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歲暮》全文賞析
《歲暮》全文賞析1
[魏晉]陶淵明
市朝凄舊人,驟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歲暮余何言!
素顏斂光潤,白發一己繁。
闊哉秦穆談,旅力豈未愆!
向夕長風起,寒云沒西山。
洌洌氣遂嚴,紛紛飛鳥還。
民生鮮長在,矧伊愁苦纏。
屢闕清酤至,無以樂當年。
窮通靡攸慮,憔悴由化遷。
撫己有深懷,履運增慨然。
賞析:
從此詩所寫內容來看,當作于晉義熙十四年(418)的除夕,陶淵明五十四歲。
這一年的十二月,宋王劉裕幽安帝而立恭帝,篡晉之勢甚顯。陶淵明此侍以雙關的筆法,從歲暮著筆,將市朝的變化。風云的嚴厲,同歲暮的凄冷、暮年的悲傷融為一處,使全詩籠罩著濃重的悲涼感傷的氣氛。其中不僅抒發了詩人窮困愁苦。憔悴悲慨的“深懷”,而且深刻地寄托著對行將易代的憂慮與悲憤。
市朝凄舊人,驟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歲暮余何言!
素顏斂光潤,自發一已繁。
闊哉秦穆談,旅力豈未愆!
向夕長風起,寒云沒西山。
厲厲氣遂嚴,紛紛飛鳥還。
民生鮮長在,矧伊愁苦纏!
屢閾清酣至,無以樂當年。
窮通靡攸慮,憔悴由化遷。
撫己有深懷,履運增慨然。
[注釋]
(1)歲暮:指除夕。張常侍:當指張野。《晉書?隱逸傳》說陶淵明“既絕州郡覲謁,其鄉親張野及周旋人、羊松齡、龐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又據《蓮社高賢傳》記:張野,字萊民,居礙陽柴桑,與淵明有婚姻契;征拜散騎常侍,不就。因此稱張常侍。
(2)市朝:本指人眾會集之處,這里指朝廷官府,《華陽國志》:“京師,天下之市朝也。”作者《感士不遇賦調“閻閻懈廉退之節,市朝驅易進之心。”凄:悲。舊人:有雙關意,一指亡故之人,一指仕晉僚臣。驟驥:疾奔的'千里馬,這里指迅速運行的太陽。悲泉:日落之處。《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悲泉,愛止其女,愛息其馬。”這兩句是說,人生易逝,光陰迅速。
(3)旦:早晨。何言:有什么話好說。
(4)紊顏:謂臉色蒼白。斂光潤:收斂起光澤,指面容憔悴,沒有光澤。一:語助詞、無義。繁:多。
(5)闊:迂闊。秦穆:即秦穆公,秦國的國君。旅:同“膂”,脊梁骨。旅力,即體力。愆(qiān牽):喪失。《尚書?秦誓》記秦穆公說:“番番(pó婆)良士,旅力既懲,我尚有之。”(番番:同“皤皤”,白發貌)是說頭發花白的將士,已經喪失了體力,而我尚有力。陶詩此二句反用其意,是說年老衰弱,體力怎能不喪失呢?所以說秦穆之談為迂闊。
(6)向夕:將近傍晚。長風:猶“強風”。沒:湮沒,遮蓋。
(7)厲厲:同“冽冽”,形容寒冷的樣子。嚴:重。
(8)鮮:少。矧(shěn審)況且。伊:語助詞,無義。
(9)屢網:經常缺。閾,同“缺”。清酷:指酒。
(10)窮通:窮困與通達。靡:無。攸:所。憔悴:面色黃瘦。這里指衰老。由化遷:聽隨大自然的變遷,深懷:深刻的感懷。
(11)撫己:檢點自己,回顧自身。履運:指逢年過節之時。慨然:感慨、感嘆的樣子。
[譯文]
人生易逝悲命短,荏苒光陰增傷感。
明晨一至非今日,歲暮我又有何言!
臉色蒼白無光澤,花白頭發更增添。
穆公之語甚迂闊,人老豈能力不減!
薄暮之時長風起,寒云陣陣籠西山。
北風凜冽寒氣重,眾鳥紛紛疾飛還。
人生很少能長壽,何況愁苦相糾纏!
清貧常缺杯酒飲。無以行樂似當年。
窮困通達無所念,衰頹憔悴任自然。
顧我本自懷深感,逢茲換歲增悲嘆。
《歲暮》全文賞析2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譯文/注釋
譯文
作客異鄉,年關已經臨近;邊防前線,戰爭還在進行。警報傳來,敵人進犯雪嶺;軍鼓號角,響聲振動江城。前方將士,日夜流血犧牲;朝廷大員,可有一人請纓?國難當頭,豈敢吝惜性命;報效無路,空有一片豪情!
注釋
①“歲暮”句:這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梓州。
②雪嶺:即西山,在成都西面,因終年積雪得名。
③江城:指梓州城(今四川三臺縣),梓州濱臨涪江
④請纓:將士自告奮勇請命殺敵,語本《漢書.終軍傳》:“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全文賞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及社會的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又被奉為“詩圣”。
公元763年為唐代宗廣德元年,這一年杜甫五十二歲。這一年,他先是在梓州,聽說官軍大勝叛軍,便寫下了著名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喜悅之下便欲還都,不久又想東下吳楚。其間曾經到閬州(今四川閬中)。在這兒,他聽到了吐蕃進犯的消息,于是心憂國家的杜甫寫下了這首《歲暮》詩。
首聯交待詩人客居他鄉,在歲暮之際,聽到了邊境傳來的外族入侵的消息。剛剛經歷了安史之亂的詩人,是多么希望國家安定,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呀。可是內憂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聯看似平淡的敘述語氣中,卻包含了憂國憂民的詩人多么沉重的心境!
頷聯以“煙塵”和“鼓角”來借代戰爭,戰爭的烽煙籠罩了雪嶺,鼓角聲聲也震動了江城,一個“犯”字,一個“動”,寫出了詩人聽到外敵入侵后內心受到的強烈沖擊,把詩人心系國家百姓的那份真摯情感蘊含其中。
頸聯先寫“天地日流血”,天地間日日有人在流血(或解為“連‘天地日’都在流血”),戰爭帶來的.血腥,是多么慘不忍睹啊!接著作者發出自己的擔憂之聲:“朝廷誰請纓?”經歷安史之亂后,國家一片亂象,如今面臨強敵入侵,還會有人請纓殺敵嗎?
尾聯先來一個反問句:“濟時敢愛死?”一個真正心系國家的人,是不會顧及個人生死榮辱的,為了拯救國家民族、天下蒼生,只會奮不顧身,投身于保家衛國的血雨腥風之中。最后一句“寂寞壯心驚”,點出了詩人此時的心境。“寂寞”二字,有兩層含義:一是詩人此時獨自客居閬州,確實孤單寂寞;二是詩人有報國之心,卻無從施展,只能獨自寂寞。然而詩人畢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圣,盡管年過半百,他的胸中依然跳動一顆不已的“壯心”!一個“驚”字,把他那顆報國的“壯心”在聽到外敵入侵之后,砰然一動,豪情頓起的心情表露無遺。
【《歲暮》全文賞析】相關文章:
歲暮譯文及賞析08-24
歲暮歸南山賞析12-25
歲暮到家原文賞析07-30
歲暮到家原文及賞析11-27
歲暮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歲暮》閱讀答案和賞析11-09
《歲暮歸南山》原文及賞析05-23
歲暮歸南山原文及賞析08-22
《歲暮歸南山》原文和賞析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