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謁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時間:2024-09-25 12:28:05 曉璇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謁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謁山》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登高山望見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創作的七絕。這首詩運用大膽的想象和夸張手法,揭示了歲月難再、世事無常這一宇宙、人生和社會現象,表現了詩人對歲月無情流逝的無奈,也隱含著對自己懷才不遇、抱負難展的不幸遭遇的哀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謁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謁山

  唐·李商隱

  從來系日乏長繩,水去云回恨不勝。

  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譯文:

  自古以來,就沒有能系住太陽的長繩,逝水東流,白云舒卷,更令人悵恨不勝。

  正想向仙人麻姑買下滄海,哎,只剩得一杯春露,其冷如冰。

  注釋:

  ⑴謁山:拜謁名山。謁:拜見,朝見的意思。

  ⑵系日乏長繩:用傅休奕《九曲歌》“歲暮景邁群光絕,安得長繩系白日”句意,說明時光難以留駐。

  ⑶水去:含有兩個意思:一、與“云回”一樣是所見景象,含有“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的意思;二、指時間的消逝。《論語》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話,是把時間比作流水。李商隱進而把流水當作時間。恨不勝:悵恨不盡。勝,盡。

  ⑷麻姑: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仙。《神仙傳》載,麻姑對王方平說:“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者會時略半,豈將復還為陵陸乎?”李商隱據此想像滄海(指東海)是麻姑所有的。

  ⑸一杯春露:指滄海之水(也就是滄海里所匯聚的時間)已少到只剩一杯了。

  賞析:

  時間的流逝,使古往今來多少志士才人慷慨悲歌。李商隱這首詩,所吟詠慨嘆的盡管還是這樣一個帶有永恒性的宇宙現象,卻極富浪漫的奇思異想,令人耳目一新。

  “從來系日乏長繩”,詩人開篇運用典故,表達了時間一去不可留的悵惘之情。古人想用繩子來拉住西沉的太陽,以此挽留時光的流逝,可是又哪有這么長的繩子呢?事實上從來就沒有系日的長繩,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時間無窮無盡的流逝。“水去云回恨不勝”,登高望遠,但見滾滾江河向東流去,永無休止。這一日日、一天天、一年年相似的每一刻仿佛都在重來,鳥去又飛回,春去又春歸,但就是這表面的輪回中,有多少崢嶸的歲月在無情地流逝。輪回一日意味著一天已經過去,輪回一春,意味著一年已過去,從老人到兒童的輪回,意味著一代人已經過去。太陽日復一日的東升西落,春夏秋冬循環往復的不斷更替,這其中蘊含了人生、社會和宇宙的多少悲哀和無奈。

  詩人傷感至極,似乎已經山窮水盡,詩人卻由“恨”忽生奇想,轉出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境:“欲就麻姑買滄海”,何不把滄海買過來,如此一來,時間就可以永遠由我來把握了!自古百川歸大海,把滄海買過來,流逝的一切不就又重新回來了嗎?現在滄海已屬于麻姑了,不如去向麻姑買下來。乍讀似覺這奇想有些突如其來,實則它即緣“系日乏長繩”和“水去云回”而生。浪漫主義的思維賦予了詩人極盡的幻想,在感嘆人世短暫,時間飛速流逝的迷惘中似乎發現了極好的辦法。不過,縱然有此想法,麻姑又在哪里?又用什么東西去與她交換這宇宙的瑰寶?自古以來。朝代變遷,滄海變桑田都是不爭的事實,又有誰能擺脫命運的軌跡?縱有了滄海在手誰又能保證它不又會變成桑田。 “一杯春露冷如冰”意為,蓬山周圍的海水,據說現在也變淺了,將又一次要變成陸地,也許麻姑也拿它沒辦法了,詩人抓住這一點加以發揮,將滄海變桑田的過程縮短為一瞬間,讓人透悟到這眼前的一杯春露,不過是浩渺的滄海倏忽變化的遺跡,頃刻之間,連這一杯春露也將消失不存了。一個“冷”字,揭示出時間的無情、自然規律的冰冷無情和詩人無可奈何的絕望情緒,詩人曾一度豪情萬丈的幻想,瞬間又黯淡下來。詩末兩句跨度極大,由對浩瀚的海水充滿了無窮的幻想到瞬問的返回現實,這一時空的跳躍,落差之大,讓人無法接受,然而也正是這極大的反差,才進一步烘托出了詩人極大的感傷:畢竟時間一去不復返,人生苦短,自己人生旅程過半,尚一事無成。

  詩人將一個古老的題材寫得這樣新奇浪漫,詩情畫意,也許正可以借用和詩人同時的李德裕說的一句話來評價:“譬諸日月,雖終古常見,而光景常新,此所以為靈物也。”

  創作背景:

  題稱“謁山”,作者當是拜謁名山時見水流日落的景象而作。感時光之流逝,嘆世事之變遷,詩人為之而悵恨不已。

  作者簡介:  

  李商隱,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唐文宗年號,836—840)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于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有《李義山詩集》。

【謁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山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11

夜宿山寺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1-23

焦山望寥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13

《山行》原文注釋及賞析09-08

謁金門·春半原文翻譯賞析03-16

《對酒》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7

除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05

中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1-04

稻田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1-07

春游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3-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口县| 休宁县| 巫溪县| 南皮县| 西安市| 仁化县| 宣城市| 泰兴市| 丹凤县| 沁水县| 许昌县| 百色市| 晋宁县| 柳河县| 固镇县| 犍为县| 屏边| 小金县| 绵竹市| 西昌市| 始兴县| 黄浦区| 河西区| 太白县| 江西省| 临汾市| 达尔| 淮阳县| 富阳市| 祁连县| 威海市| 阜城县| 思南县| 仁寿县| 禄劝| 安吉县| 托里县| 芦溪县| 九龙城区| 淮滨县| 武清区|