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金門·示知命弟原文及賞析
《謁金門·示知命弟》是北宋詞人黃庭堅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全詞以兄弟相見為脈絡,充滿對弟弟知命(黃叔達)的贊揚,同時也感傷嘆喟,表現(xiàn)了兄弟情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謁金門·示知命弟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原文:
山又水,行盡吳頭楚尾。兄弟燈前家萬里,相看如夢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厭歲寒無氣味,余生今已矣。
譯文
越過一座座山,穿過一條條河,走遍這古代吳國和楚國交界的地方,兄弟倆默默地對坐在燈前,想到萬里之遠的家鄉(xiāng),互相對望著猶如在夢中一樣。
你本來才華出眾,名實相符,猶如桃李芬芳吸引眾人來觀賞,而今卻服隨我忍受寂寞與荒涼。不要怕寒冬來臨,沒有了芳香,我的生命歷程已快走完,即將自由解放。
注釋
謁金門:詞牌名,雙調(diào)四十五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知命:名叔達,知命為其字,黃庭堅弟。
山又水:萬水千山,指路程艱遠。
吳頭楚尾:指如今的江西省北部,因為其地在春秋時為吳、楚兩國交界處,故稱“吳頭楚尾”。
夢寐:用杜甫《羌村》詩意:“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杜詩本指夫妻團聚,此借指兄弟團聚。
成蹊桃李:謂實至名歸,無須憑借官職地位而得到人們的尊重。
草堂松桂:代指隱居。用孔稚珪《北山移文》“中山之英,草堂之靈”及“誘我松桂,欺我云壑”之字面,借指自己所居之地環(huán)境荒寂。
歲寒:一年的嚴寒時節(jié)。無氣味:大乘佛教。
賞析:
這首詞是黃庭堅于哲宗紹圣三年(1096)在黔州(四川彭水)所作。知命是黃庭堅之弟,名叔達。這首詞充分抒寫了兄弟間患難相依的深情厚意。
開頭兩句是說知命萬里遠來,行路艱難。《方輿勝覽》:“豫章之地為吳頭楚尾。”豫章,今江西,春秋時為吳國之西界,楚國之東界,故稱為吳頭楚尾。
知命自蕪湖登舟,溯江西行,正是經(jīng)歷了吳頭楚尾之地。下邊兩句寫兄弟患難中相聚的驚喜之情。“相看如夢寐”,用杜甫《羌村》詩:“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君似”二句用了兩個典故。上句用《史記·李將軍傳》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典,借以稱贊其弟知命。下句用孔稚珪《北山移文》中辭句,以“草堂”擬所居之開元寺,以“松桂”喻環(huán)境荒寂。
以“草堂松桂”對“成蹊桃李”,對偶工整,很有文采。最后二句是對遠謫的慨嘆,是年黃庭堅五十二歲,故曰“馀生今已矣”。
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其作詩的遒勁筆法,放筆直抒天倫情誼,質樸渾厚,為宋詞中之少見。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宋哲宗紹圣三年(1096),當時的黃庭堅身在貶所黔州(四川彭水)。據(jù)任淵《山谷集注目錄》附年譜,黃庭堅于紹圣元年(1094)十二月謫涪州別駕,黔州安置,次年四月抵達黔州,寓居開元寺。同年秋,叔達攜侄子黃相及其生母從蕪湖入蜀前來看望他,于紹圣三年五月六日到達黔州。這首詞就作于他們兄弟見面時。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進士出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并參加修撰《神宗實錄》。晚年兩次受到貶謫,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病逝于廣西宜州南樓。他以詩文受知于蘇軾,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亦是江西詩派的開山大師。其詞追攀蘇軾,受蘇詞影響較深,具有豪放風格。除了詩文詞賦外,書法成就也很高。著有《山谷集》《山谷詞》等。
【謁金門·示知命弟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謁金門·雙喜鵲原文及賞析08-25
《謁金門·春半》原文及賞析10-15
《謁金門·雙喜鵲》原文及賞析09-07
謁金門·春半原文及賞析07-22
謁金門·留不得原文及賞析08-20
謁金門·春滿院原文及賞析09-01
《謁金門·花過雨》原文賞析02-19
《謁金門·花過雨》原文及賞析10-15
謁金門·花過雨原文賞析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