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優秀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萬歷十五年》讀后感優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優秀1
最近我把《萬歷十五年》重看一遍,當然還沒看完。我就看三章,可是這三章讓我明白許多,也讓我明白黃仁宇先生在《萬歷十五年》里極力想說的觀點。
1、道德與法律的位置,也就是儒與法的位置。自從秦朝因重法而滅亡后,自西漢以來,各朝都開始任用儒生。但是治國不能光靠儒家的道德觀念,還是需要法家的,于是明儒暗法這一治國之道誕生。但是一直以來儒都是高于法的,也就是說道德是高于法律的。這一點到明朝最為顯著。明朝的官員遇到法律所不能包括的案件時,是在用道德觀念來判定對錯,而明朝的道德觀念是被朱熹的四書概括的。海瑞的斟酌標準里就非常強有力地表現出這一點:
凡訟之可疑者,與其屈兄,寧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寧屈其侄。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寧屈刁頑。事在爭產業,與其屈小民,寧屈鄉宦,以救弊也。事在爭言貌,與其屈鄉宦,寧屈小民,以存體也。
這樣就算有一些事依靠道德觀得以解決,可是法律上的漏洞一味去用道德觀填補,沒準有一些沒有道德觀的官員回去鉆法律漏洞,以圖私利。但是如果讓法律高于一切,就會造成像秦朝的短亡。更何況,無論制定法律的人想得多么面面俱到,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法律肯定會有漏洞,這個時候又沒有道德觀,社會將會更加腐敗。只有讓法律和道德齊頭并進,社會才會和諧。可是自秦朝以來,各朝統治者怕蹈秦之覆轍,所以致使儒生目空一切。
2、文官集團的弊端。由于天下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讓皇帝過目,所以各朝統治者創建文官集團,就是為解決問題,可是久而久之,統治者們發現問題本身就是文官集團。但是這個時候要改是不可能的,因為文官集團這個制度已被天下有學之士所接納,如果徹底改變,天下人都會說統治者無道,局部改變又無濟于事。文官集團的問題出現在哪里呢?科舉制度。
如果想入朝為官、名揚天下,這缺不祖父的生財致富、父母的辛苦養育、妻子的賢淑達惠、老師的辛勤培養、朋友的鼓勵加油、考官的欣賞錄取、上級的'提拔教導等等等等,所以說一個人當官之后都要回報這些人,可是明朝官員的俸祿僅夠溫飽,與實際脫節,就算俸祿可以維持小康,但是不夠回報幫助他的人。所以要收常例,有良心的人就收一點,沒良心的就會造成苛政。這全看當政的人的品行。所以張居正想改革,最后措施全部作廢;申時行和稀泥,最后雖然使明帝國茍且殘喘,可還是阻止不帝國的衰亡。
如果真的想改變這一狀況,還是需要林達所提出的“平衡與制約”。
當然,《萬歷十五年》里對封建社會制度的看法遠不止這兩條,還有許多的側面描寫和一筆帶過的東西,如:重文輕武的利與弊,憤青的不顧全局等等等等。這里我就不多說,如果想全面解,就去看一下《萬歷十五年》吧。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優秀2
《萬歷十五年》是電視劇《》中高育良書記經常提起的一本書,因為覺得自己歷史知識匱乏,所以選擇從這本書開始了解歷史。從一開始了解萬歷的枯燥無味慢慢地到想要對歷史了解得更深,對書中人物了解得更全面。讓我感觸最深的不是某段歷史怎么樣,而是某個歷史人物如何。
小時候看電視,看到位高權重的人物呼風喚雨,總是羨慕不已。萬歷雖然身為皇帝,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但也處處受朝中文官約束。萬歷有半點行為舉止不合文官意,文官們就開始上書,打著為皇上國家好的名義,爭取自己的利益,體現自己的價值,把萬歷約束在自己的條條框框里。很喜歡的一個部分是,把嘉靖拿出來,和萬歷為皇帝的狀態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萬歷處處被朝臣約束,而嘉靖卻喜歡/希望有人指斥自己。
海瑞從小是母親帶著長大的,但是他這位失去丈夫含辛茹苦把兒子拉扯大的母親卻讓人愛不起來也恨不起來。海瑞一共結過三次婚,有過兩個小妾。第一位和第二位夫人都是因為和婆婆不合而被休;第三位是在“可疑”的情況下死去,第三位夫人和小妾生的三個兒子也不幸夭折。誰也不知道第三位夫人在“可疑”的情況下死去,是不是海瑞的母親一手造成的。海瑞能恨自己的母親嗎?在這樣的情況下拉扯大自己孩子的母親對自己的小孩都會有控制欲吧。而我對海瑞也多多少少有點同情,為國為民一輩子,72歲的時候還復出任職官位,到老年卻沒有人陪伴送終。甚至到最后去世,同僚們卻只是覺得松了一口氣,再也不用為這位大眾心目中的英雄——到處惹是生非的人物去操心作安排了。
我在想啊,什么是對什么又是錯呢,大概是大家所處的.立場不同,評判人的標準也不一樣。又或許沒有好壞對錯之分,你的所作所為、所說所想只要是對我有好處,不損害我的利益,那么你就是好人了。所以啊,我們活著是不是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呢?
對于戚繼光,不知道為什么,感觸最多的是他帶兵寫書的一些好習慣。例如他把所有的訓練方法細節寫成了一部操典式的書本。他周密而細致,習慣斟酌各種條件以及可能發生的情況,把很多細小的事情考慮起來等等。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個人取得成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取得成功不能只有PlanA,準備PlanB也至關重要。
在一本書的書評中見過一段話,大致是這樣的意思:我們看書要盡量選擇具有真實故事的書,而不是去看一些虛構內容的書,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從中去思考反省自己。或許是歷史知識的匱乏,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讀到的不是歷史,而是書中每個人的性格。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優秀】相關文章:
《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15篇03-05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08-08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09-06
萬歷十五年的讀后感02-13
《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通用38篇)03-06
《萬歷十五年》讀書心得03-01
讀《萬歷十五年》有感04-20
萬歷十五年讀書心得12-06
2022年關于《萬歷十五年》讀書筆記03-01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精選25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