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節作文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節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節作文 篇1
端午佳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佳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佳節。
端午佳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佳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后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么“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佳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么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佳節傳統的象征。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佳節。
家鄉的節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 外踏青游玩。并舉辦一系列體育活動。
我的家鄉是滁州,在清明節那天,街道上沒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見,門前有擺放白色以及其他顏色的花圈以表示對死者的紀念,在一些大樹下也可以看見已經燃放了的香。
清明那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著家人來到了墓園。我懷著一顆對老太無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老太骨灰盒的柜子前,慢慢打開柜子,一張黑白照片印入眼簾。照片上的老太安詳的笑著,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發生過。她似乎還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緊。沉默了一會兒。我跪了下去,對老太的相片磕了三個響頭。外婆她們眼中還噙著淚水。爸爸媽媽姐姐等人給老太請過安之后,就和我來到了燒紙錢的地方。我和姐姐、表哥拿起一大把紙錢默默地往火堆里丟去,漫天都是飛舞的紙絮,落在我們的頭上,衣服上,前方滾滾而來的熱浪也讓人受不了,可我們還是堅持把紙錢燒完,好讓老太在地下不用擔心錢的問題。燒完紙錢,家長們便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我和媽媽走出了墓園迷途中還看到幾個人在自己的親人的墳前上墳。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懷念。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第二單元民風民俗的作文:家鄉的清明節
清明節我們放假三天,爸爸帶我們回趟老家,短短離家兩個月的時間,家鄉的變化真大啊,柳葉爬滿樹枝,桃花開滿樹杈,空氣里到處都彌漫著春天的氣息和香味,麥苗在茁壯成長。風柔了,天暖啦,我感覺到了春天向我們走來。
我們這清明節的風俗,去祭拜祖先,為祖先添墳。
我同爺爺他們一起來到祖先的墳前,拿出爺爺帶來的冥幣等擺放在墳前點燃,然后默默祈禱著:希望先人能保佑家庭幸福合家歡樂。我們給祖先磕了幾個頭。這時爺爺爸爸等拿起鐵鍬給祖先們添土圓墳..........
一個天國里,是他們對我們的保護,這個世界里,是我們對他們的祈禱。下一個清明節,我還來!
家鄉的節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相傳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不能實現愛國理想,便抱石投于汨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楚國百姓為了防止魚蝦侵蝕屈原,便投米糧于水中,希望魚蝦只吃米糧。后又傳說,屈原托夢給一位老漁夫,百姓所投的米糧被蛟龍所食。人們用樹葉包飯團,發展成粽子。端午節至今仍保留著塞龍舟,包粽子,吃五黃,掛艾草的習俗。
每年端午節,我們家會包粽子。媽媽會包我愛吃的梅干菜肉棕。我見過媽媽包粽子。首先,媽媽拿出浸泡一樣舒展開的粽葉,那一片粽葉散發著一股淡淡的清香。然后,將兩張粽葉疊在一起,在中間輕輕的'一折,很像一個斗笠。接著,放一點糯米,用手撥一撥,把梅干菜和肉放在糯米中間,在上面蓋一層糯米。再把葉子對折,并裹上一片大粽葉,在頭上折一個角。只見媽媽緊緊地捏著手里的粽子,快速地用繩子一圈一圈地扎緊,打結。一個玲瓏小巧的粽子就包好了。
當一個個熱氣騰騰的粽子出鍋時,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粽葉,一口咬下去。只聽媽媽喊:“小心燙!”并拍拍我的頭說:“小吃貨,不要只顧享受美食,我們傳承的不僅是傳統習俗,更要傳承屈大夫寧死不屈的愛國精神。”
家鄉的節作文 篇4
每年的農歷十二月初八是個‘美味’的臘八節。為什么說是‘美味’呢?那是因為臘八節的“臘八粥”。
臘八粥是用糯米紅棗紅糖還有十八種干果熬成的。媽媽給我講:“在很久以前十八種干果代表十八羅漢,是佛教寺用來供佛的。”后來這風俗在民間流傳,人們借此機會清理櫥柜,把這些剩余的雜果清理干凈,煮給孩子吃,一是節約的好辦法。
今年的臘八節到了,我們一家人一起洗干果,這時我想,為什么媽媽說十八種干果原來代表十八羅漢,那現在代表什么呢?想著想著干果洗好了,我把干果遞給奶奶,奶奶接過干果胸有成竹的放進高壓鍋開始熬粥。
我站起來走到餐桌邊,坐了下來,把胳膊一彎,邊喝水邊想問題。我感覺還不到五分鐘,臘八粥就煮好了,媽媽幫我們端飯,我們一家人同喝粥同歡樂。就我一個人在那里沉默不語。媽媽一眼就看了出來我在想什么,就說:“現在的臘八粥不是來紀念十八羅漢,而是紀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周爺爺。”她邊說邊從口袋里拿出一張非常古老的日歷,“上面傷痕累累”可是就“乙卯年農歷十二月八日”的字樣還完好的保留在那張模糊不清的日歷上,嗯?十二月八號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全國默哀”。我很好奇,就指著問媽媽“這是什么意思?”“這是周爺爺逝世的日子。”媽媽說。我恍然大悟,心里更加敬愛我們的周爺爺。
我若有所思慢慢的走回自己的房間里,脫下鞋,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心里想“那么不起眼的一碗臘八粥記載著這麼多光輝歷史,這家鄉的臘八粥可真是不同尋常啊!
【家鄉的節作文4篇】相關文章:
家鄉的節作文四篇04-14
家鄉的節作文三篇04-13
家鄉的節作文八篇03-28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作文03-24
家鄉里的端午節作文04-11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四篇03-18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十五篇04-02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0篇04-01
關于端午節的家鄉風俗作文04-12
家鄉的端午節的作文9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