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龍門石窟景點導游詞范文(精選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導游,通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來輔助講解,導游詞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涉及的知識十分廣泛。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導游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龍門石窟景點導游詞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龍門石窟景點導游詞 1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小導游。很高興大家參加龍門石窟一日游的活動。先為大家大概地介紹一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還是我國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據不完全統計,現存大小窟龕兩千多個,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萬多尊,碑刻題記兩千八百多塊。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并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也就是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余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到達目的地了,請大家跟我來。看,這里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所以請不要在這美麗的地方留下垃圾哦!
這個石窟好大,讓我們近距離看看。瞧,這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余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大家會看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那樣子生動極了。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的,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那樣子你看了也會害怕三分,可能是金剛力士在怒視著偷盜他的賊人,這一尊尊佛像惟妙惟肖。龍門石窟中的洞也很著名。
看,這是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賓陽洞。這個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杰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為中心,前簇后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致,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可惜被美國人勾結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分別藏于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大都會博物館。而洞口初唐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在賓陽洞南邊的`是萬佛洞。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后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里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里。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贊這里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后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布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2600多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洞內小佛龕琳瑯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地處中原,是外來佛的教藝術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土壤之中的豐碩成果,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因此,龍門石窟在我國石窟藝術中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好了,今天的龍門石窟一日游結束了,請大家回去養精蓄銳,準備參加明天的云岡石窟一日游。再見!
龍門石窟景點導游詞 2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有幸由我來帶領大家游覽龍門石窟,我姓鄭,大家可以叫我鄭導,希望我的服務能讓大家滿意。為方便大家游玩,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是與大同云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后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1000多米,現存石窟1300多個,佛洞、佛龕2345個,佛塔50多座,佛像10萬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另有歷代造像題記和碑刻3600多品,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賓陽洞有三窟,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
龍門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窟內造像雕刻精湛,內容題材豐富,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我給大家四個小時地游覽時間,請大家愛護這具有一千五百年歷史的文化遺產,謝謝合作!祝大家旅行愉快。
龍門石窟景點導游詞 3
大家都知道,我國有四大石刻藝術寶庫。它們分別為甘肅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得云岡石窟,甘肅天水得麥積山石窟,而另一個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去參觀得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13公里處,行車約40分鐘,那里不僅是著名得歷史名勝,而且是自然風光很迷人得地方。整個龍門石窟由兩山組成,一山為香山,因古得時候,山上長有一種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著名大詩人白居易就長眠與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陽居住了18年之久,名號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這座山得山腳下。另一座為西山,也是我們今天參觀得主要景點。大多得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得。
相傳兩山本為一座山,大禹治水時,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兩半,于是就成了兩座山,兩座山遠遠望去,就好像一個天然得門闕,中間又有一條伊河自南向北流過,故稱伊闕。可謂兩山對峙,伊水中流。龍門山色,自古就被喻為洛陽八大景之首,是洛陽地區最好得風景區。自唐以來,皇帝被喻為真龍天子,凡是與皇帝有關得東西統統用龍來命名。比如皇帝穿得衣服叫龍袍,皇帝住得地方叫龍庭等等。
那么,位于皇宮龍庭南面得門,就得名龍門。我們常常說一句話:“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看景點也是如此,不管多著名得景點,如果你不了解它,不懂得它得背景,歷史,意義,你就看不出個所以然來。甚至沒什么好看得,僅僅只是到此一游而已。但是如果你掌握這些情況以后,你就會覺得你所看得東西是非常有價值得,是值得一看得,所以,在看龍門前,我給大家詳細介紹一個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在北魏太和年間(447—499)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就在此營建,它不是一個朝某一個時期興建而成得,而是陸續開鑿,經歷了眾多得朝,相繼大規模營建得。開鑿時間長達400多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得歷史了,我們以前可能也看到很多景點,但那些大多都是明清或者后來重建得,而龍門石窟確實從1500年前遺留下來得。現有佛像十萬余尊,佛窟,佛龕2100多個,碑刻題記3600多塊,洞內造像多為唐河北魏時期開鑿得、其中唐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大家可能會問,朝不同,我們要怎么區分哪個朝得呢?洞窟中雖然都是佛或菩薩,但它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跟當時得世俗相結合得,唐呢,有一個眾所周知得審美觀點,就是以肥為美,當時人們認為胖才是美,像唐得武則天啊,楊貴妃楊玉環啊,她們都是除了漂亮以為,都有一個共同得特征,就是豐滿。
所以,唐得造像都有圓潤豐滿這樣一個特點。等一下到龍門石窟以后,大家可以找一下,臉龐,肩膀,身材渾厚,圓潤得那種就是唐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則以瘦為美,北魏造像得特別是:瘦骨清風。所以高高瘦瘦得,很清秀得那種就是北魏得造像。在這里,我已經清楚得講過了,所以到了龍門以后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們能否分得出唐和北魏得造像。
龍門石窟是我國古莫北人民智慧得結晶,藝術實踐得結果,堪稱我國雕刻藝術寶庫,為研究我國古歷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飾提供了極為豐富得資料,它是佛教流傳到我國后,與中國文化相結合得典范。
那么,千千萬萬佛像是何人所謂呢?他們又為什么要雕像造佛呢?事實上,絕大部分得洞窟都是皇帝為自己營造得功德窟,龍門石窟大規模營建于北魏和唐,那時佛教興盛,帝王將相們深信“輪回報應”,“造佛得佛報”。于是他們不惜花費大量得人力,物力,財力,為自己,父母,親朋好友營造公德窟,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統治者出于政治上得需要,利用佛教從思想意識上統治人民。通過開鑿擴大石窟來宣揚佛教。第三個原因,開鑿石窟得風尚是沿襲佛教發源地之一得古印度而來得。在中國北方,石窟得開鑿路線基本上是沿絲綢之路而來得。這也是佛教傳入中國得一跳主要路線。
龍門石窟景點導游詞 4
大家好,我是導游:張子非。也可以叫我小張。很高興參加洛陽龍門石窟一日游。
洛陽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龍門石窟也是中國保存相對完好的大型石窟。據統計,有佛龕2000多個,佛塔70多座,雕像10多萬尊,銘文2800多處。龍門石窟雕刻佛像精湛,石窟造像碑刻不乏藝術作品。龍門石窟現存石刻造像2600多種,其中20件龍門石窟是中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和書法界影響廣泛。龍門的二十件物品集中在古陽洞,另外一件物品在西山中段南邊老龍洞懸崖上的磁香洞。龍門石窟位于河南洛陽以南十三公里處,與甘肅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古代佛教石窟的三大寶庫。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洛渡四郊,山河勝利,龍門第一。所以請不要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留下垃圾!
龍門石窟保留了大量的宗教、藝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史料。所以可以稱之為大型石雕藝術博物館。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石雕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位于中原,是根植于中華民族傳統藝術土壤的'外國佛像教學藝術的豐碩成果,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體現。因此,龍門石窟在中國石窟藝術中有著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嗯,今天的;洛陽龍門石窟一日游結束,明天要去的地方會更漂亮。明天見!
龍門石窟景點導游詞 5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洛陽,我是這次洛陽之行的蔡導游,今天我將帶大家一起去游覽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出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共同組成著名的三大石窟。
龍門石窟地處伊河兩岸,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距今1500多年。伊河兩岸的山都是石灰巖,石質堅硬,結構緊密,不宜風化和大面積脫裂,適合藝術造像,利于保存。石窟的大大小小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排列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1公里。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在這里大約參觀2小時,龍門石窟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多塊,最大的`盧舍大佛高17.14米,有六層樓高。最小的佛像僅2厘米,和指甲一樣大。一個個佛像造型精美,線條流暢,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無一雷同。有的坐在蓮花寶座上,有的面帶微笑導游詞,有的怒目圓睜導游詞、腳踏夜叉。
游客朋友們,我先介紹到這里,大家自由活動,多拍幾張照片留作紀念,但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顧好老人和小孩,11點30分我們在這里集合,祝大家玩的愉快!
龍門石窟景點導游詞 6
大家好,歡迎來到洛陽最富盛景的旅游勝地——龍門石窟。大家叫我郭導就行。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地,這里也是中國最負盛名的'佛教游覽地。2007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全國首批5A級景區。
龍門石窟創于北魏年間,據說唐代人對佛教猶為重視,所以那個時期大規模的建造佛像,共有97000余尊佛像,全部建外陡峭山壁上。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
大家看,蓮花洞是繼賓陽中洞之后又一大型的北魏建筑。此洞高達10米,深約6-15米。這個洞內最具特色的是蓮花雕刻,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作為裝飾,但像蓮花洞窟頂這樣碩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蓮花,在龍門石窟也不多見。
大家小心路上臺階較多,前面就是潛溪寺。高,寬約為9米多,據說唐代有位李潘的宰相在這里建造過別墅。龍門石窟,我還有個小傳說:“相傳遠古時期,洛陽有個村子,里面有個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聲音,回家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想了想后告訴他,如果再聽到問話,就說:開。誰知話音剛落,山崩地裂,龍門山頃刻之間從中間裂開,洶涌的湖水從裂口出傾出;水流之后,兩山崖壁上則出現了無數蜂窩似的窟窿,窟窿內人影綽綽全是石像。”
好了,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兩個小時后門口集合,祝大家玩得開心,玩的愉快!
龍門石窟景點導游詞 7
大家好,我是太炎小學的蔣躍楓,大家叫我蔣導好了。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來接待大家的。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出口處,距市區125.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了,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各位朋友,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約用1.5——2小時時間,在此,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題記碑文約有28萬多塊。造像以北魏、東魏、北齊、隋、唐為主。北魏約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龍門石窟最大造像為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龍門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個大型洞窟。因龍門東山的陳巖比西山的`薄,不便雕鑿大型造像。在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時古陽洞、賓陽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潛溪寺,賓陽北洞等。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經來到了龍門石窟,現在請大家下車,跟我走,去參觀洞窟。在參觀石窟的過程中,我給各位朋友重點講解一下龍門石窟中幾個主要洞窟。
這是潛溪寺,它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洞高,寬9米多,進深約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地下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據說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過別墅。
我們通過潛溪寺后,在路旁右側有敞口石?,正壁上嵌有一種宋代陳挎寫的“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草書石扁。這是北宋道士陳傳所書。那末,陳傳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個仕途落魄,以隱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賞識的傳奇式人物。先后在武當山、華山等地修煉。
由于時間關系,龍門石窟的主要講解到此結束。現在給各位留一點兒時間拍照,謝謝各位!
龍門石窟景點導游詞 8
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游王峙達,你們可以叫我小馬達。歡迎大家來到河南洛陽。
現在我們正開車前往洛陽龍門石窟。正好大家在車上沒事干,我就來為你們介紹一下龍門石窟吧!
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個分別是甘肅的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岡石窟和同樣屬于甘肅的麥積山石窟。
到了龍門石窟,就必須要看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里最大的石窟,其中的'大佛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尊佛像盤膝而坐,眼睛凝視著遠方,顯得特別溫柔、親切。他面形豐肥,兩耳向下垂著,嘴角微微地向上翹起,像是在向游客們微笑,歡迎他們的到來。
龍門石窟的萬佛洞,待大家去看時一定會讓你們驚訝。里面有大大小小一萬多尊小佛,萬佛洞就是這樣而得名的。這么多的佛像,神態各異,沒有哪尊佛是一模一樣的,這會讓我們不禁驚嘆古代那些雕刻師高超的技藝。
我們現在已經抵達龍門石窟,下面我提醒大家注意幾點:由于佛像是珍貴文物,請不要隨手觸摸,也不要將任意物品放在洞窟,一定要遵守景區秩序哦!
好了,我的講解結束了,下面就請的大家去細細游賞這美麗的石刻藝術寶庫吧!
龍門石窟景點導游詞 9
游客們:
大家好,今天由我來當你們的小導游,由我來帶領你們游玩龍門石窟。
下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進入龍門石窟的注意事項。第一不要亂丟垃圾,第二不要在佛像上亂寫亂畫,第三要緊跟隊伍不要掉隊。
現在我們要進入龍門石窟,請大家跟緊我。龍門石窟屬于洛陽著名的5A級景區,它和郭煌莫高窟.大同山崗石窟,共同組成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龍門石窟有這樣一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洛陽南郊有一片很大的湖水,人們常常在山上放牧種植,在水里打魚,生活十分平靜。村里有個小孩天天幫媽媽上山放羊,每次放羊他都能聽到地上傳來奇怪的聲音“龍門山開不開”。回到家后他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母親,她母親對她說“要是再聽到這樣的聲音就說開”。第二天他又聽到了這樣的'聲音,他就回答“開”。結果就地動山搖,龍門山一下子從中間斷開了,湖水噴涌而出,一瀉萬里奔向東海,崖壁上出現了密密麻麻的窟窿,窟窿內全是石像,那些石像清晰可見,龍門石窟就這樣出現了。
龍門石窟內有佛塔80座,佛像10萬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是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只有2厘米。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注意安全,2個小時后我們在這里集合。
好了,我們的講解到此結束了,請大家記住我們在這里度過的快樂時光,再見!
龍門石窟景點導游詞 10
大家好。我是帶你去參觀洛陽龍門石窟的導游。請叫我焦導。現在我們在去龍門石窟的路上。龍門石窟于20xx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接下來,我會給你看它的真實外觀。
龍門石窟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們位于龍門山的熊耳山上,那里有許多巨大的碎石,我們的祖先在這里創造了這么多佛像。龍門石窟現在有2345個石窟,10多萬尊佛像,3600多處銘文,甚至60多座寶塔,是中國三大石窟藝術珍品之一。龍門石窟自古以來就是帝王吉祥,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在雕塑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現在,很多佛像的'正面都被損壞了,請愛護文物,不要往護欄里鉆。
好了,現在我們已經到了萬佛洞。我身后的這個山洞里有幾個大佛,幾萬個小佛,所以叫萬佛洞,今天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這種雕刻在古代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就像修長城一樣,也餓死了很多人。你看,中間大佛像上面的蓮花燈上有很多小佛像,最小的只有兩厘米!可見古代勞動人民投入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你猜怎么著在這個萬佛洞里,沒有兩尊佛像姿勢相同。據說這里的佛像都是先在紙上畫好,再經過皇帝的修改和批準才建成的。用了五年!
龍門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我身后的奉先寺。你猜怎么著由劈山而建,其中九尊大佛高10余米,中心的盧什納佛高17余米,頭部只有4米,頭部有1.9米,現在中學歷史書第一頁是盧什納佛!
龍門石窟見證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毅力和智慧。這里有這么多美麗的石像,我怎么說都不為過。請仔細欣賞。
【龍門石窟景點導游詞】相關文章:
洛陽龍門石窟景點介紹導游詞08-02
龍門石窟導游詞04-03
龍門石窟導游詞02-01
龍門石窟導游詞08-02
龍門石窟導游詞04-03
龍門石窟導游詞07-05
龍門石窟導游詞02-01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04-25
龍門石窟導游詞樣本11-24
龍門石窟導游詞大全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