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詩三十首·其八原文及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詩三十首·其八原文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沈宋橫馳翰墨場,風流初不廢齊梁。
論功若準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
譯文
沈宋馳騁在初唐的詩壇墨場,文彩風流,倒也沒有盡廢華美的齊梁。
若是效仿越王平吳般論功行賞,應該鑄造陳子昂的金像。
注釋
沈宋:唐初詩人沈佺期和宋之問。翰墨場:指詩壇。
齊梁:指南北朝時齊朝和梁朝的綺靡詩風。
準:按照,仿效。平吳例:春秋時,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后,辭官隱于五湖。越王命人用金鑄范蠡之像,置于座側,加以禮拜。
子昂:陳子昂,字伯玉,初唐詩人,崇尚漢魏風骨,鄙棄齊梁綺靡詩風,詩作清新自然,不事雕飾,盛唐詩人多受其影響。
賞析:
這首詩評論了初唐詩人沈佺期、宋之問、陳子昂。初唐詩壇基本是南朝形式主義文學的延續,宮體詩充斥詩壇,文風綺靡纖弱。沈佺期、宋之問總結了六朝以來聲律方面的創作經驗,確立了律詩的形式,馳名一時,對唐代近體詩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元好問肯定了他們的貢獻和影響(“橫馳翰墨場”),但也批評了他們在詩歌創作上仍然沒有擺脫齊梁詩風。
元好問認為,開唐詩一代新風的詩人是陳子昂。陳子昂復歸風雅興寄,高倡漢魏風骨,上接建安傳統,以其詩歌理論和創作實踐,終于廓清了初唐半個時紀齊梁余風的影響,迎來了以“風骨”、“氣象”著稱的盛唐詩歌創作高潮。他的“興寄”、“風骨”理論成為后人反對形式主義柔靡詩風的理論武器。因此,元好問充分肯定了陳子昂的歷史功績,并將其革新文風與范蠡的平吳事業相提并論,認為也應為陳子昂鑄像,以表其功。
元好問簡介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
元好問自幼聰慧,有“神童”之譽。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元好問進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詞科登第后,授權國史院編修,官至知制誥。金朝滅亡后,元好問被囚數年。晚年重回故鄉,隱居不仕,于家中潛心著述。元憲宗七年(1257年),元好問逝世,年六十八。
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后的橋梁,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元好問學問深邃,著述宏富。據說他迄今流傳下來的作品的有:詩1380余首,詞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說《續夷堅志》4卷202篇,《中州集》10卷,《唐詩鼓吹》10卷,《遺山樂府》(又名《遺山先生新樂府》)五卷等。此外還有《遺山詩集》、《樂府》、《續夷堅志》等。傳世《遺山先生文集》、清光緒讀書山房重刊本《元遺山先生全集》。
另有已經散佚的著作多種:《錦機》《東坡詩雅》《杜詩學》《詩文自警》《壬辰雜編》《金朝君臣言行錄》《南冠錄》《集驗方》《故物譜》等。
【論詩·其八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論詩》趙翼原文注釋翻譯賞析11-16
論詩三十首·十八原文及賞析08-28
我行其野原文及賞析11-04
塞下曲·其六原文及賞析09-14
我行其野原文及賞析03-03
出其東門原文及賞析02-23
殷其雷原文及賞析03-09
《飲酒其十七》原文、注釋、賞析06-30
古風·其十九原文,賞析07-19
飲酒·其五原文及賞析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