以下即轉入主題的抒發。

趙翼《論詩》賞析5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經成千上萬人的傳頌,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么新意了,

  我們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華橫溢的人出現,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

  賞析一:

  趙翼論詩提倡創新,反對機械模擬,此詩就體現了這一點。為了說明詩風代變的道理,詩人舉出了詩歌史上的兩位大家,唐代的李白與杜甫為例。以為即使是李、杜這樣的大詩人,他們的詩作因流傳千年,播于眾口,已經不再給人以新鮮感了。以歷史發展的眼光來看,各個時代都有其標領風騷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從!敖酱胁湃顺,各領風騷數百年”是廣為傳誦的名句。

  賞析二:

  詩的.前兩句以李白、杜甫的詩為例來說理:“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李白、杜甫的詩歌萬古流傳,無人能與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偉大的詩篇,至今也覺得不新鮮了。可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國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現,他們各自的影響也不過幾百年而已。作者認為詩歌應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上應求變創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趨。

  作者介紹:

  趙翼(1727~1814)清代詩人、史學家。字云崧,一字耘崧,號甌北,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鎮安、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乾隆三十八年辭官家居,曾一度主講揚州安定書院。

  趙翼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合稱“乾隆三大家”

  他論詩也重"性靈",主創新,與袁枚接近。他反對明代前、后七子的復古傾向,也不滿王士□、沈德潛的"神韻說"與"格調說"。他說:"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閑居讀書作六首》之五)"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論詩》)所著《甌北詩話》,系統地評論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游、元好問、高啟、吳偉業、查慎行等十家詩,他重視詩家的創新,立論比較全面、允當。

  趙翼存詩4800多首,以五言古詩最有特色。如《古詩十九首》、《閑居讀書六首》、《雜題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園居詩》等,或嘲諷理學,或隱寓對社會的批評,或闡述一些生活哲理,頗有新穎思想。七古如《將至朗州作》、《憂旱》、《五人墓》,七律如《過文信國祠同舫庵作》、《黃天蕩懷古》、《赤壁》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對仗方面見出功力。另外,造語淺近流暢,也是一大優點。其詩的缺點,是有時議論過多,過于散文化,形象性較差。

【趙翼《論詩》賞析】相關文章:

《論詩》趙翼原文注釋翻譯賞析11-16

論詩五首趙翼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7-31

趙翼《論詩五絕其二》全詩翻譯賞析01-06

論詩元元好問全文及原著賞析12-18

論詩三十首·十八原文及賞析08-28

論詩三十首·其八原文及賞析01-03

趙將軍歌原文及賞析09-05

論詩三十首·二十八原文及賞析08-04

趙師秀的《約客》 賞析11-25

趙師秀約客賞析04-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台县| 涞源县| 确山县| 云浮市| 商都县| 泗洪县| 清远市| 临洮县| 湾仔区| 青河县| 南部县| 高密市| 武冈市| 城口县| 长子县| 四平市| 友谊县| 朔州市| 磴口县| 姜堰市| 乌审旗| 内黄县| 祁连县| 丰城市| 宜春市| 郎溪县| 凤阳县| 弋阳县| 鄯善县| 克什克腾旗| 木兰县| 宿松县| 岳普湖县| 平顶山市| 张北县| 巫山县| 土默特右旗| 建始县| 休宁县| 元谋县| 汝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