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原文翻譯及賞析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翻譯」
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
不看淡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
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
等到悲涼地守著貧窮的小屋時,后悔又怎么來得及呢?
「賞析」
《誡子書》又稱《誠子書》,作于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于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在這封家書中,諸葛亮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這封家書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說理平易近人,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
這是一封諸葛亮教導兒子要“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的家書。諸葛亮因為蜀國效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所以沒有那么多的時間教育自己的兒子諸葛瞻,寫下《誡子書》給八歲的兒子,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后要為國效力,做一個有用的人。傳至今,對年輕人依然有很大的影響。
【誡子書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誡子書原文賞析10-21
《秋思》原文及翻譯賞析10-19
《落日》原文及翻譯賞析02-28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8-22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12-21
《古劍篇》原文及翻譯賞析10-19
《花非花》原文及翻譯賞析10-17
不見原文|翻譯|賞析10-18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02-09
相思_王維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