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古詩作文錦集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古詩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古詩作文 篇1
“誦古詩,學作文”是將誦讀古詩與小學生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古詩作為材料提供給學生做作文,運用古詩的寫作技巧,指導學生作文,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綜合能力的目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圍內可解決學生不知道寫什么和怎么寫的難題。
一、提供材料,進行練筆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遺產,它們大多內容豐富,語言凝練,意境優美,感情真摯。詩人根據表達的需要,語言高度濃縮、概括,情節跨度較大,具有很強的跳躍性。這就使詩中存在許多“空白”之處,為學生留下了想像的余地。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空白之處,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合理的想像,把跳躍過的情節補充出來,把濃縮概括的語言具體化,就是很好的練筆。
1.拓展外延,練寫全文。
有些古詩,內容充實,結構完整,人物個性鮮明,可以作為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應將詩的出處、背景、詩人的情感等詳盡地介紹給學生。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后,讓學生從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或擴寫,或改寫,或寫讀后感,或寫由一首詩想到的等。給學生以發揮想像的自由,學生就會放飛想像,趣味盎然,人詩境,悟詩情,寫出精美的文章來。如:我在教唐代詩人賈島的詩作《題李凝幽居》時,學生了解了詩的由來后,仿照當時正在上演的電視劇《戲說乾隆》,寫出了《戲說賈島》一文。
還有許多詩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筆。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讓學生以《瞧這一家子》為題進行擴寫練習;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以《啊,朋友再見》為題,敘述出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盧給的《塞下曲》讓學生以《飛將軍李廣》為題進行寫人文章的訓練。類似這些可以進行練筆的古詩還有很多,如:《石灰吟》、《回鄉偶書》、《七步詩》、《贈汪倫》等。只要悉心鉆研,許多古詩都可以拿來讓學生進行整篇文章的練筆。
2.根據需要,練寫片斷。
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異,也具有一定的共性。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這里所說的寫作訓練是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片斷訓練。如:《江畔獨步尋花》要求學生根據詩作,描繪出一幅鮮花盛開、彩蝶翩翩、草歌燕舞的春日江邊美景,對學生寫景進行片斷訓練。再如:《小兒垂釣》要求學生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個頭發蓬亂,手持釣竿,掩映在河邊草叢中,行人問路,急忙擺手,但卻不應聲的天真兒童自由自在、憨態可掬的可愛情態。古詩中可以作為片斷訓練的詩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教師選擇合適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片斷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語感不斷加強,詞匯不斷豐富,句子更加通順,條理更加清晰,最終達到熟能生巧,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目的。
二、吟誦理解,促進感悟
作文本質上的主觀性、形象性、人文性決定了作文必然是感悟的、品味的、揣摩的、咀嚼的。因為在作文中有許多東西,學生已經領悟了其中的意思,卻說不出來,然而從學生的作文中卻可體現出來。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注重通過吟誦,促進學生對詩作意境的理解和寫作方法的感悟,潛移默化地指導學生作文。
如人教版小語六年制教材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作文,要求學生寫一篇記敘文,夸夸自己的爸爸或媽媽,選擇一兩件能表現爸爸或媽媽關心愛護自己、讓自己深受感動的事來寫。這類題材可以說是一個寫了千百遍的老題材了。遇到這類題目,學生的選材不外乎是媽媽送自己上醫院,爸爸幫自己補功課之類老生常談的材料,既無新意,也沒有真情實感。其實,最能體現父母之愛的往往是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甚至說是一幕場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怎樣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新穎的事例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敬意是本次作文的`關鍵。這些,教師心里是明白的,但教師如果只一味地強調要選小事,找細節,在學生沒有感悟,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對究竟選什么樣的小事,找什么樣的細節不理解的情況下,恐怕是難以在選材上有所突破的。為促進學生感悟,我在這兒引入了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一詩。通過引導吟誦理解,使學生明白這是一首贊頌母愛的千古佳作,語句樸實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但一片母愛的純情卻從普通的場景中沖溢出來,撥人心弦,催人淚下。通過誦讀,學生一臉肅穆,很容易地領悟了本次作文選材應做到“小處落筆,大處著眼”,也選出了精彩鮮活的材料:父母為了接送自己上學在風雪中成了一個雪人的情景;因自己暈船,不能進船艙睡覺,母親不顧帶病的身體抱著自己在甲板上坐了一夜;父親因自己考試不好,失手打了自己,后悔得淚流滿面;由于自己的頑皮,不安生,將腳伸入了自行車輻條處被絞傷,而父親卻一個勁地自責,說是他的不小心等等。在后來匯報材料時,許多學生因為激動,在敘述時流下了幸福激動的淚水,學生之所以有這些表現,與學生的感悟和理解是不無關系的。情動而辭發,作文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誦古詩,學作文”是一個內涵豐富的體系,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究。只要我們去發掘其中的寶藏,踏實地進行訓練,相信學生作文水平與語文素養一定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學古詩作文 篇2
每看到一個事物,我的小腦瓜里都會浮現出一句句唐詩,其實我學習古詩,還有一個由來。
從小,我最不喜歡背古詩,就因為這樣我的媽媽還被老師叫到學校過許多次,爸爸覺得不能這樣下去,就用各種方法來開導我,可是都以失敗告終。
記得在五歲那年,爸爸領我去除草,爸爸邊走邊念叨,我聽到了,就問爸爸說些什么。爸爸跟我說:“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一聽是古詩有些不耐煩了,爸爸看了看我,跟我說:“古詩是我們國家的精華,也是古人留下的古跡。”另外他還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有一位小孩,拿了一把火,一不小心就把火燒到草原上的草了,最后火愈來愈大,把整片森林給燒了。爸爸問我結果會真么樣,我搖了搖頭,他又說,到了明年,草原上的草又和原本長了出來,而且是一篇翠綠。我聽了,非常的驚訝,原來草有那么頑強的生命啊!我當時為詩人感到敬佩,他能把草寫到詩中真是了不起!
從這以后爸爸經常把一首首小詩編成一個個故事給我講。長大些我和爸爸一起學習古詩。我也把一首首古詩編成故事講給爸爸聽,每每爸爸都聽得入了迷,直夸我想象力豐富。那年過年的時候,鞭炮齊鳴,我們一起坐在家里,這時爸爸說了一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我連忙接到:“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們相視哈哈大笑起來,爸爸突然想到了什么,饒有趣味的說:“新春到家家戶戶俱歡顏”。媽媽湊了過來,說:“爆竹聲驚天動地慶豐年”。該輪到我了,說些什么呢?這時弟弟跑了過來,說:“新年快樂,紅包拿來!”我們聽了又一次哈哈大笑起來。我多么想把一家人在一起過春節對對子的情景給照下來,可是沒有攝像機。我突然想到不如把它給畫下來,貼在墻上留做紀念。那紅紅火火過新年的圖畫里,家人一起學古詩,對春聯熱鬧極了。那幅畫不僅珍藏著家人的快樂還折射出全家對古詩的.愛呀!多么有意義的新年呀!
從那以后古詩便成了我們閑談中不可缺少的話題,那么我呢自然成了這方面的專家。每當看到晚上的月亮,就能想到李白大詩人詩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聽到小鳥叫,就想起“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看到花落下,就知道“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愛學古詩,從中我總能體驗到快樂。
學古詩作文 篇3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我們的古詩學習充滿樂趣。
有一次,老師讓我們來個“古詩才藝大比拼”。比賽要求是:圍繞杜甫的《絕句》,用小組成員最拿手的方式來表現出詩句的內容。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積極分頭準備。語文活動課上,大家都亮出了自己的'絕活。第一小組是配樂朗誦,表演的同學邊朗誦還邊做動作,朗誦完了,大家鼓起掌來。第二組是故事改編,他們把詩句改編成了一個優美動聽的故事。第三組即興繪畫,一個同學朗誦,一個同學用彩色粉筆畫出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遠山、航船等,一會兒,黑板上出現了一幅色彩鮮艷的板畫,真是太絕了。第四組端上了一碗菜,用了蛋黃、青菜、蔥、蘿卜、等材料,菜在詩中,詩中有菜,妙不可言。第五組的才藝最見功夫,是一幅絨線壁掛,用黃、紅、綠、藍等色彩鮮明的絨線編織而成。其余還有國畫、布貼、刺繡等,最后老師播放了音效動畫。這節課真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古詩可以有這么多的表現方式。
從此以后,我們對古詩的學習越來越有興趣了。
學古詩作文 篇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如果要說起我最熟悉的古詩,那莫過于就是李白的《靜夜思》了。這首詩歌寫的是詩人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詩歌的前兩句是寫在詩人作客他鄉的一個夜晚突然間產生的一種惆悵的感受。深夜里,詩人仰首看到那一輪懸掛空中的明月,不由得心情感傷,思念故鄉與親友。
我從小學習了不少古詩,會背會默寫的也不少,但是我對于許多古詩還僅僅停留在背誦的基礎上,要說意思還是不太理解,總有種“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感覺。比如“疑是銀河落九天”究竟是怎么樣一種景象,比如“只緣身在此山中”到底是怎么樣一種感受。在學習故事的過程中,我的小腦瓜里面充滿了對故事無數的問好。
記得我一年級的時候,語文老師讓我們去買一本古詩集冊,她要求我們每天背誦一首。在一開始,我有點不樂意,心想這古詩都是幾百上千年之前的東西了,這么陳舊我們還需要去背它們嗎?于是帶著這個問題,我去找了語文老師。老師聽到我的困惑,耐心地告訴我:“古詩是中國文化中非常燦爛的一部分,其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只要你多讀多背,領會詩意,就會明白其中包含的文學底蘊了。時間長了,你的肚子里有墨水了,就能成為一個內心飽滿的人。”聽了老師的解釋,我豁然開朗。于是我繼續捧起手邊的書本,背了起來。
當讀到唐朝著名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時,我非常感動。“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讓我知道一位偉大母親對兒子的慈愛,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替兒子縫衣服,那一針一線是母親對兒子多少的愛和惦記啊。這也讓我感受到了世界上沒有再比母親的愛更深沉的了。
古詩詞太美了。那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精華,是現代人已經不可再重新創造的瑰寶,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格調。
我喜歡詩,因為詩能讓我有美的感受。讀詩,是快樂的體驗;讀詩,是美好的暢想。
學古詩作文 篇5
讀了“英英學古詩”這篇課文以后,我也萌生了教奶奶學古詩的想法。
星期五放學的路上,我非常自豪的對奶奶說:“奶奶,我今天在學校里學了一首古詩,題目叫:‘靜夜思’,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想念遠方親人的心情。奶奶,我來教您好嗎?”奶奶看到我一本正經的樣子,連連點頭。
吃完晚飯,我像模像樣的當起了小老師,教奶奶學習“靜夜思”這首詩。我學著老師的樣子讀了起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讀了一遍以后,便帶著奶奶一句一句的讀,奶奶認認真真的`跟著我讀了起來,但是因為奶奶小時侯沒有上過學,不認識字,普通話也讀不標準,再加上不理解這首詩的意思,總是把“床前明月光”讀成了“床前明月huang,”教了好幾遍,還是糾正不過來,奶奶開始打起了退堂鼓,說是不學了,我學著媽媽平常鼓勵我的樣子開始鼓勵奶奶:“奶奶,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您一定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堅持就是勝利,你肯定能行的。”奶奶看到我一臉的期待,不忍心拒絕,只好跟著我繼續學起來。我們讀了一遍又一遍……經過我和奶奶的共同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奶奶終于把這首詩讀正確了,我開心極了!興奮地手舞足蹈,歡呼雀躍!奶奶看到我開心的樣子,也呵呵呵的笑了起來!
通過這件事情,讓我更加體會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的真諦,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成功是屬于有準備的人。
學古詩作文 篇6
五歲的宸宸迷上了拉丁舞,央求我給她報個拉丁舞班。那天,上完課,她興致勃勃地從舞蹈教室里出來,對我說:“媽媽,我可喜歡崔老師了。”“為什么?”我問道。宸宸說:“因為崔老師好看。”怪不得報名那天,宸宸一直盯著崔老師看呢!崔老師的確漂亮,高鼻梁,大眼睛,滿臉的笑意。
我問宸宸:“你說崔老師好看,你能用什么詞語形容她呢?”宸宸歪著小腦袋想了會兒說:“完美!”我立刻表揚她:“小宸宸這個詞真好!”這個詞得到了我的肯定,她挺得意,又跑到崔老師面前,大聲說道:“崔老師 ,你真完美!”崔老師沖宸宸笑了,宸宸開心地和崔老師說再見,離開了舞蹈班。
回家的`路上,我說:“宸宸,我來教你一首詩,好嗎?”
“恩,你教吧!”
我念著:“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宸宸跟著我讀了兩遍,說:“沒意思,我不想背了。”
我沒接她的話茬,而是和她談起那天下暴雨的情形,突然之間,暴雨如注,對那場雨宸宸印象很深刻。我問她:“那天下大雨,我們差點被淋,你喜歡那樣的雨嗎?”
宸宸說:“不喜歡。我喜歡小雨。小雨一點點,滴到臉上很舒服。”
我說:“花啊,草啊,和你一樣,都喜歡春天里的小雨,大家就給這樣的雨起了個好聽的名字。”
“叫什么?”宸宸迫不及待地問道。
“叫杏花雨。”我說。
宸宸一幅恍然大悟的樣子。“因為春天下了小雨,花開了,所以叫杏花雨。”
“對啊,這就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啊!”話題又繞到了這首詩上。
“那可不可以說是‘沾衣欲濕桃花雨’,因為下小雨時桃花也會開。”
“宸宸真棒,給雨又起了這么好聽的名字。”我立刻表揚她。
我又問她:“宸宸,現在的風吹到你身上冷不冷?”
“不冷。”
“風吹得你難受不難受?”
“不難受。”
“你喜歡這風嗎?”
“喜歡。”
“那人們會給這風起什么名字呢?”
“杏花風。”宸宸脫口而出。
我笑了,說:“你看,柳樹在風中跳舞呢,這風就叫楊柳風。”
“吹面不寒楊柳風。”話題又繞到了這首詩上。
宸宸被“杏花雨”“楊柳風”這倆詞吸引住了,一遍一遍地跟我讀著詩句。
正讀著,宸宸突然喊道:“媽媽,我手疼。”
前天玩耍時劃破了手,我說:“現在你把手伸出來,讓楊柳風親一下,就不疼了。”
宸宸伸出手,讓風拂過。一會兒,她又叫起來:“楊柳風親了我的手,我的手不疼了 。”
正說著話,風把我的帽子吹到了地上,宸宸笑起來,說:“媽媽,楊柳風想要你漂亮的帽子啊!”
【學古詩作文】相關文章:
學古詩作文02-20
我學古詩的故事作文02-05
(通用)學古詩作文09-13
[精華]學古詩作文09-28
學古詩作文通用12-08
學古詩作文5篇02-20
學古詩作文(5篇)02-20
【精選】學古詩作文4篇02-05
李白教我學古詩作文03-07
學古詩作文合集九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