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實驗作文經典14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趣的實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趣的實驗作文 篇1
自然課上,施老師神秘地說:“你們信不信,我會變魔術,能把一杯很臟很臟的水變得干干凈凈?”同學們直搖頭,我半信半疑。
正說著,只見施老師拿出一只燒杯,灌了點水,又往水里撒了點土和木屑之類的臟物,輕輕搖晃了幾下,那水就變得又黑又臟。
施老師風趣地說:“你們仔細看著,老師開始變魔術了,這魔術的名稱叫‘水的凈化’,現在開始第一步——‘沉淀’。”施老師把燒杯穩穩當當地放在桌面上。我們不敢有絲毫放松,瞪大眼睛緊盯著燒杯,觀察著水的變化。燒杯里的水正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悄悄地進行著兩極分化,只見泥土之類的臟物向杯底下沉,木屑之類的臟物向水面上浮。大約過了十分鐘,臟物完全走向了兩極,中間的水變清澈了。這時施老師小心翼翼地把燒杯里的水倒入另一只燒杯。
我嘟噥著:“真可惜,只除掉了沉在下面的臟物,浮在水面上的怎么就除不掉呢?”施老師接著我的話茬說:“這位同學說得對,‘沉淀’不是萬能的,它只能除掉那些像泥土之類可以沉在水底的臟物,木屑之類浮在水面的臟物,它就愛莫能助了。請看水的凈化第二步——過濾!”
施老師那鏗鏘有力的'話語使我們精神為之一振。只見施老師一邊拿出一張圓形紙片,一邊說:“這可不是一張普通的紙,這是一張濾紙,它神奇得很呢!”聽施老師這么一說,我們更不能懈怠了,我擦了擦眼睛像小貓盯著魚兒似的瞅著老師。只見施老師把濾紙窩成了漏斗形,插入漏斗里并使濾紙緊貼漏斗內壁。施老師小心地把燒杯里的水沿著玻璃棒慢慢地倒入漏斗,滲過濾紙流入另一只燒杯的水竟然變得清澈無比。“真的好神奇呀!”我們驚訝不已,這時施老師從漏斗里拿出那張濾紙,原來臟物都被濾紙截住了。
“施老師,這水好干凈呢?讓我喝一口吧!”我情不自禁地說。施老師直搖頭說:“不,不,這水表面看起來似乎很干凈,但還有細菌等有害物質,就得進行水的凈化的第三步——消毒。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消毒方法就是把水煮沸,當水溫達到攝氏一百度時絕大部分的有害細菌就會被殺死,那水我們也就可以大膽地喝了。”
這次實驗,我受益匪淺。我想我們既然能凈化一杯水,那么一定能凈化一桶水、一江水,也一定能凈化整個地球上的水,但愿我們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干凈起來。
指導老師點評:小作者不但能把實驗敘述得清清楚楚,而且也不乏童趣。可貴的是她從心靈深處有一個美好的愿望“愿我們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干凈起來”。
有趣的實驗作文 篇2
星期六上作文課的時候,可可老師變身為科學家,帶我們做了一場有趣的科學實驗。
首先,老師從袋子里面拿出了盤子、打火機、蠟燭,一根藍色筆芯和一杯水。我對那根白白胖胖的蠟燭有了興趣,它頭頂上有一根黑黑的引線,像年輕人的黑色頭發一樣。老師拿筆芯在水里輕輕地攪拌起來,讓白水變成了藍水,這樣好區分一些。緊接著老師把那杯藍水慢慢地、輕輕地倒入了盤子里面,把一個白色的盤子染成了藍色,老師真是一個神奇的畫家!做完這一切之后,老師停了停,神秘的看了看我們,把蠟燭放進了盤子里,此時蠟燭仿佛在水里游泳一樣。
這個時候我們都在竊竊私語,老師把蠟燭放進去,難道是要表演水中生火嗎?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好奇。老師把打火機拿了過來,我一看到打火機,心里就有一些緊張:難道……我猜對了?還是,她要把玻璃杯燒融化?我們全都好奇地跑上講臺,把老師圍起來準備細細觀看。
老師先拿起打火機輕輕一按,就把蠟燭的黑頭發點燃了,我們目不轉睛地盯著眼前的'一幕,希望能夠發現一些秘密。紅紅的火焰在引線上燒得越來越大,可老師絲毫不在意,而是慢慢拿起了玻璃杯。這個時候我的心跳慢慢加速,瞪大了眼睛。只見老師把玻璃杯倒扣下來,蓋在了蠟燭上面,我們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教室里面安靜極了……
差不多過了個五秒鐘,我發現杯子里的蠟燭慢慢地熄滅了,這時水開始慢慢升了起來。就在蠟燭熄滅的那一刻,一團灰色的煙霧冒了上去,水也在這一刻猛地往上升,前面還與杯子保持水平線的水位,此時猛地往上升,就像變魔術一樣,杯子里面突然有了一節藍色的水。它是什么時候出現的?為什么會這樣呢?蠟燭為什么會熄滅?
楊依依驚訝地說:“我就知道會這樣!”原來她這么聰明啊!王子航也大呼:“看,水位變高了……”原來每一個人都發現了這個秘密。哇,這個科學實驗好神奇呀,可可老師剛剛偷偷變魔術了嗎?這個時候教室里面熱鬧極了。老師來揭曉答案了——因為杯子里面的氧氣被蠟燭“吃”光了,所以蠟燭慢慢地熄滅了。像我們人沒有空氣就不能活了一樣,蠟燭也是因為沒有氧氣了才會熄滅。而水要來占位,所以就“擠進了”杯子里,水位自然就上升了。
通過這次實驗,我知道了一個科學原理。以后我會多做科學實驗,或者在家里面再重新做一遍,讓好朋友和爸爸媽媽也感受到科學的快樂。
有趣的實驗作文 篇3
星期四的第三節課,陸老師早早地來到教室,把一杯盛滿水的量杯和兩盒大頭針擺在了桌上,我們都很好奇,這時陸老師笑著告訴大家: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做一個有趣的實驗——盛滿水的杯子里能夠放入多少根大頭針?
話剛說完,下面的同學議論紛紛,膽小的郁欣俊說20根、稍膽大的張宇杰說50根,最大膽的`陳銘云則說100根……,我想水已經盛滿了杯怎么能裝得下呢?于是我輕輕地說:“10”。
實驗在大家的猜疑中開始了,陸老師在靠近水面處將一根大頭針垂直放下,大頭針便平穩入水了,大家哇的一聲叫了起來。緊接著第二根、第三根大頭針,紛紛入水,而且杯面水平如鏡,一滴水也沒有溢出。一會兒我的預言就破了。大約過了一分鐘左右,第二十個大頭針快速地入水,沉入杯底,第一個預言隨之破滅。
實驗繼續進行,這也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所有人都擁到講臺前要看個究竟,有些人為了方便,直接跳到了桌子上、凳子上。“48、49、50……”沒過多久,第五十二根大頭針入了水。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一個接一個的大頭針紛紛沉入水底。下面頓時炸開了鍋,一些人反悔了,紛紛改數字,但是誰也說不準,到底還能放入多少個。這時,陸老師故作神秘地說:“請大家原地不動,屏住呼吸,接下來將是見證奇跡的時刻。”隨后,陸老師把把大頭針紛紛發給小組長,由她們來繼續完成這個實驗。
空氣似乎凝固了,大家都目不轉睛地盯著水面。第一百個到了,所有的預言都不攻自破了,水面卻依然紋絲不動,只是有些稍稍拱起。
“叮鈴鈴”,下課了。但是大家依然關注著實驗,生怕眨眼的一瞬間,水面會容不下那么多大頭針,向外溢出。只見施添瑀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根大頭針,對著水面頓了一下,然后輕輕一放,第二百根大頭針入水了。
接下來每放入一根大頭針,都會揪起大家一刻緊張的心。盡管窗外一陣喧鬧,但教室里依然十分寧靜。第三百根大頭針慢悠悠地入了水。整整兩盒的大頭針入了水。直到最后,杯底已經積累了厚厚一層大頭針,大頭針也占水的體積,那為什么水不會溢出呢?
“哇,怎么這樣神奇,難道這是個魔杯?”這時老師笑嘻嘻地告訴大家:這一切都是因為水面張力在作怪。根據水面張力的原理,杯口的水面就像一個球面,張力使水的面積縮小,鼓成一個包。只要將大頭針垂直放入,水就不會外溢。
“原來如此啊!”看來,大家的緊張都是多余的。這真是一次有趣的實驗啊!
有趣的實驗作文 篇4
一次科學課上,科學老師給我們展示了美麗的彩色蠟燭。我十分喜歡。下課后,我便跑向正在收東西的科學老師問道:“老師, 彩色蠟燭可以自己做嗎?”科學老師說:“可以啊,首先把白蠟燭和蠟筆切塊融化,然后再在鉛筆上綁上棉線,卡在瓶口中,再把蠟倒入,等蠟凝固后再把另一種顏色的蠟倒入,一個彩色蠟燭就做好了。”
聽完老師介紹,我感覺制作應該不難。開心極了。一放學,我就像一顆子彈離開槍膛一般的速度跑回家。趕緊寫好作業,拿上零花錢下樓跑向小店買了五根白蠟燭回來。
正式開始做彩色蠟燭了。我拿把小刀想先把白蠟燭切塊下來,哪知用盡全力,手都震麻了,蠟燭身上只出現一道小小痕跡。我心中不得一驚:這蠟燭這么硬這小刀不知道要削到什么時候!要是有個專門削皮的就好了。我的目光掃到掛在墻上的削皮器。腦中靈光一閃,心中想:對啊,削皮器就是專門削皮的啊,平常我看媽媽還用來削又硬又厚的南瓜皮呢。我像拿破侖發現新大陸般歡喜,火速取下“新大陸”。果不出所望,小刀切不開的蠟燭此時輕易地被削成一片片了。我把削好的蠟片放到小鐵盒內,打開火,在白蠟全融化時,我放入了事先切好的綠色蠟筆,用小細棒輕輕攪拌均勻,并把不能融解的`雜質撈出,此時蠟油已變成綠色了。為了不被燒干,趕緊關火。接著我按老師教的方法,棉線的一頭繞在鉛筆上,另一頭垂到玻璃瓶內,可是發現棉線太輕了,彎曲著不能垂直。如果這樣倒入蠟油,線不一定在中間,怎么辦?固定棉線?在玻璃瓶內難度很大,看來只有增加棉線的重量讓它自然垂直才是最好。我想來想去不知怎么才好?突然看到媽媽陽臺上曬著滴著水的棉質襯衣。聽說這樣是為了讓衣服更筆直些。“用棉線沾著蠟油”我腦海一下子有了這個想法。按住心里那種歡呼雀躍感,我把棉線泡在蠟油里拿出一看,線果真直了。我把繞著線的鉛筆搭在透明玻璃瓶口上。最后一步開始了,我端著鐵盒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把蠟油倒進瓶子里。接著按同樣的方法融化了另外四種顏色的蠟油,等每種顏色的蠟油凝固后再倒入另一種顏色,這一次我真成功了。透明玻璃瓶很明顯地顯現出顏色分層,彩色蠟燭終于成功了,我一蹦三尺高!看著漂亮的彩色蠟燭我心里比吃了世界上最好吃的冰淇淋還要甜。
從這次創新實驗中,我悟到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細心、耐心且敢于動手嘗試,這樣成功的概率就會高很多!這個實驗真讓我受義匪淺啊!
有趣的實驗作文 篇5
“耶耶耶,水果時鐘成功了!”看著圓形的電子表上終于出現了數字,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親愛的同學們,你們一定好奇什么是水果時鐘吧,我來解釋一下,就是用水果來給時鐘供電,是不是很神奇?美味的水果不僅營養豐富,在它那小小的身體里還蘊藏著大量的能量,能給我們的小時鐘供電呢,快來看看是怎樣實現的吧!
我把實驗所需要的材料都擺放在了桌子上,看著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導線和小金屬棒,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心中升起了萬丈豪情,心想一定要把實驗做成功。首先,我需要把導線兩頭分別連接在一根銅棒上和一根鋅棒上。那一小撮細銅絲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不肯好好穿衣服。在我的指頭上直打滑,一次次溜走,總纏不好。急得我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媽媽在一旁鼓勵我:“孩子,慢慢來,不要著急。”我靜下心來,拿出當初穿針的勁頭,全神貫注,緊張地大氣都不敢出,手心也冒了汗,終于纏好了導線,我如釋重負地長長出了口氣。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難呀!
接下來,我把小時鐘上的紅線和藍線分別連接到另外一個小銅棒和小鋅棒上。頭回生,二回熟,這次繞線就順利多了。然后,我拿出兩個精挑細選的大桔子并排擺列好。我皺著眉、咬著唇,圍著它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終于“勘查”出兩個最佳位置,仔細地將小時鐘身上所連接的鋅棒和銅棒分別插上。我滿意地看看它們,溫柔地摸摸兩個大桔子,笑瞇瞇地說:“好寶寶,成敗就靠你們了,要爭氣呀!”
啊,就剩最后一步了,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把之前連好導線的銅棒和鋅棒分別插在兩個桔子上。咦,奇怪了,時鐘怎么沒有顯示數字呢?我急得抓耳撓腮,忙向媽媽請教。在媽媽的帶領下,我們一一檢查了導線的連接,金屬棒的插入,最終找到的問題的所在:小時鐘的紅線和藍線可不是隨意連接金屬棒的,必須紅線連接銅棒,藍線連接鋅棒。連接錯誤就相當于電池的正負極裝反了,當然就不會工作了。當我重新纏好小棒,將它們剛剛接觸到桔子皮上時,小時鐘就顯示出數字了。啊,真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水果時鐘完成了,但是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望著我一副求知若渴的表情,媽媽深入淺出地給我講明了道理:原來是銅棒和鋅棒通過桔子這種富含果酸的電解質和導線構成了一個閉合回路。銅棒得到果酸中的氫離子產生正電荷,鋅棒失去電子產生負電荷,這樣就在回路中產生了電流,桔子也就變成了一個水果電池了。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不但完成了一個有趣的實驗,還明白了一個電學原理,今天的收獲可真大呀!
有趣的實驗作文 篇6
生活處處有科學。
在一個晴空萬里的星期天里,我和我的小伙伴們趁著大好天氣到了野外游玩,那里風景如畫、景色迷人,那里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小溪里有回來穿梭小魚在嬉戲。有無與倫比的花兒微風輕輕拂過在風中翩翩起舞還會飄來淡淡的清香,在花兒旁還有幾課巍然屹立的大樹像幾位保護美麗花兒的守衛。突然,我的小伙伴們在一棵大樹下面看到一群螞蟻正在忙著要干什么。我突發奇想,想到了螞蟻害怕樟腦球的氣味,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于是想親自實驗一下,不知道結果會如何?于是,我們就迫不及待的跑去商店里買了一顆氣味十足的樟腦球。
此處選擇的對象要和上文發現的螞蟻就地取材首先,我們來到2只小螞蟻前,用樟腦球在螞蟻的前面畫了一條線,那兩只小螞蟻抬起頭來看了看我和我小伙伴仿佛在說:就這么一條線,就想把我們困住!你們未免也太小瞧我們了吧!哈哈哈……”,然后沖破了那一條線,跑了。我不假思索,螞蟻怎么跑走了呢?螞蟻不是害怕樟腦球的氣味的嗎?疑團未揭開,帶著好奇,我們又來到了2只小螞蟻面前。像原先一樣,我們在囂張跋扈的螞蟻前面畫了一條線,螞蟻仍然仰起頭看了看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就沖破了畫線好像在說:“我可是很厲害的區區一條樟腦線就像打敗我,癡心妄想。”于是,我們就不服氣又在螞蟻的前面畫了一條線,螞蟻想沖破,在向畫線逼近,似乎在說:又是一條樟腦線,還想把我們困住!你們未免也太小瞧我們了吧!”螞蟻哈哈大笑,便得意洋洋的沖向畫線。我想,這次的試驗一定又是以0分為結局了。當我這在心灰意冷的時候,螞蟻像被一陣風吹了回來,嚇破了膽似的,縮頭縮尾的有些不敢沖破畫線了。但它們依然毫不懼怕的'沖鋒,終于沖破了,但它們已經累得精疲力盡,四肢無力,我們就將計就計在螞蟻的周圍又畫了一個大圓圈。這下螞蟻好像變得聰明起來,不想原先那樣硬要沖破畫線了。螞蟻也沒有了原先的囂張跋扈和得意洋洋。在圈子里徘徊不定,沉著鎮定的尋找著出口。
我們把圈子慢慢的縮小,螞蟻好像再也受不了那樟腦球是十足的氣味了。好像在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道:“求求你們放過我們吧!我們實在是受不了了,剛才是我們太囂張了……”最后我們把圈子縮小到比1角錢硬幣還要小,螞蟻不再徘徊了,躺在地上站不起來了。螞蟻也許是太累了,再加上樟腦球的氣味,實在受不了,所以堅持不住倒下了。
螞蟻的試驗告訴我們: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只要我們用明亮的雙眼去看世界,用勤勞的雙手去做實驗,用聰明的大腦去思考,就會發現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有趣的實驗作文 篇7
塑料尺可以吸起紙嗎?你一定會果斷地否定這個猜想,但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今天的作文課上,我們就見證了這一奇跡。
沈老師快步走進課堂,像變魔術一般亮出了一段餐巾紙,滿面春風地舉起來,三下五除二,那餐巾紙就像被沈老師施了分身術,迅速分散成了一片片米粒大小的小紙片。沈老師把握著紙片的手攤開,如壓住孫悟空的五指山,手心向下,小紙片們就像潔白的雪花紛紛落下,“雪景”似曇花一現,很快消失了。
同學們滿腹狐疑,老師的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如此神秘,大家的'心中畫出了個問號,好奇心仿佛潘多拉魔盒一樣吸引著我們。
接著,沈老師又借了一把塑料透明尺,她拿起尺子,略微側了側腦袋,用尺子在長發上迅速摩擦,同學們個個屏神凝視,教室里靜得出奇,除了“沙沙”的摩擦聲。
約二十秒鐘后,沈老師停止摩擦,她笑盈盈地把尺子移向紙片的上方,我們的視線也隨之轉移。這時,奇跡出現了!小紙片們看見了尺子,就好像餓了三天三夜的人群,全然不顧,爭先恐后地撲向尺子,并牢牢地“咬”住,如蝙蝠一般倒掛著,又仿佛是一群嗷嗷待哺的雛鳥,齊刷刷地撲向母親,迫不及待地要享用食物;像奄奄一息的溺水者,突然發現了救命稻草,不顧一切,欣喜若狂地竄上去;像一只只純潔雪白的破繭飛蛾,揮動著薄薄的隱形翅膀,急不可待地沖向藍天;像一只只正在被召喚的神獸,接二連三地撲向尺子。
還有少部分紙屑沒和大部隊上去,留在桌面上,有的在桌面上不停地蹦跶,,像沒追上熱氣球的旅客,懊惱地跳著。還有的一動不動,如同胸無大志的懶漢,正在酣睡,對發生的事情不聞不問;又像是個兩袖清風的官員,不受尺子的賄賂。
同學們見了,不約而同地發出來充滿好奇的叫聲。大家有的情不自禁地張大了嘴巴,足可以塞進一只雞蛋,眼睛也瞪得銅鈴大,眼珠快蹦出眼眶了;有的自言自語地喃喃道:真是太神奇了!還有的同學性子急,早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效仿老師做起了實驗。
那么,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師為大家揭開了謎底。原來,當尺子與頭發摩擦時會產生靜電。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景:天氣干燥時,手去觸碰金屬物,會有微電流導播至全身;冬天脫毛衣時,會發出“噼里啪啦”的響聲;夏天穿化纖衣服時,會吸在身上……
這真是一次有趣的實驗,讓我們懂得了一個真諦:探索,才是開啟科學大門的金鑰匙。
有趣的實驗作文 篇8
今天,老師拿了幾張紙和幾本厚厚的書走進教室,并說要用這幾張紙撐起這些書。老師話音剛落,教室里就炸開了鍋:“啊?”“老師,這行嗎”“不可能吧?!”
我看了看老師拿的幾張紙,沒什么特別的呀,不就是我們常用的白紙嗎?老師看我們個個疑惑的樣子,接著說:“這幾張紙不能借助任何外力,不能平放;你可以通過變形、折疊的方式讓它至少托起五本書的重量”。聽到這話大家就更驚訝了,立刻像小麻雀一樣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能行嗎?”“真有這么神奇嗎?”“紙有那么大的力氣?”老師看到同學們半信半疑的樣子,接著說:“不信嗎?那我們今天就自己動手試試看。”說著就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張薄薄的白紙。一些拿到紙的同學看見紙很薄,更是大聲的叫嚷:老師,你發的紙這么薄,怎么可能托起5本書呢?”老師沒有生氣,反而笑瞇瞇地說:“那就看你們怎樣動腦筋嘍!”
慢慢地,教室里安靜了下來,同學們都動起了腦筋。我左邊的男孩,一手撐著腦袋,一手捏著這白紙一副沉思的樣子,大概是還沒想出什么好辦法。我后面的幾個男孩湊到了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怎樣才能讓薄薄的紙起到最大的作用。這時,我想:數學課上,老師曾經說三角形是最牢固的,那我今天就把這薄紙紙疊成三角形吧。于是,我和另兩個女同學一起,把各自手中的紙對折對折再對折,這樣折了三層,做成一個三角形,把折好的三角形放在桌上,遠遠看還像一個小樹墩呢。紙折好了,我們幾個信心十足的舉起手告訴老師,我們完成好了。不一會兒,老師拿著厚厚的五本書來檢驗。只見老師把書一本一本的疊放在我們折的三角形上,那個三角形居然沒“癱瘓”,我們興奮地讓老師繼續往上加書。書越疊越高,連旁邊的同學也忍不住和我們一起數起數來:“1、2、3……14、15、16!”當放到16本時,紙做的三角形才開始塌陷。“耶!”居然放了16本書!我們三個十分激動!對這個成績特別滿意。再看其他同學做的,有的卷成圓形的、有的折成正方形的、也有的跟我們一樣做成三角形的,當然每個人做的紙架放書的`數量也不一樣。班里又熱鬧了起來。
為什么有的紙架可以托起更多的書、有的卻不行呢?我仔細地觀察,發現了紙架的面積越大,放的書本也就越多。其實,我們的桌椅也是根據這樣的原理制造的呢!這個實驗真有趣,不僅鍛煉了我們的動手能力,還讓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動腦筋才能不斷地進步的道理!
有趣的實驗作文 篇9
今天,在樂耘齋簡妙作文培訓課堂中,張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非常有有趣的實驗。
張老師首先拿出一個紅色的盆,盆中裝著貝殼、小球、石頭、大米和u盤;接著張老師又拿出了一個大玻璃被和一個小玻璃杯,這時張老師很神秘地問我們:“同學們,你們看大杯子的容量是小杯子容量的幾倍?”
“二倍!”大家異口同聲地答道。
“好,那讓我們通過實驗來證明吧。”張老師說。
只見張老師熟練地拿起小玻璃杯,把大玻璃杯中的石頭、小球等材料裝進小玻璃杯,不出所料,正好是小玻璃杯的二倍。張老師又把兩小玻璃杯中的材料全倒進大玻璃杯中。我心想:張老師又要干啥呢?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張老師又引導我們細心觀察,并問我們:“看,這里還可以裝東西嗎?”這時,大家議論紛紛,意見各不相同。有的同學說說不能,有的同學說能,還有同學半信半疑地說:“有可能吧?”課堂上立刻沸騰起來,大家的興趣特別濃厚。張老師見我們爭論不休,就又拿出點大米,慢慢地把紅盆里的大米都裝進大杯子里大杯子里。大家驚呆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簡直不敢相信。張老師還是不罷休,又拿起杯子問:“同學們,這里還能裝下東西嗎?”大家沉思了一會兒,有的.同學回答說能,有的同學說還可以裝些石灰、沙子和水……
張老師笑瞇瞇地把水倒進了小杯子里,又把小杯子里的水倒進大杯子了。“天哪!竟然還沒有滿。”有個同學驚訝地叫出了聲。張老師說再倒一點吧,就這樣,大杯子終于裝滿了。
可張老師又問:“同學們,這里還可以裝東西嗎?”我們再也不能相信還可以裝東西了,但大家都在低頭苦思冥想,可沒有一個想出來的。張老師又啟發我們:“請大家回憶一下,剛才老師都放進了哪些東西?”
我們爭先恐后地答道:“有米、沙子、水、U盤……”“這個4G的U盤里至少可以裝一千張數碼照片,兩部大電影。隨著科技的發展,這個U盤可以是10個G的,20個G、30個G等,那么這杯里到底能存放多少東西呢?”聽了張老師的話,大家才知道張老師做這個實驗的目的是什么?張老師又問我們:“你們從這實驗中體會到什么呢?”
岳天宇說:“有些物體是不能只看表面的,要經過實際評估,才能確定這一物體的實際情況。”張老師又說:“同學們,如果把這個杯子比作是我們的大腦,那么我們的大腦可以裝多少東西呢?有的同學說那肯定很多了,數也數不完。張老師說:“大腦到底能裝多少東西,的確誰也不知道,但是要相信自己,你的潛力肯定是無窮的!”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大腦的潛力就是無窮的,我們的大腦就是一個“智慧的大工廠”!
有趣的實驗作文 篇10
星期一下午,第三節課時科學課,科學老師帶著我們走進實驗室。實驗室里有好多東西,我們坐在座位上,等著上課。
“叮鈴鈴”上課了,老師先給我們分組,之后在每組中選一個小組長、一個記錄員、一個實驗員、一個計時員。我所在的組是六組,組長是孟欣,他負責實驗;田雯是記錄員;張生是觀察員;馬懷森是計時員。然后老師讓小組長到前面拿做實驗所需要的東西。
今天做的實驗是“擺的秘密”。組成一個“擺”需要兩個東西——螺絲帽和一根繩子。首先把繩子的一頭系在螺絲帽上,再把另一頭系在準備好的鉛筆上,再把鉛筆固定在一個鐵架上。在實驗開始之前,老師給每個小組發了兩個大螺絲帽、兩個小螺絲帽、兩根長線、兩根短線和一塊橡皮泥。老師問我們:“你們說這個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系?”張安琪說:“可能與物體的輕重有關系。”王光龍說:“可能與擺幅的大小有關系。”孟欣說:“可能與線的長短有關系。”老師說:“如果想要試驗擺的快慢與物體的輕重有沒有關系應該怎么做?”張安琪說:“應該準備兩個一樣長的繩子,一個大螺絲帽和一個小螺絲帽。把弄好的兩個‘擺’系在鉛筆上,擺的高度一樣,同時放手,在10秒內擺幾次,如果一個擺的次數多,一個擺的次數少,就說明與物體的輕重有關系,如果擺的次數同樣多,就和物體的輕重沒有關系。”老師說:“對,請坐!
那么,如果想實驗與擺幅的大小有沒有關系應該怎么做?”王光龍說:“做這項實驗應該準備兩個一樣的擺,一個擺幅大一些,一個擺幅小一些,同時放手,在同一時間內看擺的次數,如果次數一個多一個少,就說明與擺幅的大小有關系,如果次數一樣多,就和擺幅沒有關系。”老師說:“好,請坐!
那如果想證明與物體的輕重有沒有關系,應該怎么做?”孟欣說:“準備兩個一樣長的繩子,兩個不一樣大的'螺絲帽,幅度一樣,時間一樣,兩手同時放開,如果與線的長短有關系,擺的次數就不一樣,如果沒關系,擺的次數就一樣。”
實驗開始了,老師說:“由于時間的關系,每個組只選兩個。”我們組選的是擺的幅度和想的長短。馬懷森先把時間定到十秒,他說開始,孟欣松手。首先我們實驗擺的幅度,“開始”我們在一邊看,十秒過后是十二次;我們開始試驗與線的長短有沒有關系,“開始”我們等都瞪大了雙眼,只見繩子短的擺是十四次,繩子長的是十二次。最后我們的出了一個結論——擺的快慢于擺幅的大小沒有關系,與線的長短有關系。
在這短暫的三十分鐘里,我學到了好多好多的知識,真是應了那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有趣的實驗作文 篇11
噴泉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是由羅馬人發明,當時,為了解決缺水問題,古羅馬人修建了12條水道,用來引入活水,并逐漸從飲用水發展成了裝飾性的噴泉。在18世紀,西式噴泉傳入我國,并在我國的古典園林中得到了應用。現代化的噴泉,集齊電、光、聲、水、力等于一體,妝點著我們的城市生活。每一次,看到公園里、廣場上的噴泉,我便非常的興奮,情不自禁的跑過去玩耍,在音樂旋律的變化下,噴泉變換出了各種優美的水姿。尤其是在夜晚燈光的照射下,噴泉的景色更是美不勝收。
某天的實驗課上,老師為我們講解了“小噴泉”的`制作程序,經過一系列的制作后,完美的“小噴泉”誕生,真是神奇不已,于是,在回家后,我迫不及待的來嘗試,希望能夠制作出像老師在課堂上展示的小噴泉。
要成功制作出“小噴泉”,光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于是,我發動了爸爸媽媽一起參與,實際上,“小噴泉”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利用水柱之間的壓力差,讓水在上升之后,再流入到低處,由于大氣壓力不同,水就會從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到壓力小的一邊,直到容器中的水高度相同,便會停止流動。
我們先制作出了外盒,外盒的制作方法非常簡單,我和爸爸一起用鋸子制作出了三塊長木塊,長度為1550cm,再分別舉出一塊1510cm、1515cm、1540cm的木板,雖然制作過程簡單,但是卻累的我們滿頭大汗,將木板組裝在一起,就成功的制作出了外盒。為了讓“小噴泉”更加漂亮,我們在木板上涂上了紅色的油漆。
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我準備好了制作“小噴泉”需要的3個瓶子(分別為A瓶、B瓶、C瓶)、3個橡皮塞、硬管、剪刀等。我先將A瓶的底部剪掉,3個橡皮塞,每個鉆出兩個孔,確保硬管能夠順利通過,組裝橡皮塞,在完整的硬管中,塞入橡皮塞,再將剩余硬管剪成適宜的長度,塞入2個剩余橡皮塞孔中,裁剪硬管,在剩余橡皮塞孔中,分別塞入一根硬管。最后,將橡皮塞組裝起來,長軟管部分,連接橡皮塞寬頭硬管。在B瓶中裝水,C瓶設置于距離B瓶高度40cm以上的地方,在A瓶中倒入水,于是,一個“紅色的小噴泉”就這樣誕生了。雖然實驗花費了3個多小時才順利完成,但是看到自己的成果,我內心深處充滿了成就感。
在這次精彩的“小噴泉”實驗中,我收獲良多,要確保實驗成功,實驗前的理論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弄清楚理論,才能夠將其順利的應用到實踐中,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在平時的學習中,也是一樣,要取得理想的成果,必須要將課堂學習和課后的鞏固結合起來,學會舉一反三。
有趣的實驗作文 篇12
今天,于老師臉上帶著神秘的微笑,走進教室,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小的試驗。”一聽到這句話,同學們就議論起來,什么試驗呀?怎么做呀???
于老師笑而不答。掏出了一個小小的回形針說:“今天,我們做的試驗就是要讓回形針浮在水面上。”“去,這么簡單,隨便放一下就可以成功了,回形針那么輕!”同學們說道,只見高老師手中捏著回形針,慢慢地放進水里。“唉!”同學們有點失望,“試驗失敗了!”于老師睜大了眼睛,有點驚訝,“怎么會這樣!”于老師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又只能無可奈何地進行第二次試驗。
老師第二次做試驗的時候比第一次更緊張了,似乎手在打顫兒。于老師小心翼翼地把捏著回形針的手慢慢地靠近水面,瞄準了時機,一松手,“唉!”回形針又沉到了水里。我不禁為于老師嘆了口氣,于老師也無奈地搖搖頭。
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于老師又開始了第三次的挑戰。這次,于老師耍賴了,從口袋里拿出一張餐巾紙,把餐巾紙平放在水面上,然后迅速而又小心地把回形針放上去。往水桶望去,只見餐巾紙在慢慢下沉,而回形針,卻仍然悠然地浮在水面上。啊,成功了!我們為于老師的成功而高興!
于老師對我們說:“剛才我做試驗成功了,現在讓你們來做,看誰也能成功。不過每人只能試兩次!”同學們胸有成竹,好象必勝似的,躍躍欲試。于是,于老師就拿了好幾個裝水的杯子,讓同學們上臺試試。
試驗開始了,我望了望正在做的那位同學,只見他雙眼成了“一線天”,眉頭緊皺著,好象挑戰的`不是水,而是老虎。看著他們,我不禁地笑出聲來:“那么容易的事,用得著這么緊張嗎?”
看著一個個同學都挑戰失敗,退下陣來,我心里也沒了底了。
輪到我了,我第一次試驗時,有十成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可能是我太大意了,第一次試驗失敗了。第二次試驗時,一絲的恐懼穿進了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會不會又失敗了呢?這時,我學著于老師的樣子,也拿了一張紙墊底。可結果我和于老師不同,我把回形針放在紙上,總想玩出點新花樣來。只見紙沉了下去,回形針還浮在水面上游泳!剛想叫“我成功了”,沒想到,回形針和我開了個玩笑,在水面上只轉了一圈,就來了個“蛙泳”,“命喪水中”了。
最后,于老師揭示了這個物理試驗的原理:“原來,水是有張力的,如果我們破壞了張力,那么回形針就不能在水面上漂浮。相反,沒有破壞張力,回形針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哦!原來是這樣!”我恍然大悟。回想起來,今天的試驗真有趣!不但懂得水有張力的道理,還豐富了課余生活。今天真高興!
有趣的實驗作文 篇13
一次,陳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實驗,讓我們自制泡泡水并吹泡泡。正好我在科學雜志上看到過有關自制泡泡水的文章。于是,我便在周末做起這個小實驗來。
說干就干,我先準備好吹泡泡的工具和材料:一根較粗的吸管、一個小杯子、一把小勺,還有白糖、肥皂、洗潔精等。
我先在杯子里倒了些清水,滴了幾滴洗潔精,接著,把一塊肥皂切成一小塊,放入杯里,之后加了半勺白糖,攪拌幾下后,我便帶著我的“實驗品”進行演示了。
我用吸管在泡泡水中順時針攪了幾下,然后拿起來吹,心中自信滿滿。可用力一吹,卻只有水花噴出,沒有水泡形成。我再嘗試了一下,雖然有小水泡出來,但一形成就破裂了。我心想:“可能是我吹得太用力了吧。”于是,我反復小心翼翼地吹了起來,可泡泡要么沒有吹出來,要么就吹破……
我生氣極了,也有些灰心。這時,媽媽過來對我說,你不要氣餒,不要沮喪,要有信心,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也許是你的泡泡水“配方”和操作有問題。
聽了媽媽的話之后,我再認真地研究了一些泡泡水的制作和操作過程并總結出幾個要點:第一,洗潔精溶液能打破水表面的張力,使之形成泡泡,要占清水的三分之一,即濃度要高一些,之前我只放幾滴,量顯然不夠;第二,白糖能增加泡泡的粘稠度,使之不易破裂,要適當增加,我用一勺;第三,攪拌時吸管不要碰到杯壁;第三,吹泡泡時,力量要均勻,不大也不小,太小吹不出來,太大則易吹破。
接受失敗的教訓,我重振旗鼓,再做實驗,我把原來的泡泡水全部倒掉,控制好水量,按比例添加洗潔精溶液和白糖含量。“調制”好之后,我便再進行演示。果然,我輕輕一吹,幾個又大又圓的`泡泡從吸管中跑了出來,閃著七彩的顏色,在空中飛舞,久久不易破掉。經過統計,我一次最多能吹出九至十個泡泡,最大的泡泡直徑能超過10厘米。“我終于成功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并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媽媽,媽媽也欣慰地笑了起來。
早晨,泡泡在陽光下的照射下,閃出五顏六色的光芒,像寶石一樣引人注目。我看到泡泡在天空中與紙飛機一起飛行,心情特別愉快,吹泡泡---多么有趣的小實驗啊!
通過這一次的小實驗,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我們生活中,有一些奇妙的事物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同時要充分了解實驗中的科學原理,才能發現它們的美并獲的成功!
有趣的實驗作文 篇14
“杯子里裝滿水,貼上紙片,然后把整個杯子倒過來,水會沖下來嗎?”
老師的話音剛落,同學們就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我們分成了兩派,我堅持紙是貼在杯子上。為了證明我的觀點,我急切地回到家中,抓起桌上的一張用過的紙,沖進廚房,拿出一個玻璃杯,倒滿半杯水,按上草稿紙,翻過來,只待那關鍵的一刻——“啪”,紙和水一起掉下,重重地摔在水池里。我詫異地瞪大眼睛,失落地看著這個與自己設想的截然不同的實驗結果,很不甘心。也許是實驗器材的問題?我仔細檢查手中的杯子,沒有問題啊,再看看水池中躺著的紙,會不會是因為我用的是一張舊紙呢?
于是,我拿了一張新的A4紙,重復著一樣的步驟,還是失敗了,我很氣餒,難道我的觀點是錯的,紙真的不能貼在上面?此時一直默不作聲的媽媽提醒我:“你的紙和杯口之間還有縫隙呢!”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再次取出一張白紙,這次,可不敢再疏忽了。我把紙蓋在杯口上,擰了幾下,讓它們貼合得嚴絲密縫,然后小心翼翼地按緊,慢慢地將杯口傾下,忐忑不安地松開手,神奇的一幕出現了:白紙緊緊地吸在杯口上!一秒、兩秒、三秒……三十秒……兩分鐘……“耶!我成功了!”我激動地向媽媽展示手里的杰作。這次,白紙似乎變成了一個十足的“硬漢”,緊抱著水杯不松手,直到水浸透了它,才依依不舍地與水杯分別,隨后,“啪”得一聲連同半杯水一起掉到了水池里。
為什么紙會被水杯吸著那么長時間不掉下來呢?原來這是壓強在“搗亂”。水杯在翻轉過來的瞬間排掉了杯內的空氣,杯底變成了真空,杯中水的壓強把紙往下壓,而空氣的壓強又把紙往上托,由于空氣的壓強比水的壓強大,所以紙就吸在杯子上了。過了一會,水浸透了紙,空氣進入杯內,里面的壓強大于外面的壓強,紙自然就掉落下來。
既然紙被水浸濕后,才會掉落,那么,不能被水浸濕的物品是不是一直會吸著杯子呢?想到這里,我連忙去找了一張薄的塑料片,興奮地重復著前面的.實驗步驟,當我松開手,隨著“嘩啦”一聲響,塑料片和水一股腦地掉了下來。望著一片狼藉的水池,我非常困惑,怎么和猜想的不一樣?我撿起塑料片,研究了一會,突然一拍腦門,想明白了:塑料片太光滑了,與杯口的摩擦力太小,它們兩個無法緊密地合起來,空氣仍然會鉆進杯子里,杯內的壓強始終大于杯外的,所以,塑料片實驗失敗了。
我又想到,以前每次看媽媽開密封罐頭時,都會先用工具把瓶蓋撬一下,聽到“咝”的一聲,然后再一擰蓋子,輕而易舉地打開了罐頭。原來,這和我今天做的的實驗是一個道理,都是壓強的“小戲法”。
通過這次有趣的實驗,不僅讓我懂得了“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重要性,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只要不斷探索和創新,就會有新的發現。
【有趣的實驗作文】相關文章:
有趣的實驗作文06-10
有趣的實驗作文06-14
有趣的實驗作文10-22
有趣的實驗作文10-19
有趣的實驗作文10-19
有趣的實驗作文10-20
有趣的實驗作文10-20
有趣的實驗作文10-29
有趣的實驗作文10-29
有趣的實驗作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