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軾《東風破》原文及賞析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軾《東風破》原文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一盞離愁,孤單窗前白鬢頭,
奄奄門后人未走。
月圓寂寞,舊地重游,
夜半清醒,燭光空留。
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
君去酒暖思念瘦,水向東流,
三春如夢向誰偷,花開卻錯。
誰家琵琶東風破,琴幽幽,
人幽幽,楓染紅塵誰看透。
籬笆古道曾走,
荒煙蔓草的年頭,紛飛后。
賞析:
《東風破》本是古琵琶曲,而這首歌仿古小調曲風,輔以二胡與琵琶的融入,復古的曲風,聽來讓人容易進入唐詩宋詞的世界與遐想,方文山想藉由古詩詞入歌的想法,讓古詩詞與現代流行音樂融合,打破現今新詩與歌詞分家的模式,在方文山的特別經營下,歌詞古今交替,更有時空交錯的感覺,“東風破”就是代表著這首歌曲的新名詞。
《東風破》模仿著人在西湖走的江南嫵媚,旋律上使用了周杰倫罕用的中國調式,la si la so把樂句落在so上,符點打出中國古曲慣常的跳躍感,做足了古韻,琵琶滾動,二胡起舞。還有一堆類似豎琴之類的柔和樂器翩翩作態。
融入宋詞元曲式的“詞牌”,和有些類似“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斷腸人在天涯”的意境,表達的是當代少年的戀情,出來的化學效果是很微妙和奇妙的……
蘇軾
蘇軾的一生,可以用“四個三”來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題名、烏臺詩案、太后恩寵;不忘三人——敬如父師的歐陽修、素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馬光;不忘三地——黃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與蘇轍的手足情、與王弗的生死情、與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斷,幾乎都與傳奇相聯系。例如,金榜題名時,他由第一變成了第二,卻反而更為出名;烏臺詩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貶黃州,卻反而出現了創作的黃金時期;他贈弟轍、悼亡妻的詞篇,被人們萬口流傳,歷久而不衰…… 這些事例適合話題“肩膀”、“仰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豁達與成功”、“寬容與成就”等
蘇軾,《題西林壁》《明月幾時有》《赤壁懷古》《江城子》《赤壁賦》等(高中語文第三冊),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詩文。
【原文再現】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于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摘自《赤壁賦》
【素材評析】
《赤壁賦》主要抒寫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表現了他曠達的人生態度。選文中他從宇宙的變化說到人生的哲理。認為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會不變,人生短暫,自然可悲;但從不變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會無窮無盡。況且天地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到大自然中去尋求精神上的寄托人世間的榮辱、得失、憂樂便不足為念了。
【適用話題】
在為人上,蘇軾在幾乎喪命的逆境中保持堅貞氣節和獨立人格,決不隨波逐流;在為官上,蘇軾堅持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態度上,蘇軾即使在身處絕境時,也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追求……。這些性格特點適合話題 “豐碑”、“談意氣”、“沉穩與靈動”、“高潔與志氣”等。
【蘇軾《東風破》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浣溪沙蘇軾原文及賞析01-20
蘇軾《水調歌頭》原文賞析11-22
蘇軾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1-23
蘇軾黠鼠賦原文及賞析04-30
蘇軾的《題西林壁》原文及賞析10-24
蘇軾《赤壁賦》原文賞析11-23
蘇軾《喜雨亭記》原文賞析10-27
蘇軾《上梅直講書》原文及翻譯與賞析06-27
和董傳留別蘇軾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