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關于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案

時間:2023-03-20 19:33:33 意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案(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案(精選6篇)

  關于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案1

  設計說明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這節課是在學生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分數的學習和探究,是一節抽象的概念課。針對這一點,在設計此課時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1、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動手操作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直觀且有效的學習手段,也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學習方式。在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動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操作活動理解單位“1”,感受并理解分數的意義。

  2、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建立單位“1”的表象。

  利用直觀演示,有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本設計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分數及單位“1”的意義,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從而深入理解分數的'意義。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彩帶 米尺 蘋果

  學生準備

  正方形紙片和圓形紙片 8個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了解分數的產生

  1、測量。

  師生合作測量一條彩帶的長度,發現用米尺量了幾次后還剩一段,這一段不夠一米。

  提出問題:如果用“米”作單位能用整數表示嗎?(不能)

  2、分物。

  (教師拿出一個蘋果)把這個蘋果平均分給2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個?每人分得的部分能用整數表示嗎?(不能)

  3、引入新課。

  人們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

  設計意圖: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分數產生的必要性,感受分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對分數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分數的興趣。

  ⊙探究分數的意義

  (一)分數的意義。

  1、動手操作。

  拿出課前準備的圓形紙片和正方形紙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并說出的意義。

  2、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4份,說出的意義。

  3、課件出示教材46頁香蕉和面包圖片。

  (1)說一說,每根香蕉是這把香蕉的幾分之幾?

  (2)同桌合作分一分這盤面包(用小正方形代替面包),看看有幾種分法。

  預設

  生1:把8個面包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盤面包的。

  生2:把8個面包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盤面包的。

  生3:把8個面包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這盤面包的,7份是這盤面包的。

  4、認識單位“1”。

  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是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5、總結分數的意義。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關于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案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P60—6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了解分數產生的背景,理解單位“1”不僅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許多物體;

  2、在說一說、分一分等體驗中感受什么是分數,進而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的意義,并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食物,體會“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3、溝通分數與整數的聯系,認識分數是一種數。

  4、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分數,并培養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在正確理解單位“1”。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可以是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練習紙、正方形紙、圓形紙。

  教學過程:

  一、教學分數的產生

  1、觀察主題圖,古代埃及人測量物體長度時把繩子打結,一個繩結為一個單位長度,在測量這個石料的長度是三個單位長度多一點,能用整數表示嗎?可以用什么數來表示?。(板書:分數)

  2、鞏固平均分。

  (1)情景圖:在這幅圖上兩個小朋友分東西,只有一個餅,每個人平均分的能用整數表示嗎?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

  (2)如果這樣分,能用1/2來表示嗎?看來表示分數“平均分”很重要。(板書:平均分)

  二、認識單位“1”。

  1、認識單位“1”是一個物體。

  (1)教師以個人舉例認識“1”可以表示1個物體,學生舉例認識可以用“1”表示的物體。

  (2)引導認識一些物體可以用單位“1”表示。

  師例舉:我們這里9個同學是一個……,可以用“1”來表示。學生例舉出一些物體也可以用“1”來表示。

  (3)認識“1”與一年級時學習的1的區別。(以前的都是一個物體,現在這個1除了這些還可以表示一個整體。)

  2、揭示單位“1”。

  (1)出示3個蘋果,認識“1”

  ①師生共同研究3個蘋果能否用“1”來表示。

  ②怎樣可以一眼看起來就象個“1”。(形象化,加一個圈。)

  (2)把三個蘋果看作“1”認識單位“1”的計數單位的性質。

  ①認識6個蘋果用“2”表示。

  ②認識12個蘋果用“4”表示。

  ③揭示單位“1”的計數單位性質。

  ④鞏固認識單位“1”是計數單位。

  認識“5”、“6”。

  三、認識分數。

  (1)溝通分數與整數的認識,確立認識分數是一種數。

  ①把一個月餅看作單位“1”,一一出示5、3、1個月餅,引導學生說出所表示的.數。(強調有幾個單位“1”就用幾來表示。)

  ②出示3/4,區別為什么用分數。(當不夠一個單位“1”時用分數來表示。)

  ③強化為什么是用3/4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

  (2)小結:有幾個單位“1”就用幾來表示,不夠一個單位“1”就用分數來表示。

  (3)認識分數表示與單位“1”是什么無關。

  ①逐漸出示長方形為單位“1”、單位長度為“1”8個圓片為“1”主題圖。學生表示出各自的數。

  ②引導學生觀察共同點。(都用3/4表示)

  ③分析為什么都用3/4表示。說明用分數表示的與單位“1”是什么沒有區別。

  四、表示分數

  1、表示1/4。看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先分一分,再涂一涂,表示出1/4。

  出示引導語;我把( )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了( )份,涂了( )份,用分數表示就是( )。

  學生進行演示。

  2、表示一個自己喜歡的分數。

  剛才有些同學說沒有畫幾個,不夠過癮,我們現在就再來畫一畫。

  出示要求。我把( )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了( )份,涂了( )份,用分數表示就是( )。

  五、揭示分數

  分數是怎樣定義的呢?我們來看看書上61頁是怎么說的。

  六、認識分數單位。

  (1)出示做一做,填分數,

  (2)認識單位“1”。

  分析:把這些糖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其中兩份是多少?把它平均分成4份,3份是多少?為什么用3/4?(一份是1/4,3份是3個1/4。)

  揭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數叫分數單位。

  認識分數單位與分成的份數相關。

  七、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有關知識,同學們還想認識更多的分數的知識的話,下來“百度”一下。

  關于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使學生知道分數是在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產生的。

  2、在正確理解單位“1”的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并能應用分數解決有關的問題。

  3、通過操作、分析討論等活動,提高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在理解“整體”的基礎上,理解單位“1”的含義。

  2、理解分數的意義及分數單位。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根據成語說出下面的分數:

  一分為二( )百里挑一( )十拿九穩( )

  (2)引導觀看課本上的插圖及視頻,介紹古時候人們在測量時也遇到了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問題。

  概括總結:在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表示。

  (3)板書課題:分數的產生和意義

  2、完成導學案的內容

  3、合作學習

  (1)學生展示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數。

  14請大家仔細觀察同學們的這些作品,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自己想一想,在和同桌說一說。相同點: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板書:平均分)不同點:分的東西不同,分的東西的總體的數量也不同。他們把什么平均分成了4份?

  總結: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這一個整體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來表示。這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板書:整體單位“1”)

  (2)我們還可以把哪些東西看成單位“1”?

  (3)再次研究。

  露出來的一部分是一個整體的,你能畫一畫,并說一說它的整體是怎樣的嗎?

  134414143414的意義。

  (4)學生任意寫一個分數,并和同桌說一說分數表示的意義。概括分數的意義:把單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5)認識分數單位:

  學生先完成做一做再交流,概括分數單位: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數叫分數的單位。

  說一說、、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并說一說它們有幾個這345623樣的分數單位。

  5、課堂檢測:導學案的“當堂檢測”內容。

  6、布置作業:練習十一1、2、3。

  四、板書設計:分數的意義

  (一個物體、一些物體)整體——單位“1”

  分數的意義:把單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分數單位: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分數單

  關于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案4

  第一單元

  分數乘法

  第四課時

  分數乘分數

  教學內容:

  教材第5頁例4,做一做1~3,練習8~13。

  教學目標:

  1、掌握分數乘法計算過程中的約分方法,能正確熟練進行分數乘法計算,提高學生計算的能力。

  2、能解答生活中簡單的分數乘法問題,了解分數乘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經歷分數乘分數計算過程中的約分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乘法計算過程中的約分方法。

  教學難點:

  熟練掌握約分方法,提高計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算一算

  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

  分數乘整數的約分方法。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1、例題4:無脊椎動物中游泳最快的是烏賊,它的速度是 千米/分。

  2、解決問題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烏賊的` 。李叔叔每分鐘游多少千米?

  (1)閱讀理解。學生閱讀題目,理解題意。組織交流對題意的理解,得出

  ①烏賊的速度是 千米/分。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 千米/分的 。

  (2)列式解答。 讓學生根據已掌握的計算方法獨立解答,交流解答過程。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啟發思考。

  在分數乘整數時,我們在計算過程中先約分,可以使計算簡便。在這里,我們是否也可以進行先約分呢?該怎樣進行約分呢?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計算。

  (4)交流討論。

  組織全班交流,通過交流得出:分數乘分數,為了計算簡便,可以先約分再乘。約分時,分子的兩個因數和分母的兩個因數進行約分,即

  3、解決問題二:烏賊30分鐘可以游多少千米?

  (1)學生獨立解答,約分: (㎞)

  (2)教師指導:分數乘法也可以這樣直接約分。板書: (㎞)

  強調:分數和整數相乘,整數可以和分數的分母進行約分。

  4、試一試。

  還可以怎樣進行約分呢?(強調:分數和分數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約分。)

  5、小結。在分數乘法計算過程中,能約分的,先約分再乘,這樣可以使計算簡便。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5頁做一做第1題。

  2、教材第5頁做一做第2題。

  問題1:先讓學生閱讀題目,理解題意,根據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再讓學生獨立計算,最后組織交流。強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乘。

  3、教材第5頁做一做第3題。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練習9~13

  關于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案5

  教學內容:

  教材第27頁的例1和第28頁的練一練,完成練習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聯系不同的知識,作出不同的推理,體會策略和方法的多樣性。

  2、在運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最優化思想。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分數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具體問題,確定轉化后要實現的目標和轉化的方法。

  教學資源: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整理策略

  談話:從三年級上冊起,每一冊數學都教學一種策略,你們知道我們學了哪些策略?(學生可能已經忘記,教師幫助回顧整理:依次是分析量關系的從條件向問題推理和從問題向條件推理,幫助理解題意的列表整理和畫圖整理,還有枚舉轉化假設與替換等策略)

  提問:這些策略你們都學會了嗎?今天我們將合理的選擇這些策略來解決新的問題,大家愿意接受挑戰嗎?(板書課題:轉化的策略)

  二、合作探究,運用策略

  1、教學例1(課件出示例1)

  學生讀題,自主完成。

  談話:這是一個稍復雜的分數問題,除了用剛才我們做的方法來解決,你們能否用以前學的策略來思考呢?(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

  小組交流方法。

  匯報交流情況:(學生遇到困難可作適當的引導。)

  ① 根據男生人數是女生的2/3理解2/3這個分數的意義,可以畫線段圖,看出男生人數是美術組總人數的2/5。原來的問題就轉化成美術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數是總人數的2/5,女生人數是總人數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這是簡單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②根據分數2/3的意義,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2∶3。原來問題就轉化成美術組一共有3/5人,男生與女生人數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這是按比例分配問題。

  ③根據分數2/3的意義,想到女生人數看作3份,男生人數是2份,于是產生解題思路:先算出1份是幾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④把作為單位1的`女生人數設為x,那么男生人數就是2/3x,利用美術組一共35人,能夠列方程解題。

  談話:通過剛才的匯報和交流看出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你們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為什么呢?(讓多名學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

  剛才我們運用了不同的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你們能檢驗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確嗎?(引導學生交流檢驗方法)

  2、做第28頁的練一練

  引導學生運用剛才學過的策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

  要求學生說說你選擇了什么策略,是怎樣想的( 通過他們在交流中獲得這些體驗,讓學生體會方法的多樣性。)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五第1題。

  要求學生根據示意圖里的數量關系,寫出分數,并轉化成比。或者寫出比,再轉化成分數。(這道題可以看作溝通數學概念之間聯系,有助于問題的轉化。)

  2、練習五第2題。

  根據已知的比或百分數,把線段圖補充完整,要求借助線段圖,把稍復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的問題,探索原來問題的解法。(在線段圖上可以聯想到的數學信息越多,思維就越開放,問題轉化的思路會越開闊,解決問題的資源也就越充分。)

  四、課堂小結 , 提升策略

  談話: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小學階段學習了很多解決問題的策略,如果能合理選擇,就能起到化繁為簡的作用,幫助我們更好的解決問題。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五第3題。

  關于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案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頁例2、例3,第39頁“練一練”,練習七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能判斷一個分數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理解假分數與真分數之間的關系,體會用假分數表示數量的合理性,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假分數的意義,會用假分數表示數量。

  教學對策:

  要以學生對分數單位的理解為基礎,通過涂色的操作,使學生經歷假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假分數與真分數的內在聯系,體會用假分數表示數量之間關系的合理性、科學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光盤;學生準備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什么叫做分數?什么是分數單位?

  2、你能說出一些分數,并說明這個分數表示什么意義嗎?

  二、教學新課

  1、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

  (1)出示例2

  學生涂色表示相應的分數。

  把每個圓都看作單位"1",都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幾分之幾?涂色部分各表示幾分之幾?每個分數里有幾個1/4?

  要表示5個1/4,該怎樣涂顏色?明確:用一個圓最多只能表示4個1/4,表示5個1/4要用兩個圓。5個1/4就是5/4。

  通過剛才的涂色,你有什么發現?

  當涂色部分不滿1個單位時,分數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滿1個單位時,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過1個單位時,分數的分子比分母大。

  (2)教學例3

  出示例3,學生涂色。

  要表示每個分數,各要涂幾個1/5?分別用了幾個圓?你有什么發現?

  (3)分數分類

  比較例2、例3中的這些分數,你能給它們分一分類嗎?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4)認識概念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真分數。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數叫假分數。

  和1相比,誰大,誰小?

  你能分別舉幾個真分數或假分數嗎?

  你能再說說真分數、假分數的意義,特點嗎?

  2、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請學生說一說分別把什么看做單位“1”?

  (2)做"練一練"第2題。你是怎么判斷的?

  (3)判斷。(說說你判斷的理由)

  真分數一定小于假分數。

  假分數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數只有6個。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七第一題

  學生獨立描點

  真分數集中分布在0和1之間的這一段上,而假分數則分布在從1開始向右的部分,進而體會到真分數都小于1,假分數都大于1。

  2、練習七第二題

  3、練習七第三題

  4、練習七第四題

  獨立完成

  學生說說是怎樣比較他們的大小的?

  四、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什么是真分數和假分數?

  課后反思:

  結合具體的'分類引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安排比較合理自如,既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性差異,又體現了知識間的內在邏輯。教學中通過“放”與收的結合,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性。這一內容學生掌握得不錯。

  授后小記

  教學例題時,讓學生自主對兩個例題中出現的分數進行分類并說說分類的理由進而引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定義非常順理成章。

  在此我還增加了一個環節,讓學生驗證一下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數值與1相比的大小情況,學生發現:真分數都小于1,假分數都大于或等于1。這對學生以后分數的大小比較十分有利。

【關于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案】相關文章: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學案10-29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學設計03-16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學反思02-09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聽課反思范文12-16

分數的產生和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精選8篇)07-31

五下分數的產生和意義優秀教案(精選6篇)07-31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學設計 (6篇)03-17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學設計 6篇03-16

分數產生的意義教學設計12-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市| 沙雅县| 富源县| 余庆县| 汉沽区| 晋宁县| 天祝| 封开县| 若尔盖县| 永吉县| 淮阳县| 金川县| 西贡区| 永登县| 达拉特旗| 紫金县| 怀集县| 韶关市| 西城区| 杭州市| 陆川县| 黄平县| 莎车县| 徐闻县| 兴业县| 沁阳市| 南川市| 四川省| 合江县| 博罗县| 宜昌市| 五莲县| 青铜峡市| 阿尔山市| 玛曲县| 潼关县| 沐川县| 荣成市| 同心县| 盐边县| 磐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