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溝通,是指個體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或肢體動作、表情等表達手段將某種信息傳遞給其他個體的過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大學生自身方面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集體主義意識,學會與人分享。其次,在與同學相處的時候學會聆聽,做一個合格的聆聽者。同時,自己在遇到苦悶的時候可以適當傾訴,這有益于身心健康。再次,要樹立自信心,做到不卑不亢、大方自然。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做一個陽光向上、自信滿滿的新時代大學生。最后,不斷增強自身綜合素質,積極參加各類活動,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在德智體各方面都能夠有效發展,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二)學校方面
首先,針對大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豐富的課余活動,構建一個有效的社會實踐系統,為大家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讓學生們在豐富的活動中展現自己,拉近與同學之間的距離,增強有效的人際交流。其次,建立心理咨詢室,并且配備專職的心理心理咨詢師,構建大學生人際交往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迷茫困惑的大學生給予及時的心理疏導,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再次,學校開設相關課程。人際交往對于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以后的工作都會產生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他們需要一個“人生導師”,開設相關課程可以最大限度滿足這一點,比如開始社交禮儀課程。最后,高校應該加強人文精神教育。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是人要成為“人”的精神需要,人文不僅關系到人性,也關系到做人。高等教育也是育人的教育,教會學生做人乃是高校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因此,加強人文精神教育,注重對人性的終極關懷,才能構建和諧的校園人際交往環境。同時,要注意培育大學良好的校風。大學之大,不在于校園的大小,根本上在于一種氛圍,校風能創造出一種潛伏的、彌漫的,浸染于整個校園中的精神風范。
(三)家庭方面
家庭能夠給予良好的社會支撐。家庭是人的第一教育環境,家庭背景、家庭經濟條件、家庭所在城市以及家庭結構還有家庭教養方式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環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圈子。經濟條件良好、民主開放的家庭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條件,擁有較為良好的人際交往圈,這類大學生思維更活躍、更自信、更積極、更主動;反之,大學生則會有自卑、封閉以及不能有效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的情況。因而,在經濟條件一定的條件下,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盡可能民主開放的氛圍,鼓勵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創造未來,樹立自信、樂觀的心態。
(一)自我為中心,交往圈子很小
90后大學生主要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的呵護中長大,成長過程中不乏很多“小公主”“小皇帝”,他們擁有家里絕對的話語權。而進入高校之后,與家里不同的是集體生活,同學之間需要相互謙讓、相互幫助,而由于家庭成長環境的原因,導致很多同學會出現不適應,忽略其他人的感受,自我中心較為明顯,而且交友圈子比較小,只和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來往。
(二)主動交往動機較低
大學生群體中,心理成熟度不夠高導致出現影響交際的負面情緒,自卑是當前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每個學生出生在不同的成長環境,尤其是處于較為敏感的青春期,自尊心極強。因為經濟問題或者是長相導致的自卑會直接成為阻礙他們主動進行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性格因素,以及網絡和社會上所宣揚的所謂“個性”,使得他們更是不愿意主動與人交往,營造一種他們所謂的神秘感。因而,缺乏主動交往動機是當前大學生極為普遍的一個情況。
(三)功利化傾向嚴重
社會很多不良價值觀通過各種傳播媒介滲入到校園進而影響到大學生,使得他們的人際關系深深地打上了社會印記。處在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過渡時期的我國,社會生活里出現了一些不良現象,比如公平問題、腐敗問題等,這些使得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出現各種變異。在日常交往活動中,學生之間出現功利化傾向,例如,過度關注自身利益,忽略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存在相互“利用”的情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別人的身上,這在很大程度成為大學生有效進行人際溝通的障礙。
拓展閱讀: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如今,隨著大學的日漸開放,大學生與社會交往的日漸增多,社會上一些復雜的人際關系在大學生活中也有投射。因此,和諧的人際關系既是大學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大學生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注意:
沖動心理
大學生處于特定的生理發育期,自制能力較弱,遇事容易沖動。如騎車相撞以及類似的許多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發生的,有時也很難斷定誰是誰非,雙方謙讓一下就相安無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讓一點,好言相對,然而大學生往往一時沖動,氣勢洶洶,把事情搞糟。
面子心理
大學生的許多人際沖突,都是發生在沒有什么原則問題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無意的碰撞、不經意的言語傷害,或區區小利等,本來只要打個招呼、說聲道歉,也就沒事了,但雙方都“賭氣”,不肯放低姿態,結果爭吵起來。更有甚者,一個不讓,一個拔拳相向,頭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從心理學角度講,則是雙方都在用不適當的方法維護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誰先道歉就傷了面子,誰在威脅面前低了頭,誰就是孬種,于是層層升級,以悲劇而告終。
封閉心理
大學生人際和諧的表現之一是樂于與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則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閉心理,阻礙其正常人際關系的形成。有的是因為性格內向,情感沖動的強度較弱,外露表現不明顯,被人誤認為封閉。實際上他們是情感深沉,能幫人一幫到底;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因為緊張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務所累,始終處于疲倦狀態,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漲的熱情,只要緊張氣氛松弛了,他們的熱情一般能很快調動起來;有的則是因為心靈上的創傷所致。如過去曾赤誠待人,結果卻遭致欺騙、暗算,因此對人漸存戒心,不輕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學業屢屢受挫,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層灰暗的色彩,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對生活的追求,自以為是看破紅塵,新的事物,新的活動難以再激起他的熱情,看不到自己改造世界的力量,只想消極混世,了此一生。對于心理封閉的同學,最重要是要努力改變自我,自強不息。大家要以更大的熱情關心、幫助他們,不能簡單予以責備,甚至孤立他們。
寬容心理
同學之間坦誠相待、互通有無,有利于增進彼此友情,減少不必要的摩擦、沖突。但在和同學交流遇到意見分歧或對方有錯誤時,你是措辭生硬,直道其詳,還是近取諸譬,站到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委婉地讓對方接受你的意見,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另外,培養幽默感也有助于把本來緊張的局面緩和得輕松自如;幾句俏皮話能使一個窘迫的場面在笑話中消逝。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相關文章: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12-31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集錦10-13
大學新生人際交往中的問題12-21
關于人際交往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08-26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04-27
大學生人際交往技巧08-20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10-21
大學生人際交往禮儀04-28
淺談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