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物理學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趣味物理學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閱讀了一本很有趣的關于物理學的書,它是前蘇聯的雅·別萊利曼所寫的《趣味物理學》了。這本書作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雖然這本書很老,但它很經典,讀起來更興趣盎然,如飲甘露,如食甘貽。
記得那天晚上爸爸下班回家,象寶貝似的亮出一本書,說值得一讀。我一看:《趣味物理學》,書很厚,翻了翻,足足有550頁。細細一看,每一頁都有一個物理知識的講解,還有很多黑白插圖。我立刻被吸引,竟一口氣看了將近100頁。全書大致分為19章,有的章節會專門對一個問題進行討論。每一則知識都會舉一個例子或者講一個故事,不像很多教科書那樣地只講抽象的、空洞的概念。里面提到了一些很典型的問題:如十月的鐵路那么長?為什么電線在冬天長300多米,電線冬天會比夏天短200多米;由于慣性,地球如果突然停止,地球上的所有物質都會被甩向太空……在讀書的過程中,其中有一章尤為吸引力我的注意力,那就是“視覺錯覺”這一章。這一章中圖片豐富,主要為試驗圖片。比如有一幅測試錯覺的圖片,是黑格被白線開成許多塊,結果看時發現白線交叉點居然有灰點閃現,定眼一看,又不見了。作者還特意提到當時印這一章時,查鋅板的人居然會讓人把白線交叉點上的灰點去掉,正好作者進去,跟他講明白了才避免一場誤會。
讀著這書,我發現物理和生活息息相關。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讀完它,我全都了如指掌。但是我卻一點也不覺得它枯燥無味,反而對它愛不釋手。正作者在自序中就提到:“我所努力希望做到的,不是要‘教會’讀者多少新知識,而是要幫助讀者‘認識他所知道的事物’”。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一旦對于一門學科發生興趣,就會加倍注意,也就能夠自覺地去深入探索與學習,在興趣的引導下,所學到的知識才更加“牢固”,更加有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伴我如癡如醉汲取知識。
【趣味物理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趣味化學讀后感范文12-19
高中物理學法:物理學習與復習12-02
物理學專業就業前景01-26
物理學困生幫扶計劃01-23
趣味英語笑話02-02
趣味英語謎語01-28
高考物理學科應試技巧08-28
物理學專業求職信11-30
初中物理學生幫扶計劃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