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家鄉的節作文合集九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節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節作文 篇1
老師是辛勤的園丁,用她的青春來澆灌我們,老師是蠟燭,燃燒了她們自己,照亮了我們。老師為我們付出了這么多,當然也有回報,9月10日教師節就是我們對她們傳達愛的日子。
在我的家鄉里,給老師過教師節成了一個傳統,每當這個神圣的日子來臨的時候,各種各樣的慶祝方式,十分有趣,教室里都變了樣子,從樸素到奢華,就像是一個準備結婚用的新房,十分美麗,讓人看了就不想出來。
每當這個時候,我們會派一名同學去看門,等到老師來的時候,準備報信。我們就會在教室中準備好禮花,彩噴,各種各樣的慶祝的物品都被“擺”了出來。老師一開門,同學們就會向老師喊“教師節快樂”之后,雪噴,彩噴,禮花等都噴向老師。這可不是一種報復,而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當然,老師也不會生氣,因為她們知道我們是愛她們,為她們慶祝的表現。很多老師,這一天都會被噴上十幾回,連衣服都一直是濕濕的。噴的越多,表示這個老師越受歡迎,我家鄉的教師節很有趣。
老師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教師節是我們表達愛的日子,教師節很有趣,我們要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慶祝教師節變的更加有趣。
家鄉的節作文 篇2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說到重陽節,我們家鄉有好多習俗呢,重陽節這天,人們都會合家歡聚,登高遠望,尊敬老人......
金燦燦的太陽拉開了白云的窗簾,那是個重陽節的早晨。我拿著精美的禮盒,健步如飛地跑到外婆家。外婆家就像天然的果園,有香甜的芒果,梨子,哈密瓜。外婆看到我和我手中的禮盒,問我:“這里面是什么啊?”我光笑不說,只是要外婆和我一起去爬山,外婆爽快地答應了。
秋高氣爽,露水很重,金黃的樹葉上都蓄滿了陽光,秋風給了它們翅膀。金黃金黃的葉子照亮了幽暗的山林,也照亮了山里的山雀,小草也換上了黃澄澄的睡衣,躺下睡覺了。我和外婆手拉著手,慢慢地走著,外婆是上年紀的人了,不一會兒,外婆就氣喘吁吁了。這時我從禮盒里拿出一根拐杖,依偎著外婆,笑瞇瞇地說:“外婆,給,這是你的節日禮物”。外婆接過拐杖,抱著我的頭疼愛地親了我一下,然后和我坐在路邊的一塊大石頭上休息,我給外婆說起軼聞趣事,逗得外婆哈哈大笑。
外婆的精力恢復了,我們又向更高的地方走去。我們來到一棵野李子樹下,那里有一個小小的池塘,池塘邊上有淺淺的青苔。一只小松鼠從樹上跳下來,這可讓正吃著糖果的我走了神,我也爬上野李子樹,摘了一個野李子,只輕輕咬了一口,就立馬吐了出來,“呀,真苦!”我皺著眉頭,吐著舌頭說道。外婆笑著轉過身來說:“你呀,又不是小動物,要知道那好吃的早被別人吃完了。”我想了想不好意思的笑了。我隨手拿出水瓶來喝水,想趕走嘴里的苦味,卻一不小心讓水瓶掉進了水池,急得我真想跳到水里去撈。這時只見外婆倒抓著拐杖,把拐杖變成了一把大勾子,一勾就把那要命的水瓶勾了上來。我咕嚕咕嚕的喝著甘甜的泉水,嘴里再也沒有了苦味。外婆慈祥地看著我說:“豆豆,水瓶掉了包在我身上,可如果你摔傷了,外婆只有心痛,啥辦法都沒有哇”!我看著這湖面,又歪著頭看看外婆,幸福的笑了。我看了看天,天又高又藍,“啊,好亮的云”,我情不自禁地說:“從重陽節里感受到快樂真好”,我和外婆望得更遠了。
家鄉的節作文 篇3
在我們家里臘八這天,兩件事必做,一是熬臘八粥,二是腌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將蒜剝皮后放入醋中,媽媽說這一天腌的蒜會變成碧綠色。很神奇,確實如此。多年來一直以為只有臘八這個節氣才能把蒜腌綠,前段時間無意中放入醋中的蒜居然也變綠了,才知道這大概是媽媽為了讓我們剝蒜皮而編出的一個美麗的謊言吧。臘八這天我們小孩子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挑豆子,將壞豆子及石子挑出來,這也是最開心的時刻,花花綠綠地攤開一桌子,兩個姐姐仔細撿,我兩手抓滿豆子,滿桌子的豆子直往地上掉,惹的她們倆生氣。現在挑豆子這項任務媽媽又交給了我的小妹妹,小妹妹要比我們小時候淘氣多了。
臘八粥里除了各式豆子外,還有紅棗、葡萄干、桂元肉、桔皮等,自然少不了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這種粥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軟爛黏稠又要不粘鍋,要用時用心的,媽媽熬出的臘八粥有一種特別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滿樓飄香,我們都是一路聞著香味上樓的。媽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民間美食家,以前在農村,物質普遍不太豐富,但我們家因有媽媽的粗糧精做,餐桌上總是有吃不盡的美味佳肴。
現在媽媽每年還熬臘八粥,因我在外地吃不上,她會把粥凍到冰箱里等我回去給我吃。說實話跟過年的佳肴相比,粥算不上什么美味,但媽媽還是年年給我留著,我也會很有興致地大吃幾口,我知道只要這樣媽媽就滿足了。
家鄉的節作文 篇4
我的老家在海拔較高的山村,村子里大多數家庭都傳承著傳統的耕作模式,家家戶戶都養殖著家禽、牲畜,生活物資基本靠自給自足。每年冬天,天氣漸冷,農活也逐漸閑下來,村民們大多都在家里圍坐在火堆旁享受天倫之樂,但有一件事情可是家家戶戶都特別重視的,也必須要辦得熱熱鬧鬧的,那就是年豬節。
年豬節沒有固定日期,通常是在冬月或臘月的某一天進行。各家各戶一定得自己選擇吉日,盡量不與鄰居重合。確定日期后,主人會及時邀請村里的屠夫和左鄰右舍以及親戚朋友,請各家的壯勞力那天都得來家里幫忙,老老小小都要來家里做客,提前幾天就要開始做準備工作,清掃房間場院,準備柴火、菜蔬等。
約定的日子到了,隆重的年豬節就要開始了。天還沒亮,主人就得冒著嚴寒燒一大鍋滾燙的開水。天剛蒙蒙亮,村里的屠夫和左鄰右舍的壯勞力陸續到位。豬圈里長得肥滾滾的大年豬還在啥都不知道,美美地打著呼嚕了。大伙兒早已在豬圈外面議論紛紛,一邊稱贊著眼前這又大又肥的年豬,一邊想著用怎樣的辦法征服它。豬圈門打開了,呆頭呆腦的大肥豬還朦朧著睡眼,就糊里糊涂地被繩子拴住了腿,拎住了耳朵,卷住了尾巴,就這樣一群壯勞力連拖帶拽地把它扯出了豬圈。大肥豬扯著嗓子嗷嗷直叫,打破了寒冬山村的寧靜,同時大肥豬也在使勁兒掙扎,但一般來說這種掙扎都是徒勞的,沒幾下功夫就被硬生生摁在一條寬寬地大木板凳上。通常這血腥的場面是不允許小孩子看的。這時的我們,只能躲在房間里聽著大肥豬那撕心裂肺的叫聲。不一會兒,叫聲逐漸消失,再去看時,大肥豬已睡在一條大板凳上動彈不得,鮮紅的豬血已經裝在一個大盆子里了。
接下來,燒的那鍋水就要派上用場了,把滾燙的開水來回淋到肥豬的身上,就可以把豬毛拔掉,再用刮毛的工具呼嚕嚕一刨,白花花的豬皮就露出來了。大家分工合作,有說有笑,過不了多久,整頭豬的毛就拔完了,豬皮也被刨得干干凈凈,一頭肥肥的整豬就擺在了主人的庭院里。這時候,主人會在豬背上插上三炷香,用整豬祭祀神靈,以求神靈保佑來年六畜興旺。
一炷香過后,屠夫就要給大肥豬開腸破肚了。他熟練地剖開肚皮,豬的五臟六腑一下子暴露出來,腸肝肚肺被一一拿出。大伙兒也有條不紊地當著屠夫的助手。大肥豬被分成兩大塊后一般會用大秤來稱稱豬肉的重量,稱得的數據立即上報給主人,這可是這一年來辛辛苦苦勞動換來的,收獲的喜悅洋溢在主人的臉上。在這之后,屠夫就會切下豬頭和頸部,再將豬的身子分割成十幾塊兒便于腌制臘肉。這期間,最高興的莫過于小孩子了,也跟著大人們忙得跳進跳出,好奇的雙眼直勾勾地盯著宰豬的每一個環節,似乎想要把屠夫的手藝一下子給學來。屠夫往往也會把豬身上最好吃的瘦肉給小孩子割上幾片打發到一邊去更安全。于是乎,小饞貓們便給肉片拌上佐料裹上菜葉放在柴火堆里烤著吃,那味道恐怕是孩子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一頭豬宰殺完畢已是晌午,左鄰右舍、親戚朋友也陸陸續續到來了,院子里還在繼續宰殺年豬,廚房里已經忙得熱火朝天了,左鄰右舍的婦女們分工合作,正在籌備一頓豐盛的年豬宴。中午時分,菜肴備齊,肥鍋肉、蘿卜燉骨頭、多種農家小菜炒瘦肉、爆炒豬肝、白菜豬血湯等等一大桌子美味佳肴都端上桌來,香飄撲鼻,所有客人盡情地享受著美食,能喝酒的鄉親們也一定會相互勸酒,乘興多飲幾杯,說笑聲、杯盞撞擊聲夾雜著撲鼻的香味飄出窗外,村子上空飄蕩著快活的空氣。
午飯過后,所有客人都閑下來了,圍坐在火爐旁拉家常、嗑瓜子,有的也開展一些娛樂活動,小孩子們也聚在一起開展屬于自己的活動,婦女們還是在廚房里忙活,收拾清洗同時為晚餐做準備。
晚飯過后,大伙兒都要散去了,和主人一一道別,同時又邀約下次在哪家過快樂的年豬節。
家鄉的節作文 篇5
在祖國這個多民族大家庭里,我的家鄉云南騰沖傈僳族的刀桿節上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和獨到的民族風采,最能征服觀眾。
刀桿節有兩項主要內容:一是“下火海,二是“上刀山。下火海,即“洗火澡,在二月初七晚上舉行。意為洗去污濁,上刀桿才沒有危險。傍晚來臨,幾千傈僳族人身著五彩繽紛的民族服裝,在平地上燃起一堆堆巨大的篝火,男女老少圍著熊熊烈火“跳嘎歡唱。待柴火燃成紅彤彤的火炭時,一群身著紅裝赤著雙腳的壯漢,豪飲數碗壯懷酒,在一陣緊鑼密鼓聲中大吼一聲縱入“火海。他們在火海中跳躍、翻滾,跳動的雙腳濺起萬千紅亮的火星,使人眼花繚亂。繼而,又見他們雙手捧起通紅的炭火,在臉上擦洗、搓揉,進行火的“洗禮”,然后又從火堆中撿起燒得通紅的鐵鏈你拉我扯。表演者履火海如走草地,抓火球如戲玩具,使觀眾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跳過火海后,身著節日盛裝的傈僳族男女又繼續跳嘎、對歌,直到東方發白。
第二天,即二月初八中午,是更令人驚心動魄的上刀桿(即上刀山)活動。它比“下火海場面更大,氣氛更為壯烈。這一天,到處人山人海,一群群傈僳族小伙子磨刀霍霍,然后將36把或72把鋒利無比的長刀做橫檔,綁在二十多米長的兩根粗木桿上,再把它豎立起來,一頭栽到地上,一頭直搗云天,遠遠望去,就如同一架直通云天的天梯。當作梯檔的利刀,刀口向上,寒光閃爍。正午時刻,一聲炮響,鑼鼓齊鳴,十幾個身著民族服裝的傈僳族漢子來到梯下,赤手抓住刀鋒,赤腳登上刀刃,迅速而鎮定地一個接一個往上攀登,一二百斤重的身軀在寒光閃閃的刀口上,如履平地一般。這時觀眾提心吊膽,屏住呼吸,目瞪口呆,渾身出冷汗。有的閉上眼睛,不敢再看。在緊鑼密鼓聲中,幾副刀桿上的傈僳族漢子陸續登上了半空中的梯頂。此時演出進入了高潮,達到白熱化程度。只見他們一個個凌空打倒立跟頭,表演各種驚險動作。然后取下插在梯頂的小紅旗,順東西南北五個方位下投插在地上。接著,他們又在空中鳴放鞭炮,令觀眾歡聲雷動,令群山發出回響。
說起刀桿節的來歷,還是十分感人的。明朝中葉,外族侵擾騰沖邊境,多少身強力壯的傈僳族青年被殺戮,多少孤苦無依的老人被逼死。自公元1441年開始,朝廷派兵部尚書王驥先后三次率兵約35萬人進行征討,最終在傈僳族人民的配合下,打敗了外族,而王驥卻在二月初八這一天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噩耗傳到傈僳族山寨,男女老少無不捶胸頓足。為此,他們舉行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活動來紀念王驥,并將每年二月初八定為“刀桿節。
改革開放后,上刀桿這項民族傳統活動已經走出騰沖,走出云南,走向全國。它參加了在昆明舉行的第三屆中國藝術節,并先后到上海、海口、沈陽等地成功地進行了演出,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報刊、廣播、電視臺對這一民族活動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把它譽為“中國一絕”。
家鄉的節作文 篇6
說起燒齋節啊,那可是我們村子里盛況空前的祭奠祖先的活動。(雖然我不知道別的村子有沒有)每當到農歷七月初五,這個日子,家家戶戶都會參與到這項活動當中。這種活動的場面那可是熱鬧非凡。跟隨我的腳步,讓我一起帶你去看看吧。
要知道舉行此項活動,要提前一天準備紙錢和類似紙錢東西,上面畫滿了花花綠綠的衣服。之前要折滿一大袋,而另一個東西要折滿兩大疊。做完了之后,提前整理好,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舉辦燒齋大會,主要是為了祈福保平安,消除雜物與不平安的東西。也有祝福與保佑的大意。所以家家戶戶為了祈求平安,每到這天,都會做這種儀式。
這一天終于到來了。每家都會搬上一張可大可小的桌子,桌子的中間擺上了甜甜的小包子。桌子旁邊會擺上兩根蠟燭,蠟燭邊 還 放著一根長炮。就這樣,祭奠開始了。
這時候,家家戶戶都早已吃完了晚飯。自家的小孩們呢?膽大都有的跑出了門口,有的探出了頭;膽小的,有的捂住了耳朵,還有的把頭鉆進被子里遲遲不敢出來。“開始啦!開始啦!祭奠開始啦!”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有些人幾乎同時放了炮。那場面,震耳欲聾,響徹云霄。熱鬧非凡,喜氣洋洋。接著要進行的就是“灑包”了。
“灑包灑包”,顧名思義,就是把包子灑出去。那么問題來了,包子該灑在哪里呢?是灑在海里,或是灑在屋子里?全都錯了,你肯定沒想到,正陽是光明正大的灑在大街上。雖然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但是一定象征著某種意義。
包子灑完了,接下來就該開始進行團體性的大掃除了。團結的村民們拿出了掃帚,都是先把自家門前的雜物包子與炮屑打掃干凈了,接著也會幫鄰居們掃一掃。
接下來的燒紙錢是在馬路邊舉行的。你不必擔心會有危險,因為舉行祭奠的時候,是不允許有車輛來往的。在馬路邊燒,是因為離垃圾桶近。并不是為了方便,而是為了不讓余下的.垃圾亂飛,以至于保持整個村莊的清潔。
燒齋祭奠會結束了。所有人心里都有一個愿景:希望來年平平安安的。
家鄉的節作文 篇7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去看花燈了。花燈有的像小魚、有的像荷花可漂亮了,還有表演節目的,圍觀看的人很多我也看了很精彩。還有很多人在放孔明燈,放眼看去漫天都是,但看起來很漂亮,但還有一些被掛到了樹上。我問媽媽孔明燈是做什么用的,媽媽告訴我是許愿的,我這才明白了。
今天晚上的人可真多,還有很多人在商店商場購買兔年吉祥物,我也挑了好久買了一件我最喜歡的小兔子。買完禮物后,我和爸爸媽媽去廣場看了煙花,有小的、有大的可漂亮了。我看著那些放煙花的人都很開心,我也很高興。這時,爸爸媽媽帶我到樓上去看煙花,站在高處看煙花真好比在下面看更好看。
時間過的真快,我玩的都忘了時間。但已經是凌晨了,我還沒有一點睡意,真是太高興,此時我覺得很幸福很快樂。該回家了,一路上我還在回憶今天晚上的情形,真是美妙極了。
家鄉的節作文 篇8
國慶黃金周假期里,我經歷了許多有趣的事。其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去觀看柳州的國際水上狂歡節的彩車巡游和飛機特技表演。
在彩車始發點,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彩旗飄揚,人山人海,原來敞亮的馬路被擠得水泄不通。當彩車排著一條長龍的陣勢開始巡游的時候,道路兩邊的人群剎時沸騰起來,歡呼聲、歡笑聲此起彼伏。節日里的市民廣場,頓時呈現為一片歡樂的海洋。這時一輛妝扮得花枝招展的彩車,朝著我們緩緩駛來。在一輛粉紅色的花車上,幾名衣著性感的巴西女郎在跳著熱辣的桑巴舞,看了真是叫人臉紅心跳。緊跟在彩車后面的是一隊非洲鼓樂手,他們身著特有的節日盛裝,一邊手舞足蹈地拍著掛在胸前的非洲鼓,一邊熱情地向觀眾打招呼。當一個黑色皮膚的鼓手經過我面前時,我忍不住歡快地沖到他面前,用手拍打他手里的鼓,這時他側著腦袋,露出潔白的牙齒,笑著用憋腳的中國話說:“你好”。我也笑著說:“你好”。后來這位非洲鼓手經過旁邊每一位觀眾時,都會動作夸張的獻上手中的鼓讓他們拍一拍,發出“嘭嘭”的響聲,真是歡樂無國界。
這時,空中的飛機特技表演也開始了,隨著一陣陣“嗡嗡”的轟鳴聲,一架銀白色蘇式雅克教練機在文昌橋上空,一會兒加大馬力側身翻滾沖上云霄,一會兒熄滅掉引擎,像老鷹一樣從天空垂直俯沖下來,快要墜入江面時許多人都被這陣勢嚇呆了,我緊張地用手捂住了眼睛……突然“嗚”的一聲,被調皮的駕駛員又拉高飛機飛起來,原來是虛驚一場。緊接著是飛機貼著江面,穿越橋孔的表演。一架機翼幾乎擦著橋墩穿了過去,場面妙趣橫生,如乳燕穿柳,銀針飛線,絲絲入扣。
表演快結束時,天生浪漫的英國飛行員還不忘在蔚藍色的天空中,用飛機作筆拖著長長的粉色煙霧,真是美妙絕倫,十分壯觀。
家鄉的節作文 篇9
真月里來是新春,家家戶戶掛紅燈。
我們家鄉的燈節也很特別,每逢正月十三叫做“上燈”十八稱做“落燈”,又是火把節。白天,老人們帶著小孩來做燈。清秀的荷花燈,玲瓏的兔子燈,活潑的獅子燈,精巧的飛機燈……應有盡有。孩子們高興得蹦來跳去,像一只只喜鵲似的,快樂的聲音回蕩在大街小巷,彌漫在村頭田間,笑容綻放在每一個孩子的臉上……
到了晚上,小孩們提著各色的燈籠,聚集在一起玩燈,大人們則把白天扎好的草龍點燃,于是房屋周圍,大路上,田壩上,草龍上下飛舞,好熱鬧,這扎草龍可有講究了,一般是每月一道,逢閏年扎13道,民諺說:正月半,炸麻團,搶個饅頭稱半斤,爺爺稱了奶奶算,這炸麻團的意思就是農民對未來的期盼,就是點燃燈火照亮前程,希望有個好年景。
現在我長大了。爺爺也老了,爺爺扎好了草龍,我便學著他的樣子在田間地頭舞起來,我邊舞邊跳,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爺爺則提著個籃子跟在我后面“拾麻團”,還時不時地提醒著我,可是不一會兒,我就累得氣喘吁吁了,這時,鄉親們的草龍也舞動起來了,它們向下翻騰,在夜色中形成了星星之火,照亮了黑夜,照在人們的臉上,也照亮了人們心頭的希望……
這真是“萬盞花燈映鄉間,火樹銀花不夜天”啊!
【家鄉的節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節作文07-12
家鄉的冬至節作文09-30
家鄉的葡萄節作文12-18
家鄉元宵節作文09-16
家鄉的節作文4篇03-24
家鄉的節作文5篇03-24
精選家鄉的節作文7篇03-25
【精選】家鄉的節作文4篇03-25
家鄉的節作文8篇03-23
精選家鄉的節作文3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